?

新冠肺炎疫情社會心理調查分析

2020-11-28 07:20郭昱珺
新絲路(下旬) 2020年12期
關鍵詞:社會心理新冠肺炎調查

郭昱珺

摘 要:重大傳染病是人類社會的一大災難,今年在全世界迅速蔓延的新冠肺炎是百年來全球發生的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遭遇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新冠肺炎已對全球社會產生極大的影響,目前累計確診病例已超過3000萬例,累計死亡人數近100萬。目前,疫情仍在全球肆虐,新冠肺炎疫情除了對人類身體健康直接造成傷害外,還對人的心理產生更為廣泛、持久的干擾和影響。預計人類將進入與新冠病毒共存的后疫情時代,我們一定要在做好防疫治療的同時,更加關注后疫情時代的社會心理疏導和心理疾病治愈,控制減少因疫情造成的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的發生,維護正常的社會心理環境生態,保證人民身體和心理的全面健康,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提供保障。

關鍵詞:新冠肺炎;社會心理;調查

新冠疫情在短時間內迅速波及整個人類世界,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落后地區都無法僥幸躲過此次疫情的摧殘,作為百年來全球發生的最嚴重的公共衛生事件,新冠疫情給現代人類社會造成極大的破壞性打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變化,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考驗。新冠肺炎不但直接威脅人的身體健康,更對人類社會心理健康產生影響。為了解人們對新冠疫情的關注態度和行為方式,分析疫情對社會心理影響,提出預防措施和治愈建議,作者于2020年5月下旬通過微信推送,開展了“新冠疫情問卷調查”,受訪者主要包括在校學生、教師、企事業職工、退休人員等,共獲得有效問卷2860份,受訪者男性占56%,女性占44%。下面對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深入分析了解民眾對新冠疫情的心理表現,并針對后疫情時代如何做好社會心理疏導治愈提出相關建議。

一、調查結果及分析

1.受訪者對疫情關注度非常高

97%的受訪者表示每天都關注疫情進展,70%的受訪者表示在關注國內疫情同時關注海外疫情,75%的受訪者表示從鐘南山提出“人傳人”及之前就開始關注疫情,其余受訪者表示在武漢封城后開始關注。調查表明,受訪者對新冠肺炎疫情關注度非常高,特別是在政府明確發布疫情消息后,民眾對疫情發展異常重視,認識到疫情的嚴重性。民眾對疫情的關注為國家全面實施抗疫措施,有效控制國內疫情蔓延,取得抗疫勝利起到了積極作用。

2.受訪者通過多種渠道獲的權威疫情信息

56%的受訪者表示是通過微信、抖音等手機新媒體了解疫情情況,22%的受訪者表示是通過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了解疫情信息,20%的受訪者通過社區工作人員或親友了解疫情情況;55%的受訪者認為獲取的媒體信息可以相信,41%的受訪者認為對信息需要甄別,并保證不傳謠、不信謠。調查表明,受訪者有良好的信息渠道了解疫情真實情況,這主要是國家在保證疫情信息發布公開透明及時基礎上,嚴厲打擊謠言的傳播,使人們能夠及時準確了解第一手疫情信息,起到了穩人心、??挂叩闹匾饔?。

3.受訪者對疫情影響心存憂慮

55%的受訪者對疫情表示樂觀,認為疫情是暫時的,44%的受訪者對疫情表示擔憂,1%的受訪者表示恐懼或焦慮;69%的受訪者表示疫情對工作和學習有一定影響;47%的受訪者保持工作狀態,34%的受訪者嘗試居家烹飪,30%的受訪者堅持健身鍛煉,18%的受訪者居家打電子游戲、追劇,13%的受訪者表示做事效率較低。調查表明,人們面在疫情期間的生活工作狀態表現多樣化,雖對疫情存在一定擔憂,但總體表現出較好的生活工作狀態。

4.受訪者積極執行國家抗疫措施

人們對國家戰勝疫情的措施表示理解和支持。99%的受訪者表示堅決執行國家防疫措施,包括戴口罩、居家隔離、不聚集等措施;88%的受訪者支持社區防控措施,減少外出互動;超過99%的受訪者認為防疫措施是必要和有效的。調查表明,人們對戰勝疫情持積極心態,支持國家防疫措施,相信在國家嚴格管理下,疫情一定能得到有效控制。

調查總體概況結論,新冠肺炎在我國武漢初期爆發后,黨和國家果斷采取措施,使全國人民在思想上和行動上形成了統一意志,沒有發生任何心理上的恐慌,確??挂叽胧嵤?,充分彰顯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的優勢和中國治理能力的先進性。

二、疫情對社會心理影響

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下,在黨和國家正確領導下,舉國上下深入貫徹“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抗疫工作方針,成功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疫情防控和經濟領域兩條戰線雙勝利。黨的領導是化解社會危機的根本保證,筑起了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戰斗陣線和社會抗疫必勝的心理防線,確保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最終勝利。中國抗疫戰役的勝利再一次用鐵的事實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大優勢,更加堅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當前疫情仍在世界各地蔓延,疫情產生的影響和破壞仍在擴大,新冠病毒不但直接傷害人類身體健康,也在對心理產生巨大破壞,對整個社會心理環境生態破壞更有一定滯后和放大作用,如不采取積極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后疫情時代社會心理問題可能會引發更多社會問題,必須引起關注和重視。

人類進入與新冠肺炎病毒長期共存的“后疫情時代”后,必須面對社會心理所面臨的各種挑戰,必須抓住關鍵因素,精準施策,化解疫情帶來的社會心理問題。特別要密切關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要密切關注疫情造成社會交往形式變化給社會心理帶來的重大影響。由于疫情聚集性感染的影響,各個國家都嚴格控制人們社會交往的方式和規模,嚴控面對面交往的規模和頻率,這種控制將可能成為常態化。人們對社會交往的需求長期受到限制,勢必對個人心理乃至社會心理產生極大影響,甚至引發更多逆反性問題;二是要密切關注疫情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青少年正處于成長發育期和心理形成關鍵期,師生教學相長、同學間互動、群體溝通交流對青少年健康心理形成,及合作互助精神培育都起著重要作用。疫情期間,在校學生基本采用居家遠程學習方式,隔斷了師生見、同學間的面對面交流互動,學校生活缺乏群體交流,青少年學習生活處于相對封閉環境,對心理健康成長產生不利影響;三是要密切關注新冠感染者及相關群體的心理損傷。包括感染亡故者家屬和感染治愈者的心理傷害,感染亡故者家屬對疫情的恐懼心理超過其他人,這個群體對后疫情社會心理影響力較大,應給予特別關注;感染治愈者群體返回社會后,將面臨較大社會壓力,就業、生活、婚姻、家庭都會面臨方方面面的困難,必須引導他們克服壓力和困難,盡快樹立信心,恢復正常健康心理,重新融入到正常社會生活中。

三、后疫情時代心理疏導和治愈

習近平總書記指示,要構建起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為維護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人民健康涉及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兩個方面,公共衛生體系的建立也應包括對身體疾病的預防治療和心理疾病的疏導治愈。當前特別要針對新冠疫情造成的社會心理影響,建立體系化心理疏導治愈方案,有計劃、按步驟做好個人和社會心理疏導和治愈,化解新冠疫情帶來的社會心理影響,防止疫情引發的社會心理問題的積累和擴散。

首先,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廣泛宣傳和教育,引導民眾建立對疫情的正確理解和認識,對疫情給予正確判斷和應對,避免過度恐懼,消除心理障礙,勇敢應對現實,樂觀面對生活;引導民眾積極參與到疫情防控和疫情心理疏導活動中來,直面疫情壓力,自覺疏導化解疫情帶來的心理壓力,避免心理問題堆積;二是要重建后疫情時代社會新常態,重建社會交往新模式和生活新習慣。特別要針對青少年校園生活,重建校園活動體系、校園人際關系、校園課程設置,豐富青少年學習生活,消除青少年心理障礙,還青少年激情和浪漫;三是要加強對疫情感染相關者的心理疏導,幫助治愈者放下包袱,勇敢重返新生活。要建立社會幫扶機制,解決就業問題,化解家庭矛盾,讓病毒受害者不再承受人為社會壓力;四是建立社會心理幫扶救助體系,為后疫情時代心理問題人群提供疏導和救治,采用多種方式和形式,化解可能出現的社會心理問題;五是要關注社會心理咨詢和治療隊伍建設,特別關注針對后疫情時代特殊心理救治能力的培育,要充分認識到心理問題對現代社會發展的影響,讓民眾在和諧安詳的社會心理環境生態中,獲得身心全面健康,更好地為現代社會創造更大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更大貢獻。

猜你喜歡
社會心理新冠肺炎調查
政府要做好公共價值的創造者和守護者
新冠肺炎疫情前期應急防控的“五情”大數據分析
科學與價值: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風險決策機制及其優化
臺陸委會正式改稱“新冠肺炎”
網絡流行語“寶寶”的自稱功能探析
從社會認同淺談蕭峰之死
淺析大學生仇富現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