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選擇

2020-11-28 07:20王麗杰
新絲路(下旬) 2020年12期
關鍵詞:革命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革命文化是中國革命勝利的信念標識和文化支撐,是新時代高校立德樹人的精神資源。將其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入,有利于培養大學生敢于斗爭的精神和家國情懷,對提升其政治認同感發揮著重要作用。高??蓮母锩?、革命歷史、革命舊址三種革命文化表現形態出發,找準融入路徑。

關鍵詞:革命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路徑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走訪革命老區,對革命文化承續和弘揚的重視溢于言表。他指出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這既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一個重要體現,也是對時代新人的一種精神價值指引。隨著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大眾媒體日益的更新和發展,一些人借助互聯網這個載體大肆宣揚西方普世價值,弱化青年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立場,并且碎片化和過度娛樂化的信息,也在不斷扭曲青年的“三觀”。青年作為社會的希望、脊梁和棟梁,是革命文化傳承的重要主體,更需要對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一、革命文化的內涵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來源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交融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共同鑄就了中華民族崇高的精神追求,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豐富,文化自信心的增強有著支撐作用。革命文化蘊含著鮮明的革命遺址、厚實的歷史內涵和豐富的革命精神,是滋養青年不忘初心、砥礪前進的價值源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主陣地,應將革命文化旗幟鮮明地融入到其全過程全方位,為祖國培養德才兼具的時代新人。

二、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價值

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國家的未來。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培養其敢于斗爭的精神和家國情懷,提升其政治認同感有著重要的時代價值。

1.有利于培養大學生敢于斗爭的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不斷奪取偉大斗爭新勝利。[1]今天的中國正處在世界百年未有之變局中,如何在這場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中取得勝利則需要強大的斗爭本領和巨大的斗爭勇氣。

站在新時代的起點上回望過去,每一步勝利都走的異常艱辛,都離不開斗爭和斗爭精神。從黨帶領人民實現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有益探索,到吹響改革開放的號角。今天的大學生享受著高質量發展的紅利,沐浴著改革的春風,成長在新時代。他們當中的一些人被家人過度“保護”,缺乏外面風雨的錘煉,缺少了革命先烈身上迎難之上、勇于斗爭的革命精神。這一精神短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及時地補齊。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強于斗爭應是每一代有志青年應有的精氣神,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力量所在。

2.有利于培育大學生的家國情懷

革命文化是中國共產黨人和廣大人民群眾在革命實踐中的偉大創造,它起源于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成立,形成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豐富發展于社會主義革命實踐中,[2]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人民群眾科學理論信仰與匡濟天下風格的集中展現。從革命傳統中感悟崇高,從革命文化中汲取營養,為大學生家國情懷教育筑牢精神支柱和思想防線。例如,通過展示抗美援朝烈士邱少云留給家人的唯一也是最后一封家書,那句“我決心殺敵立功,帶著光榮花回來看你們??姑涝?,保家衛國!”真摯樸素的話語凸顯了革命先烈對家庭宗族的牽掛依戀、對祖國山河的眷戀守護,有助于指引大學生以民族大義為念,以家國天下為重,指引新時代大學生承續革命文化,涵養家國情懷意識,勇擔歷史使命,實現中國夢。

3.有利于增強大學生的政治認同感

大學生的政治認同感是對中國共產黨取得執政地位的贊同和擁護,以及由此產生的對政權代表國家的心理歸屬感。人民軍隊在黨的領導下沖破重重苦難,終于取得政權,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在社會主義革命偉大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人用“窮棒子”精神、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使中華民族不斷地實現富強。然而在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的今天,部分大學生受西方不良文化思潮的影響,成為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他們以過度追求自我、標新立異、實用主義價值為評判標準,不良的價值導向潛移默化的引發大學生政治認同和政治立場的缺失或偏差。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革命文化,能夠使大學生在認知、情感和價值上深刻領會中國共產黨取得政權、建設政權的不易,有利于形成和堅定政治認同。

三、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選擇

革命文化如何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從革命精神、革命歷史、革命舊址三種革命文化表現形態著手[3]。充分挖掘革命文化的豐富含義,發揮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育人功能。

1.挖掘革命精神的豐富內涵,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添營養劑

革命精神作為中華民族奪取新勝利的優良品格風范和巨大精神根基,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法寶。革命精神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呈現形式。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時期,形成了不怕苦、不怕累的開辟精神;過草地、爬雪山的長征時期,形成了不畏險阻的長征精神;延安時期,形成了為民服務、不屈不撓、實事求是的延安精神;解放戰爭時期,形成了團結一致、不驕不躁、謙虛謹慎的西柏坡精神,等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擔著“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的歷史任務。因此,應注重挖掘革命精神豐富內涵,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變得營養有味,用革命精神引領人、感染人、鼓舞人,使理想信念的明燈永遠在學生心中閃耀。

2.開發革命歷史的網絡教育資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吸引力

一項調查顯示,每天使用手機5至8小時的大學生超三成,對其依賴度不斷提高?;ヂ摼W已然變為與其學習生活密不可分的存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盵4]因此,高校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可建設主題網站或微信公眾號,分享革命人物的成長歷程、講述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跡,使學生隨時隨地點擊學習,接受革命傳統教育、享用精神食糧。近年來,隨著直播平臺的大眾關注度越來越高,可借此開通直播平臺賬號講述中國共產黨為民族謀復興、為人民謀幸福的偉大實踐,讓學生使用碎片化時間感悟革命歷史的厚度,使全校師生形成讀懂革命歷史、熱愛革命歷史的良好校園風尚,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3.開展革命舊址的教學實踐活動,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強感染力

革命舊址承載和見證著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光榮歲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實踐教學場所。走出傳統的思政課堂,帶領學生重回革命歷史現場,親身實踐地感受革命先烈壯舉,尋找紅色記憶。推開時光之門,走進一處處革命舊址,我們仿佛看到硝煙四起,聽到廣大民眾對新中國的吶喊,感受到他們熱血沸騰勇往直前的精神氣,是一種精神的震憾、靈魂的洗禮、思想的升華。走進革命舊址是集參觀、體驗、學習和教育于一體的教學實踐活動,身臨濃厚的革命氛圍之中,潛移默化地增強大學生的情感認同和家國情懷,砥礪愛國之志,培育民族精神,在他們心中灑下紅色基因的種子。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結合當代大學生情感變化,融入革命文化,把黨的光榮歷史和革命傳統傳承和發揚光大,讓紅色基因滲進血液,激發其愛國主義情感,增強使命感和民族自豪感,讓理想信念的明燈永遠在大學生心中閃亮,使其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參考文獻:

[1]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7-10-28

[2]朱喜坤.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頭[N].光明日報,2019.01-09(11)

[3]王磊、景飛.用革命文化資源提高思政課水平[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9(06)

[4]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光明日報,2016-12-09(1)

作者簡介:

王麗杰(1991--)女,漢族,河南新鄉人,碩士,畢業于福建師范大學,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原工作單位南昌工學院。

猜你喜歡
革命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新時期我國革命文化建設的機遇與挑戰
文化自信的學理與增強路徑
試論革命文化對文化自信的作用
紅色革命文化對高校思政工作的推動策略分析
優化國有企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徑研究
高職學院大學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對策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