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泰中學生漢語教學文化適應策略初探

2020-11-28 07:20胡燕華
新絲路(下旬) 2020年12期
關鍵詞:文化適應泰國策略

摘 要:與中國的中學校園相比,泰國的中學校園有其相對獨特的校園文化,呈現出鮮明的特色。這些校園文化的產生有其特殊的形成背景。初期赴泰的漢語教師應該盡可能地了解泰國中學校園的特色文化,采取相應的應對策略,盡早實現對泰中學生漢語教學的文化適應,從而實現教學成效的顯著提高。

關鍵詞:泰國;中學校園文化;文化適應;策略

近20年來,泰國的“漢語熱”一直走在世界各國的前列,學習漢語“成為泰國的一種時尚”[1]。這既得益于泰國政府的積極主導、各級教育部門的大力配合和民間力量的熱切參與,更與中國的有力支持分不開。據統計,截止2019年底,在泰國的孔子學院有16家、孔子課堂21家,漢語教師志愿者1550人[2]。在這1550名志愿者教師中,有超過三分之一是在泰國各府的中學任教。本文以泰國中學校園文化為研究對象,擬概括出其有別于中國中學校園文化的獨特之處,在分析其形成背景的基礎之上,試圖對剛剛來到泰國從事中學生漢語教學的教師之文化適應策略進行初步探討。

一、泰國中學的校園文化及特點

校園文化是學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氣氛,它包括該學校的傳統、校風、學風、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以及師生在共同活動交往中形成的行為準則,它是學校本身形成和發展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泰國中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各種校園文化現象異彩紛呈,為了使討論更具有針對性,本文只對那些可能涉及赴泰中國教師文化適應的校園文化現象加以分析。

1.服飾文化

走在泰國的中學校園里,通過服裝人們就很容易分辨出教師和學生。從學生的角度來看,一般情況下,所有學生都要穿校服,統一為短袖襯衣搭配運動長褲,不同之處在于女生下身可穿過膝深色裙子,男生下身可穿過膝褐色短褲。在學生的襯衣上一般都繡有學生所在學校的校標,以及標識該生為幾年級學生的標志。從教師的角度來看,老師們一般都會穿正裝,但從周一到周五,又會各有不同。一般來說,周一穿統一的公務員制服,周五穿本校統一主體色的T恤,周二到周四則是根據教師個人喜好穿不同顏色和款式的服裝。此外,每當有重要節慶活動時,有些師生會穿著各式具有泰國特色的民族服裝參加活動。

2.交往文化

雙手合十配上一句“薩瓦迪卡”是泰國最為常見的見面禮,無論熟識與否。有的同學如果遇到自己熟悉或非常尊敬的老師,會早早的站在路邊向老師行禮問候,老師也會及時向學生還禮或致意。泰國學生性格大都較為溫和,相互交往時多低聲細語,罕見高聲喧嘩。校方和老師不限制學生使用手機,因此,現代通訊社交方式如Facebook和Line在學生中使用非常普遍。對于那些中文水平較好的同學來說,他們也愿意使用微信。由于泰國所有的中學都開設英文課,絕大多數中學開設中文課,因此,很多中學都有聘請外教。對于泰國的中學生來說,很多學生都會以開放的心態接納外教,樂于與外教交往。

3.課堂文化

和中國的中學基本都是固定教室不同,固定教室和“走班”相結合是不少泰國中學的教學安排。學生班級有相對固定的教室,但有一些課程如語音、實驗、體育、公共課、選修課等需要到其它教室或場所上課。然而,對于“走班”之后的那一節課來說,往往就會出現較為嚴重的遲到現象:教師往往要在教室等待10至20分鐘之后才可能開始上課。久而久之,竟然讓有的學生養成上課遲到的不良習慣,這一點在中國的中學課堂簡直是難以想象的。和中國學生安靜有序的聽教師授課相比,泰國的學生在課堂上較為活躍,對于教師講授的知識點感興趣時就會積極參與,一旦沒有興趣,就會和其它同學討論其它事項或者聊天,乃至吃東西。再加上泰國的中學一般不禁止學生使用手機,大多數同學會將手機作為輔助學習的工具,但也有不少學生會陷入手機游戲、手機短視頻里面,從而出現在課堂上玩手機的情況。如此,教師往往需要花費較大精力來維持課堂秩序。

4.班級文化

和中國實行班主任制度相同,泰國的中學里每個班級都有自己的班主任。不同之處在于,中國的班主任往往實行跟班制,一般情況下一到三年級都是同一位老師擔任同一個班的班主任。但是泰國的班主任一般是每學年更換,而且大多數班級還會有兩位班主任。和中國的班級文化中的黑板報相類似,有的班級會在他們相對固定的教室里設置本班級的文化墻。和中國的中學一樣,每學期都會有以班級為單位的集體活動,如體育比賽、表演等,通過這些活動培養同學們的集體意識。

5.課外文化

泰國的中學生有著豐富的課外活動生活,折射出多彩的課外文化。據筆者觀察,和中國中學生的課外生活相比,有兩種課外文化較有特色。一是產品促銷活動。為了培養學生的商業意識,激發他們的開創精神,增強獨立性和與班級同學的團結協作意識,老師會安排學生利用一些特定時機開展產品促銷活動,有時讓某位同學推銷某一特定產品,有時讓一些團體或班級共同促銷他們自己制作的食物、手工作品或日常學習用品等。二是補課機制。為了讓沒有完成老師安排之學習任務的同學完成任務,也有的是為了讓學習掉隊的同學補上所缺課程,泰國教師經常會利用中午空閑時間,或者從下午學生放學到教師下班之前的時間段,以及周五第8-9節課的時間(該時間段校方不統一安排課程)為學生補習,被通知補課的同學雖然心有不愿但也不敢不參加。

6.特色文化

與中國的中學校園相比,泰國中學校園存在較為特殊的人妖和“偽娘”文化。有些同學的語言和行為舉止具有明顯的異性傾向,有的同學甚至以此為榮或樂于如此。更有甚者,有的同學還公開宣稱自己要做人妖或者自己具有同性取向。這些在中國的中學校園堪稱難以啟齒的文化現象,絕大多數泰國同學基本上能夠做到坦然面對并平等尊重。除了上述特色文化外,還有一些禁忌文化的存在,比如飲食禁忌、服飾禁忌和話題禁忌。這些往往是基于不同的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和政治因素而形成的。

二、泰國中學校園文化的形成背景

不同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歷史傳統,造就了不同國家、民族和地區具有其自身特點的文化,正如馬克思曾指出的,“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繼承下來的條件下創造?!盵3]校園文化的形成和傳承也是如此,任何校園文化的形成和傳承都有其獨特的背景。泰國中學校園文化的形成受到多種因素的共同影響。

第一,偏英美的教育模式造就了泰國學生追求自由發展的中學校園文化。當今泰國采用英美教育模式發展現代教育,以適應社會和民眾的需要。泰國經濟較為發達,實行12年義務教育,君主立憲制政體下,社會的民主化程度較高,在6年的初高中學習階段,學校注重培養學生的行為習慣和實踐能力,尤其是生存技能和全面發展的綜合素質等。大多數學校為學生開出了豐富多彩的興趣活動課,也為學生培養了較為廣泛的愛好和較強的動手能力。如此,也造就了泰國中學校園較有特色校園文化。

第二,泰國傳統文化和佛教文化的深刻影響。每個民族都有其獨特的文化,它以特定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影響著本民族人們的思想和行為。當今泰國文化中既包括數百年傳承下來的泰國傳統文化,也涵蓋影響廣泛的佛教文化。據統計,6000多萬人口中,95%以上的居民信仰佛教[4]。泰國傳統文化和佛教文化都非常注重對下一代禮儀禮節的教育和培養,學生見了師長要雙手合十行禮就是最基本的禮儀禮節教育。作為佛教國家,泰國還被稱為“微笑國度”,這與其禮儀、互助、寬容、謙讓的民族性格分不開。禮義、寬容的民族性格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創造了條件,也使得校園文化中洋溢著自由的空氣。而大多數學生活潑好動的性格特征,也使得學生對他們感興趣的課堂參與熱情高,課堂氣氛活躍。

第三,現行的某些制度安排是一些校園文化的促成劑。比如上課遲到現象,既與泰國學生總體上不急不燥的民族性格相關,也與泰國中學執行教育部統一規定的課時制有關?,F在的課時制度是每節課50分鐘,上一節課與下一節課之間自然銜接,中間沒有專門休息時間,休息時間的長短全憑師生自由把握。如此,就會導致比如第3節課的教師已經到教室準備上課,但是同學們卻還在另一間教室或場所剛剛結束第2節課的學習,在經歷去衛生間、轉移教室以及自行安排的休息等情況后,絕大多數同學到達教室開始上課時,老師可能已經等待了15至20分鐘。再比如,關于手機的使用,泰國中學普遍允許學生自由使用手機,這固然有諸多便利,然而,沉迷于手機游戲或其它社交軟件的“低頭黨”在校園里是隨處可見。

第四,較低的升學競爭壓力和較高的社會就業率是孕育泰國中學校園文化的外部環境。今天的泰國,要想讀大學,絕對不可能出現“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局面。尤其是經過2010年的高招制度改革后,高中升大學的競爭壓力和中國高中生相比可以說相差甚遠。另一方面來說,泰國近些年來經濟社會發展較為平穩,在東南亞保持較好的領先地位,加上國家執行嚴格的移民限制政策和外來勞動力限制政策,使得泰國近些年來一直保持著較高的社會就業率。這樣,對于有就業需求的勞動力來說,找工作的壓力并不大。良好的外部環境,使得學校和教師都能夠從容地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再根據興趣發展出他們的特長。

三、對泰中學生漢語教學文化適應策略

跨文化交際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的交際[5],對外漢語教學活動中中國教師與外國學生之間的互動就是典型的跨文化交際。對于教師來說,“具備能進行有效而得體交際的跨文化交際能力”[6]是其基本素質要求。對于身處對外漢語教學和中華文化傳播第一線的漢語教師志愿者來說,了解受教育對象的文化特點及其形成背景,有助于有效化解可能的文化沖突,盡快完成文化適應,從而提高對外漢語教學的成效。針對泰國中學生校園文化不同于中國中學校園的獨特之處,結合其相應形成背景,筆者認為,初期赴泰漢語教師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以盡早完成對泰中學生漢語教學的文化適應。

1.入鄉隨俗,通過服飾盡早融入學校

俗話“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就是指通過入鄉隨俗達到適應新環境的目的。對于初期赴泰漢語教師來說,一方面,要盡可能全面的了解學生服裝所代表的標識意義,從而可以較為從容的通過服裝了解到學生的基本背景。比如,通過學生服裝上所繡三角形或圓形的個數,可以輕易判斷出該學生是初中或高中幾年級的學生。另一方面,明確自身在學校的身份定位:外教。作為教師的一份子,需要了解學校對教師服裝的基本要求,針對泰國節假日較多、人們喜歡通過所穿服裝的不同顏色來表達不同意思的特點,要及時向有關同事或領導了解情況,特別要注意在特定日期或場合不能出現禁忌服裝。

2.亦師亦友,通過交往通達學生心靈

在了解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基礎上,與學生交朋友,課堂嚴格教學,課下和藹相處。在學習上,可以“以學生為師”向他們學習一點泰語,但切忌讓學習泰語沖淡了我們對學生的漢語教學;在生活上,請力所能及的同學給予幫助解決困難,并以合適的方式(如請學生小聚、共餐等)向他們表達感謝;結合泰國同學大多使用Facebook和Line作為社交軟件的實際情況,我們可以在教會和引導學生使用微信的同時,嘗試通過Facebook和Line與學生保持聯系和溝通。

3.快樂學習,將課堂變成快樂大本營

將快樂學習的理念貫徹到中文課堂的始終。首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選擇上要注重培養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在快樂學習中成長。通過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讓學生找到學習的動力,由被動輸入式學習變成主動參與式學習。其次,引導學生樹立效率理念,從而克服慵懶遲到的不良習慣??梢酝ㄟ^多種手段,如激勵和懲罰相結合,引入競爭機制,適度暴光等措施,但是切忌不要與學生發生正面沖突。第三,利用現代科技和傳媒手段,引導學生利用手機學習漢語和中國文化,從而將課堂上手機的正當使用轉化為教學與學習的有效手段。第四,通過多鼓勵和表揚學生,引導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保持在較高的水平。

4.突顯特色,利用現有條件建構中國文化園

以在班級文化建設中營造和突顯中國元素為目標,激發學生對漢語和中國文化的學習熱情。通過與班主任溝通,在班主任的支持下,以班級主要干部和漢語水平較好的同學為骨干,引領大家共同在班級固定教室的班級墻內建設中國文化園。由老師引導,同學參與,在活動中既體驗了中國文化也可以加深師生之間的了解,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情誼。

5.力盡所能,積極參與學生的課外文化活動

參與就是交往,就是融入泰國學生生活的有效途徑。通過參與到學生的課外文化活動,可以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建立更為直接有效的溝通渠道,既體驗了泰國的校園文化,又深化了師生之間的感情。當然,泰國中學生的課外文化活動眾多、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漢語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結合自己的特長愛好等,有所選擇、力所能及地參加。

6.兼容并包,了解并尊重泰國特色文化和忌諱文化

一方面,如前文述及的人妖、同性戀和“偽娘”文化等作為具有特色的當地文化。這些特色文化已經為泰國社會所接受,更在泰國校園里成為合理化的存在,中國的漢語教師需要以兼容并包的精神,了解并充分尊重這些特色文化。另一方面,基于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及至政治因素等,在泰國社會存在著一些忌諱文化。比如,基于佛教信仰所引起的飲食禁忌,基于風俗習慣而導致的服裝顏色忌諱,基于政治因素而形成的話題禁忌(如,泰國教師授課內容和言論中不得涉及政治,不能公開自己的政治立場,也不能通過其它途徑影響學生立場等)。赴泰漢語教師要盡可能全面的了解并充分尊重這些泰國特色文化和忌諱文化。

文化適應就是一個不斷了解、體驗、接受和融入新文化體系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必然伴隨原有文化與新接觸文化之間的交融、碰撞甚至沖突。這一過程或長或短,因個體而異。對于初期赴泰漢語教師來說,全面的了解泰國中學的校園文化,采取合適的策略,可以幫助他們盡早地完成對泰中學生漢語教學的文化適應過程,努力提高漢語教學的成效,從而為泰國的漢語教育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吳應輝、楊吉春.泰國漢語快速傳播模式研究[J].世界漢語教學,2008(10)128

[2]李敏.泰國孔院與泰中記協加強合作共同講好中國故事。資料來源:中國國家漢辦官方網站,網址:http://www.hanban.org/article/2019-07/25/content_781143.htm

[3]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4

[4]田禾、周方治編著.《泰國》[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29

[5]祖曉梅.跨文化交際[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5.4

[6]祖曉梅.跨文化交際[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5.1

作者簡介:

胡燕華(1982--)女,漢族,福建龍巖人,泰國華僑崇圣大學文學院2019級中文教育碩士,從事海對外漢語教育研究。

猜你喜歡
文化適應泰國策略
新年游泰國
文化適應視角下的中介語傾向性探討
老撾留學生文化適應度調查研究
從文化不連續性看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文化適應
媒介使用與文化適應之相關性研究
去泰國啦
Passage Four
我的泰國之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