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華留學生志愿服務精神培養路徑探析

2020-11-28 07:52劉曉琴
商情 2020年21期
關鍵詞:來華留學生中國特色志愿服務

【摘要】本文擬以志愿服務精神為切入點,結合樣本高校留學生踐行志愿服務精神的調查,旨在通過留學生的國際化視角,深入分析來華留學生對中國特色志愿服務的印象與評價,總結在渝留學生參與中國特色志愿服務活動的經驗與不足,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志愿服務 來華留學生 中國特色

在中國志愿服務聯合會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召開之際,習總書記向大會發來賀信,并在賀信中指出,志愿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為志愿服務搭建更多平臺,給予更多支持,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常態化,凝聚廣大人民群眾共同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一、中國志愿服務的特色

中國志愿服務極具中國特色,中國志愿服務正在蓬勃發展。重慶有著優良的志愿服務傳統,有讓春耕生產事半功倍的農機專家和志愿者開展的“家門口,服務,有用行動守護母親河的“青年志愿河長”的巡河志愿服務活動等。一直以來,重慶市委、市政府、重慶市教委對志愿服務工作高度重視,讓重慶的志愿服務成績斐然。城市志愿服務精神是城市的文明底色,是一種生活常態、是一種社會風尚,是一種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載體。志愿服務在參與城市發展競爭中,建立在非物質要素的基礎上,是城市文明傳播的一種特殊力量。

中國志愿服務理論與實踐適應傳承中國傳統文化,適應中國當代社會發展現狀。在來華留學生中大力推廣獨具中國特色的志愿服務,是在大學生思想教育中堅持“四個自信”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要求。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提出本課題是科學且必要的。

二、來華留學生志愿服務的意義

以往的研究表明,絕大部分留學生在選擇到一個國家留學前,就已經對其加上了很高的感情分,還有相當數量的留學生認為耳濡目染的親身生活,可以生發感情。來華留學生對中國懷有深深的感情,在他們內心深處,都有一個深藏著的“中國結”。今天來華求學的青年學子,必將成為明天的生力軍,必將成為世界互通的橋梁和紐帶。中國對留學生的培養,更應體現出對全球文明交流互鑒的弘揚和對世界和平的促進。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廣,未來在渝留學生人數必將迎來一個又一個高峰。2019年,重慶已與7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822個合作項目。重慶將把來華留學工作作為教育對外開放的重點支持內容,促進來華留學教育及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發揮好來華留學生的作用,更好地服務“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了解在渝斗剖護留學生對中國特色志愿服務的態度和接受程度,促進獨具特色的中國志愿服務,優化留學生教育,推動中國特色志愿服務國際化是對世界志愿服務文化和實踐的發展與豐富,也是完成培養愛華、知華、友華、親華留學生教育培養目標的題中之意。

三、來華留學生如何參與中國特色志愿服務活動

通過志愿服務活動,讓來華留學生直觀、親切地了解中國社會,感受與中國傳統文化中“仁愛為本”思想,一氣連枝地幫助他人、不求私利的志愿精神,創新來華留學生國情教育的形式和豐富德育的內涵,填補對來華留學生群體對中國特色志愿服務活動的評價研究空白,深入探討來華留學生志愿者在參與中國特色志愿服務活動中的個體發展情況及來華留學生參與中國特色志愿服務活動產生的社會影響。

志愿服務既是全世界共同的精神財富,也是世界各國國家治理機制的組成部分,其作為一項與文化、價值、意識形態,以及社會制度結構密切相關的社會事務,也深刻反映各國社會制度、傳統文化和發展階段的特點。(陸士禎,2015)。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日益加劇,世界各國交往更趨頻繁,來華留學生受到了各國政府、高校、社會的空前關注。重慶是“一帶一路”和民江經濟帶占郊咯的連接點。作為中國內陽灘一的直轄市和國家中心城市,重慶將成為“一帶一路”戰略下的開放前沿。重慶作為我國西爺卿準一的直轄市,已成為西部來華留學生教育培養基地。從中國志愿服務面向未來的發展趨勢看,中國特色志愿服務事業正經歷著重要的轉折,正由傳統的活動型向全面而深刻的專業化、信息化和國際化轉變。重慶市教委及各大高校對來華留學生培養極其重視,能夠深刻認識到來華留學生培養及傳播中國特色志愿服務的重要意義。

“一帶一路”是一個全球開放的大戰略,重慶要對接“一帶一路”,更重要的是要對接新的開放觀念,大力推廣重慶志愿服務特色品牌,加強重慶特色志愿服務國際間傳播與交流,堅定走中國特色志愿服務之路,建設一批極具…重慶本土特色的志愿服務試點項目和對外志愿服務推廣項目,培育一批仁愛、善良的來華留學生志愿者骨干,主動適應當前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牢固樹立和貫徹中國志愿服務“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核心理念,著力助推中國特色志愿服務向國際化邁進,切實擔起傳播中國特色志愿服務文化內核的重任,全面提升中國特色志愿服務國際化水平,推進重慶市志愿活動服務的國際化進程,灌溉重慶志愿服務的大樹枝繁葉茂,提升重慶良好的社會形象和社會信譽,在節約人力資源成本和經濟社會發展上為城市建設和發展做出貢獻。

四、小結

多元化的志愿服務資源能夠有效地協調和整合起參與社會治理的力量。來華留學生親自參與的基層的鮮活的實踐、創新,能夠吸引世界各國的關注,成為國際理念與中國特色結合的典范,贏得國際的合作與支持。

參考文獻:

[1]趙丹.新時代大學生志愿服務實踐育人困境與對策探究[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04).

[2]錢小莉.新媒體時代大學生志愿服務工作開展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0(02).

作者簡介:劉曉琴,女,重慶醫科大學外國語學院學辦主任,研究方向:來華留學生管理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國際推廣。

猜你喜歡
來華留學生中國特色志愿服務
基于協同發展理論的大學生志愿服務可持續化社會支持系統研究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閾下的大學生志愿服務
賈康:“中國特色”的獨立思考的知識分子
志愿服務與“互聯網+”結合模式探究
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問題研究
全英文授課臨床本科留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
全英文授課醫學本科留學生防御方式調查分析
“中國特色”的低速電動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