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宋仁宗朝對夏戰爭的軍事決策及攻守理念的轉變
——以好水川之戰的演進為中心

2020-11-30 18:02王戰揚
西夏學 2020年1期
關鍵詞:韓琦資治通鑒中華書局

王戰揚

宋朝在延州之戰以后,加強了邊防軍事備御,并做了人事調整:貶謫范雍為安州知州,以夏竦為陜西經略安撫使、韓琦、范仲淹為副使,分別主持涇原路和鄜延路;在中央罷免宰相張士遜,樞密使陳執中等,重新啟用呂夷簡①參見李華瑞:《宋夏關系史》,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47頁。。為重振西北邊防軍威,在諸位邊臣的主持下進行了軍事弊病的改革,并展開了攻守之議,最終制定了主動進攻的軍事決策,對好水川之戰有重要影響。本文以軍事決策為視角,一是考察好水川之戰前邊防軍事弊病的改革與攻守之議;二是探討好水川之戰中邊防層面的臨敵決策及其存在的諸多問題;三是論述好水川之戰后西北邊防攻守理念的轉變問題。希冀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之上①代表性的相關成果有:中國臺灣三軍大學編著:《中國歷代戰爭史》,軍事譯文出版社,1983年;劉慶、毛元佑:《中國宋遼金夏軍事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吳天墀:《西夏史稿(增訂本)》,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李華瑞:《宋夏關系史》,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另有安北江:《宋夏好水川之戰問題再探》,《寧夏師范學院學報》2016年第5期,主要側重于軍事地理問題的探討。,能夠進一步揭示宋仁宗朝在對夏戰爭中軍事決策的制定與執行之間的矛盾及諸多弊病,并對加深理解中央與緣邊之間兩個層面的互動關系有所助益。

一、好水川之戰前邊防軍事弊病改革與攻守之議

宋朝在延州之戰以后,在邊防進行了積極的軍事弊病的改革,包括軍事部署的調整,軍事運行弊病的改革,同時展開了攻守之策的議論,構成了戰前軍事決策的重要過程和必不可少的內容??刀ㄔ辏?040年)三月癸未,陜西安撫使韓琦上奏指出西北諸路的軍事屯駐與人事安排等問題:

鄜州不能守,則延州城寨,非朝廷之有也?!紤]出其不意,再來奔突,故御捍之備,宜以鄜延為先?!冀駷楸菹掠嬚?,莫若差銳兵三五千,或于同州、河中府等處分減,進屯鄜州。選才望大臣一員,復本路經略之任,兼知鄜州,處置邊事。令張亢就充本路鈐轄,于鄜州駐扎。用朱觀知環州,就差葛懷敏充環慶部署。如朝廷必以經略一司更不合置,即乞專于鄜州益兵,使葛懷敏知涇州,充替夏竦?!缓蟛⒈氤?,只留人員兵士三二十人,以為斥候?!薅趟?,愿早裁擇。上皆納之。②[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二六,康定元年三月癸未,中華書局,2004年,第2995—2997頁。

韓琦認為:首先應從同州、河中府等處分減兵卒屯駐鄜州,選有名望的臣僚一人擔任經略安撫使兼知鄜州,令張亢為鈐轄,以重兵駐扎鄜州,在同州、河中府可屯駐策應兵馬;其次,環慶路最缺乏得力將帥,朱觀可為環州知州,葛懷敏為環慶部署,或使葛懷敏代替夏竦為涇州知州;再次,朝廷還應大力招募才勇之士,差選弓箭手和邊境巡邏之人,加強巡護邊防??刀ㄔ辏?040年)七月癸亥,鄜延鈐轄張亢也上疏指出了邊防軍隊中存在的諸多弊?。阂皇沁叿澜y兵官有嚴重冗員問題,在軍事決策會議上因意見不同,眾說紛紜,使得事權不專,決策效率較低;二是涇原路兵力過于分散,不能集中力量阻擋勁敵入侵;三是諸路策應不力,朝廷應按照一定的編制與兵力,以旗幟為號加強應援;四是邊防應加強練兵,提高軍隊戰斗力;五是防止將士貪功輕進,開弓箭手晉升渠道,激勵邊民③[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二八,康定元年七月癸亥,中華書局,2004年,第3025—3028頁。??刀ㄔ辏?040年)八月癸巳,陜西經略安撫副使韓琦為進一步提高邊防軍隊的戰斗力,又上奏朝廷將勇、懦之兵分隊重組:

緣邊部署、鈐轄下指揮使臣,每御敵,皆臨時分領兵馬,而不經訓練服習,將未知士之勇怯,士未知將之威惠,以是數至敗衄。昨諸班中選武藝優者為寨主、監押,然拘于一城,未能各適其用。欲下陜西都部署司,分所試中人,鄜延路十五員,環慶、涇原、秦鳳路各十員,為逐路教押軍陣,以士卒所習精粗,重行賞罰。如此,則老懦者不能自容,勇壯者各思奮身,復免主將爭占精兵,專為己衛也。又臨敵取勝,必有奇兵,若并力出攻,則所向皆潰。①[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二八,康定元年八月癸巳,中華書局,2004年,第3032—3033頁。

即韓琦認為以往將勇、懦士兵混為一團的做法,極易導致戰爭失敗,其旨在令邊防諸路組建精兵,以便發揮精壯將士奮勇殺敵的主觀能動性,從而避免勇者在作戰之時被懦者所拖累。韓琦要求朝廷從士兵、廂兵、禁軍之中選馬上使刀、槍槊、鐵鞭、鐵簡、棍棒勇力過人的士卒編為平羌指揮軍,每指揮編制為五百人,各給予其壯馬和豐厚的賞賜;西北四路鄜延路、環慶路、涇原路、秦鳳路,每路各置士兵和屯駐駐泊兵士一指揮;其中鄜延路駐扎在延州和鄜州,環慶路駐扎在環州和慶州,涇原路駐扎在涇州和鎮戎軍,秦鳳路駐扎在秦州②[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二八,康定元年八月癸巳,中華書局,2004年,第3032—3033頁。??芍^對西北邊防的軍事部署重新做了規劃和重組,增強了對夏的軍事實力。范仲淹主要針對作戰時的出兵機制,也積極提出了西北邊防軍事弊病改革的建議,認為以往每當遇敵,將官不問敵兵數量多少,皆按照官卑高下出兵迎戰,多導致失?。骸跋仁?,詔分邊兵,部署領萬人,鈐轄領五千人,都監領三千人,有寇則官卑者先出。(范)仲淹曰:‘不量賊眾而出戰,以官為先后,取敗之道也?!癁榉种荼鵀榱鶎?,將三千人,分部教之,量賊眾寡使更出御賊,賊不敢犯,既而諸路皆取法焉。賊相戒曰:‘無以延州為意,今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數萬兵甲,不比大范老子可欺也?!蠓渡w指雍云?!雹踇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二八,康定元年八月庚戌,中華書局,2004年,第3035—3036頁。改革以后將每州士兵分歸六將指揮,每將帶領三千人,遇敵則根據其數量多少出兵作戰,并推行到了邊防諸路,產生了很好的效果。

除對西北邊防的軍事部署及弊病做出調整與改革的同時,朝廷也展開了關于對西夏的攻守之議?!俺?,晁宗愨等至永興議邊事,夏竦等合奏:‘今兵與將尚未習練,但當持重自保,俟其侵軼,則乘便掩殺,大軍蓋未可輕舉?!皠⒊凶跀?,上復以手詔問師期,竦等乃畫攻守二策,遣副使韓琦、判官尹洙馳驛至京師,求決于上?!雹躘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二九,康定元年十二月乙未,中華書局,2004年,第3060頁。起初晁宗愨等人到永興軍商議邊事時,夏竦以將士不曾訓練為由,主張固守邊防,若西夏入侵則乘機出兵掩殺。在劉承宗失敗以后,宋仁宗下詔詢問夏竦出師日期,夏竦等制定出攻守二策,遣韓琦、尹洙到京師與二府商議,令皇帝定奪??刀ㄔ辏?040年)十二月乙巳,“詔鄜延、涇原兩路取正月上旬同進兵入討西賊。上與兩府大臣共議,始用韓琦等所畫攻策也。樞密副使杜衍獨以為僥幸出師,非萬全計,爭論久之,不聽,遂求罷,亦不聽”①[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二九,康定元年十二月乙巳,中華書局,2004年,第3062頁。。韓琦等入朝與二府商議以后,宋仁宗決定采取其攻策,樞密副使杜衍反對本次軍事決策,認為不宜“僥幸”出兵②[元]脫脫等:《宋史》卷三一〇《杜衍傳》,中華書局,1985年,第10191頁。。呂夷簡則表示贊同:“自劉平敗覆以來,言羌事者人人震怯,今韓尹健果如此,豈可沮之也,然呂不計事之可否,而但持此說,識者非之?!雹踇宋]田況撰:《儒林公議》卷上,叢書集成初編,中華書局,1985年,第4頁。實際上呂夷簡之所以同意本次軍事決策主要是想要重振軍隊士氣而已,并不在于其計策如何。進攻西夏的軍事決策制定以后,為籌備軍糧,康定元年(1040年)十二月丁未,“詔開封府、京東西、河東路括驢五萬,以備西討,從陜西經略司所上攻策也”④[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二九,康定元年十二月丁未,中華書局,2004年,第3070頁。。括市五萬頭驢主要用來馱運糧草。據《東軒筆錄》載:“韓公曰:‘今大兵入界,則倍道兼程矣?!ǔ﹫讨性唬骸Z道豈能兼程耶?’韓公曰:‘吾已盡括關中之驢運糧,驢行速,可與兵相繼也。萬一深入,而糧食盡,自可殺驢而食矣?!瘓讨性唬骸H子大好酬獎?!n公怒其無禮,遂不使之入幕?!雹輀宋]魏泰撰,李裕民點校:《東軒筆錄》卷四,中華書局,1983年,第43頁。

在軍事決策的執行上,涇原、鄜延兩路并不能達成一致。陜西都轉運使范仲淹言:“為今之計,莫若且嚴邊城,使持久可守;實關內,使無虛可乘。西則邠州、鳳翔為環、慶、儀、渭之聲援,北則同州、河中府扼鄜、延之要害,東則陜府、華州據黃河、潼關之險,中則永興為都會之府,各須屯兵三二萬人。若寇至,使邊城清野,不與大戰,關中稍實,豈敢深入?復命五路修攻取之備,張其軍聲,分彼賊勢,使弓馬之勁無所施,牛羊之貨無所售。二三年閑,彼自困弱。待其眾心離叛,自有閑隙,則行天討。此朝廷之上策也。又聞邊臣多請五路入討,臣竊計之,恐未可以輕舉也?!雹轠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二七,康定元年五月甲戌,中華書局,2004年,第3012頁??梢姺吨傺椭鲝垏朗匚鞅边叧?,充實關內邊備,據險而守。使西北五路虛張聲勢,敵來則堅壁清野,“未可出師”⑦[元]脫脫等:《宋史》卷二九二《田況傳》,中華書局,1985年,第9778頁。,以此消耗西夏國力,待西夏疲敝之時,可以實行緩攻之策⑧劉慶、毛元佑:《中國宋遼金夏軍事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76頁?!八纬瘍陕愤厧涰n琦、范仲淹在此問題上的主張是不一樣的:韓琦主張集中兵力,深入西夏腹地,尋求敵人主力決戰,以絕永久之患,范仲淹則要穩扎穩打,打算先鞏固邊界防線”,然后進取,兩路邊帥之間不能達成共識,已經為戰爭埋下了失敗的隱患。?!俺⒓扔庙n琦等所畫攻策,先戒師期”,而范仲淹又上奏言:“鄜延路已有會合次第,不患賊之先至也。賊界春暖,則馬瘦人饑,其勢易制。又可擾其耕種之務,縱出師無大獲,亦不至有他虞”“鄜延路入界,比諸路最遠。若先修復城寨,卻是遠圖。請以二月半合兵萬人,自永平寨進筑承平寨,俟承平寨畢功,又擇利進筑,因以牽制元昊東界軍馬,使不得并力西御環慶、涇原之師,亦與三路俱出無異”“朝廷雖許仲淹存鄜延一路示招納,仍詔仲淹與夏竦、韓琦等同謀,可以應機乘便,即不拘早晚出師?!雹賉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三〇,慶歷元年正月丁巳,中華書局,2004年,第3079—3081頁。朝廷采取了韓琦等人的進攻之策,也同意了范仲淹保留鄜延路緩攻的意見,雖使其不拘于早晚出兵,但卻令其與韓琦、夏竦共同謀議,以便隨機應變。針對范仲淹緩攻的奏論,夏竦提出了不同的意見。慶歷元年(1041年)正月戊辰,陜西經略安撫招討使夏竦言:“范仲淹前已相度涇原、環慶、麟府等路齊入賊界一二百里,四散攻擊,乞朝廷發軍須器械,以正月上旬至延州,又別立入界擒捉蕃漢賞條甚備;又近者朝廷取問不逼逐塞門賊馬之因,仲淹亦奏稱非是怯懼,候將來春暖大為攻取之計;又奏西界春暖馬瘦人饑,易為誅討,及可擾其耕種之務,與臣前所陳攻策并同,但時有先后爾。賊界已知所定進兵月日,豈得卻退?”②[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三〇,慶歷元年正月戊辰,中華書局,2004年,第3084頁。夏竦認為西夏已經得知宋朝進攻的時日,認為范仲淹的緩攻之計不可行。慶歷元年(1041年)二月辛巳,為進一步爭取范仲淹協同出兵,夏竦又上奏言:

昨韓琦、尹洙赴闕,與兩府大臣議用攻策,繇涇原、鄜延兩路進討?!穹吨傺蛥s奏王師若自涇原鎮戎入界,則臣令保安、金明并東路延州,環、慶等州整兵耀武,為入界之勢,使綏、宥、銀、夏一帶賊兵不敢西去,自保鄜延一路。況已降下出師月日,而仲淹所議未同,臣尋令尹洙往延州與仲淹再議,而固執前奏,未肯出師。近投來人杜文廣稱賊界聞諸路入討,只聚兵一路,以敵王師。今兩路協力,分擘要害,尚慮諸將晚進,士卒驕怯,未能大挫黠虜。若只令涇原一路進兵,鄜延卻以牽制為名,盤旋境上,委涇原之師以嘗聚寇,正墮賊計?!蛟绮罱铣剂疟O督鄜延一路進兵,同入賊界,免致落賊奸便。詔以竦奏示仲淹。③[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三一,慶歷元年二月辛巳,中華書局,2004年,第3093—3094頁。

韓琦、尹洙與兩府大臣制定了主動進攻的軍事決策,但是范仲淹一直堅持緩攻之計,不愿共同出兵,只愿在后方策應,所以夏竦上奏朝廷監督催促范仲淹進兵討敵。李華瑞先生在《宋夏關系史》中認為夏竦與范仲淹皆主張采取守策,實際上此時夏竦也主張實行攻策④參見李華瑞:《宋夏關系史》,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48頁。筆者前文已引[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二九,康定元年十二月乙未,中華書局,2004年,第3060頁?!俺?,晁宗愨等至永興議邊事,夏竦等合奏:‘今兵與將尚未習練,但當持重自保,俟其侵軼,則乘便掩殺,大軍蓋未可輕舉?!皠⒊凶跀?,上復以手詔問師期,竦等乃畫攻守二策,遣副使韓琦、判官尹洙馳驛至京師,求決于上?!焙髞硐鸟涤稚献喑⒋叽俜吨傺统鰩?,都是主攻的體現,只是前后有一個從主守到主攻的變化過程。,僅范仲淹“不預此議”“固執不可”“終不從”⑤[宋]田況撰:《儒林公議》卷上,叢書集成初編,中華書局,1985年,第4頁。。龐籍雖不反對朝廷主動進攻的軍事決策,但是其從軍費開支的角度建議朝廷裁汰老弱,保留精銳,削減軍費消耗。慶歷元年(1041年)二月甲申,陜西轉運使龐籍言:“元昊父子,受國大恩,一朝背叛。今朝廷定議討伐,以正逆順,實合大義。然此時興舉,須為萬全之策”;“臣竊度廟議,以大兵屯聚已久,上費國力,下困生民,欲決于攻取之計,其如將佐士卒未能如意?;蚯覟闅q月持守之備,汰去冗兵,只留精銳在邊,數少則費用日寬,兵精則足以御捍,賊地所產之物,嚴法以絕之,使不得與邊人市易。既劫掠無所得,貸利無所通,其勢必日蹙,如更益練將卒,俟其釁隙可乘,然后大舉,庶幾有萬全之策也。惟圣心裁擇?!雹賉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三一,慶歷元年二月甲申,中華書局,2004年,第3094—3095頁。田況則直接上疏反對朝廷所定進攻之策,并且尖銳地指出了其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切中要害。如慶歷元年(1041年)二月丙戌,陜西簽書經略安撫判官田況指出韓琦等人籌劃的攻守二策,守策最為完備,但是朝廷卻采取了其攻策。攻策不可用有七:一是將帥怯懦,缺乏訓練,且對韓琦、尹洙的決策恐未敬服,戰場進退之間必然誤事,又鄜延路部署司葛懷敏等人索取甚多,不相協同;二是以往西夏常合兵而襲,邊防卻分兵抵御,所以致敗,今西北舉兵齊入必然成功的想法缺乏深思熟慮,若有不測,邊防不守,后患無窮;三是今出師一旦失敗,大國威嚴將被西夏輕視,又恐中西夏奸計;四是今兵雖多卻不精,又庸將欲圖賞邀奇功,無利可言;五是興師動眾,大張旗鼓,西夏得知后已經大為防備,并不能襲擊措敵;六是元昊賞罰分明,無機可乘;七是鄜延路范仲淹不同意出師,涇原路孤軍深入,元昊已有準備,正中其計?,F在如果中途完全否決韓琦等人的進攻之策恐不妥當,如執意進攻,范仲淹又不協同,所以朝廷應召集兩府大臣制定出新的折中的軍事決策,令邊臣嚴守邊防,若遇西夏入侵則出兵討伐,如果再出現作戰怯懦的問題,當以軍法處置。有探報說元昊已經加強了守備,所以不可輕易舉兵,中西夏之計,這樣可保有功無患②[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三一,慶歷元年二月丙戌,中華書局,2004年,第3095—3098頁;[元]脫脫等:《宋史》卷二九二《田況傳》,中華書局,1985年,第9778—9780頁。。陜西經略安撫副使韓琦言:“若陛下決知可攻,兩府大臣主議不變,或能集事。今臣方歸本司,而橫議日騰,朝聽已惑。攻刺之說,比已札下。朝廷舉大事,主大謀,自當堅如金石,無有回易?!瓫r鄜延路范仲淹意在招納,更不出兵,雖具奏聞,乞依元策。假若朝廷強之使進,終是本非已謀,將佐聞之,必無銳志?!急葋矸钚谐伤?,非是年壯氣銳,慮不及遠,幸而求勝,以誤國家。誠以昊賊據數州之地,精兵不出四五萬,余皆老弱婦女,舉族而行。陜西四路之兵,雖不為少,即緣屯列城寨,勢分力弱。故賊始犯延安,生擒二將,屠掠無數者,蓋劉平、石元孫聚一路之兵拒之,才及九千而已?!投f重兵,只守界壕,不敢與敵。中夏之弱,自古未有。聞臣僚堅執守議,以為必勝之術者,臣恐數失寨堡,邊障日虛,士氣日喪,賊乘此則有吞陜右之心?!雹踇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三一,慶歷元年二月丙戌,中華書局,2004年,第3098—3099頁。韓琦的奏疏首先要求朝廷堅持攻策不動搖,認為不必催促范仲淹,否則即使出兵也不是其本意,軍隊必無銳志;其次認為陜西屯二十萬重兵,元昊才四五萬,卻只持守策,不敢進兵,容易導致邊防日益虛弱,士氣日趨低下的問題,是培養西夏吞并陜右野心的行為。仁宗曾言:“韓琦性直”①[元]脫脫等:《宋史》卷三一二《韓琦傳》,中華書局,1985年,第10223頁。,尹洙在與范仲淹商議出兵之事時,即已表現出韓琦并未有勝算的把握,只是憑一時意氣采取攻策而已:

仁宗時,西戎方熾,韓魏公琦為經略招討副使,欲五路進兵,以襲平夏,時范文正公仲淹守慶州,堅持不可。是時尹洙為秦州通判兼經略判官,一日將魏公命至慶州,約范公以進兵。范公曰:“我師新敗,士卒氣沮,當自謹守,以觀其變,豈可輕兵深入耶?以今觀之,但見敗形,未見勝勢也?!变▏@曰:“公于此乃不及韓公也,韓公嘗云:‘大凡用兵,當先置勝敗于度外’,今公乃區區過慎,此所以不及韓公也?!狈豆唬骸按筌娨粍?,萬命所懸,而乃置于度外,仲淹未見其可?!变ㄗh不合,遽還。魏公遂舉兵入界,既而師次好水川,元昊設覆,全師陷沒,大將任福死之。魏公遽還,至半涂,而亡卒之父兄妻子號于馬首者幾千人,皆持故衣紙錢招魂而哭曰:“汝昔從招討出征,今招討歸而汝死矣,汝之魂不識亦能從招討以歸乎?”既而哀慟聲震天地,魏公不勝悲憤,掩泣駐馬,不能前者數刻。范公聞而嘆曰:“當是時,難置勝敗于度外也?!雹赱宋]魏泰撰,李裕民點校:《東軒筆錄》卷七,中華書局,1983年,第82頁。

尹洙所謂韓琦將勝敗置之度外一事,雖是激勸范仲淹之語,但也體現出了本次軍事決策有一定的冒險性質。而范仲淹在戰前保持了一定的謹慎,不愿與韓琦一道出兵,不過這也正符合元昊之意:元昊一方面與范仲淹虛與委蛇以堅其不出兵之意,另一方面則迅速集中兵力進攻涇原路,韓琦則已是孤立之師③中國臺灣三軍大學編著:《中國歷代戰爭史》第11冊,軍事譯文出版社,1983年,第292頁。。

二、好水川之戰的演進及其臨敵決策

元昊通過延州之戰試探了宋朝的軍事實力,又俘虜邊將劉平、石元孫,更加助長了其侵宋的野心:“賊新得志,其勢必復來?!雹躘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二八,康定元年八月壬子,中華書局,2004年,第3036頁。如康定元年(1040年)五月甲子,“元昊陷塞門寨,執寨主、內殿承制高延德,監押、左侍禁王繼元死之”⑤[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二七,康定元年五月甲子,中華書局,2004年,第3011頁。。五月乙亥,“延州言元昊陷安遠寨”⑥[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二七,康定元年五月乙亥,中華書局,2004年,第3013頁。。九月丙寅,“西賊寇三川寨,鎮戎軍西路都巡檢楊保吉死之”⑦[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二八,康定元年九月丙寅,中華書局,2004年,第3042頁。??梢娫贿M攻塞門寨、安遠寨、三川寨都取得了勝利,但是宋軍在后來的幾次進攻戰中占據了上風??刀ㄔ辏?040年)九月壬申,“環慶副都部署任福等攻西賊白豹城,克之”①[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二八,康定元年九月壬申,中華書局,2004年,第3044頁。。九月壬午,“鄜延部署葛懷敏出保安軍北木場谷、珪年嶺襲西賊,破之”②[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二八,康定元年九月壬午,中華書局,2004年,第3045頁。。十月乙酉,“鄜延鈐轄朱觀等襲西賊洪州界郭璧等十余寨,破之”③[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二九,康定元年十月乙酉,中華書局,2004年,第3051頁。。十月辛卯,“環慶鈐轄高繼隆等出兵攻西賊經納、旺穆等寨,破之”④[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二九,康定元年十月辛卯,中華書局,2004年,第3051頁。。朝廷在與西夏的多次交戰中逐漸由敗轉勝,與宋朝在西北邊防的人事調整與軍事經略分不開。宋朝為進一步遏制元昊的囂張氣勢,重振西北邊防軍威??刀ㄔ晔?,宋仁宗下詔問夏竦攻守之策,夏竦等籌劃以后,“遣副使韓琦、判官尹洙馳驛至京師,求決于上”⑤[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二九,康定元年十二月乙未,中華書局,2004年,第3060頁。。前文已述,經過與二府大臣共同商議,宋仁宗決定采取攻策。慶歷元年(1041年)二月乙酉,“涇原路走馬承受崔宣言元昊遣人至邊請和”,仁宗謂輔臣曰:“賊多詭計,欲懈我師爾,宜詔逐路部署司益嚴守備?!雹轠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三一,慶歷元年二月乙酉,中華書局,2004年,第3095頁。宋朝不接受元昊的求和,認為不可中其詭計,決定堅持主動進攻西夏的軍事決策。而鄜延路范仲淹并不愿執行與涇原路合兵出師的軍事決策,只愿作為涇原路的策應之師,實行緩攻之計,最終得到了朝廷的同意。

當宋朝中央在商討軍事決策之時,西北緣邊接到元昊閱兵謀寇渭州的情報:“先是,朝廷欲發涇原、鄜延兩路兵討賊,議未決,詔環慶副部署任福乘驛詣涇原計事。會經略安撫使韓琦行邊,趨涇州,而諜者言元昊閱兵折姜會,謀寇渭州?!雹遊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三一,慶歷元年二月己丑,中華書局,2004年,第3100頁。在宋朝中央制定軍事決策之時,朝廷下詔令環慶路副都部署任福參與經略安撫使韓琦主持的邊防層面的軍事決策會議。韓琦在巡邊的過程中接到元昊在折楟會閱兵準備進攻渭州的情報以后,決定出兵討敵。慶歷元年(1041年)二月己丑,“(韓)琦亟趨鎮戎軍,盡出其兵,又募敢勇凡萬八千人,使(任)福將以擊賊。涇原駐泊都監桑懌為先鋒,鈐轄朱觀、涇州都監武英繼之,行營都監王珪、參軍事耿傅皆從。琦面授福等方略,令并兵自懷遠城趨德勝寨至羊牧隆城,出賊之后;諸寨相距僅四十里,道近且易,芻糧足供,度勢未可戰,則據險設伏,待其歸然后邀擊之。福等就道,琦亦至城外重戒之”⑧[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三一,慶歷元年二月己丑,中華書局,2004年,第3100頁;[元]脫脫等:《宋史》卷四八五《夏國傳上》,中華書局,1985年,第13996—13997頁;[元]脫脫等:《宋史》卷三二五《任福傳》,中華書局,1985年,第10506—10507頁。??梢娝纬醒腚m制定了主動進攻的軍事決策,但是本次戰爭仍屬于守御之戰。韓琦在得知元昊謀寇渭州的情報以后,倉促趕往鎮戎軍,調遣鎮戎軍全部的兵力,又招募勇敢之士一萬八千人,令環慶路副都部署任福為統率,其余諸將皆出自涇原路,先鋒為涇原路駐泊都監桑懌,又有鈐轄朱觀、涇州都監武英、行營都監王珪、參軍事耿傅共同組成行軍領導成員。韓琦臨敵決策,制定了行軍路線、軍糧供給和戰場計謀。當面對任福授予計策,采取合兵御敵的方略,從懷遠城趕往德勝寨再到羊牧隆城,出元昊軍隊身后。行軍途經各寨距離僅有四十里,軍糧供給充足,令任??筛鶕饒鲂蝿?,占據險要預設埋伏,等待元昊軍隊一出現,可出伏兵襲擊,韓琦也在城外設重兵加強了戒備。任福出兵以后,具體的戰場決策情況如下:

翌日,福自新壕外分輕騎數千趨懷遠城、捺龍川遇鎮戎軍西路都巡檢常鼎、同巡檢內侍劉肅,與賊兵一溜戰于張家堡南,斬首數百。賊棄馬羊橐駝佯北,懌引騎追之,福亦分兵自將踵其后。薄暮,福、懌合軍屯好水川,朱觀、武英為一軍屯龍落川,隔山相距五里,約明日會兵,不使賊得逸去。邏者傳賊兵少,故福等輕之。路益遠,芻糧不繼,人馬已乏食三日。

福等不知賊之誘也,悉力逐之,癸巳,至龍竿城北,遇賊大軍循川行,出六盤山下,距羊牧隆城五里,結陣以抗官軍。諸將乃知墮賊計,勢不可留,因前接戰。懌馳犯其鋒,福陣未成列,賊縱鐵騎沖突,自辰至午,陣動,眾傅山,欲據勝地,賊發伏自山背下擊,士卒多墮崖塹相覆壓,懌、肅戰死。賊分兵數千斷官兵后,福力戰,身被十余矢。有小校劉進者勸福自免,福曰:“吾為大將,兵敗,以死報國耳!”揮四刃鐵簡,挺身決斗,槍中左頰,絕其喉而死。福子懷亮亦死之。①[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三一,慶歷元年二月己丑,中華書局,2004年,第3100—3101頁。

任福率領的軍隊與西夏軍首先交鋒于張家堡南,西夏軍假裝敗逃,宋軍先鋒桑懌率騎兵追擊,任福也分兵緊追其后。到黃昏時分,為避免西夏軍隊逃跑,任福、桑懌合兵屯駐在好水川,朱觀、武英的軍隊屯駐在龍落川,二軍僅相距五里,等待第二天會兵擊賊??芍胃5仍趶埣冶つ吓c西夏軍交戰以后,雖然乘勝追擊西夏“誘餌”,但是也表現出了一定的謹慎,在天色漸晚之時,并沒有再繼續向前追趕,而是在好水川、龍落川屯兵設伏,等待西夏軍中其埋伏。但是不久任福接到了一個西夏故意制造出的虛假軍事情報,情報為西夏本次兵馬較少。任福等得到虛假的情報以后,急于立功,更加輕視敵人。然而任福等由于追敵過遠,糧草不能供給,軍隊人馬已經三天未曾進食。任福等人此時尚未發覺此前在張家堡之戰中西夏的誘敵之計,也未能認識到本次軍事情報的虛假與錯誤,于是放棄了其在好水川誘敵深入的計策,開始全力追擊。慶歷元年(1041年)二月癸巳,任福等人率兵追趕到龍竿城北,在羊牧隆城相距五里處,與西夏大軍主力相遇:“元昊自將精兵十萬”②[元]脫脫等:《宋史》卷四八五《夏國傳上》,中華書局,1985年,第13997頁。,此時宋軍才知中計。宋軍先鋒桑懌先與夏軍交戰,而在任福的軍隊尚未來得及排兵布陣時,被西夏騎兵沖破。宋軍想要占據山上高地,又被山后伏兵沖殺,桑懌和劉肅戰死。任福的軍隊被西夏軍斷后,任福以及他的兒子任懷亮皆戰死。韓琦派出的援兵,在任福戰死以后也因寡不敵眾相繼戰死,“唯(朱)觀以余眾千余人保民垣,四向縱射,會暮夜,賊引去。涇原部署王仲寶亦以兵來援,與觀俱還民垣,距福敗處才五里,然不相聞也”①[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三一,慶歷元年二月己丑,中華書局,2004年,第3101頁。??梢娫娫谲娛虑閳蟮墨@取上也存在嚴重問題。

三、好水川之戰后西北邊防攻守理念的轉變

宋朝在好水川之戰前,本想通過主動進攻的軍事決策,深入西夏興師問罪,重立軍威,不曾想西夏卻先發制人,謀攻渭州。宋朝攻策未興,守御再敗,受到了沉重的打擊,成為宋夏戰爭以來“空前最大之慘敗”②中國臺灣三軍大學編著:《中國歷代戰爭史》第11冊,軍事譯文出版社,1983年,第291頁。。好水川之戰以后,宋朝中央與緣邊制定了何種邊防理念呢?筆者下文將著重探討其攻守理念之轉變。

慶歷元年(1041年)二月戊戌,好水川之戰以后不久,“西賊再寇劉璠堡”③[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三一,慶歷元年二月戊戌,中華書局,2004年,第3103頁。。二月辛丑,“(尹)洙還至慶州”“賊侵劉璠堡未退,因遣權環慶路都監劉政將銳卒數千往援,未至,賊引去。夏竦尋劾奏洙擅發兵,降通判濠州”④[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三一,慶歷元年二月辛丑,中華書局,2004年,第3104頁。。受到好水川之敗打擊的宋廷開始變得謹慎,為避免貿然出兵引發更大的問題,尹洙因發兵救劉璠堡一事受到朝廷貶官的懲處。朝廷開始由韓琦等所主張的對西夏實行積極進攻的戰略,轉向范仲淹的緩攻之計:

任福等既敗,朝議因欲悉罷諸路行營之號,明示招納,使賊驕怠,仍密收兵深入討擊。詔范仲淹體量士氣勇怯,如不至畏懦,即可驅策前去,乘機立功。仲淹言:“任福已下,勇于戰斗,賊退便追,不依韓琦指蹤,因致陷沒。此皆邊上有名之將,尚不能料賊,今之所選,往往不及,更令深入,禍未可量。大凡勝則乘時鼓勇,敗則望風喪氣,不須體量,理之常也?!雹輀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三一,慶歷元年二月丙辰,中華書局,2004年,第3110頁。

宋廷在好水川之戰失敗以后,想要罷黜西北緣邊諸路的行營之號,表面上對西夏實行招納羈縻之政,使其放松對宋朝的警惕,暗自則招兵買馬,令范仲淹主導西北邊事,乘機立功,實際上想要實行的是范仲淹此前所主張的緩攻之策。根據當前的形勢,范仲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其對西北邊防的經略理念開始由緩攻轉變為保守。其緣由有三:一是任福等皆是邊防名將,尚且不能度敵取勝,今日將官有所不及;二是如今軍需糧草不濟,兵少將寡,敗中難以求勝;三是復仇不可倉促,更不可以怒出兵,貪圖小利。范仲淹進而提出了具體的守御之策:第一,修延州南安幾處廢寨,安存熟戶和弓箭手,俯視西夏巢穴,根據具體形勢,敵大來則防守,小來則出擊,有機可乘則進攻,就近擾之,出奇制勝;第二,持重練兵,在德靖寨西至慶州界和環州西至鎮戎軍界據險而守。朝廷采取了范仲淹的建議,在西北邊防由積極進攻的理念轉變為保守防御①[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三一,慶歷元年二月丙辰,中華書局,2004年,第3110—3112頁。。慶歷元年(1041年)六月壬辰,“詔陜西諸路部署司,自今西賊犯塞,方得出兵掩擊諸族,以牽其勢,自余毋得擅行侵掠”②[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三二,慶歷元年六月壬辰,中華書局,2004年,第3139頁。。即朝廷下詔令約束了陜西諸路,規定僅在敵犯我時方可出兵討擊。慶歷元年(1041年)六月丁酉,同陜西經略安撫招討使、知永興軍陳執中指出:“臣昨與(夏)竦議,欲專以靜勝敵,杜其蹊徑,絕其資糧,益自訓練軍旅,浚理城池,安輯人民,減節經費,三二年間,可使窮虜自歸。今復輕為舉動,暴露師徒,但啟戎心,實滋邊患?!雹踇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三二,慶歷元年六月丁酉,中華書局,2004年,第3139—3140頁??梢婈悎讨信c夏竦此時也主張靜守邊防,安民節費,反對輕舉妄動。陜西體量安撫使王堯臣也主張采取守勢:“今須較四路之勢,因其地形,益屯兵馬,以待其來?!雹躘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三二,慶歷元年六月己亥,中華書局,2004年,第3140頁。亦有臣僚指出:“元昊不可擊,獨以兵守要害,捍侵掠,久當自服?!雹輀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三三,慶歷元年八月辛卯,中華書局,2004年,第3165頁。在宋朝理念轉向保守之時,元昊發動了麟府豐之戰。慶歷元年(1041年)七月,“元昊寇麟、府州”⑥[元]脫脫等:《宋史》卷一一《仁宗本紀三》,中華書局,1985年,第212頁。,城中告急,不久豐州失陷。慶歷元年(1041年)九月庚戌,朝廷任命“張亢為并代鈐轄,專管勾麟府軍馬公事,代康德輿也”“時元昊已破豐州,引兵屯琉璃堡,縱騎鈔麟、府間,二州閉壁不出。民乏水飲,黃金一兩易水一杯。朝廷議棄河外,守保德軍,以河為界,未果。因徙亢使經度之”;張亢乘敵軍無備,“夜引兵襲擊,大破之,斬首二百余級。敵棄堡遁去,乃筑宣威寨于步駝溝捍寇路”⑦[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三三,慶歷元年九月庚戌,中華書局,2004年,第3172頁。。鈐轄張亢雖然最后擊退西夏軍,但是宋朝卻喪失了豐州,損失慘重。此戰以后,宋朝在西北繼續致力于其保守的邊防理念⑧劉慶、毛元佑:《中國宋遼金夏軍事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77頁?!昂盟ㄖ畱鹗『?,宋朝完全喪失了進攻的勇氣,改而采取守勢?!毙枰赋龅氖?,這種轉變仍然有一個逐漸演變的過程,筆者在文中已有論述。李華瑞:《宋夏關系史》,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48頁,指出:“經過康定元年,慶歷元年連續兩次大敗,使得宋朝野上下開始比較客觀地認識來自元昊的威脅和審視自己的弱點,故一度很不得勢的主守反戰的朝議逐漸占了上風。其后主守成為仁宗朝對夏的基本策略,這一策略的發展便為后來與西夏議和奠定了思想基礎?!?。慶歷元年(1041年)十月壬寅,知諫院張方平上奏道:“今邊事之費,歲課千萬,用兵以來,系累殺戮不啻十萬人。故自古以來,論邊事者莫不以和戎為利,征戍為害,蓋深念此也。愿陛下延召二府大臣,商愚計而施行之。上喜曰:‘是吾心也?!罘狡揭允韪吨袝?,呂夷簡讀之,拱手曰:‘公言及此,社稷之福也?!雹賉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三四,慶歷元年十月壬寅,中華書局,2004年,第3194頁。宋朝為應對西夏邊患,軍費開支龐大,張方平上奏朝廷要求與西夏和平共處,避免征伐,減輕戍守之役,得到宋仁宗與二府大臣的一致認可②李華瑞:《宋夏關系史》,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52頁?!皬埛狡降暮腿种卟粌H得到了宋最高統治者的認同,而且至此反戰論由主守轉向與西夏講和,漸成為朝野人士較為一致的共識?!?。范仲淹又上疏重申了其邊防主張:“如賊不至大入,則各務靜守,養勇持重,以待寇至?!雹踇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三四,慶歷元年十一月乙亥,中華書局,2004年,第3204頁。

四、余論

宋朝在延州之戰以后與好水川之戰前,雖然在西北邊防做了充分的準備,并在中央制定了主動進攻的軍事決策,但是并未來得及執行。元昊一方面以求和掩人耳目;另一方面在宋朝中央攻守之議尚未結束之時,先發制人,主動進攻渭州,足以反映宋朝軍事決策的效率與軍事情報的保密性之低。雖然宋朝中央最終決定采取攻策,但是韓琦在緣邊臨敵發兵,實屬倉促。一是鎮戎軍本身兵力有限,臨時招募的勇敢士卒一萬八千余人占據比率過高,缺乏訓練,且“昊賊自領十余萬眾,我以三二萬人當之,其勢固難力制”④[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三二,慶歷元年五月甲戌,中華書局,2004年,第3130—3131頁;[宋]司馬光撰,鄧廣銘、張希清點校:《涑水記聞》卷一二《任?!?,中華書局,1989年,第227頁?!岸?,元昊寇渭州,福與諸將出兵合數萬人御之。先戰小利,乘勝直進,至三川口,忽遇夏兵,且二十萬,官軍大敗?!?;二是任福作為環慶路副都部署,臨時被任命為統率涇原路鎮戎軍的兵馬,并駕馭涇原路諸將,過于輕率:“方元昊傾國入寇,而福所統皆非素撫循之師,臨敵受命,法制不立,既又分出趨利,故至甚敗”⑤[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三一,慶歷元年二月己丑,中華書局,2004年,第3102頁;[元]脫脫等:《宋史》卷三二五《任福傳》,中華書局,1985年,第10507頁。;三是任福不能識破敵軍誘敵深入之計,輕率追擊,雖中途有持重之心,設伏待敵,但是又輕信虛假錯誤的軍事情報,最終中計戰死:“好水川之戰,任福實為大將,而不能指麾統制以為己任,乃自率一隊前當劇鋒,矢盡勢窮而后陷沒,忠勇之節,雖可嗟閔,然論其才力,止一卒之用”⑥[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三二,慶歷元年五月甲戌,中華書局,2004年,第3132頁。;四是韓琦所派援軍情報閉塞,與任福戰敗處相距僅五里而不知;五是在好水川之戰演進的過程中,并未見到除涇原路以外的策應兵馬,如鄜延路范仲淹在此前中央制定軍事決策之時,雖不同意共同出兵深入討敵,但是卻愿作為涇原路的策應之師,行緩攻之計。而在本次戰爭中,未曾見到相關記載,可能并未接到涇原路求援的情報,如“始,朝廷既從陜西都部署司所上攻策,經略安撫判官尹洙,以正月丙子至延州,與范仲淹謀出兵。越三日,仲淹徐言已得旨,聽兵勿出。洙留延州幾兩旬,仲淹堅持不可。辛丑,洙還至慶州,乃知任福敗績”⑦[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三一,慶歷元年二月戊戌,中華書局,2004年,第3104頁。。尹洙與范仲淹同在延州商議攻策,當其回到慶州以后才知任福戰敗的消息,所以范仲淹在好水川之戰期間并未得到有關求援的情報。

總之,在好水川之戰中,宋朝中央制定的主動進攻的軍事決策并未得到執行,好水川之戰仍屬于守御之戰。在緣邊,經略安撫使韓琦在戰前的臨敵決策過于倉促,“任福軍敗,琦即上章自劾”“會夏竦奏琦嘗以檄戒福貪利輕進,于福衣帶閑得其檄,上知福果違節度,取敗罪不專在琦,手詔慰撫之。及是乃奪琦使權”①[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三一, 慶歷元年四月辛巳,中華書局,2004年,第3113頁。。任福在戰場上對韓琦所做軍事決策的執行與持重二字相背離,“趨利以違節度”②[元]脫脫等:《宋史》卷三二五《任福傳》,中華書局,1985年,第10514頁。,存在嚴重失誤。在好水川之戰以后,宋朝在西北邊防由攻策轉向保守的邊防經略理念。在戰爭中,宋朝軍事情報之所以存在嚴重問題,與其對間諜人員的賞賜有密切的關系:“自古用兵,未有不由間諜而能破敵者也。昊賊所用諜者,皆厚其賞賂,極其尊寵,故窺我機宜,動必得實。今邊臣所遣刺事人,或臨以官勢,或量與茶彩,只于屬戶族帳內采道路之言,便為事實,賊情變詐,重成疑惑。今請有入賊界而刺得實者,以錢帛厚賞之?!雹踇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三二,慶歷元年五月甲戌,中華書局,2004年,第3133頁。軍事情報是宋朝中央與緣邊做出決策的重要依據,與西夏相比,宋朝對間諜人員賞賜菲薄是其情報屢屢失誤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為保證邊防軍事決策的效率與機密性,“貴不漏泄”④[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三五,慶歷二年正月癸丑,中華書局,2004年,第3214頁。。慶歷二年(1042年)正月庚戌,“詔近分陜西緣邊為四路,各置經略安撫、招討等使,自今路分部署、鈐轄以上,許與都部署司同議軍事,路分都監以下,并聽都部署等節制,違者以軍法論”⑤[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三五,慶歷二年正月庚戌,中華書局,2004年,第3213頁。。宋朝在該時期實行經略安撫使兼任都部署的統兵與軍事決策制度,本次下詔明確了參與邊防軍事決策會議的人員,即路分鈐轄以上可以參與邊防的軍事決策,路分都監及其以下聽其節制,不可參與到邊防層面的軍事決策會議之中。

猜你喜歡
韓琦資治通鑒中華書局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s Function in Daily Life
胡三省苦心作注
火了1000年,一套被毛澤東翻碎了的書
潛心磨礪 精益求精
陸費逵的出版生活史述論
韓琦寬厚待人
韓琦的豁達
淺談中華書局企業文化對中國近代化的影響
豁達是一種境界
《資治通鑒》帶我玩穿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