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添加劑課程思政教學探索

2020-12-04 02:51李和平魏建春王斌鄒建
現代食品·下 2020年10期
關鍵詞:科學素養課程思政

李和平 魏建春 王斌 鄒建

摘 要:本文在國家提出強化高校課程思政背景下,選取食品添加劑史上3位著名發明家,在介紹他們的發明故事與杰出貢獻的基礎上,深挖其德育元素,開展食品添加劑思政教學實踐,實現食品添加劑課程教書與育人的融合。

關鍵詞:食品添加劑史;課程思政;發明家;科學素養

Abstract:In this pape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trengthe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oposed by the state, three famous inventors in the history of food additives were selected. On the basis of introducing their stories and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he moral education elements of food additives were deeply excavated,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practice of food additives was carried out to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and education of food additives.

Key words:History of food additive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ventor; Scientific literacy

中圖分類號:G641

長期以來,我國高等教育專業課教學中重教輕育的現象比較普遍,應用型本科院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課育人的教學任務和目標不明確,包括食品添加劑課程在內的育人環節并沒有引起課程教師的高度重視。高等學校每門課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2]。2017年,教育部發布《高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要求“以課程思想政治工作為目標,大力推進課堂教學改革”。隨著“課程思想政治”概念的引入,教育又回歸初衷;通過課程思想政治強化教書育人已成為當前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越來越多的專業教師正在逐步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學的全過程,課程思想政治進入綜合建設的新階段[3]?!妒称诽砑觿肥呛幽夏翗I經濟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重要的專業課,該課程要求學生能理解食品添加劑的作用原理、食品添加劑的功能和作用,掌握食品添加劑的應用技術。食品添加劑課程內容與人類生命健康息息相關,蘊含著豐富的思政元素,是進行思政教育的重要陣地。但食品添加劑課程思政建設尚未見諸文獻報道。本文以食品添加劑史上的3位著名發明家為典型案例,提煉育人元素,科學規劃教學過程,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有效開展思想政治教學實踐[3];希望為其他課程的思政建設提供有價值的借鑒和參考。

1 簡介食品添加劑史上3位著名的發明家

1.1 柏琴——食品添加劑工業的奠基人

William Henry Perkin(1838—1907),英國化學家。1856年,Perkin發現了苯胺紫染料,這是最早的合成染料,并于1857年投入生產,建立了最早的苯胺染料工業。1868年,Perkin用水楊醛合成了香豆素,這是最早的人工合成香料,開創了合成香料工業。1869年,他又提出了由蒽制作茜素的方法,并從事這種著色劑的工業生產。

1.2 池田菊苗——味精的發明

池田菊苗(1864—1936),日本化學家,出生于京都,曾在歐洲留學,東京帝國大學教授。1908年,他發現海帶的鮮味源自谷氨酸鈉,將此物質命名為“味精(MSG)”,申請并獲得了味精的專利,并創立了“味之素”公司。他還發現了從小麥和脫脂大豆中提取味精的方法,這使味精的生產迅速遍及全球。

1.3 法利德別爾格——糖精的發明

法利德別爾格,俄國化學家,美國巴爾的摩大學研究員。他整天都在實驗室里忙碌,1878年他生日那天,法利德別爾格匆匆從實驗室趕回家,這時客人們都在等待著為他過生日??腿藗冊谶M餐時覺得牛排、雞塊都有些甜,但卻很特別,原來是法利德別爾格在實驗室里洗手后留下來了一種特殊甜味物質,一種叫鄰苯甲?;酋啺返挠袡C化合物。這個偶然的發現給法利德別爾格開辟了一條通向新發明的道路。他集中全部精力去研究這個煤焦油中提取出來的物質。他從黑色的黏稠有臭味的煤焦油中提取甲苯,用硫酸磺化,五氯化磷和氨氣處理后,然后用高錳酸鉀氧化。最后,將其結晶并脫水得到了一種特別甜的白色結晶體。他把它叫做“糖精”,并獲得了美國專利[4]。

2 導入食品添加劑發明故事,積極推進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思政教育

2.1 因勢利導,循循善誘,立德樹人

有機合成化學研究是一項極其枯燥的工作,對科研人員的耐性考驗極大。為了觀察細微的數據變化,很多時候需要重復幾十乃至上百次實驗;更多的時候,只能是一個人戰斗,承受著所有可能發生的風險,去追逐也許看不到盡頭的結果,即便成功了,也可能依舊默默無聞。盡管3位發明家有著不同的科學貢獻與傳奇人生,但每一項成果的背后無不源于活躍的科研思維,嚴謹細致、勤奮踏實、堅持不懈的科研作風[5]。糖精是法利德別爾格發明的,如果沒有活躍的科研思維,沒有善于分析與思考的獨立科研能力,沒有對科學的獻身精神,他能從成分復雜的煤焦油中提煉出甲苯,找到其特性、合成出“糖精”嗎?每個偉大的發明家都因其對人類的突出貢獻而值得人們感恩與銘記。大師們研究科學問題時,求真務實,實事求是,開拓創新的精神,他們對科學的探索與獻身精神,這正是所有人,特別是當代青年所要努力學習的[3]。

2.2 促進學生主動探究,積淀專業文化底蘊

食品添加劑課程的思想政治建設需要以老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中心。相對于復雜的理論,食品添加劑背后發明者的故事更有趣。以此為切入點,課程組指定3位食品添加劑發明家,學生分組查閱相關史料,整理歸納、分別撰寫完成了2~3篇研討論文并在課程微信群分享討論。在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過程中,可以實現文、理科學知識的滲透,擴大學生的視野,積累專業文化底蘊[3]。以食品添加劑發明家作為主題,學生在完成研討論文的過程中發現并主動學習其他7位發明人的研究和創業故事,從被動完成作業變成了積極探索和研究。

作為食品工業一個重要的分支,食品添加劑工業經歷了100多年快速的發展時期,其課程思政內涵豐富,急需深入挖掘與系統化。但國內外有關食品添加劑工業發展史的文獻很少,大部分學生甚至一些專家都不清楚每一項食品添加劑所對應的發明家。通過系統地查閱整理文獻材料,學生不僅了解到更多的歷史背景,而且促進了對課程理論的深刻理解與掌握。食品添加劑行業發展歷史的教學過程,不僅是師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也是理解專業史,積累專業文化,培養科學素養的過程[3]。

2.3 食品添加劑工業發展的科學哲學教育

每一項食品添加劑的發明與工業化的背后都蘊含著唯物辯證法與方法論的科學思想,在教學過程中應結合實例進行剖析和歸納,引導學生自覺地將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融入工作與生活中[3]。Perkin發明苯胺紫以后,不顧恩師霍夫曼的堅決反對及社會上的冷嘲熱諷,毅然決然離開學校,用自己的發明辦工廠,生產人工合成染料,并迅速取得商業上的巨大成就,成為世界染料界的權威。12年后,35歲的Perkin賣掉了盈利頗豐的化工廠,回到了實驗室,繼續從事化學研究事業。他參與了合成各種碳原子化合物的重大研究,目的是設計一種全新的化合物生產工藝。在研究此類問題時,他在化工生產第一線的經歷為他提供了其他人無法比擬的優勢。他發現了一種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化學反應,叫做柏琴反應[4]。柏琴的成功是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在方法論上的應用。柏琴有一雙發現的眼睛,他從一個個具體的化合物及反應中發現了它們的共性,將實踐升華為理論。他將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理論來自于實踐,理論反過來指導實踐,進而再經過實踐進行驗證,他讓人們看到“實踐-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性。

池田菊苗發現味精的過程充滿戲劇性。20世紀初,日本化學家熱衷于研究海洋產品的鮮味物質,并從海帶中提取出了谷氨酸,但是谷氨酸并沒有鮮味。池田菊苗從夫人熬制的一碗黃瓜海帶湯中受到啟發,發現食鹽在鮮味中起到關鍵作用,進而發明了味之素-味精。課堂引入這種家喻戶曉的鮮味劑的發明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同樣的底物、同樣的反應,僅僅是加成基團的不同,性能就大相徑庭,可以引申到食品乳化劑如蛋白質乙?;男约奥蚜字乃飧牡慕虒W中。池田菊苗的成功是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原理在食品添加劑發明上的應用。共性寓于個性之中,發明家從具體的化合物及反應中發現了它們的共性,進而再經過實驗進行驗證[3]?!皬奶厥庑灾邪l現普遍性,從普遍性中認識特殊性”,將之與歸納法、演繹法相結合,無疑值得學生們在今后的學習與工作中加以借鑒。

3 結語

食品添加劑工業是合成有機化學的應用學科;它基于合成有機化學新理論、新方法、新工藝的提出與改進,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科學家和發明家的個人創造力,并且始終保持創新與發展的特色學科。隨著新試劑、新反應技術的不斷應用和發展,食品添加劑行業在短短100多年的時間里取得了飛速發展。食品添加劑課程教學過程中,在傳授基本概念、原理及其他專業知識的同時,必需及時介紹有機合成化學的歷史和主要食品添加劑背后的發明者的故事,并開展價值引領,進行育人教育,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和人文積累。在感恩科學家、發明家貢獻的同時,體會他們活躍的科研思維與創業的艱辛;感受大師的科學思想和方法,繼承大師的科學精神,不斷提高科學素養和社會責任感,努力成為綜合發展的復合型人才[3-7]。

參考文獻:

[1]張爍.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2]周月朋,丁兆明.高校教師推進“課程思政”建設主體作用研究[J].大學教學,2018(11):77-79.

[3]基浙東,鮑政捷,黃澤君,等.有機化學課程思政教學實踐——以有機化學史上幾位著名的“霍夫曼”為例[J].當代化工研究,2019(16):83-85.

[4]呂一民.世界著名記者傳[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

[5]王朝霞,蔡良珍,焦家俊.淺談有機化學的教學與大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J].化工高等教育,2013,30(1):92-94,102.

[6]左殿升,馮錫童.新時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知認同實證研究——以全國30所高校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9(3):70-74.

[7]劉印房.基于協同學的“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的轉變路徑[J].高教論壇,2019(4):13-16.

猜你喜歡
科學素養課程思政
讓學生的科學素養在學科的交叉滲透教學中得到提高
如何培養學生真實記錄的科學素養
關注實驗數據 提升學生科學素養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醫學課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討
學好質量管理,鍛造品質人生
課程思政下的民辦高職院校師生關系構建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課程思政下的民辦高職院校師生關系構建
科學與教育
綜合實踐活動與生物科學素養培養整合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