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戲曲藝術的時間和空間*

2020-12-05 13:21陳古虞
曲學 2020年0期
關鍵詞:中國戲曲戲曲戲劇

陳古虞

戲曲表演藝術的時間和空間的關系,是個很復雜的問題。

時間和空間,通常指現實生活。人類無論在生產斗爭或是階級斗爭中,對于時間經常講爭分奪秒,對于空間經常講寸土必爭,就是說在現實生活中時時刻刻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和制約,因為人類沒法超出在地球上、在宇宙中生活的限制。中國有句諺語“人到七十古來稀”,這是給人的個體規定生存時間了,即使醫學進步人類可以活到二百歲,可是二百歲還是局限,和已有億萬年的地球比起來,一個人怎么活也活不到億萬年。所以人的時間還是有限的,不是無限的,宇宙的時間、空間是無限的,現實生活是無限的。人的實際生活都受到限制,簡單的舞臺更受到限制。舞臺上的時間和空間是有限的,小小的舞臺、短短的兩個小時,跟人的生命和人的活動空間相比,人是無限的,現實生活是無限的,舞臺上受的限制就很大,這是相對而言。實際上人的時間空間不是無限的,生命也不是無限的,而是有限的,舞臺受的限制就更大。對時間、空間的處理也有一個發展過程。戲劇表演中的虛擬,無論外國或中國,開始都是以人代物,屬于原始狀態,演戲時哪能談得上什么時間、空間的靈活處理?莎士比亞的《仲夏夜之夢》,還有那時候的其他一些劇本,寫的都是些古代民間故事,現在某些民間還保持古代演戲的傳統,那種戲很有趣,是原始形態的戲劇,舞臺很簡陋?!吨傧囊怪畨簟分幸憩F一堵墻也沒有辦法,就拿一個人來扮演一堵墻,這個人一上場就向觀眾自我介紹:“我是墻,因為有兩個情人要隔著墻講話,所以我不得不上來扮做墻?!比缓笏e手說明以手代替墻的磚縫,回頭情人倆通過磚縫來講話。情人講完話后“墻人”就說:“情人已經講完話了,我的任務完成了?!比缓笙聢?。這樣又占地方又費時間,沒法節省。又比如一會兒獅子上場,先說明:“我是一只人扮的獅子,我這個獅子并不可怕,很溫和,大家不要跑,不必害怕?!崩速M好多時間。中國戲曲也是這樣,《張協狀元》臺上連一張桌子也沒有,只好叫店小二來裝桌子,小二是搗蛋角色,在臺上總是不老實,一邊做桌子(充當桌子)一邊偷吃,一會兒又要說話,“桌子”講的話總是笑料,這一切是以滑稽戲的手法來處理的。這就說明它解決不了時間、空間的矛盾,占領了空間,浪費了時間,同時也破壞了戲劇性,使戲劇發展停滯不前;破壞了臺上的演出的完整性,甚至節外生枝,把所演的東西移到戲外,變成插科打諢的東西,跑到戲外去了。

古代民間的廣場演出,由于設備簡陋,時、空的矛盾不好處理。在元代,騎馬用竹馬上場來表示,如《三戰呂布》這個戲中呂布與劉、關、張都綁上竹馬在臺上打仗,但竹馬太占空間,他們互相沖撞就非常麻煩,這樣戲是演不好的,不如現在只用馬鞭就可以代替來得簡單,可見當時還不能很好地解決時、空矛盾。過去毛主席講過一句話:“人類的歷史,就是一個不斷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發展的歷史?!边@句話非常重要,“必然王國”就是一切都是固定的,一切條件都受自然的制約。我們不能控制自然,不能控制客觀世界,一切都受客觀世界制約,這是“必然王國”。比如早期演戲用人去裝扮墻,就是受到舞臺的制約。從現在來看,舞臺的發展有個過程,從所受的制約和限制中解脫出來,擺脫這種制約或者說受這種限制更少,就是不斷從“必然王國”發展到“自由王國”,這是東、西方各民族戲劇演技藝術共同努力的方法。中西方的戲劇文化傳統不一樣,走的道路也不一樣,所采取的方式也不一樣,歷史發展也不一樣,分道揚鑣,各走極端。也就是說無論外國戲劇還是中國戲曲,開始時都差不多,以后由于文化傳統不一樣而分道揚鑣。所以中國戲曲和外國戲劇在舞臺時空上存在以下這樣的區別。

第一點,中國戲曲舞臺上的時間、空間是經過藝術處理的,和生活中的時間、空間不一樣,跟生活沒有直接關系,有嚴格的劃分,因而也不要求和生活中的時間、空間有什么統一。舞臺上的時間、空間是藝術的時間、空間,不追求生活的真實。而西方戲劇追求生活的真實,所以它要求時間、空間的統一。

第二點,西方戲劇由于要求時間、空間的統一,追求生活真實,采取分場分幕的演出方式,實際上所演的是生活的橫斷面,一個片段;而戲曲比較起來是流動性的,就像現在工廠里的流水作業,以頭到尾,前后連貫。最早的戲曲不分幕不分場,而是分出、分折,如元雜劇分折、南戲傳奇分出。這個折和出都是由于以一套曲子為中心的歌唱,有頭有尾,實際上與場、幕不相干,這一套曲子可以換好幾場,跟外國戲劇的分場分幕完全不相同。

第三點,由于西方戲劇演的是一個生活的橫斷面,追求生活的真實,同時也追求藝術的真實,所以他把時間、空間在舞臺上固定下來。用一定的舞臺裝置和傳統的三一律固定下來,即強調一定的時間、一定的空間、一定的情節,利用三面墻固定下來。而戲曲舞臺的表演是流動性的,前后連貫,所以它的時間、空間就不能固定下來,隨時需要轉換變化,這一點很重要。時間、空間的轉換是以表演藝術為主的,戲曲表演藝術要求跟外國戲劇不同,它要求舞臺上的每分每秒都要為我所用,都要使它發揮作用。戲曲舞臺的空間不是一個面,而是由每一條線組成的,像幾何一樣;每一條線又是由很多看不到的點組成的,由無形的點形成看不見的線,這些點和線都要發揮作用,這一點跟外國戲劇不同。外國戲劇表現一個橫斷面,整個舞臺浪費空間,好多布景占地方,演員就用不上這些空間,表演區相對就縮小了。中國戲曲則不同,整個是一個臺面,臺上的每一個角落都不是死角,里邊每一個點、每一條線都發揮作用。許多論著都未及談到這種對戲曲舞臺空間的體會,但卻是我們中國戲曲中很寶貴的東西,是值得驕傲的。戲曲在舞臺上演出沒有浪費一點時間,也沒有浪費一點空間,而且都為我所用。嚴格地說,外國戲劇是消極地擺脫時間、空間的限制,而戲曲是積極地運用時間、空間做為藝術創作的手法,這是跟外國戲劇相區分的最重要一點。

第四點,由于以上的原因,外國戲劇為了擺脫時、空的限制,追求藝術真實與生活真實的統一,所以它的舞臺設置裝備就越來越復雜、越來越固定。莎士比亞和十六、十七世紀的戲劇,舞臺上能表演室內,同時也能表演室外,還可以表演其他好多地方。到十九、二十世紀,表演都在室內空間了,而且室內裝置越來越復雜,演來演去,不但要求三堵墻,甚至還要求第四堵墻,這就成了外國戲劇發展的必然結果。而中國戲曲不同,因為戲曲要求首尾連貫、不固定時空,一旦固定東西就多了,就不能首尾連貫,不能轉換,舞臺上的每一個點、每一條線都定死了。所以戲曲的裝置不能多,多了就不能靈活轉換,這就使戲曲舞臺必然越來越簡單,越來越凈化。由于要求簡單,要求凈化,最后變成過于簡單,一桌二椅,空無所有。于是有觀點認為戲曲舞臺上面就是一個桌子、兩把椅子,什么也沒有,一窮二白,確實太簡單了,這也不好。所以,話劇和戲曲的舞臺在發展過程中分道揚鑣,各走極端。戲曲舞臺上弄成一桌二椅,那個城門也是可以提起來的,外國人看了覺得可笑,中國人則不然,多見不怪。曾經有一個蘇聯專家看了中國戲曲,說胡子怎么能飄在空中呢?后來老舍先生寫文章說他根本不懂中國戲,沒有資格來談中國戲曲。因為二者站的立場不同,蘇聯專家是搞話劇的,他談的也對,胡子哪兒會長到空中去?胡子怎么飄起來像秋千呢?老舍先生是中國人,看中國戲看慣了,說長在空中不要緊,不長到空中不好看??梢娺@是中國戲曲和外國戲劇的不同。

總而言之,這些都是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的發展過程。中國戲曲和外國戲劇不同,外國戲劇現在發展趨向緩和,也在要求舞臺凈化;戲曲舞臺又太過簡單,現在稍微要求有一些裝置,不影響表演藝術的必要裝置,這是需要的。

戲曲舞臺的時間、空間跟生活中的時間、空間毫無關系,是藝術的時間、空間,它究竟怎么樣處理?先舉兩個例子。

一個是梅蘭芳主演的《御碑亭》。這折戲演的是一個通宵達旦的時間,但在臺上的表演一共只用了十三分鐘,包括進出場時間,如果扣除進出場的五分鐘,由一更到五更也不過七八分鐘,很簡短。場上的表演在十幾分鐘內復雜多變,既在時間上,同時也在空間上有變化,空間動作很多,表情豐富。臺上有一個必不可少的亭子,因為旦要坐在亭子里頭,生要站在屋檐下;亭子雖然很簡單,但要具備里面能坐、亭檐能站人的條件;亭子用布做成,要人搬上臺,在臺上現裝,很簡陋。用這做例子說明一更到五更經歷了驚心動魄的事件。這一夜經歷了傾盆大雨,這對旦來說是個意外的遭遇,對生來說大雨耽誤了他一心一意上京趕考,想進亭子避雨,見里邊有一陌生女子而避不成,只好在檐下站一夜。對旦來說更可怕,夜半更深一個女人家突然遇見一個素不相識的男青年。這個驚心動魄的事件,如果放在外國戲劇中幾乎很難處理,中國戲曲就運用富有變化的歌舞來表現這一事件在一夜里的發展,也表現了外國戲劇里所說的規定情境?!队ぁ防锏囊桓?、二更用散板來唱,鼓點很急,表現心情很急。然后逐漸坐下來,心情平靜下來,所以唱流水,甚至讓旦唱比較大段的二六,這個地方要用主要唱腔才能吸引觀眾。中國戲曲的觀眾不是只看戲劇沖突、戲劇情節、人物刻畫,主要的還要藝術享受,他們的要求一方面是戲劇情節發展、戲劇矛盾激化,另一方面還要求充分的藝術享受、藝術欣賞。一開始的鑼聲就把觀眾帶到規定情境中,引到雨夜中,隨著一更、二更的時間推進,跟人物一起處在雨夜里,為旦提心吊膽,為深夜趕考的小生心情焦急。再看旦出來的身段,因為是傾盆大雨,走路不可能是慢條斯理的臺步,而是輕輕摔倒在那兒;生一出來就滑得很遠,用一個滑步。兩人的動作都不同。五更過后又是一個很美的身段,生到底是個男子,匆匆而去,再也沒有他的身段;旦則由于五更雨后道路泥濘,她在選擇路上可走的地方邁步,這樣就做出很美的身段,這樣就可以吸引觀眾。觀眾不僅看到了劇情的發展,而且還得到了藝術享受。通過這十幾分鐘的戲,讓觀眾不覺其短地相信是過了一夜,而且就像是跟臺上生、旦二人一起過了一夜,說明臺上的時間完全擺脫現實的時間。戲曲用的辦法完全像變戲法一樣變化多端: 利用不同的樂段,不同的歌,不同的舞,發揮歌舞性能,轉換時間,一更跟二更不同,二更跟三更不同?!队ぁ愤@個例子,可以說明戲曲里的時間是舞臺時間,完全不同現實的時間,這里邊聽到的更鼓只是一種符號,那個亭子只不過是布做的,由人搬上臺,也不拉幕,完全當著觀眾的面裝起來,是一種象征性的布景,一切都是假定的。它告訴觀眾,我們在演戲,跟上面講的墻會說話差不多,都是象征的。所以戲曲發揮了歌舞的性能,有戲、有意境,追求藝術的真實,使藝術的真實充實臺面的空虛,使人進到藝術的境界當中,不覺其假,這是中國戲曲的本領。當然,這是演員表現藝術決定一切的因素,演得好的就能把觀眾帶到戲的意境中,表演得不好的一切都是假的,不會使人相信。這和演員的本領有關系,一次深刻動人的表演,有動作、有表情,同時要很好的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中國戲曲就能達到這樣的境界。

另一個例子是《夜奔》,說明戲曲表演中空間的轉換。林沖“開了廟門,甩開大步,直奔梁山,走也”。他原在廟里,出了廟門,甩開大步,經過一個過渡,廟門沒有了,轉換到曠野上,這里只做了一個動作、念了一句臺詞,就把觀眾帶到另一個空間規定情境中,臺上換成了曠野荒郊,夜奔梁山。開廟門的一段戲,通過開門、出門、邁步和一蹦再加一跳等程式性表演,將空間轉換的過程交代清楚,表演動作必須做到合理性和準確性。戲曲表演中空間的轉換不是無條件的轉換,要有交代,要有過渡,這是兩個要點。林沖做的開廟門、出廟門身段,如果蹦得不遠、跳不出來,馬上就甩開大步直奔梁山,那么觀眾看到的是林沖怎么還在廟里亂蹦亂跳?因此必須看見眼前的廟,必須得躲開廟門,交代清楚,然后再往下唱。這段動作還說明,表示空間、時間的轉換,一定要心中有物,一定要條理清楚。

上述兩個例子,說明如下幾個問題。

第一,戲曲演出時,舞臺上的時間、空間和現實里的時間、空間不是一回事,而且嚴格分開。時間、空間在戲曲里邊都是藝術創作的材料和條件,這一點和外國戲劇不同,不必回避它、擺脫它,而是運用它;要充分運用時間、空間,而不是超越它,事實上也超越不了。舞臺上的時間、空間是藝術創作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唱是時間的藝術,動作是空間的藝術。

第二,時間、空間的轉換不是自由的。有人說戲曲的特點是時空轉換自由,這個說法不完全對,戲曲的時間、空間轉換不是自由,必須有交代、有過渡。

第三,時間、空間在戲曲中和虛擬性不可分割。時間、空間在戲曲中都是虛擬的,經過夸張、想象,如《御碑亭》里的二更、三更。由于以虛擬性和程式性為基礎,可以把時間、空間的轉換包括在虛擬性中。時間、空間的處理是由表演藝術所決定的、是表演藝術決定時間、空間,而不是時間、空間的自由轉換決定表演藝術。這一點容易發生混亂,不是時間、空間的自由轉換使表演更豐富,而是表演藝術發揮了它的性能,為時間、空間的轉換提供了條件,使時間、空間的轉換變成可能。

時間、空間在戲曲中表現在程式性、虛擬性的基礎上,發揮歌舞的性能,尤其是運用民族藝術寫意的和傳神的藝術風格,來解決舞臺上時間、空間的問題,有時可以達到使人驚異的程度。怎樣處理藝術上的時間、舞臺上的時間,有時舞臺上從一更到二更也可能是一分鐘,而又不使人感到跳躍,這主要是藝術的真實發揮了歌舞的性能?!队ぁ窂囊桓蕉木渖?,盡管用了一分鐘時間,實際上是象征一個時辰,并不使人感到跳越過來,這就因為有藝術真實的緣故。怎樣表現舞臺上的空間問題,就比較復雜。

舞臺上空間劃分很嚴格,跟生活中不同,一般來講人物不上場,沒有規定情景;人物一上場,通過他的敘述,或者通過他的事件的演變,才能了解他所處的環境。一般來講規定的情景不一定知道是什么地方,觀眾也不追問。像《御碑亭》上場時大概知道是在他家里,究竟在什么地方不知道,反正送他下場就完了;到底是在屋子里邊,還是院子里邊,都不清楚,觀眾沒有要求;也沒有具體唱出來,反正拿著酒杯,他一個妹妹、一個妻子來送別他,給他餞行,送他走就完了。地點不一定規定那樣死,總而言之是這個人物上場是在他家里邊,拿起酒杯給他餞行,等他下去的時候,這個規定情境也就隨著他消失,再一上場,就是其他人物上場,變成了其他地方。場子的變化跟著人物,臺上沒有具體的布景,不同的場次就是按這樣來劃分;有時在相同的場子里,也可能有不同的空間關系。如《打漁殺家》,旦在里邊唱一句導板“海水滔滔波浪翻”就把情景規定了,上來一個圓場,兩人都帶著船撥子,有船聲、水聲,很自然就把情景規定好了。第二句是“江水照的兩眼花”,觀眾就曉得海變成了河,下面是“青山綠水難描畫,父女打魚度生涯”。唱完后桂英講:“爹呀,這河下生意不做也罷?!笔挾髦v:“兒呀,本當不做這河下生意,怎奈囊中無鈔,你我父女怎生度日呀?!惫鹩⒖蘖?,蕭恩又說:“兒啊,不要啼哭,今日天氣炎熱,你我把船撥到蘆葦之中,涼爽涼爽?!彼信畠喊褳楦复騺淼孽r魚煮好,待他暢飲幾杯。他們轉到桌邊,臺上有一張桌子、二把椅子。他到里面喝酒的時候,李俊和倪榮上來了。戲曲的舞臺是四方臺,就有四個犄角,無論編劇和導演都要得會用這四個角。李俊、倪榮上場,一般上場都到臺口,從小邊上場,就是右邊臺角;兩人唱四句,一個唱一句,李俊唱“閑來無事江邊游”,倪榮唱“波浪滔滔往東流”,李俊唱“手搭涼篷用目瞅”,這一句是指出時間是中午,倪榮接唱“柳蔭之下一小舟”,小舟就是小船。這四句說明時間、空間都有了,蕭恩他們在船上,李俊他們在岸上,李俊剛才上來走過圓場了,舞臺上有些是水面、有些是岸上,他們沿著邊上,然后從岸上下船跟蕭恩見過禮,一起在船上喝酒。接下來丁郎來了,他是催討漁稅銀子來的,蕭恩說改日有錢送上府上去就是了,說完兩句,蕭恩送丁郎上岸,李俊他們還在船里邊。倪榮要打丁郎,蕭恩勸阻,后來李俊送銀十兩、倪榮送白米十石,唱:“辭別蕭兄到船下,紋銀白米送到家?!彼麄冏吆蠊鹩枺骸鞍〉?,方才這二位叔叔是甚等樣人?”蕭恩唱:“他本是江湖二豪俠,李俊、倪榮就是他,蟒袍玉帶不愿掛,弟兄雙雙走天涯?!边@些詞不固定,總而言之唱完四句后,念:“猛抬頭見紅日墜落西下,兒啊,天時不早,我們回去了吧?!备概畠扇艘粋€唱一句:“父女打魚在江下,家貧哪怕人笑咱??纯床挥X紅日落,一輪明月照蘆花?!背T,蕭恩和桂英同搖船下。整個場子又都是在水里面,沒有陸地了。通過他們的唱念,可以說明時間、空間,同時在一個場子上邊,也還可以表現河下、岸上。中國戲曲就是這樣,上臺時可以到處都是水,身段做完了之后他一上岸就可以是岸,這個岸和水的關系是模糊的,并不清楚,誰也沒拿尺子去量十分之幾是水,十分之幾是岸。中國戲曲是有彈性的,如果沒有人上場時也可以全部是水,假如在水里的動作少了,它又可以有一部分是岸,觀眾看了也就曉得他是在岸上,曉得他是在演戲。透過這個例子可以看出來,就是同一場子也可以表現出不同的時間、空間關系?!洞驖O殺家》第一場就完全可以表現出河下、岸上,手搭涼棚是中午,上場時“海水滔滔波浪翻”可以是早晨,完了進場又是“一輪明月照蘆花”到了晚上。通過這一場的念白、動作及唱,還有事情的發生和發展,我們可以看到不同的時間、空間關系。除了這類河下、岸上之外,戲曲還可以表現很多時空,若要表現出門內、門外,只要搬一把椅子在臺口一坐,做個關門的虛擬動作,就把門關上了。像《武家坡》《汾河灣》,她在窯門以內,把她的丈夫關在門外;也可以表現樓上、樓下,像《殺惜》《彩樓配》,甚至可以不用椅子,站在桌子上就是樓上,做一個上樓身段,就可以表現在樓上,只要做一個身段就可以了;還可以表現山上、山下,像《長坂坡》《陽平關》這些戲,曹操就在山上,這種動作很多用一個山的景片,表現在山上、山下;在山上還可以表現觀戰,山下可以表現戰斗,或者表現很多其他的戲劇動作。像《水斗》一場,法海在山上,白蛇、青蛇在水里邊;《單刀會》也在水里邊,以后魯肅來接他就在岸上;還有像《空城計》《叫關》等等,這樣的例子很多。中國人本領很大,還可以表現天上、天下?!堕L生殿》七月七日鵲橋相會,唐明皇、楊貴妃在下面盟誓“夜半無人私語時”,上面就是鵲橋相會。這里很簡單,牛郎織女站在桌子上面就完了,在桌子下邊各有各的戲劇動作,在桌子上表現在天上,在桌子下邊表現在人間??偠灾?,必須通過表演把空間規定下來,但又是比較靈活。

時間、空間還可以同時轉換,一更可以轉到二更,上場時是早晨、下場時可以轉到晚上,這是時間的轉換??臻g也可以轉換,比如很多上朝的身段,演員一出來的時候,兩邊的龍套就是做一個挑簾的空動作,就算上轎了;完了向里走,轉出來,然后跪在那里叩頭,叩頭他也不講話,他是來奏本的,奏完本也就下朝了,臺上沒有人,他回頭走到臺口,然后又是上轎,回到家里就完了。他就是那么來回走幾下,就暗示從家里去上朝,然后又回家,走這么幾趟。這種變換好像太簡單了,臺下可能不太看得懂。這是因為把上朝、奏本都省略了,在過去的戲里要用很多時間,現在都省略了。上朝時不管路程多遠都沒關系,假如我們行路沒有多少戲劇情節,我們就一筆帶過。元雜劇就是這樣,假如臺上沒什么事,就“去去行行”,“行行去去”?!陡]娥冤》就是這樣,蔡婆去討債,她嘴里就念行行去去、去去行行就完了。假如有事情就不能簡單了,像《捉放曹》,他們在路上就要唱:“八月中秋桂花香,行人路上馬蹄忙”,因為他們在行路,光是講“行行去去”就不行,他們行路的時候還要有事情發生,他們要碰到那個老丈,所以他們就要唱。有的時候事情發生更多,事情比較復雜就得用扯四門,龍套在四個犄角,先在這里唱一句,站在那里唱一句,然后在當中唱一句,拉開扯四門來唱。事情比較復雜,要做的事情多,動作也比較煩瑣,要一句一句在臺上交代,所以這時就要扯四門,實際上扯四門就是變,他那么一走就走了很多地方。最典型的例子是《西廂記》,開頭第一折張生上來后不久,唱[村里迓鼓]“隨喜了上方佛殿”這一句,就把很多事情省了?!霸鐏淼较路缴?。行過廚房近西,法堂北鐘鼓樓前。游了廂房,登了寶塔,將回廊繞遍。數了羅漢,參了菩薩,拜了圣賢”,張生這幾句唱,走了很多地方: 經過廚房、法堂、鐘鼓樓,“游了廂房”,“登了寶塔”,以及“將回廊繞遍”。為什么他唱這幾句就行了呢?因為他在這里沒有什么事情,只是走一走、看一看,主要是碰到鶯鶯“正撞著五百年前風流孽冤”,至于他游了許多地方,數了羅漢,參了菩薩,等等,在戲里一筆帶過。那些實際上都是為了交代一下環境。這一段戲里走過很多地方,都是用身段交代,所以時間劃分成很多塊,同時時間也可以轉換。

另外還有一種特殊的時間空間運用方法。比如《打漁殺家》里邊,桂英唱“老爹爹到縣衙去出首”,后面就是打板子的聲音“一十”;她唱完第二句,里面喊“二十”;她唱完第三句,里面喊“三十”;她唱完第四句,里面喊“四十”。這里是用搭架子的辦法來解決,很值得注意。中國戲曲舞臺上可以表現幾十里內的事情,因為蕭恩家在漁村,打板子的聲音是在衙門,相距幾十里地都可以表現出來。電影有特寫鏡頭,戲曲也有特寫,就是用搭架子的方法表現出來,不管多遠,多么不可能的事情,因為發生在后臺,神仙也可以說話。用搭架子的方法,并不是在臺上讓幾十里地發生的事情同時存在,如果那樣就是活見鬼了,中國戲曲從來沒有活見鬼,從來就是合情合理的。搭架子是把里邊的事情告訴觀眾,是這么一種特殊的功能。它并不是要把一個蕭桂英在家,一個蕭恩在縣衙挨板子,同時在臺上表現出來,不能這樣表現,他倆不是神、不是鬼,不能照面的東西,怎么能照面呢?搭架子就像電影的一個特寫、賽球的一個慢動作。

另外還有一種表現方法,像《法門寺》中太后從宮里到佛寺去,去的過程中她坐的是輦,由很多太監在前面引路。她從宮里到寺里,中國戲曲的表現方法就是讓她“上高臺”,這是個術語,“上高臺”就是上桌子,桌子上擺張椅子,她在桌子上不動,讓大家圍著她唱,唱京戲[一官遷]的曲牌子。老旦就坐在桌子上,根本不動,她不動,龍套圍著她唱,唱大的曲牌,走大圓場,這樣氣氛一致。無論觀眾怎樣看她,分明曉得她是坐著,看上去她好像在走,走大圓場,這個臺不動,但望上去好像轉臺,臺也在轉,人也在走動。在《連環套》《盜御馬》中也有這樣的場面,曲牌不同,場面是一樣的。中國人是很聰明的,是個偉大的民族,雖然是簡單的場子,看上去很有趣,當中一個人不動,周圍的人一唱一走,氣派之大是很驚人的,有流動性,還有舞臺的能量,世界其他舞臺上沒有這么大的能量。從中似乎可以看到科學原理,就像圓規當中那個支點是不動的,不過支點一轉就把另一點帶動了;又像放射線,像行星繞著太陽轉。這種表演法很值得研究,還有很多例子有待整理歸納進行研究。

現在對舞臺的時間、空間有很多講法,歸納起來大體有如下幾種: 一、 戲曲是用分場(上下場)的表演方法,可以使時間、空間有極大自由。二、 戲曲可以超脫時間、空間的限制。三、 時間空間在戲曲舞臺上可以自由轉換。這些理論上的時空問題觀點是否妥當,需要探討。

舞臺上的時空是不可能超脫的,但可以自由轉換,而轉換卻是沒那么自由的?,F在有的人把戲曲舞臺講的神乎其神,似乎可以表現宇宙之大,可以把宇宙的什么都表現出來。中國戲曲沒這么大的本事,講它能量大,但都得依靠表演藝術,如除掉表演藝術,只通過一桌二椅來表現宇宙之大是不可能的。戲曲舞臺是很簡單的,一定要結合實踐做深入檢討,這樣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時間、空間的轉換和關系,是通過表演來決定的,而不是由上下場來決定。上下場的方法在勾欄時代就有了,在原始時代就有了;上場門、下場門那時變不了,為什么到以后才變?這是表演藝術的進步才能解決這些問題,什么人也不能超脫時間、空間的限制?,F實也受這個制約,舞臺也受這個制約,換也不能絕對自由,轉換也有一定的規律,主要是虛擬動作,要用表演藝術來加以變換。

時間、空間的關系有以下幾點。

第一點,和現實生活一樣,舞臺上也不能超脫時間、空間的限制,自由只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

第二點,時間、空間是有藝術真實來決定的,由藝術上的夸張、想象,通過表演藝術的詩情畫意來決定的,而一切都要建立在真實性、準確性、合理性這個基礎上。所謂準確性,就是一點不能含糊;合理性就是一切都要在情理之中,問一問這樣做是否合理,演出時觀眾是不是能看懂,觀眾要認為合理才行。如《牡丹亭》中的《驚夢》,杜麗娘先上場,一出來亮相,到臺口唱:“夢回鶯囀,亂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背赀@段轉身坐外場椅,春香上來了。演這個戲一定要看實際地方,臺上是有房子的,這是情境規定好的,有房子她就不能走過去。中國戲曲是非常合理的、非常準確的,一點不能錯。春香上來唱:“炷盡沉煙,拋殘繡線,恁今春關情似去年?”她這里唱的不是自己,“炷盡沉煙”是講小姐你看,沉香也燒盡了;“拋殘繡線”講的是繡花的線也扔掉了,沒有心去刺繡了;“恁今春關情似去年”說的是小姐關心的是去年,好在無限春情跟去年差不多。這時一進門就合理了,一進去房子也就出來了,不能一出來就跑到臺當中。演的時候要有個進門身段,沒有門就不合理?!段鲙洝分械摹都哑凇?,小生一出來情境就規定好了,他唱“彩云何在,月照如水浸樓臺”,這是在夜里,他看著月亮;后來他一轉身,認為是小姐來了,原來響動的是風動竹聲,接著唱“風弄竹聲,只道金佩響”,這時他看竹子;“月移花影,疑是玉人來”,他看到了花影,盼著小姐來。這時臺上的空間表示的是個書齋,有一個門,因為他左等不來、右等不來,所以他走到門外,站在那里盼望。久等鶯鶯不來,他回到屋里,剛進去把門關上,鶯鶯和紅娘就上來了,她們上來就不能再往臺口走了,因為這是張生剛才站的位置,是個屋子,有一個門。演員要心中有門兒,鶯鶯羞羞答答先站在那里不動,她拿著汗巾想要進門兒,就是剛才張生進去的那個門兒。紅娘望門,見門關著就拉小姐走,因為鶯鶯是偷偷摸摸來的,所以不能砰砰嘭嘭地敲。后來是紅娘輕輕地拍,里面張生一聽,馬上把門開了,因為他是在里邊等著,他曉得鶯鶯要來,是約好的。這個門兒就在這里固定了的,規定得很嚴格,所以這個門要非常準確。中國戲曲最重要的一點是虛擬,虛擬出來的房子、虛擬出來的門等等。這些東西雖然在臺上沒有,動作也是虛擬的,門、窗也沒有,可是通過表演又什么都是存在的,都是客觀物質事實,只是用虛擬的方法表現出來就是了。然而現在排戲時舞臺上的調度,好的傳統被破壞了,有些調度讓人感到門和房子都沒有了,都消失了。所以要在表演藝術中追求真實性、合理性,必須關注到時間、空間相互之間的關系。

第三點,時間、空間不能自由轉換,必須有一定的交代、一定的過渡。像《武松打虎》要有個交代才走到景陽岡,林沖要先繞過圓場,然后才能換個地方?!队ぁ防飶囊桓蕉?,必須有更鼓的聲音,只有這樣交代才行,不能絕對自由、不能跳動。

第四點,中國戲曲以歌舞為主,歌是時間的藝術,舞姿是空間的藝術,所以戲曲有可能積極去把時間和空間作為創作的手段,這一點是跟世界上任何其他戲劇不同的。時間、空間不是消極的,也不能超脫、擺脫,也不是什么自由,而是要去積極地運用。這一點很值得去探索,無論在編劇、導演、表演藝術里邊都有很大的學問,重要的問題是怎樣去積極地利用它,使它在表演藝術、表演技術里發揮大的作用。有時在表演藝術里節奏和動作都非常細致,表演能不能引人入勝,能不能到家,都跟劃火柴一樣,必須爭分奪秒,要有寸土必爭的精神。韓世昌先生在演《驚夢》的時候,有很多非常吸引人的地方,往往有些很普通的動作,他做起來就像電影特寫一樣,確是驚人之筆、傳神之筆,他唱:“步香閨怎便把全身現,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兒茜,艷晶晶花簪八寶瑱?!薄捌G晶晶”就是頭上戴的頭飾閃閃發光,“艷晶晶花簪八寶瑱”就是很漂亮的頭飾。他手指上方,眼一睜,向上一望,這個動作看上去很簡單,但韓先生就做得特別好,手隨著歌唱漸漸向上,并做出羞澀之態,稍微低一點頭,難后一翻,光彩一下就出來了,真可以說是四個字“光焰照人”。這就是充分利用時間、空間來表演,韓先生和梅蘭芳先生等許多表演藝術家一樣,都在這些小的地方充分利用時間和空間。比如《琴挑》也是一樣,一般的表演很平凡,好的演員演就很吸引人。他唱“抱琴彈向月明中”,唱到“抱琴”的時候要看琴,“彈向”時要看月亮,接著唱“月明中”,他要引導著觀眾。所以好演員一下就能把滿場觀眾的目光都吸引過來,這些動作都是充分利用時間、空間的關系。那個時間就是節奏,空間就是手眼身法步,用時間、空間來做藝術創作的手段和材料,表演才能出色。舉一反三,編劇和導演也是一樣的道理,怎么更好地利用時間、空間做創作手段和材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甚至可以說這是中國戲曲與外國戲劇分野的地方。外國戲沒有,或很少有這些,他們不懂得利用歌舞,當然這些東西就很少;戲曲懂得利用歌舞,所以時間、空間與表演的關系就很多。

莎士比亞曾說,最好的戲都不過是個影子,他認為舞臺很簡單,不可能演得十全十美,不可能十全十美地再現生活于舞臺。無論怎么講,舞臺都有缺陷,西方戲劇比較真實,可是又比較呆板;戲曲舞臺比較靈活,這是因為它有虛擬動作,但是同時又有許多原始演技的東西傳留下來,這樣就存在互相學習,改進革新的問題,這是問題的兩個方面。中國戲曲也有缺點,一張桌子、兩個椅子,也太過簡單,也可以說是很簡陋,要跟上時代的步伐,不能離開這個時代。但是得看怎么跟上,在舞臺上增加布景的前提,一定要認識中國戲曲的特點,要弄清楚布景與時間、空間的關系,這樣才是幫助表演而不是妨礙表演。

猜你喜歡
中國戲曲戲曲戲劇
有趣的戲劇課
戲曲從哪里來
昭往彰來——《中國戲曲志》編纂出版工作紀實
《廣西戲曲》
“前?!迸c當代中國戲曲評論
從心所欲不逾矩——為中國戲曲研究院成立70周年作
戲劇“烏托邦”的狂歡
戲劇觀賞的認知研究
用一生詮釋對戲曲的愛
中國戲曲為何形成多種聲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