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根文學評論的困境與突破

2020-12-07 06:05謝端平
青春·中國作家研究 2020年1期
關鍵詞:文學評論評論家草根

一、草根性:文本的根本特征

中國文學評論在遭受十七年極左思潮侵蝕和十年“文革”精神殘害之后,又在20世紀80年代淪為西方文學觀點的演技場,各種流派、學說“你方唱罷我登場”。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商品經濟大潮中頭昏腦漲的某些評論家權衡多于判斷、宣傳重于分析,將“有好說好、有壞說壞”這一地球人都知道的評論底線心安理得地踐踏。表現之一是“捧殺”成為常態,皆大歡喜一團和氣,以眾聲喧嘩方式來確定作品優劣,有時也按嗓門大小甚至紅包多少做出判定,這些評論家也因此而“華麗轉身”為表揚家、總結家或廣告工作者。近十年來,隨著文化生態的進一步改善和文藝體制的良性漸變,以及從上到下對文藝工作的重視,身處體制外的評論家應運而生、脫穎而出,并且快速成長起來。體制外評論家包括文藝活動的組織者、贊助者、文藝票友、活躍在網絡的點評者,甚至一些網絡憤青,等等,其中最重要、成就最顯著的當數草根文學評論家。

“草根文學評論”稱謂甫一提出,即遭到一片反對和嘲笑聲,很多人認為與打工文學的早期稱謂“打工仔文學”一樣含有歧視。確實,“草根”這個概念從“廟堂”里的人嘴中講出,多少帶有一點不屑;但在“江湖”人士的話語中,則有一種豪放和不羈:“我是草根我怕誰,你不敢講我敢講!”從社會的文藝生態來看,“草根”是不可或缺的評論群體,草根評論不只是補充,還可以充當主力軍。其實,中國文學評論的傳統正是體制內外的有效結合和無縫鏈接,第一部文學專論《典論·論文》出自“體制內”作者魏文帝曹丕,而集大成者劉勰、金圣嘆則沒有在朝廷文宣部門端個鐵飯碗,也沒有在國子監坐一把交椅。

時下,草根評論得到學界的部分認同,但概念依舊不太清晰。草根性是草根評論的根本特征,筆者總結為:“文學評論最重要的是要具有草根性,包括身份的草根性、立場的草根性和評論方式的草根性?!币簿褪钦f,判斷是否草根評論,有三個根本性標志,第一是要有體制外的身份和符號。草根評論是一個營盤,“三足鼎立”的學院派、作協派、媒體派當然被拒之營外。這營盤沒有大門和圍墻,進出自愿并自由,那些“登堂入室”者,不再具有草根身份,因而也不能再被稱為草根文學評論家。第二個根本特性是具有不依附于體制的勇氣和立場。那些追逐利益或權勢而居者、諛評者、酷評者,或者抱有某些不可告人目的而展開評論者,無法保持評論的獨立性和敏銳性,就算身處體制外,所做的評論也不具有草根評論的根本特性。第三個根本特性是評論方式不因循守舊亦步亦趨,有銳氣、敢創新?!安莞u應有三個鮮明特征:一是堅持獨立判斷,不迷信權威,具有一往無前的批判精神;二是著眼細處,有理有據,徹底告別‘假大空;三是摒棄‘學術氣,崇尚‘新鮮味,觀點鮮明、言語犀利、輕松活潑,嬉笑怒罵皆成文章?!?/p>

草根文學評論不避實就虛,評論對象有針對性:針對作家、針對作品、針對問題。如今許多著名作家被評論家們寵壞了,只聽得進吹捧話語,根本就聽不進批評意見,誰要對其進行批評,他們立即就會對誰潑臟水,污蔑其是在借機炒作,企圖利用他的名氣出名。為了規避這種風險,很多評論家采用抽象否定、具體肯定的評論策略:在談論宏觀文學現狀時,對普遍存在的問題表現出義憤填膺;而一談到具體作品,特別是名家新作,溢美之詞往往講得神乎其神。其實大多數“抽象否定”說的也無非是“普通話”,類似于瞎子摸象和隔靴搔癢。草根文學評論家們大多對“現象”不太“感冒”,而熱衷于評論具體作家和作品。草根文學評論構成復雜,分布廣泛、方向各異,難于做具體的統計,身為草根文學評論家的廖令鵬總結大致形成了三種類型一“剜爛蘋果式的評論、“站在低處說話”式的評論(評論對象大多數來自基層和底層)、“跟蹤引導”式的評論。其中“跟蹤引導”式的文學評論,“一方面以扎實的專業功底和專業的閱讀經驗,及時對作家們的作品進行闡釋解讀,及時對不良的文學現象進行反擊,幫助讀者們鑒別文本的優劣,引導正確的創作方向;另一方面通過文本細讀、比較和審視,及時發現優秀的作品,就像發現‘grassroots草根底下那‘蘊藏的黃金,真誠地喚起對有價值的作品的關注,促進作家和讀者的創造性”。其實草根文學評論家與體制內評論家關注的對象并無明顯的不同,更沒有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差別,例如柳冬嫵評論卡夫卡和古代詩人,謝端平評論張愛玲和古典文學作品。一定要厘清個所以然的話,那就是體制內評論家,特別是學院派評論家有“宗經”的傾向,試圖在學理上有所建樹;而草根文學評論家有“評經”的趨勢,試圖發出自己的清音。

目前,“剜爛蘋果”式評論類型已經引起文壇的一定重視,當唐小林因《天花是如何亂墜的》獲得“首屆《文學報·新批評》優秀評論新人獎”,有人歡呼草根文學評論家終結賈平凹神話、草根評論打破文學界互捧怪圈。后來他像下水餃一樣發表“剜爛蘋果”作品,矛頭直指那些在他看來久負盛名卻問題多多甚至只是浪得虛名的名家。眾多草根文學評論家也如雨后春筍,突破重重阻礙而嶄露頭角。特別是習近平主席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后,草根文學評論家受到激勵,紛紛抹開面子,褒優貶劣、激濁揚清,充分發揮文藝批評褒貶甄別功能,寫出了一批具有戰斗力、說服力的評論文章,第四種成建制的評論力量初具雛形?!侗魂惖で鄠兏吖赖摹按髱煛薄窐祟}中的“們”字見出他的英雄孤膽,他其實明白“仿佛誰不承認木心,就意味著有眼無珠”,但他毫無畏懼一棒子橫掃一大片。草根文學評論家憑什么以草根身份在高手如林的評論界發出自己的聲音?全憑膽與識!草根文學評論家最不缺的正是膽與識。筆者因和唐小林同為草根評論家,又同在寶安區,惺惺相惜的同時經常在一起討論研究。一些專家學者談及體制外、底層或基層文藝評論時常以我倆為例進行說明。對于草根評論的“出頭”,筆者是歡欣皷舞的,并在《“草根”評論家的膽與識一以唐小林為例》一文中對草根評論進行了自我肯定?!坝赂沂紫缺憩F在堅持獨立判斷,敢于和‘常識'戰斗,且舍得一身剮,敢把權威拉下馬?!薄捌浯伪憩F在不怕樹敵如林,不怕圈子固若金湯?!薄案矣谡{侃、諷刺,用雜文的語言來寫評論,言語犀利、輕松活潑,嬉笑怒罵皆成文章?!薄案矣谙蚰敲炊嗝?、作品開刀,是因為看得廣、鉆得深、摸得準,也就是說有識?!?/p>

二、“剜爛蘋果”式評論的文本問題

草根評論存在諸多問題,本文不就此展開論述,只分析“剜爛蘋果”式評論文本中存在的幾個常見問題?!柏酄€蘋果”式草根文學評論雖然獲得眾多讀者的喝彩,但也遭到強烈的反批評,這是一件好事,說明“百家爭鳴”態勢已經基本形成。有些反批評本身就過于簡單、草率,沒有什么真正的批評力量。例如2018年9月底在“賈平凹文化藝術研究院”微信公眾平臺刊出的《唐小林,讓我帶你讀《山本:為賈平凹爭理不吵架》,竟然以“徐悲鴻畫馬,也是重復了成千上萬次”為賈平凹的自我重復辯護,殊不知繪畫“重復”是美德和勤奮,寫作重復則是惡德和懶惰,否則作家找一篇舊作抄上個千遍萬遍,不就成大文豪?有些反批評則有理有據、分析中肯,值得草根文學評論家細細推敲。唐小林是迄今為止草根文學評論家中取得成績最大、爭議也最大,成績與失誤共生,生機與危機并存的一位,故本文以他的作品為例來進行分析。

問題一,浮光掠影,淺顯簡陋?!对u論家的“矛”與“盾”》大量羅列陳曉明的評論,指出心血來潮、感情沖動、名詞轟炸、玩弄概念、故作高深,字詞不通邏輯混亂、文筆粗疏等問題??陀^來說,該文指出的問題相當部分必須承認,但關鍵是,這些問題均為雞毛蒜皮,況且沒有深入地挖掘被批評對象的矛盾產生的理論根源,令人口服心不服。唐小林在多篇文章中,將多位著名作家描寫“臍下三寸”、經血和大便等的骯臟文字集中截取出來進行批評,看起來翔實豐富,其實很多只是蜻蜓點水,甚至似是而非。只有比較國外的作家怎么寫骯臟的,同時結合上下文語境區別對待作家寫骯臟東西的出發點和選擇,確定哪些可以寫,哪些可不寫,哪些完全不必寫;像庖丁解牛一樣,不“生剝活剮”,不“斧砍刀斫”,而由皮及肉、由表及里、由筋及骨,“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竅,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瓠乎”,步步為營、層層辨析,這樣才會更有說服力。有些草根文學評論家喜歡抓住小問題窮追不舍,不小心就可能掉人自己挖的“坑”里。例如,批評一棵樹前面開紅花后面開黃花是不存在的,其實現實中這種樹是存在,而且文學中一棵樹開五顏六色的花也是完全可以的,不能完全用科學來要求文學作品。不妨引用一段批評《蘇童老矣,尚能寫否?》的文字:“匯集了蘇童小說中的‘黃段子,唯恐讀者有遺漏,來個集中展示,而文中屬于作者的語言,也就是解釋一下這些‘黃段子而已。我很難相信,這就是文學評論?說作家的文學格調不高,那評論家的格調我看比作家也高不了多少,似乎還不如作家。這段大白話雖然有夸張的成分,但也算內涵豐富,對草根文學評論家有一定告誡作用。草根評論行文的方式,往往較多摘錄、展示或引用,如果缺乏深入的、中肯的分析,也就是說缺乏“作者的語言”,就容易露出軟脅。況且,“黃段子”用展示的方式并不適宜,因為會造成第二次污染,而應點到為止。很多網絡評論、大眾評論,專門盯著“臍下三寸”描寫,抓小放大、避凈就污,完全是口水評論、板磚評論,應為草根文學評論家所摒棄。

問題二,死纏爛打,牽強附會?!顿Z平凹散文的藝術缺失》批評賈平凹為了追求創作上的高產,大量采用克隆術,通過偷意、變形和攪拌式混搭名家作品的方法,“創作”出一篇又一篇的散文仿制品。所用的證據是《柳湖》與茅盾《白楊禮贊》,《一棵小桃樹》與朱自清《綠》《落葉》荷塘月色》中的段落涉嫌克隆,訪蘭》與龔自珍《病梅館記》,《丑石》與安徒生《丑小鴨》等文意相仿。其實某些語句相似或文意相仿,原因可能是作家在考慮某些問題、觀察某些事物時,使用習慣性思維或眼光。唐小林發表的多篇批評賈平凹文章,使用方法基本相同,采用手段基本相似,甚至批評內容也時有“冷飯”,難道也算是“克隆”“自我復制”不成?《能否減少作品的“穿幫”?》一文列舉了莫言《蛙》中的許多“穿幫”場景與細節,但實際上并非是真正的漏洞。例如,批評小獅子在早已絕經三年的情況下生出孩子失實,其實小說中早已交代小孩是陳眉代孕,是小獅子采了作家萬足的“小蝌蚪”;這樣的交代在小說中并不是隱喻,根本不是穿幫。正如人在河邊走,難免會濕鞋,有些以列舉小問題或瑕疵為文本特征的草根評論,誤判、漏判時有發生,彰顯草根評論在成長過程中的疲軟與脆弱。

問題三,以偏概全、主觀武斷?!丁稁簟放c賈平凹的文字游戲》一文稱《帶燈》只是換湯不換藥的寫作,是賈平凹對以往眾多作品的一次“大炒冷飯和文字大雜燴”;賈平凹與活色生香的現代生活存在隔膜,對陜西農村的描寫停留在幾十年前農村生活的“灰色記憶之中”。其實,批評文章列舉的三個重復例子都有著鮮明的差異,要么情節不同,要么敘述角度也不同,完全不能算自我抄襲和重復。草根文學評論家的習慣性思維有些特別,一言以蔽之是“偏”,劍走偏鋒的偏,也是偏頗的偏。其思維過程呈跳躍式,一會兒隱蔽而猝不及防地射擊,一會兒像過河的象棋卒子只進不退。針對“那次‘淑女鄉試奪魁,只是隨手折柳,一點也不意外”一句,《當代作家的低級錯誤》一文認為,將古詩文中具有特定文化內涵的“折柳”,稀里糊涂,張冠李戴地理解成了“小試牛刀”的意思。其實,該段話里的“折柳”并沒有用錯,不妨當成一個比喻:淑女鄉試奪魁像折柳枝一樣容易。至于該文從“錯”用“折柳”而斷言:“在當今,越是沒什么文化的作家,越是喜歡在自己的作品中裝得很有文化,賣弄假古董”,無疑是小題大做,甚至帶有上綱上線味道。

問題四,置疑太苛刻,雞蛋里挑骨頭,甚至吹毛求疵?!队嗲镉暝鯓印百u瓜”》一文認為《空島》中“你們書院的老板是誰?”是在發明和穿越,因為中國歷史上沒有“老板”稱謂。針對“這個島算是開發了,鄰近小島上的人來打工非常正?!?,并出現“臨時工”“首席”和“裝修”這樣非常時髦的熱詞,批評小說人物都是從現在委派到清代去的,因為“打工”等詞語出現在改革開放之后。其實,余秋雨只是戲謔的寫法,將今天的詞語穿越到歷史上,也是小說語言魅力之一。如果歷史小說必定要用歷史上的語言,那與古典小說又有何差別?草根評論“剜爛蘋果”的方法可以總結為:滿天撒網、各個解剖、抓小放大、以小現大。滿天撒網則可能泛泛而談,各個解剖則可能抓不準,抓小放大則可能抓不穩,以小現大則可能強詞奪理。針對“人下過了,劇團才上船,一箱箱的道具、服裝、燈光、軟景、幕條,往上搬著”一句,該文批評道:“像道具、服裝這些東西,是可以裝進箱子里裝上船的,但燈光怎么裝得了箱,搬運得了?”其實,“燈光”在這里是個俗語,指制造燈光的設備設施,而不是指燈具散射的光線。舉辦晚會不是要用燈光音響等設備么?

問題五,尖酸刻薄,幾近“棒殺”。有些草根文學評論家呈現咄咄逼人之勢,一方面表現出評論的銳氣和勇氣,另一方面追求“語不驚人死不休”,有的更是跨過“酷評”成為“棒殺”和“謾罵”。針對自己作品被認為是“臟水”,唐小林撰寫《潑向文藝批評的臟水》進行反批評,可該文從標題到內容都有失文雅,用“臟水”來形容批評文章本身就不是文學評論應該用的語言,稱為“臟水”式語言未嘗不可。草根評論追求酣暢淋漓,下筆如刀砍斧斫,但很多詞語用得過火了點。如《莫言與賈平凹的嗜臟比賽》中,評價莫言與賈平凹的作品是“垃圾作品”“糟蹋文字、屎尿彌漫,污染文壇空氣”,應該被“扔到垃圾箱或者廁所里去”。如果莫言與賈平凹的作品真是“垃圾”,那無法計數的讀者不就成了垃圾撿拾者?“酷評”一詞曾頻繁亮相,指不求學理、不講學術規范,甚至不講禮貌而只講個人感性直覺的直率評論,典型文本是《十作家批判書》?!帷眮碜杂⒄Z詞匯“cool”,在《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中的解釋是:不友好的,冷淡的,冷漠的;令人欽佩的。正如字義,“酷”是雙刃劍,刺猬式評論終究意念先行、有失客觀,也有失中庸傳統,不受歡迎是遲早的事。畢竟寫評論不是去打仗,不需要你死我活。如果夸大問題,刻意貶損,存心打壓,用語尖酸刻薄,極盡挖苦之能事,甚至涉及人身攻擊,則成了“棒殺”。這樣的評論家適合當拳擊手,而不適合在電腦上敲字。

三、存在困境與突破途徑

草根文學評論家面臨的最大困境是學術修養的火候不夠,很難寫出有較高學術水平的評論。如今比較活躍的草根文學評論家大多不是文學專業科班出身,沒有受過系統的文學理論教育,顯得有點先天不足??v觀某些草根文學評論家的作品,大多東鱗西爪,不成系統;有觀點,沒有論據和論證。如果草根評論只是吶喊和吼叫,與大眾評論、網絡評論,甚至憤青點評,就只有五十步與百步的差別。

解決學術根基淺薄困境的途徑首先是要加強學習,其次要下“笨功夫”,這方面柳冬嫵可作典范。在《解密〈變形記》》中,柳冬嫵對《變形記》進行解讀時,居然收集了135個不同的版本,而且對近20多個版本一個一個進行考證。他的研究方法非?!氨俊?,選取了《變形記》的7個版本,他不懂外文,但一個個對照,他下的是這個時代稀缺的一種功夫,相當的勤勉,令人尊敬和感動??梢哉f在這個浮躁和功利時代,能夠這樣靜地去做學問,非常難能可貴。途徑之二是在評論的效度方面保持彌高追求,對作家作品的分析盡可能全面,不做簡單和片面的判斷。草根評論要有縝密思維,不能一味簡單地尋章摘句,不能局限于狹窄的局部認識;對作家也不能總是抓住某個時期、某部作品下結論,應撥開障目的一葉,看到主要成就。正如任芙康所指出的:“然上乘文章的品質,終究不可或缺文以載趣,不可或缺舉重若輕。如果再懷揣一份商榷的誠意,那就定然錦上添花了。文章之道,有的涇渭分明,有的則似是而非,留下討論的余地,會助于引申眾人的推敲?!薄坝嗟亍焙苤匾?,話講絕了,有些人會拍案叫絕,但更多人會冷眼靜觀。

草根文學評論家面臨的困境之二,是受到現有文學體制內某種力量的約束和影響,很難持續成長。當下評論家與作家的對話與對抗關系并沒有完全理順,“剜爛蘋果”式評論往往受到公開置疑,被認為是靠貶損名家上位,因而并不太受待見。加上文學資源分配時存在某種程度的隨意性,某些作家和評論家喜歡結圈子,形成一種排斥草根文學評論的力量。草根文學評論家能否持續葆有初心,砥礪骨氣和文格,還得時間來檢驗。

解決現有體制約束和影響困境,草根文學評論家首先可以考慮一下王山的建議:“新銳文學評論家不一定要把自己的勇氣和鋒芒過分外露,而是要更加收斂,變成內在的風格與素養,這樣才能更持續,也能走得更遠?!辈莞膶W評論家在批評某個作家、某部作品、某個問題時,不妨多一點方法,多幾個維度,使文本更豐富、更深刻、更全面。劉勰《文心雕龍·才略》對先秦到魏晉的近百位作家進行了評論,用了三種批評研究法:一,作者比較批評法;二,結合作家和作品來分析的作家批評法,三,結合作者與時代的關系來分析的作者批評法。其次,草根文學評論家應自覺地深入基層、深入底層,汲取經驗,同時不厭其煩地了解大眾評論、網絡評論。深圳睦鄰文學獎的點評方式被公認為非常接地氣,有時一篇文章下面跟有幾十、上百條點評,雖然有優有劣,但幾乎均是認真的、負責的,因此對作者有一定的參考或指導意義。對馮唐譯《飛鳥集》,體制內評論家最初總“視而不見”,后草根文學評論家發出批評聲音,大眾評論和網絡評論斬木成兵,通過網站、BBS、微信朋友圈、微信群和QQ群等媒體展開鋪天蓋地的轟炸,最終該書被下架,可以說草根評論和大眾評論、網絡評論聯合組織了一場“百團大戰”,充分展示了體制外評論的共振力量。

草根文學評論家面臨的困境之三,是受到固化的評論方式和習慣的拘囿,縱使爬上高原也難登高峰。寫一篇評論通常有幾個步驟:細讀、分析、比較、歸納,草根評論較多使用歸納方法,邏輯性不強怡怡出在太喜歡歸納上。歸納環節的問題,一是拿自己的觀點、捕風捉影的見解、沒有根據的觀點作為證據,所下結論就如無根之浮萍;二是過分依賴經驗,抓住表面現象,用來分析的樣本量太少,不做深入分析,結論膚淺甚至錯誤;三是缺乏有效的論據,以偏概全,歸納的結果不具有可靠性?!耙驗猷笥谝环N經驗的、表面的、現象的歸納推理方法,它本身帶有很大的或然性,它不可能深入文學的內在結構,對文學的本質進行深入的認識,也不可能真實地全面地把文學的內部聯系解釋清楚?!辈莞膶W評論家擺脫固有的評論方式和習慣的束縛,途徑之一是建立自己的獨立標準,不媚俗不唯上不趨時,從而保證評論工作的持續良性發展。評論家沒有獨立標準,就等于人沒有獨立人格。這種個人標準可能會被當成偏見,事實上,獨樹一幟的評論在誕生之初往往被當成偏見。其實評論家喜歡誰不喜歡誰,與其說心中有桿秤,不如說存在這種所謂“偏見”,劉若愚甚至稱:“一個批評家如果沒有偏見,就等于沒有文學上的趣味?!濒斞缚偭⒂陲L口浪尖,使用評論武器與“正統”戰斗不已,能夠在評論史上留下一筆的車爾尼雪夫斯基、別林斯基、勃蘭兌斯等莫不如此。途徑之二是義無反顧.旗幟鮮明地繼承文學評論傳統。很多體制內評論家“以洋為尊”“以洋為美”“唯洋是從”,是因為一葉障目,不見傳統文學評論之泰山。這泰山有多高,拜讀劉勰等大師的著作即知道。劉勰之所以能對那么多作家進行有效評論,是因為采用了“六義”標準一“一則情深而不詭,二則風清而不雜,三則事信而不誕,四則義直而不回,五則體約而不蕪,六則文麗而不淫”而在同時代,系統的外國文學評論還處于“半萌芽”或“胚胎”狀態。草根文學評論家應重點繼承并發揚光大感性評論傳統,具有鮮明東方特色的評點體始于唐、興于宋、成于明,金圣嘆評《水滸傳》、李卓吾評《西游記》、脂硯齋評《紅樓夢》等均是三言兩語、簡短犀利又不失睿智幽默,同時緊貼文本,對原作品進行再創造又和原作融為一體。而網絡和各類新媒體、自媒體的普及,促使大眾點評和網絡點評鋪天蓋地而來:“我們真正應該思考的是如何尋找或培養現時代的金圣嘆,也就是適應文藝視聽化、網絡化和評論互動化、即時化這一新格局的批評家?!薄八麄兡抗怃J利、思路敏捷,對藝術有著良好的感知力和鑒賞力,使用的語言短小精悍、活潑清新,適合互聯網傳播特性。有的時候,他們一條微博,寥寥一百四十字,就能對文藝創作者和欣賞者產生巨大的影響?!薄敖涍^時間的積淀,那些耐人品味的評論將沉淀下來,與原作一起成就網絡時代的藝術新經典?!眹緩街?,,也是最有效的途徑,就是要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同志在文藝工作者座談會上關于文學評論的指示,以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為指導,繼承創新中國古代文學評論理論優秀遺產,批判借鑒現代西方文學理論,打磨好評論這把“利器”,把好文學評論的方向盤,運用歷史的、人民的、藝術的、美學的觀點評判和鑒賞作品,在藝術質量和水平上敢于實事求是,對各種不良文學作品、現象、思潮敢于表明態度,在大是大非問題上敢于表明立場,倡導說真話、講道理,與體制內文學評論家一道,營造文學評論的良好氛圍。

顧珍妮:《草根評論打破文學界互捧怪圈顛覆文學精英需時間》,《遼沈晚報》2012年7月4日,第A16版。

廖令鵬:《“草根文學評論”的類型和走向》,《中國文藝評論》2018年第8期。

謝端平:《“草根”評論家的膽與識——以唐小林為例》,《長江文藝評論》2017年第5期。

沈金光:《作家的“俗”命》,《文學自由談》2018年第4期。

任芙康:《讓人無計可施的人》,《中華讀書報》2016年3月16日,第3版。

鐘傳慧:《一次“專業”與“草根”的學術對話》,《中國藝術報》2016年2月17日,第7版。

傅修延、夏漢寧:《文藝批評方法論基礎》,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1頁。

劉紹銘:《編譯者序》,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劉紹銘等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20頁。

劉勰:《宗經》,《文心雕龍》,中華書局2012年版,第28頁。

胡一峰:《彈幕來了,金圣嘆何在?》,《中國藝術報》2015年3月10日,第3版。

猜你喜歡
文學評論評論家草根
接棒李顯龍,“草根”黃循財何以脫穎而出
一個符號,表示否定
現當代文學評論方法及提升對策研究
本刊啟事
基于獎勵值RNN和A2C模型的音樂生成
梁曉聲“報恩”
15 Seconds to Stardom
草根藝術家
草根
Mother—Daughter Relation in the Joy Luck Club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