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習近平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

2020-12-08 04:58
山西青年 2020年3期
關鍵詞:中心群眾思想

安 媛

太原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山西 太原 030024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高度關注人民群眾主體地位,逐漸形成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十九大上,“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確立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耙匀嗣駷橹行摹彼枷氲牟粩喟l展,彰顯了黨和政府對人民群眾的無限關懷。新時期,深入探索“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的科學內涵和現實意義,尋求新的踐行路徑,將是我們需要解決的時代課題。

一、“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的科學內涵

(一)人民的定義

人民主要是指“以勞動群眾為主體的社會基本成員”[1],雖在不同國家,不同歷史時期人民的含義有所不同,但總體來說,人民反映了一定社會的政治關系,是對社會發展起推動作用的大多數人。[2]

(二)“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的科學內涵

習總書記曾說,“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新時代,習近平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大致包含以下三方面的內涵。

1.以民為本

以民為本,即以老百姓為重,站在老百姓的立場上解決問題?!叭嗣窳觥笔橇暯矫癖舅枷氲暮诵膬热?,他曾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說:“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保?]正是因為黨和政府不斷堅持人民立場,才使我黨始終煥發生機活力。

人民是推動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堅持以民為本,就是堅持人民主體地位,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這是新時代對人民群眾的合理定位,體現著“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的深刻內涵。

2.執政為民

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的執政黨,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我黨堅持踏踏實實為老百姓謀利益,深入群眾真抓實干,群眾教育實踐活動在各地深入開展。

習總書記曾說:“我的執政理念,概括起來就是:為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4]習近平走進鄉村,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親民愛民,執政為民,不僅保障人民群眾的各項權利得到落實,更使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宜家宜居。

3.改善民生

改善民生是“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的落腳點。政策落實的是否到位,關鍵看實施效果怎么樣。解決老百姓實實在在的諸如上學難、看病難、就業難等問題,才能使老百姓獲得真切的滿足感。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堅持精準扶貧”,“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這些舉措都有助于改善民生,促進和諧發展。

習近平“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的三部分內涵相輔相成、層層遞進,有助于黨和政府深化共識,不斷為老百姓謀求幸福感。

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的理論淵源

從歷史角度探索習近平“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可以深刻挖掘出其理論淵源。

首先,習近平“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繼承了馬克思關于人是社會歷史發展主體的思想,并重點闡述了人的主體性特征。在馬克思唯物史觀中,“以人民為中心”思想找到了其合理內核。唯物史觀強調,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人民群眾在創造財富的同時推動生產關系的變革,進而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習近平“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正是在繼承此觀點的基礎上,找到了人民群眾的新的歷史定位。

其次,習近平“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民本思想成書于春秋戰國時期的《尚書·夏書》,即有“民為邦本,本邦固寧”[5]。管仲最早提出“以人為本”;孟子高度重視民本思想,提出對于統治階級來說,得民心者得天下;荀子作了形象的比喻,指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明末清初之際的民本思想進一步豐富,黃宗羲提出由百姓制定“天下之法”代替君主“一家之法”,對民本思想進一步深化。

最后,習近平“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繼承并創新了中國共產黨歷代領導人的群眾觀點。毛澤東同志提出的“一切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其制定各項方針政策的出發點和歸宿點;鄧小平高度重視對人才的培養,始終堅持人民利益為上,指出要立足當下,面向未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旗幟鮮明地指出了要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共產黨人步履不停的實踐,為習近平“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提供了有益指導。

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的現實意義

(一)實現政治清明,社會和諧

社會和諧,關乎國家發展,關乎未來大計。習近平就任總書記以來,先后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兩學一做”系列活動,不僅把“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中,在政治生態方面也保持了清明的本色。

習總書記強調,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對黨員干部要進行一定程度的約束,同時要加大人民群眾對權力、干部的監督作用。廣大人民群眾不僅有發表自己意見的機會,更要敢說,能說,說出心里話。

“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有助于維護人民權利,從而使各項事業在陽光下進行,在實現和諧社會建設的基礎上,進一步促進政治清明。

(二)精準扶貧,給予百姓更大實惠

黨的十八大召開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就提出了“精準扶貧”的構想,隨后“精準扶貧”也進一步得到深化和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下到各縣、鄉、鎮,不僅向貧困居民發來問候,也為他們的發展提供意見和指導,為老百姓帶來許多實惠。

“脫貧攻堅”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時期黨中央提出的新任務,目標是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確保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確保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這是黨中央的堅定決心,更是對人民群眾實實在在的關懷?!熬珳史鲐?、脫貧攻堅”不僅體現著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理念,更凸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三)助力中國夢,助推“四個全面”戰略發展

中國夢是每個老百姓的夢。中國夢的實現,需要千千萬萬個各行各業的勞動者辛勤工作,團結奮進。要實現中國夢,就要把“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落到實處,聯系群眾,依靠群眾,發揮人民群眾的主力軍作用,使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萬眾一心,為實現中國夢發揮每一個個體的作用。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民從嚴治黨。只有廣泛集中民意,匯集民智,才能使“四個全面”逐步得到落實。新時代,突出和強調習總書記“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不僅開辟了21世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更加快了新時代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步伐。

四、當代“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的踐行路徑

(一)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盀榱苏l,依靠誰,我是誰”是黨提出“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的基本依據。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不斷加強自身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為老百姓真真切切謀利益,效果顯著,深得民心。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根本政治保證?!保?]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對于提升人民幸福感,謀求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具有重要意義。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只有密切聯系群眾,團結群眾,才能始終走在時代的前列。

(二)遵循科學有效的方法原則,凝聚廣大人民群眾無窮智慧

維護和確保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還應該遵循科學有效的方法原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必須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堅持經濟發展與人民發展相統一,促進經濟水平穩定發展的同時改善和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茖W有效的方法原則不僅提供方法論指導,更提供了智力支持。

同時,人民群眾是推進和踐行“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的力量源泉。人民群眾關心的諸如就業、看病、上學、養老、社會保障等與自身利益密切相關的問題不僅需要黨和政府強化措施,積極改革,同時也需要人民群眾及時有效地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表達自己的心愿。

科學的方法為“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的落實提供基礎和指導,而廣大人民群眾的無窮智慧又搭建了進一步落實的平臺,二者共同促進“以人民為中心”的深化。

(三)變革發展戰略與理念,實現雙贏發展

“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體現了中國發展模式的本質,要求站在人民的立場上,強調人民是國家的主人,突出人民群眾的積極推動作用,為國家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支撐。新發展理念強調建設現代化事業決不能離開廣大人民群眾腳踏實地的努力。

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上,在把握世界發展形勢和人民真實需求的基礎上,提出了全新的發展規劃。當前,我國改革已進入攻堅期與深水區,國家持續健康發展要堅持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一起抓,既要注重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整體推進,又要善于主要問題重點解決。而這些歷史性大任務的完成,都基于群眾的力量。

(四)扎實做好“五位一體”工作布局

扎實做好“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五位一體建設,涉及每個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經濟建設為其他方面的建設提供物質基礎;政治建設要求在整體政治生態前提下,將人民的政治權益擺在突出位置,提高人民群眾參與政治生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新時代需要強基固本,加強文化自信;民生問題無小事,要強化民生意識,切實解決民生問題;生態文明事關百姓福祉,我們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保護生態文明,是民心所向,民意所在。

“五位一體”的工作布局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綱領,我們要扎實做好“五位一體”工作布局,更好地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

猜你喜歡
中心群眾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在打造“兩個中心”中彰顯統戰擔當作為
思想與“劍”
多讓群眾咧嘴笑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思想是什么”
情牽群眾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眾來求助”等十六則
為群眾美好生活執著追求
別讓托養中心成“死亡中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