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青年學生組織公正感及其效應

2020-12-08 15:55王易木
山西青年 2020年11期
關鍵詞:公正學習動機分配

王易木

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南陽 473000

公正是人類社會永恒的價值追求,個人在社會系統中的組織公正感從心理感受的角度闡釋著個人及人類社會存在的意義。人類對公平正義的探求,不僅因為它關系到現實中人與人利益分配的考量,更是一種對自己、他人甚至人類生存意義的關注。

組織公正感作為一種內在的心理需求,可以有效地預測組織效果和組織中人的行為。良好的組織公正感可以促進組織整體效能的發揮,提高組織成員的滿意度和歸屬感。高校是社會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學生群體,對獎助學金、評優評先、干部競聘、推研保研等可分配資源,尤其是關系自身發展、公正感以及自我價值認同的內容表現的特別敏感,學校分配資源的公正感勢必影響其心理和行為。因此,高校學生群體的組織公正感是衡量一個學校教育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標。探討高校學生組織公正感,對擴大組織行為學研究領域,拓展公正感理論,強化高校學生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對于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極大的促進意義。

一、人口統計學變量對組織公正感及其效應影響的討論

男女學生在學習動機量表上的得分均高于理論均值3分,且性別差異顯著,這與國內學者遲麗萍等對我國大學生學習動機的研究一致。由于社會文化對男女兩性在社會角色上的要求差異,人們普遍對男性在社會經濟地位、個人成就等方面有更高的期待,因此男性會內化更多的期待成功的角色,對學習、獲獎等能體現個人階段價值的東西有更多的追求,體現在學習上就是有更強的內部動機去追求成功。

年級因素對組織公正感及其效應的顯著差異影響的結論,也與實際經驗相一致,大四學生作為本科階段最高年級的學生群體,其固有的特點對程序公正感、互動公正感和學習動機產生重要的影響,導致最終年級差異顯著。就程序公正感和互動公正感低于低年級學生而言,可以做出這樣的解釋:首先,大四學生作為大學高年級的學生,經歷過多次班級或學校資源的分配,這些資源分配的程序公正與否與老師同學的互動水平的高低有關。已經體驗或者較量過多次,而且學校獎助學金或者評優評先、保研推研等資源本身就是一種稀缺資源,不可能每個人都能得到,而且不排除少數主管老師在資源分配時,根據與學生的熟悉程度、印象甚至關系來分配,尤其是在這些資源分配處理不當的班級,對學生價值觀或者學習的影響最大,甚至會帶來或明或暗的學生與老師、學生群體間的矛盾。其本身的挫折、得失或者公平與否的感覺已經在心中固化;而低年級學生較少受到這種影響,至少還有對于公正的幻想尚未經過檢驗,尤其是一年級的學生,這種狀況更加明顯。其次,大四關系學生切身利益的保研推研、獎助學金、入黨、評優評先、就業等問題,加劇了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間的矛盾,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學生對組織公正的感覺。再次,作為大四學生,課程較少,輔導員不再像低年級時給予過多的關注,師生交流互動減少,表現在互動公正維度上,研一學生公正感顯著高于大四學生(這由我國研究生培養體制決定,研究生被關注度明顯高于大四本科生)。因此,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管理者應根據學生的年級特點進行因材施教。

在學習動機維度上,大四學生的學習動機顯著低于低年級學生,這與我們的經驗相對應,大四學生課程基本結束,大多數學生在進行緊張的畢業實習,學習時間沒有保障,尤其是大四下學期,多數高校衡量學生學業的只有畢業論文這一項,隨著考核的減少,學生的學習動機較低不足為奇。其次,大四作為本科的最后一年,學生本身對獎助學金評定、評優評先的激勵的心態較為平和,各種衡量學生學習的榮譽等基本塵埃落定,學生競爭的焦點大多轉向是否考上了研究生、出國、找到理想工作等非課程專業學習以及之前學習結果的討論方面,學習動機因之降低。

二、高校學生群體背景下組織公正感各維度對其效應變量的預測力差異探討

國外的組織公正相關文獻研究幾乎一致認為,分配公正對組織效果變量具有最強的預測力,之后是程序公正、互動公正等,順序大致上符合馬斯洛人的需求層次假設。而本研究發現,高校學生組織與企業組織研究預測力不同:互動公正對組織效果變量的預測,整體上強于分配公正,而程序公正維度的整體預測力最差,這與一些中國學者的研究結論相一致。具體表現在互動公正維度在學校歸屬感上預測力最強,而分配公正感在學生學習動機方面預測效果最好,程序公正僅僅對學習動機有預測力。根據Leventhal(1980)的分配優勢模型,分配公正對組織效果變量的預測力最強,而本研究的結果卻表明:對于集體主義文化背景下處事講究和諧待人、注重人際關系、講面子等輕個人物質利益得失而重精神超越的國人而言,分配公正對組織效果變量的預測力讓位于互動公正,程序公正的預測力更是大打折扣。當然,由于本文研究的組織群體成員特點和文化背景,以及所處的物質更為繁榮的時代特征也需考慮在內,究竟是本研究的結果在總體上否定了分配優勢模型,還是基于被試群體不同,文化和時代背景迥異所致的偏差,亦或是后果變量上的選擇差異,或者如劉亞等人的解釋為互動公正感本身包涵這一精神上的分配所致,尚需更多的實證檢驗。

在對整體數據進行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預測力檢驗時發現,分配公正和互動公正維度在效果變量的整體預測力上,要高于程序公正,且互動公正預測力整體上強于分配公正,這一結果與國內學者楊國樞在對公平感和組織公民行為之間的關系研究中,得出的在中國文化背景下研究組織公正感及其效果變量關系時,互動公正維度具有更重要地位的結果一致。對于程序公正預測力相對于企業組織較低的結果,可以從學校這一非盈利性組織本身的特點解釋,高校學生相較于企業組織成員,通常利益和人際關系簡單,而出于維護個人利益的需要,企業組織成員對程序公正保障個人利益的需求更大;對于互動需求低于學生群體,可能擔心過多互動人際交流會導致個人核心機密泄露,影響個人利益。此外,還有學者認為:“程序和分配共同影響組織成員的公正感”,程序和分配結果,任何一個公正都能夠顯著影響組織成員的公正感知。結合中西方國家文化背景來講,西方社會中法律制度比較健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契約精神深入人心,在對資源的分配中,人們對程序公正的敏感性較高,程序公正維度對組織效果變量的影響力也較強。

三、高校學生組織公正感及其效應研究對現階段學生管理的啟發

高校在校生作為學校組織公正與否的直接利益相關者,其對各種資源分配的公正感也必將影響到他們自身的心理和行為表現及成長成才,而且大學生作為社會受教育程度較高的群體,其本身具有獲取社會信息快、理論水平高的特點,對各種問題都有自己的認識,尤其是關系自身發展、公正感以及自我價值認同的內容。同時其思想活躍,趨群意識強,朋輩影響大,富有質疑精神,群體之間聯系緊密又富有組織性,個人的組織公正感會令周圍同學產生共鳴,甚至由之產生群體性事件。因此,做好學生工作,必須結合學生特點,真心關注每位學生對組織公正感的需求,做到各種評優獎助的分配公正和互動公正,在發揮高校學習育人作用的同時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這既是增強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針對性和實效性的體現,也必將成為衡量一所大學教育管理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

猜你喜歡
公正學習動機分配
第21章 艱難的抉擇
影響學生學習動機的內外因素及其作用
Chapter 21 A dilemma 第21章 艱難的抉擇
名家談教育
1種新型燃油分配方案設計
Crying Foul
遺產的分配
如何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Analysis 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
大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成績的相關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