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全面推進課程教學改革

2020-12-08 11:08
魅力中國 2020年12期
關鍵詞:根本任務樹人立德

(平頂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平頂山 467000)

教師用筆耕耘、用語言播種、用汗水澆灌、用心血滋潤,只求付出不求回報。 說無私吧,太老套了,用自己的話說就是對得起自己的良心,這是一種精神,支撐這種精神的就應該是這種高尚的師德吧! 教師的品德和素養是教師發展的一個重要前提,立德樹人是教師的根本任務。

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推進課程教學改革的意義

(一)是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

立德樹人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核心所在,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本質要求。課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主要載體,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直接影響人才培養質量。

開展課程教學改革研究,創新教育教學理念,形成符合教育和人才成長規律的課堂與實踐教育教學方法,建立健全綜合協調、充滿活力的育人體制機制,將“課程思政”落實于無形之中,不斷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獲得感,使學生在技術技能水平得到提升的同時,增強服務社會、報效祖國的理想信念,是適應教育內涵發展,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

(二)是系統推進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舉措

課程教學改革是一項較為復雜的工程,課程、教師、學生及制度環境因素,均復雜多樣化,導致課程改革難易不一、效果不一。課程復雜多樣,比如對于高職教育而言,有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崗位技能課、職業拓展課等,尤其還存在較高比例的實踐課程。教師復雜多樣,比如有剛踏上講臺的新教師,也有已經有豐富執教經驗的老教師;有些教師具備較扎實的專業理論,有些教師則有著較豐富的企業實踐經驗;有些教師善于創新,專研教學理論,對課程教學改革有著較為飽滿的熱情,有些教師則樂于常規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不能夠積極主動地實施課程教學改革;學生復雜多樣,表現為生源結構復雜,學生個性化需求多樣,對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挑戰。

(三)是提升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有效途徑

立德樹人和課程改革的實施主體是教師,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是關鍵。項目的研究和實踐,通過完善管理制度,建立激勵機制,促使教師學習新的教育理念,接受新的教育教學方法,主動掌握現代化信息技術教學手段,認真進行學情分析,針對性地進行課程重構,對照樣板進行課堂教學設計,細化教學組織實施流程,及時進行教學反思,開展課程改革專題研討交流。因而,通過項目研究,使課程教學改革得到全面有效推進,使更多的教師參與到課程教學改革中,是提升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有效途徑。

二、立德樹人與課程教學改革現狀

(一)現有的管理制度與改革創新需求不相適應

目前,各高校的教學管理制度仍然是按照傳統的以教師完整、系統地傳授知識為主要出發點而設計的,對教師教學進度的安排、教學計劃的設計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教師須按照教學進度執行教學計劃,并接受教學管理部門的檢查,以此考核教師的教學紀律。這種以傳授知識為中心的進度安排及相應的教學管控與以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為核心的教學目標是不相適應的。以學生的學為核心的課堂要求學生學會,而不是教師教完教學計劃的內容。而在復雜生源結構背景下,教學計劃的執行過程中存在著較多的不確定性。從目前制度設計的角度看,現有的教學管理模式,使教師優先考慮如何完成教學計劃,而不是使學生如何學會,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教師教學改革的積極性。

(二)傳統的教學理念與立德樹人需求不相適應

長期以來,高職課堂教學以技術技能培養為重心,教育教學活動側重于知識的灌輸與技能的傳授,學業成績的測評同樣也只關注學生對客觀知識、概念和技能的獲得。對道德基礎、思維能力、創新意識等的培養,在教學實踐中未能得到很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被重視甚至被忽視,學生成為被“灌溉”的容器,這種教育現象與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是極不適應的。

(三)單一的教學設計與復雜生源結構不相適應

教學設計按照某種已經規劃完善、固定的教學流程,確定教學目標、安排教學內容、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模式,它能夠適用于不同層次和應用于不同領域,便于操作,強調精確的教學目標,追求傳授既定的知識,講究系統有序的教學設計過程,推崇總結性評價,但是忽視了教學活動的情境的不確定性,及學生的主體性和個性化需求,忽視了教師的創造性和靈活性。在此情景下,本應是學習主體的學生,卻是知識的受體,對學習過程、學習內容以及學習形式都缺乏選擇權,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對知識的加工僅限于記憶與再現,整個學習過程投入不足,更不會產生新的思維成果,殘酷的扼殺了個體的創造性與發展性,與復雜的生源結構不相適應。

三、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全面推進課程教學改革

(一)正確的政治觀念是立德樹人的根本

所謂政治觀念,就是關于辦學方向的把握和教育方針的認識。我們每一個教師,都要圍繞“辦人民滿意的學?!边@個目標思考問題,以“核心價值觀”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培養“四有”新人為宗旨,進一步解放思想,認清新世紀教育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趨勢,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需要,充分樹立新的教育觀、人才觀、質量觀和發展觀,自覺把自己的教學和科研工作與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聯系起來,增強整體觀念和大局意識,培養學生健康成長。

(二)為人師表是立德樹人的核心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為人師表”是教師最崇高的榮譽,也是教師的神圣天職。二十一世紀的中國,不僅在經濟發展上將上一個新臺階,而且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上更將躍上一個新高度。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擔負著全面提高國民素質、提高全體人民,特別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責任。 “教育者先受教育”。 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師為人師表的水平,才能勝任人民教師的歷史使命,無愧于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這就要求教師要時時處處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凡要求學生做的自己必須先做到做好。否則,只要求學生,而自己又不身體力行,學生就認為這樣的老師言行不一,出爾反爾而不可信賴。 正如孔子所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正說明這個道理。

(三)重構課程教學內容,突出育人元素

課程教學內容的重構,重點從兩個方面著手,首先是育人元素的挖掘與育人理念的融入,將服務社會、報效祖國的理想信念潛移默化地有機融入課程教學內容;其次是按照高職教育教學規律,將課程內容的編排圍繞實踐展開,按照“從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的歸納邏輯進行編排。即課程教學內容的重構,一方面服務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需要,另一方面服務于課程教學改革,使課堂教學便于開展,使學生對技術技能便于掌握。

四、建立質量保障體系,確保育人與改革實效

(一)優化制度建設,全面激發改革活力

優化學校層面的相關制度,進一步明確育人實效及改革實效考核指標,并納入年終評價教學院部及教師的考核體系;建立教師技能競賽制,形成爭相改革新局面;推進職稱評審制度改革,提高教學成果及育人實效所占權重。

完善課程評價指標體系,實施常態化多角度全方位的評課制度;推進課程團隊負責制,保證課程定位的相對穩定性,鼓勵教師主動開發課程資源,進行課程優質資源的積累和沉淀;細化課時酬金分配及二次分配方案,將酬金分配向積極改革、并取得一定實效的課程或團隊傾斜;同時,在確保教學秩序及規范的前提下,給于教師教學改革的容錯空間,使教師敢于改革。

(二)制定指導性標準文件,提升改革創新能力

按照專業特點、課程類型,分別制定課程教學改革指導性標準文件,具體包括學情分析標準,課程內容重構標準,課程整體設計標準,課堂教學設計標準等。所有標準均有明確要求,及規定的主體內容框架,保證規范性,同時容許教師進行必要的增加與調整,兼顧靈活性;對每項內容,有如何實施的指導性闡述,保證教師能夠按照標準,完成對應的內容設計。

打造一批教學改革的示范樣板課程,并推向全校進行展示交流。通過網絡或直接聘請專家,定期開展教學改革專題培訓和指導,將教研活動及集體備課落到實處,針對教學改革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專題研討。

(三)推進智慧課堂應用,課程數據采集全程化

全面推進智慧課堂建設與應用,對課程標準、課程整體設計、教案、計劃、課堂教學設計、過程評價等教學文件及資料,教學實施過程,全部進行數據采集,并對數據實時化分析匯總。實現課程教學改革實施有平臺,過程有監控,效果有分析,育人有保障。

結束語

“學高為師,德高為范”。走上三尺講臺,教書育人;走下三尺講臺,為人師表。教師不僅是文化知識的傳授者,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者和傳播者,更是莘莘學子道德基因的轉接者。我們將繼續發揚“拼搏、科學、務實、創新、協作、奉獻”的精神,貫徹“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辦學宗旨,堅持走“嚴格管理立校,教育科研興?!敝?。

猜你喜歡
根本任務樹人立德
強基固本匯中西 立德樹人鑄師魂
強基固本匯中西 立德樹人鑄師魂
談初中化學教育的立德樹人
教育“內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談立德樹人
德育六義:落實立德樹人的關鍵
又是開學季,再聊“樹人班”
巧化課堂意外 踐行立德樹人
例談高中生物學教學中的立德教育
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效機制研究
談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