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莎士比亞戲劇的夢境研究

2020-12-08 06:41于利平袁夢雪
科學導報·學術 2020年89期
關鍵詞:莎士比亞夢境

于利平 袁夢雪

【摘 要】作為英國文學史上最杰出的戲劇家,莎士比亞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文學的集大成者。在莎士比亞創作的黃金時期誕生了許多優秀的喜劇和歷史劇,出刊于1600年的《仲夏夜之夢》便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吨傧囊怪畨簟芬浴皦艟场睘閮热?,故事情節幽默詼諧,富有浪漫主義色彩與人文主義關懷。在伊麗莎白時代的社會政治背景下,作品對“夢境”的運用,展現了愛情的雙重性和人性的復雜性,也是這部喜劇的魅力所在。

【關鍵詞】《仲夏夜之夢》、夢境、莎士比亞

一、《仲夏夜之夢》作品概述

(一)創作背景

作為莎士比亞早期創作的喜劇作品,《仲夏夜之夢》誕生于政權相對穩定,資本主義經濟飛速發展的社會背景下,彼時文藝復興和人文主義運動正是繁榮之時,作品中的情節深受兩種運動的影響。

逐步解放思想的英國社會對教會精神控制的不滿情緒日益高漲,伴隨文藝復興和人文主義運動的影響,人們開始追求世俗人生的樂趣,復古希臘文化和羅馬文化表達資產階級的文化訴求。

在英國的民間傳說中,陽歷六月二十三日的夏至日,被稱為仲夏夜。仲夏夜里,森林里的神仙宴樂玩耍,進入森林的凡人都會被神仙施以魔法?!吨傧囊怪畨簟氛且劳杏谶@樣一個民間傳說而敘寫的一場奇幻夢境,在戲劇情節中莎士比亞借拉山德和狄米特律斯也在郊外對森林中的夢做出了闡釋。

(二)劇本簡述

古希臘的雅典,雅典公爵提休斯和希波呂忒正在籌備他們盛大的婚禮,赫米婭的父親找到提休斯,自己的女兒赫米婭和拉山德自由相愛,違背了狄米特律斯的婚約,提休斯維護了狄米特律斯的婚約,威脅赫米婭不嫁給狄米特律斯就要將她處死。赫米婭無奈之下只能和拉山德私奔到城外的森林。赫米婭將私奔的事告訴了海倫娜,海倫娜暗戀著狄米特律斯,不希望他因為赫米婭的事情傷心,于是向狄米特律斯告了密。

正值仲夏夜,一群工匠在森林里為提休斯和希波呂忒的婚禮排練一出喜劇。赫米婭二人和海倫娜以及狄米特律斯先后來到了森林里。森林里的仙王和往后此時正在鬧別扭,為了捉弄皇后,仙王命令小精靈將花汁滴在熟睡的王后的眼皮上,她會瘋狂的愛上睜眼看到的第一個人。為了成全有情人,仙王讓小精靈也將花汁滴在狄米特律斯的眼皮上,好成全海倫娜愛著他的一片真心。

無巧不成書,小精靈將狄米特律斯和拉山德認錯,將花汁滴在了拉山德的眼睛上,拉山德睜眼的時候看到的第一個人是海倫娜,于是瘋狂的愛上了她。仙王趕緊彌補錯誤,將花汁滴在狄米特律斯眼睛上,不料狄米特律斯和拉山德同時愛上海倫娜,向她瘋狂求愛。海倫娜感覺被戲弄,赫米婭感覺被拋棄,二人都很生氣。兩個女子互相指責謾罵,兩個男人爭風吃醋打算決斗。仙后也在仙王的捉弄下愛上了一個正在排練的工匠,一場鬧劇從此開始,直到在小精靈的捉弄下兩對情侶精疲力盡的時候,除了狄米特律斯以外的人才被仙王解除了魔法,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

二、《仲夏夜之夢》中的夢境解讀

(一)“夢境”戲劇風格

1.敘事風格

(1)多線敘事

作品開場,第一幕第一場,以提休斯和希波呂忒的婚禮為背景,引出了第一條線:赫米婭、拉山德、狄米特律斯和海倫娜的愛恨情仇。隨著劇情發展,第二場中展開鋪設第二條線:六個工匠為提休斯和希波呂忒的婚禮排練喜劇。

第二幕第一場,第三條敘事線:仲夏夜森林里仙王和仙后發生矛盾。第三條敘事線在第一條敘事線中的四人進入森林后產生交叉,于是故事展開了。其中第一條和第三條敘事線交叉發展中還穿插著第二條敘事線,所有人在森林里做了一場仲夏夜之夢,仙王的花汁制造了戲劇矛盾,人物關系發生改變,劇情逐步展開,最終隨著仙王施法解除了除了狄米特律斯以外所有人的魔法,三線合一,故事結局皆大歡喜。

(2)戲劇場景的轉換

《仲夏夜之夢》中主要出現了雅典宮廷和郊外的森林,雅典宮廷代表了嚴肅和殘酷的社會環境,森林則是主角們得以逃避的避難之地,故事情節一直在兩個戲劇場景之間轉換,戀人們在森林里尋求自由相愛的權利,雅典宮廷中的提休斯控制著主角們的命運與生死。

“在這個置換空間里,仙王奧布朗就是雅典公爵提休斯在魔幻世界的投射,他是森林里的權利之王,控制著戀人們的情感變化,朝著提休斯權利所指的方向發展,體現出提休斯所征服的世界的文化建構,那就是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向往自由的價值觀”[1],兩種風格迥異的戲劇場景相互轉換,是人的欲望和教會精神控制之間的相互抗爭。

2.臺詞風格

(1)多用人物對話

在《仲夏夜之夢》的情節推進上,莎士比亞多次利用人物之間的對話引導故事走向。人物之間的對話也體現了此時此刻的心理狀態和鮮明的人物性格。

在第一幕中,面對提休斯的逼迫和威脅,赫米婭和拉山德的對話極具戲劇語言的魅力。赫米婭向拉山德訴說心中的痛苦:

拉山德 或者,即使彼此兩情相悅,但是戰爭、死亡或者疾病卻侵害著它,使它像一個聲音、一片影子、一段夢,黑夜中的一道閃電那樣短促,在一剎那間展示了天堂和低于,但是還來不及說一聲“瞧??!”黑暗已經張開口把它吞噬了。光明的事物,總是那樣很快地變成了混沌。

赫米婭 既然真心的戀人們永遠要受折磨似乎已是一條命運的定律,那么讓我們練習著忍耐吧;因為這種折磨,正和記憶、幻夢、嘆息、希望和哭泣一樣,都是可憐的愛情缺不了的隨從者。

這兩句人物對話,將一對情侶心中的痛苦和絕望展現的淋漓盡致,指引了二人為了愛情私奔的劇情發展方向,從這短短幾句人物對話中,觀眾可以感知到主角們鮮明的人物性格特征,也揭示了赫米婭的內心——一個為了自由和愛情可以飛蛾撲火的女人形象。

(2)臺詞的浪漫主義色彩

隨著西方文藝復興運動如火如荼的進行,莎士比亞筆下的喜劇《仲夏夜之夢》中,赫米婭的夢也染上了一層濃濃的浪漫主義色調。而作品中充滿浪漫主義風格的暗喻更是隨處可見——例如,赫米婭面對愛情和自由,奮不顧身,勇往直前,堅決不服從父親和提休斯的安排,卻陰差陽錯痛失了拉山德的愛情,作者在作品中將她比作凋零的花朵,具有浪漫主義風格的暗喻方式,是莎士比亞對戲劇語言的完美運用,也使《仲夏夜之夢》更加具有鮮明的時代風格和語言特色。

(3)人物對白的幽默

莎士比亞創作的喜劇《仲夏夜之夢》中,雖然整部喜劇講述的是一場夢,但是這些夢中人物的對白卻是經過了莎士比亞精心設計。劇中角色對話時,情感往往是外露而直接的,觀眾可以從臺詞中感受到人物此時的喜怒哀樂。夢境中的人物追求自由和愛情,花汁的魔力讓他們的愛情陰差陽錯,狄米特律斯和拉山德對海倫娜瘋狂求愛,求愛的臺詞是迷幻而瘋狂的,具有強烈的喜劇效果,同時也表現出濃濃的諷刺意味,與莎士比亞所處的社會大環境相對應——資產階級新女性開始進行自我反思,力求突破封建婚姻的桎梏,解放自我,追求男女平等和愛情婚姻的自由。

(二)“夢境”——超自然力量和現實社會的結合

1.現實社會:資產階級新女性的抗爭

伊麗莎白女王統治的十六世紀九十年代,文藝復興和人文主義運動的繁榮發展,古希臘和古羅馬的許多藝術品向灰暗的歐洲世界投來一絲曙光,民眾們極力掙脫教會管理下的壓抑生活,摘離精神枷鎖,粉碎清規戒律,追逐本能欲望,由于西歐社會一直深受父權制的影響,自由戀愛和婚姻自主對于資產階級女性來說可望而不可及。在這樣的文化環境下,資產階級新女性開始逐漸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出版于1600年的喜劇《仲夏夜之夢》,劇本的第一幕第一場、第二幕第二場著重描摹了備受提休斯和父親鎮壓的赫米婭如何反抗包辦婚姻、走向自由戀愛。

莎士比亞以雅典宮廷為寫作背景,提休斯和希波呂忒的愛情在希臘神話中是一個英雄和美人互相愛慕的愛情佳話,而這段佳話的實質卻是提休斯對希波呂忒的拐騙和控制,這場盛大的婚禮充滿著殺戮和占領,以這段愛情故事作為第一幕的開場,旨在揭露父權與男權的無情和嚴酷以及宗教戒律對女性的壓迫,后文中赫米婭的毅然出逃,是新舊文化的一次遭遇戰,也是資產階級新女性在思想上的涅槃重生。

在《仲夏夜之夢》中,從雅典宮廷到神仙的森林,處處透露出森嚴的階級制度,莎士比亞筆下的六個工匠,以及仙王奧布朗的手下小仙子們,也是父權和王權的“奴隸”,他們代表著平民階級,是封建王權得以橫行霸道的“幫兇”,他們下意識的隨聲附和與卑躬屈膝,體現了堅實嚴酷的階級壁壘對民眾的深刻影響,他們深受王權的迫害,卻在被蹂躪尊嚴和剝奪權利的時候樂此不疲。如此對比而來,赫米婭和拉山德的反抗才顯得尤為珍貴,以這些配角為對比,才能令觀眾深思其中的批判意味。

2.超自然力量:對欲望的探索

歌德在《說不盡的莎士比亞》開篇寫道:“關于莎士比亞,人們已經說了那么多的話,以至于看來好像再也沒有什么可說的;可是精神有一個特性,就是它永遠對精神起著推動作用?!雹偕勘葋喗柚傧囊沟纳趾蜕裣傻哪Х?,探討了欲望對人物的影響。

面對鐘情于拉山德的赫米婭,狄米特律斯依舊瘋狂的追求她,而忽視了自己之前與之曖昧的海倫娜。與其說是赫米婭俘獲了狄米特律斯的愛戀,不如說是拉山德引發了狄米特律斯的欲望,這種欲望無關愛戀,而是占有、競爭和征服。剝去愛情的外殼,狄米特律斯依舊是父權和王權的代表,他的欲望也繼承自此。

同時,神仙也有欲望。仙王向仙后求一個小仙子不得,于是出計謀捉弄她,這一行為是欲望的衍生品,也是赫米婭、拉山德、狄米特律斯和海倫娜四個人愛恨糾纏的開端。

那么后來中了魔法的狄米特律斯,對海倫娜的愛,是來源于欲望嗎?莎士比亞并沒有寫清楚,將一切都托付給了魔法。相較于拉山德對赫米婭的愛戀,狄米特律斯對海倫娜的愛最大的區別在于不是自發性的欲望。劇中曾有這樣一個情節:拉山德對提休斯說自己和狄米特律斯出身一樣,財富也對等,質問提休斯為什么不允許自己和赫米婭在一起。由此可見拉山德通過客觀世界建立自身的認知,本質來說是虛榮的,對赫米婭的欲望的成分也十分復雜。

通過仲夏夜各個人物做的一場夢,從中探究人物的欲望,整部劇向觀眾表達了其深奧的哲思。

結語:

莎士比亞筆下的喜劇《仲夏夜之夢》是具有雙重性的——仙界是現實社會的鏡像,人物之間互相對應,欲望的揭露也是兩面、多維的。這出戲落幕的時候,人物夢醒,欲望帶來的沖擊和矛盾隨之煙消云散。整部劇的劇情從一開始的現實社會轉向夢幻的森林,夢醒之后,觀眾對《仲夏夜之夢》這部戲劇本身的思考,卻從夢幻轉向了現實。

參考文獻:

[1]李巧麗,《<仲夏夜之夢>的時空轉換敘事解讀》,宜春學院學報

[2]蘇丹,《湯顯祖與莎士比亞“夢”之比較——以“臨川四夢”與<仲夏夜之夢>為例》,劍南文學(經典教苑)

[3]趙敏,《夢的解析——<仲夏夜之夢>與<牡丹亭>“夢幻”的處理方法及原因》,古今文創

[4]王金鳳,《莎士比亞喜劇<仲夏夜之夢>的語言特色解析》,普洱學院學報

注釋:

①歌德 《說不盡的莎士比亞》 楊周翰編 第297頁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79版

作者簡介:

袁夢雪(1995.11–),女,漢族,山東青島,山東藝術學院戲劇學院19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戲劇,研究方向:電影電視劇創作。

專項課題:“夢境在戲劇中的作用” 立項號:201706045

猜你喜歡
莎士比亞夢境
夢境
絕美海灘
源于童年夢境的詭異世界
夢境
白晝之月
你在引用莎士比亞的話
莎士比亞
威廉·莎士比亞的肖像
An Analysis of Shakespeare’s Rhetorical Figures in Sonnet 60
小語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