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傳統醫學典籍英譯史與英譯策略

2020-12-09 05:42施瑩瑩項嬋娟
山東青年 2020年11期
關鍵詞:英譯策略

施瑩瑩 項嬋娟

摘 要:中華傳統醫學是世界四大傳統醫藥體系之一,以其療法的天然、理念的和諧、理論的玄妙,吸引了國內外眾多目光關注著傳統醫學典籍這個承載和記錄著中醫藥學理論精髓和文化意蘊的載體。中華傳統醫學典籍體現了中醫藥的基礎理論和中醫藥文化,要想傳統醫學真正做出國門,就需要進一步推動中華傳統醫學典籍的英譯研究。

關鍵詞:中華傳統醫學典籍;英譯史;英譯策略

一、中華傳統醫學典籍簡介

在中醫藥文化不斷發展的這幾千年里,無數的醫家們嘔心瀝血,窮其一生所學與經歷,撰寫了無數優秀的中醫藥典籍。每一部醫書典籍的背后,都有著特定的時代背景,無一不凝聚著醫者們的艱辛與汗水。正是有了這些優秀的,流傳至今的中醫藥典籍,現在的我們才能更好地了解我國中醫藥傳統文化,才能更好地樹立文化自信,讓中醫藥學文化在世界舞臺上產生更加深遠的影響。

我國傳統中醫藥學典籍種類繁多,從醫學到藥學,從內科到外科,幾乎總結了中華文明發展史上所有的病證大疫,它們既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能給后人帶來無數寶貴經驗的經典之作。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黃帝內經素問》、《傷寒雜病論》、《難經》、《神農本草經》等,這些典籍凝聚了勞動人民的汗水與智慧,是歷代醫家們心血的結晶。

二、中華傳統醫學典籍英譯史

中華傳統醫學典籍的英譯其實早就伴隨著歷史的發展而開始了。依據時間,其發展過程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每一階段都有其特殊的時代背景。

1、探索期——以西為主(17世紀-1840年)

17世紀前處于封建統治下的中國,地理上遠離世界其他文明中心,長期處在難以與外界交流的隔離機制中,很少有人愿意冒險去尋找中國以外的世界。相反,地理大發現時代的到來、絲綢之路的開通和《馬克波羅游記》的傳播,吸引了許多具有冒險精神的外國商人及傳教士。他們在交流文化的同時,不可避免的接觸到中醫學,從而使中醫能夠在歐洲得到傳播,并出現了一系列的經典著作。故而在17世紀-1840年期間,中醫典籍的翻譯是以外國人為英譯主體的中醫西傳的階段。

2、起步期——中方起步(1840年-19世紀中期1949)

1840年—19世紀中期,屬于中國歷史上的動蕩時期,加之語言方面的障礙,從事傳統醫學典籍英譯的國人或缺,但值得一提的是,由王吉民與伍連德先生撰寫的《中國醫史》,作為第一部中國人用英文寫成的中國醫學史巨著,向海外人士宣傳了中國醫學對人類文明健康所做出的偉大貢獻。這一時期愿意從事中醫典籍翻譯的主體人群還是西方人。

20世紀初基礎醫學的建立,使得西方人希望能夠尋找到更多更好行之有效的藥物來研究并應用,中華博大精深的本草醫學自然成了西方人關注的焦點。在此時期英國的“藥物學”與“藥化學”學士伊伯恩就英譯了《本草綱目》。中醫典籍英譯也開始以對應翻譯為主,譯者會在翻譯過程中結合西方醫學的觀點,不能對應翻譯時則會采用直譯或者意譯。

3、發展期——以中為主(19世紀中期-1990年)

第三階段是中醫英譯理論研究初顯端倪的階段,這一階段也是傳統醫學英譯的發展階段。20世紀70年代后,中國與歐美等國家的關系開始解凍,隨著中國與各國的邦交正?;?,中醫又重新在歐美各國興起,中醫學獨特的理論體系和臨床上所收到的顯著療效引起了越來越多的各國醫學人士的關注和重視,并以驚人的速度在民眾中得到了傳播和認可,中華傳統醫學典籍的翻譯也迅速發展起來。這一時期,中醫典籍英譯作品無論在質量上還是數量上都有大幅度提高,在此階段中醫英譯的水平又上升了一個層面。

4、鼎盛期——后來居上(1990年-至今)

1990年起,中國進入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期,經濟的逐年增長帶動了文化實力的增長,傳統醫學英譯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隨著中醫國內國際地位的提升,激發了國內外傳統醫藥學英譯愛好者的翻譯熱情,傳統醫學英譯的活動逐年增加。英譯的作品數量也出現了史無前例的局面。在這一階段,傳統醫學英譯徹底進入了繁榮時期,無論從理論的總結、英譯資料的出版、人才培養及國家政策的支持都有序地進行,傳統醫學英譯的成果豐碩。

三、中華傳統醫學典籍英譯策略

由于中醫語言的特點以及中西文化的巨大差距,在傳統醫學典籍英譯的策略上,有著許多的選擇,其中最常被譯者采用的就是歸化和異化翻譯策略。這兩種譯法給傳統醫學典籍的國際傳播和應用帶來了無限可能。

1、歸化翻譯

歸化翻譯法旨在盡量減少譯文中的異國情調,為目的語讀者提供一種自然流暢的譯文。早期傳統醫學英譯以歸化翻譯為主,這種譯法更傾向譯文語言,強調意譯原文,語言地道,其譯本更容易得到西方讀者的理解與接受。一方面實現了科普中醫的目的,另一方面,能讓西方人有更好的理解,培養對中醫的興趣。傳統醫學語言言簡意賅,因此,使用歸化法進行翻譯時,常常會借用西醫固有的詞匯翻譯,這樣能消除外國人對中醫的陌生感和隔閡感。但此翻譯思想的消極方面體現在西醫化中醫,即將中醫的一切概念都生搬硬套進西醫的既定模式,導致翻譯出讓人難以理解的內容。

2、異化翻譯

異化翻譯是一種以源語文化為導向的翻譯策略。異化翻譯由于忠實原文,更能夠將中醫獨特的文化價值真正的介紹給世界,保持民族特色和中醫文化因素。例如“人參”是中國特有的產物,18世紀初期,一位從中國回去的英國傳教士在《英國皇家學會會報》上發表了一篇介紹遠東人參的文章,引起了歐洲人的興趣,但由于之前在歐洲人們未發現過人參,故也沒有英文的詞匯,所以在英譯“人參”時就音譯為“gingeng”。這樣的翻譯就需要讀者對中國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才能理解類似的詞匯。

此外,音譯是異化策略的一種特殊變體。漢語拼音英譯,一方面是因為找不到更好的對應詞,另一方面,音譯法因其最能保留中醫文化特色,避免誤譯而得到提倡。特別是一些草藥名稱和方劑名稱,帶有著鮮明的中醫文化特色,比較適用于音譯,例如:“竹葉”(ZhuYe),“丹皮”(Dan Pi), “石菖蒲”(Shi Chang Pu)。

3、歸化與異化相結合

就翻譯傳統醫學的基本理念為西方人所理解和接受而言,“歸化”譯法功不可沒。但是為了讓西方人更好地了解博大精深的中醫理論,“異化”譯法則更有利于保留其中的東方哲學和文化內涵。因此,在翻譯時應結合兩種譯法,取長補短。在進行傳統醫學典籍英譯時,想要翻譯出原文的精髓,了解其背后的中國文化是必不可少的,我們在具體的翻譯過程中,應該不時地換位思考,才能讓所翻譯的譯文被理解并加以運用。

四、結語

中華傳統醫藥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璀璨明珠,中華傳統醫藥學典籍是中華文化傳承和對外傳播的載體,其文化內涵、學術地位和臨床價值不可估量。開展中醫藥典籍的翻譯研究意義重大,對其英譯史的研究也對世界醫學的發展起到了啟示和推動作用,對中國優秀文化的對外傳播起到了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李永安.音譯在中醫名詞翻譯中的應用[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1,21(10):792-793.

[2]李照國.中醫英語翻譯技巧[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

[3]溫燭光,李曉紅.翻譯距離下中醫英譯的歸化與異化[J].華北理工大學學報(社科版),2017,17(1):146-149.

[4]施瑩瑩.典籍英譯策略——中醫古典醫籍翻譯理論的研究[M].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18.

[5]施瑩瑩.中醫典籍文化西傳起源及其對英譯的影響[J].東西南北,2018,519(19),245.

(作者單位:湖南文理學院,湖南 常德 415000)

猜你喜歡
英譯策略
接受美學視角下的衡水園博會景點英譯策略
飲食文化之陜西面食名稱的英譯研究
試論漢語新詞的英譯策略
中國文化特色詞誤譯及其英譯策略探析
漢語新詞英譯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