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障學生心理問題及行為矯治研究

2020-12-09 05:39楊丹
小學時代·上旬刊 2020年8期
關鍵詞:智障學生心理問題

楊丹

【摘? 要】? 智障學生心理問題的堆積勢必會影響學生的一般行為,繼而影響學生的社會適應行為發展。因心理問題導致的社會適應行為水平低下,不利于其獨立處理日常生活與承擔社會責任的期待,不利于智障學生的社會培育和延緩融入主流社會,不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的主旨。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文關懷的普世,智障學生心理問題也愈加成為人們關心和研究的熱點。

【關鍵詞】? 智障學生;心理問題;行為矯治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對特殊需要人群的關愛,源之于物種起源的物傷其類本性。

一、智障學生心理健康的概述

對智障學生的關愛和教育,從初級階段的“缺陷補償、隔離教育、嘗試應用”的初心本意,到高級階段的“能力發展、融合、全納教育、實現自我價值”的提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到20世紀末,心理健康越來越受到多方面的重視,《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的“全面推進、突出重點、分類指導、協調發展”綱領性指導,對智障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研究、智障學生心理問題的防治與矯正等方面如何對智障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著重大意義。

智障學生因為先天因素或者出生后的意外事故,在生理上有著明顯智力評測缺陷,個體在標準智力檢測中得分低于智力正態分布曲線兩個或多個標準差,導致有效處理和適應自然、社會環境要求等能力的缺陷并表現為唯一社會實踐能力標準的不達標,被社會定義為智力障礙學生,又對等于智商值20、50、70,細分為高、中、低三個智力障礙層次。表象為一般心理障礙有自卑、偏執、孤獨、依賴、狂妄、對抗性、反社會性、攻擊性;特殊心理障礙有青春期心理障礙;行為偏差有偷竊等。因生理健康而表現出的心理行為障礙分布統計如表 1所示。

表 1 智障學生九大心理行為障礙分布序列

二、智障學生心理學問題分析與矯正

1.問題分析

精神分析心理學認為,人的心理由意識和潛意識組成,而人格又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組成。智障學生,是迫于無奈下的心理和人格不完整有缺陷。智障學生心理的成長,除非在特定的社會環境下,基本上會受社會發展、經濟壓力或社會認可度影響,沒有廣泛的社會實踐互動基礎,自我意識的培育步履維艱,自我意識—平等對待的不完整影響了與外界的有效溝通;當智障學生的智力水平影響和中斷了或極大遲滯、延緩了自我心理的成長,意識在后天環境即社會中無法補償,長期處于極端情況,受潛意識即本能驅使表象出攻擊性、反社會性、占有欲、自卑、偏執、孤獨、依賴、膽小等,以及青春期的性懵懂都是意料之中??上攵?,對智障學生的心理成熟和人格培育,是一個漫長而又悲憫的歷程。

行為主義心理學主張以客觀的方法研究人類的行為,從而預測和控制有機體的行為,強調條件反射、后天習得。凡是受到強化的行為會再次發生??梢酝茢?,智障學生的生理學基礎要遠遠低于正常學生,排除了多変量因素影響,契合了單一條件下,對智障學生的心理問題行為矯正訴求,通過正念強化、引導、規范,正向激勵智障學生的某些因心理問題所表象的行為,減少、弱化這些行為發生率,達到或者改善智障學生心理問題矯正的目的。

人本主義心理學認為,人類行為的心理驅動力是人的需要。將人的需求分為六個層次,逐層滿足,至少必須先部分滿足低一層次的需要。由下而上依次排序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自我超越需求。對智障學生群體來說,注重學生的需要,即實現“各自”的自我,才能使潛能得以實現、保持和增強?!白杂蓪W習”和“學生中心”的學習觀和教學觀,在智障學生教育中教師要格外注重對學生的肯定和學生的自我肯定,發展學生自我意識,完善心理健康。培育智障學生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培育智障學生有能夠適應變化的能力和知道如何學習的能力,這才是解決智障學生心理問題矯正的根本。

2.矯正策略分析

首先是代幣法。在智障學生心理問題行為矯正中,代幣法是最主要方法之一,代幣法的理論基礎來源于行為主義心理學家斯金納的操作條件反射,亦稱“工具性條件反射”。根據品種的不同,一般成年狗的智商相當于人的6~7歲小孩的智商,成年貓的智商相當于人的2~3歲小孩的智商?!鞍推章宸驅嶒灐焙汀八菇鸺{箱實驗”里的狗和貓的實驗成功,完全可以適應用于智障學生。

其次是粗大動作訓練方法。智力障礙學生粗大動作發展水平落后于正常兒童,為促進智力障礙學生粗大動作發展水平,在培智學校開展的音樂律動為切入點,將智力障礙學生每天進行30分鐘的自編律動操,選擇節奏鮮明、律動的音樂,結合自編康復動作進行自編律動操訓練;采用粗大動作發展測試(TGMD-2)作為測量工具,經過自編律動操訓練,提高行為適應能力,訓練智障學生的粗大動作發展水平。讓智障學生在移動動作、操作動作、粗大動作的訓練中改善、協調其行為動作,以利于矯正間接的調整期心理狀態,達到心理問題矯正目的,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

再次是繪本培智方法。對于智障學生來說,書面語言文字屬于抽象概念,辨識度超高,難以理解。智障學生吸收速度慢、效率低,通篇閱讀更是不知所云,強人所難?!袄L本”其形式及表現手法,不僅適用于一般兒童,更加適合智障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對難于理解、掌握書面文字的智障學生來說,為其提供多層次的閱讀可能,對促進其記憶、語言交往、智力及良好心理、行為發展有較大的實效性。選擇篇幅短小、情節趣味、接近生活、語言簡單、畫面生動形象的繪本,提高智障學生的語言表達,改善人際交往、幫助不同層次的智障學生間有效溝通,避免心理問題堆積,正念強化,增加社會生存能力,便于獲取積極信息、認知世界,未來融入主流社會,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有相當積極的作用。

最后可以嘗試開設特色課程,例如手工課、美術課、腦波音樂課、珠貼畫等等。智障學生限于智力水平,在重復的、機械的工作上,專注度高于普通學生,缺陷反而成為優點。通過手、眼、腦的協調訓練,讓智障學生每天上手工課一點點貼片完成珠貼畫作品,不斷獲得滿足和成就感,悄無聲息地改變了智障學生的心理問題。

三、展望

隨著社會人文思想和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未來社會對特殊教育需要人群的關注度會更友好,人文思想的深入普世為智障學生融入主流社會成為可能,而科技的發展例如AR技術、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技術在特殊需要人群中的普遍應用,以安全環保、經濟合理、循環利用、技術可行、便于組織和動態設計,從微觀(個人)、中觀(教育機構/學校)、宏觀(社會)等層面,奠定特殊需要人群即智障學生自我價值實現的物質基礎。

智障學生心理問題行為矯正是不是可以更好地完成,取決于全社會對縮小現實和事實之間差距的努力。

【參考文獻】

[1]楊曉玲.兒童精神障礙及行為問題的矯正[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5.

[2]徐斌,吳愛勤.心理生理障礙心身疾病[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5.

[3]吳建武.智障學生心理康復個案研究[J].現代特殊教育,2018(15):48-49.

[4]劉洪秀.智障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08):10-11.

猜你喜歡
智障學生心理問題
智障學生審美情趣與審美能力的培養研究
淺談美工教學提高低年級智障學生精細動作能力
生活數學教學的現狀分析及調整策略
農村小學學困生心理問題初探
個案工作方法介入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研究
農村寄宿制學校留守學生心理問題的思考和建議
優化仿說句子訓練,提高智障學生說話能力
高年級智障學生職業準備教育的個案研究
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成因及對策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級活動中的有效實施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