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素早期描述語理論及其意義研究

2020-12-15 06:50邱繼紅
青年時代 2020年27期
關鍵詞:專名

邱繼紅

摘 要:《論指稱》一文是羅素關于描述語(摹狀詞)思想最早的文獻,文章雖未明確提出“描述語理論”,但文中“初現”“再現”“限定描述語”“專名”等語用的提法,是其對指稱與對象關系的構建,同時也為其描述語理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本文以《論指稱》一文為切入點,理清本文對詞句分析的思路,及其羅素如何理解描述語等問題,對羅素描述語理論的初期發展做出整理。

關鍵詞:描述語理論;指稱;專名;空類

一、羅素描述語理論的主要內涵

羅素提出的描述語理論,目的是為了從形式方面對日常語言中的命題、句子的邏輯進行分析,探尋語言的正確用法,致力于減少交流中的誤會,從而得出準確的哲學結論。經過他在《論指稱》一文中的劃分,指稱詞組有可以指稱但又不指任何東西、不明確指稱、指稱一個特定對象三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指稱的對象只在語義上存在,作為概念存在而不作為實體存在,在現實生活中,暫時找不到這個實際對象。不明確指稱的表達,比如“一個人”,它雖然指向一個單一對象,但是這個對象是不確定的。而指稱一個特定對象就完全清楚明了,是一對一的概念重合。

描述語也被分為特稱的和非特稱的,對應的是限定描述語和不定描述語。限定描述語在英語里有冠詞“The”,在中文里的就是加上“這個”“那個”限定詞的詞組。但有的詞組不一定需要限定詞也能指向一個特定對象,因為我們會通過它描述的“那個如此這般的東西”找到對應物。泛指的描述則說法多樣,指向的對象雖然不固定但是能知道是“一個如此這般的東西”。一個作為單數名詞出現,一個作為特定對象出現,不定描述語和限定描述語兩者是很容易區分的。同時,羅素認為限定描述語是“到現在為止指稱概念中最困難和最有趣的”。在《論指稱》中,他認為限定描述語是一個不完全符號,自身是沒有意義的,但是包含限定描述語的命題是有意義的。

羅素提出的描述語理論解決了三個關于存在物的哲學難題。關于第一個難題——邁農悖論,羅素的詰問在于一個不存在的東西怎么可以成為主詞?如果它不代表任何東西那這個句子的意義何在?但如果它代表了某種東西,這就會產生一些奇怪的句子,如“圓的方”。

羅素從邏輯上對排中律失效問題、同一性命題進行分解,進而提出了“初現”與“再現”概念之分,進一步回答指稱詞組無所指的問題。根據羅素的提法,描述語理論的功用就是改寫包含特稱描述語的句子,把這個句子進行多次分解,直到能用最簡單的詞語來表達原本的句子。這時,主謂詞的考察就變得尤為重要,如果該詞處于謂詞的位置,就需要依靠主詞來補充它的意義,作為不充分的項,謂詞在一個命題里是不完全的。羅素就是通過改寫,確定命題中的主語與謂語,從對語言成分的劃分來解決這三大哲學難題。所以,才會有學者說羅素摹狀詞理論的主要內容實際上就是對包含摹狀詞的語句進行重新改寫,從而解決存在悖論問題。

二、羅素對意義與指稱的區分

保持意義和所指之間的關系是弗雷格的觀點,意義和所指不僅有語言學上的區分,也存在邏輯形式上的區別。每一個詞組都有其意義和所指,若只從字面意義考察,不能全部領會,因為“言外之意”是脫離句子所指的另一種意義。弗雷格在一個命題的上下聯系中考察詞的意義,不獨立尋求其意義,因為有指稱不一定有意義,而追求真,就需要從意義推向指稱。區分意義與指稱,就是在確定句子意義的情況下才能進一步考察其指稱存在不存在、是不是真,前者作為后者的基礎,這就是弗雷格“意義先于真理”的提法。

羅素肯定了弗雷格區分意義語指稱的想法,但如果反復追問這個最初的意義何來,弗雷格的提法就不能自明。這里的意義,應該只包含一個語法在表達式上的意義,意義能讓我們找到指稱,意義是客觀的,意義與指稱是一對多的關系,而只存在于語言學上的意義,不一定能找到指稱、也不一定會指向同一個對象。弗雷格區分命題的內容和命題的態度,比如“明天要開會”,“明天要開會?”兩個句子,句子和說出句子的差別體現在說話者的語氣、神態、聲調等方面,而弦外之音只能通過說出的句子得到體會。句子,作為表達一個意思最小的完整單位,要承擔起交流者之間的情緒變化,同一個句子,指稱一樣,但是意義大為不同,這又如何自圓其說證明意義的客觀性?

有意義不一定有指稱,除開詞組被表達出來的客觀意義,還有人為賦予的現實意義??梢哉f,指稱是客觀存在的,但并非每個詞組最后都指稱一個具體對象,它可能指稱一個非真實的個體(比如當今法國國王);或者一個根本不存在的個體(比如會飛的馬)。即便我們對意義有所把握,也不能保證指稱對象的存在為真,是否可以說,某種程度上,指稱對象是基于現實的,作為超越時間、空間的概念想象,因為一個意義與指稱對象不一定構成一一對應的關系。

按羅素的觀點,語詞只有在被理解時才有意義,“金山”是可以被理解的,但根據意義指稱論,它指向的不是這個結果,這顯然又自相矛盾。因為總有一些詞在其理論規定之外,如象棋里的“馬”,對這個語詞的解釋,我們只能回到象棋這個語境中去探討它的所指意義而非現實意義。所以究竟哪些詞語可以例外呢?這種討論的范圍已經超過了意義本身的內涵。

三、羅素對專名與空類的劃分

專名與描述語一樣,也是對詞與詞組的一個劃分,不同的是,專名本身是自明的,而描述語作命題的組成部分無法單獨具有意義,有意義的是那個包含它的命題,唯有當對象完全符合描述,描述語才指稱這個對象。而符合的標準又因為語言哲學的復雜性和人的價值取向無法形成統一標準。

按上面所說,一個指稱詞組可能沒有指稱,一個專名也可能沒有指稱,無法被描述的東西只能被指稱,而專名的功用就是用來指稱。但是我們提及一個個別事物時,還是需要借助專名來進行劃分,如果一個專名沒有指稱,那我們通過什么來區別各個不同的個體呢?羅素主張世界是由多個互相有別的個體組成的,我們需要借助專名對這些個體進行區分,只有它們所指稱的對象存在,我們才能有意義地使用它們。而復合物可以被分解為簡單物,他認為不能再分解的那個最簡單物就是專名,這里體現了他邏輯原子主義一分再分直至不可分的思想。比如“愛因斯坦”,根據羅素的提法,他只是一個復雜對象的名字,所以完全可以用邏輯專名的組合來表達。換言之,“愛因斯坦”只是貌似專名,實際上是些縮略了的特稱描述語,“愛因斯坦”其實也意味著“相對論提出者”“現代物理學的開創者”這些特稱描述語。

一個專名必須指稱一個獨一無二且實存的個體,同時,這個對象必須是該專名的使用者所“親知”的,這樣人們才能準確地對個別者形成區分。但是“親知”就能達到完全區分個別者的目標嗎?羅素也曾設想這樣一種邏輯語言,即邏輯詞和邏輯專名的組合,邏輯專名和對象一一對應,每一個簡單對象有且只有一個名稱。專名雖然是自明的,但是每個詞都具有一些描述性,比如考慮到“飛馬”這樣的描述語時,明知這個命題沒有指稱,但似乎又不能說它沒有意義。所以羅素這樣規定的邏輯專名顯然不夠客觀。

羅素在《論指稱》一文中說空名是不包含任何元素的類,而不是包含以一切非真實的個體為元素的類。把專名理解為偽裝的特稱描述語,似乎就解決了“空名”的困難,如果我們否認這個專名,把它當作一些不完滿的解釋,那就不需要一個實際存在的東西和“方的圓”對應了。付玉成、楊帆認為以邏輯行動論的視角來看,認為空專名作為專名的一種特殊形態,與一般專名并無實質不同。我們不僅想表明空專名與一般專名之間并無實質不同,而且還進一步論證,棘手的空名難題解決需要變革很多在先的根本觀念??傊?,從邏輯行動論視角出發,空名難題可解矣??梢?,在某種程度上,羅素認為專名等于縮略描述語的觀點是不符合現實邏輯推理的,所以空名難題在這種情況下是無解的。

四、早期描述語理論的意義

《論指稱》一文作為羅素前期關于描述語理論的文本,為后續研究語言哲學的學者提供了典范,也為他的專名、親知思想,包括邏輯原子主義的產生定下了基礎。語言哲學表現為一種邏輯分析過程,無論是在語境中還是詞組中進行研究都是非常復雜的,羅素開拓性的從邏輯學角度討論語言問題,為之后研究語言哲學、語詞意義的學者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徑。他的描述語理論雖廣受贊譽,也引起諸多討論,而語言哲學分析的精準性也正是在這些爭論中才日益得到完善與發展。

參考文獻:

[1]賈可春.羅素的摹狀詞理論[J].哲學研究,2004(9):78-81.

[2]付玉成,楊帆.空名難題及其邏輯行動主義的解決[J].江西社會科學報,2016(2):17-21.

[3]鄭偉平.羅素《論指稱》研究的一個教條[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3):109-112.

猜你喜歡
專名
名義摹狀詞理論及其反駁與辯護
專名的定義和分類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專名的確定與保護
克里普克的專名觀
沂南村名中通名和專名的關系
彼得·吉奇的專名指稱思想探析
論專名指稱理論統一的可能性
一名多義與主體意向
專名問題的語言哲學、語用學考察
通過網絡語言對比分析弗雷格與克里普克的專名理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