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方法探究

2020-12-15 06:50王曉吉
青年時代 2020年27期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王曉吉

摘 要:我國文化底蘊深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凝聚了五千年來中華民族發展壯大過程中的精華,對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具有積極的引導作用。因此,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作為其中一個重要方面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將在分析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教育的關系的基礎上,論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現實意義;并從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短板與不足出發,提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以期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境課堂”

一、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教育的關系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積累了千百年來發展過程中的知識和經驗,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對教育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是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導向,能夠幫助學生樹立高尚的愛國主義思想。同時,中華民族歷史源遠流長,在發展過程中積累了許多優秀傳統文化故事,代代相傳,融入日常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更形象更生動地獲取人類創造的精神文化財富。

教育是一項影響人的思維發展、提高人的德智體美各方面的實踐活動。在教育實踐過程中,將整個教學過程都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緊密結合,可以使培養對象成為具有正能量、擁有民族自豪感的“文化人”。同時,教育也是一個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遞、揚棄和發展的過程,將其打磨成更加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更能夠指導社會實踐、更加具有非凡生命力的新文化。

縱觀古今,兩者從來都是和諧統一、相互促進的關系。新時代,我們更加需要將兩者加快融合、有機融合,尤其是在思政教育的實踐活動中,充分融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這既能改進和創新思政教育的現實需求,又能進一步繼承和發展優秀傳統文化。

二、融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思政教育的現實需求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币虼?,高校要把學生放在第一位,尊重學生、關心學生、愛護學生,關注每一名學生個體的發展需求,提升學生的發展潛能。作為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重要基地,高校肩負著立德樹人的重任,只有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新時期高校思政教育,才能使高校的育人作用發揮最大價值。

首先,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思想來源。儒家、佛家、道家三部分主流文化組成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儒家文化以仁義道德為核心,佛家文化以慈悲善念為核心,道家文化以遵循自然為核心,不僅內容廣博、思想深遠,而且其所蘊含的道德價值、人生哲理,可以為高校大學生提供為人處世的行為模范。同時,高校思政教育的核心就是立德樹人,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培養全方位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梢?,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思想來源,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作為高校思政教育教學的重點內容,對提高思政教育質量,培養高校大學生陽光樂觀、永不言敗、團結奮進的精神有著重要作用。

其次,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塑造高校大學生完整人格的重要基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根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融合優秀傳統文化和當代人類文明優秀結晶,凝聚全社會價值共識總結凝練得出的,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先進價值觀,具有大眾性和普遍性,是全社會成員普遍認同的價值觀。將兩者融合,對塑造當代大學生的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

再次,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促使思政教育從理論轉化為實際教育成果的重要條件。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政教育在教育的目標、內容上是相一致的,都是為了培養高尚的人格,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對開展思政教學具有超凡意義,一是營造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促使校園思政教育從科學理論轉化為實際成果;二是對高等教育中出現的弊病,如大學生道德行為方面的問題,可以通過優秀傳統文化的發憤圖強、堅持不懈等精神去改善;三是很多優秀古代事例典范可以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提供道德實踐示范,提升大學生內在道德修養。

三、當前高校思政教育的短板與不足

(一)思政課程內容不夠豐富新穎

雖然高校在思政課程中已經加入了部分經典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但總體來說,涉及的傳統文化教學內容不夠新穎、比較陳舊,無法勾起學生學習興趣,導致學習效率大大降低、學習效果不佳。

(二)宣揚過程不夠深入有效

高校雖然會經常舉辦一些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的活動,如書法比賽、中華詩詞朗讀比賽、民族舞蹈表演比賽等,但是往往僅追求形式,質量上還有待提高。同時,大學生關注的重點可能只是比賽本身,對傳統文化并沒有真正認可與喜愛,所以在宣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時候并沒有落實。

(三)融入方式不夠靈活多樣

一方面,當前高校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的主要方式還是依靠課堂教學,采取老舊的“填鴨式”教育,以教師為中心、課本為基礎,通過教師將優秀傳統文化灌輸給學生;另一方面,學生的學習目的主要是應付考試、取得學分,主動性不高。

(四)大學生學習興趣不夠濃厚積極

當前,社會信息技術高度發達,國際間文化交流頻繁,大學生獲得信息的途徑越來越多樣化、高速化。通過網絡,大學生可以輕易地接收外國媒體宣傳的價值觀,感受外國文化帶來的新鮮感。處于成長期的青年大學生,思想政治意識尚處于形成狀態,對于事物的認識不夠全面,而外國媒體在宣揚外國文化時,往往會夸大其產生的積極作用,加之部分媒體、商家的炒作,青年大學生被充滿新鮮感的“洋文化”所吸引,對中國傳統文化卻漠然視之。

四、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方法

(一)完善課程設置,從源頭融入

目前,高校主要針對少數相關專業開設了相關傳統文化課程,而大部分在校大學生,只能通過選修課方式接觸到部分傳統文化,更有少數大學生在校期間未能學習相關傳統文化課程。對于這種現狀,一方面,高校應該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課程納入大學生學習計劃的一部分,普遍開設課程,使大學生能夠系統、全面地學習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另一方面,目前很多專業課教師覺得思政教育有專門的思政課程教師,和自己沒有什么關系,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因此,高校要加強思政課程改革,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各個專業的專業課程中去,在專業課程中找到思政課程的融入點,使學生在學習專業課的同時,學習到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實現“文化育人”的目的。

(二)轉變教學方式,努力開辟融入教育新模式

1.借力“實境課堂”,生動展現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經典故事,具有鮮明、生動的特點,可以作為案例,有目的地貫穿整個教學活動,增添課程的趣味性,激發大學生學習的興趣,如在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教學時,可以將核心價值觀的二十四字內容與優秀傳統文化故事相結合,使青年學生在趣味性故事中對其加深理解。同時,也可以開展一系列中國傳統文化走訪活動,如參觀一些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基地,走訪老兵了解抗戰時期故事,定期播放一些愛國主義教育電影等,通過這些方式,使學生通過具體、形象的事例,實際感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進而對其產生學習興趣。思政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注重學生德智方面的發展,又要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通過在思政教育課程中融入古代經典故事、身邊實例、社會的關注熱點等,加強大學生學習的趣味性。

2.創新“一體化學習”模式,充分調動學習興趣

當前的教學還是以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為主,在教學過程中容易出現學生接受程度低、興趣度下降等問題。因此,高校應該積極轉變教學方式,創造良好的課堂環境。在課堂上,高校教師要增加與學生的互動交流,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引導學生積極開展課堂交流討論,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實現教師授課、學生學習一體化。

(三)加強教師專業素養,提升能力、素質水平

高校教師作為教育工作中的主體,要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首先必須提高教師的傳統文化知識水平。高校教師要自覺學習并積極參加思政教育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的培訓,不斷提升自身素質水平,加強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將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政教育緊密結合。同時,高校教師作為高校大學生的標桿和引路人,在平時生活中就應該做到艱苦樸素、奮發圖強、熱愛祖國,加強自身的師德師風建設,發揮好表率作用。

(四)通過校內外平臺,充分宣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1.依托校內平臺,強化運用交流

學生社團是大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建立的組織,高??梢詫Υ髮W生社團進行積極指導,引導社團在開展學習和組織活動的時候結合傳統文化。各個高校社團都可以通過文化表演、競賽答題等形式來開展踐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活動,這既加強高校之間的交流、豐富校園生活,又在無形之中促使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交流。黨組織和共青團組織可以圍繞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如通過入黨積極分子培養、演講比賽、文化節、主題團日、組織觀看愛國電影等各種各樣的活動,在黨員和團員中加大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宣揚力度,引導大學生鉆研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并營造良好校園文化環境。

2.借助校外基地,拓寬文化傳遞渠道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在其發展過程中留下了很多文化結晶,地方主管部門將這些文化結晶集中起來,建立了名人館、博物館、文化館等紀念館,高??梢越M織大學生參觀這些歷史文化遺產,并鼓勵大學生作為志愿者參與這些歷史文化活動。

3.完善評價機制,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德育相結合

大學生德育工作效果的好壞,是德育評價機制最直接的反映。高校應當將參與校內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活動與德育評價機制相結合,建立文化活動積分制,對主動參加校內外優秀傳統文化活動的青年大學生進行積分和物質上的獎勵,從而激發大學生的參與熱情,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青年大學生的學習生活。

(五)創建思政建設氛圍,將優秀傳統文化滲入校園環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尤為重要。學校的校園文化直接影響著學生思想政治的形成,因此,高校應當利用校園環境,采取多種方式將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到校園文化環境中去。比如,在學校宣傳欄固定位置開設中國古代名人版塊并定期更換,對名人事跡進行宣傳,通過裝飾校園文化墻、雕塑等校園景點滲透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校園環境中形成濃厚的優秀傳統文化氛圍,讓師生在校園中隨時隨地都能感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六)建立新媒體宣傳平臺,創新宣傳方式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使得網絡宣傳發展迅速,高校的官方網站、微博、微信等平臺對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高校宣傳部門可以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定期以圖文、視頻等形式,通過網站、微博、微信推送給師生,打破課堂的時間限制,促進師生線上交流,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大學生認同、探究并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推動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持續發展壯大。

參考文獻:

[1]姜會,王丹,沈鑫.文化自信背景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研究[J].辦公自動化,2019(5):34-35.

[2]喬禾培.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9.

[3]王燕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資源[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8(8):82-85.

[4]遲成勇,吳錦旗.論中國傳統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8(3):62-68.

[5]周春輝.中國傳統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實現[J].中州大學學報,2014(2):100-103.

猜你喜歡
中國傳統文化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從《百鳥朝鳳》看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