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資助育人工作在“三全育人”體系中的構建與實施

2020-12-15 06:53王棟
商情 2020年47期
關鍵詞: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育人三全育人

王棟

【摘要】高職院校資助育人工作,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校學生教育管理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在“三全育人” 理念下構建高職院校資助育人新模式,本文將結合高職院校資助工作的特點,系統說明 “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資助育人目標,更好地完善高校資助育人長效機制和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關鍵詞】資助育人;三全育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

當下,高職院校資助育人工作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生源的數量和質量都面臨著巨大的考驗,相當一部分的學生邁進了大學,這部分學生中有的錄取分數低,有的家庭經濟困難,有的思想波動大……在實際的資助工作中,我們如何面對這些現實的問題,成為高職院校資助工作管理者亟需解決的問題。

一、全員育人,全面覆蓋,加強資助育人政策設計

1.政策先行,為資助育人提供制度保障。開展資助育人工作,首先要做到公平、公正,“不讓一名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合理地分配資助資源,保證各項資助政策和措施真正落實到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身上,根據《教育部、財政部關于認真做好高等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指導意見》(教財〔2007〕8號)、《山東省教育廳關于進一步做好我省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意見》(魯教財字〔2017〕5號)等文件精神,我校制定了《家庭經濟困難認定辦法》,制度先行,為資助育人提供制度保障。通過加強制度的建設,使操作流程得以規范,提高了工作效率,并確保資金到位、資助對象精確,達到精準扶貧,精準助學的效果。

2. 轉變觀念,提升資助工作的效果。首先,高校資助工作流于形式,走過場,不細致,特別是在認定環節,大一新生剛入學,軍訓一結束就要馬上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認定,時間短,任務重,許多班主任輔導員與班級學生未建立起有效地聯系,情感不牢,對學生缺乏必要的了解,使得當年認定的學生往往會出現不公的現象。其次,資助工作理念存在功利化,資助育人理念與時代脫節。資助工作人員面對大量且繁多的任務時,往往將工作停留在簡單的管理學生這個層面上,從而忽視了對學生服務和綜合能力的提升。

3.拓展助學渠道,吸引社會力量助學,為資助育人提供資金保障。高職院校主要服務于地方經濟發展,在與地方企業常來往中,產學研結合為高職院校的發展和地方企業的發展都帶來了機遇,企業依托學校興企,學校依托企業興校,企業為高職院校提供了企業獎學金、助學金等多種形式,我校在市慈善總工會的幫助下,成立了“威之愛”助學金, 以我系為例,服裝專業對應的企業每年都會為參加大賽獲獎的學生提供資金幫助,并為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提供助學支持。

二.全過程育人,精準資助,使資助育人效果最優化。

1.加強組織機構建設,為資助育人提供安全保障。為全面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育人工作,在學院黨委領導下,成立學生資助工作領導小組,全面領導、監督學院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認定工作。學生工作處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具體負責組織、審核和管理全院的認定工作。各系部由分管學生工作的書記擔任組長,學生工作辦公室主任、輔導員、教師代表等擔任成員,負責本系認定的具體組織和審核工作;各班級成立學生民主班級評議小組,組長為班主任,民主評議小組成員由本班不少于班級人數 10% 的學生擔任。建立學校、系部、班級三級管理體系,明確分工,為資助育人提供安全保障。

2.全程跟蹤,確保資助育人發放精準到位。學院在下發錄取通知書的同時會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申請表》一起下發,學生會根據家庭經濟情況進行申報,在這期間可能會出現,有些經濟條件稍好的學生也會上報,這種情況的出現會使資助認定工作比較繁多,會出現認定不公的現象。當確定資助對象后,如何考察他們,如何進行動態育人,針對這些問題,學院成立了“學校、系部、班級”三級管理體系,通過資助文化月,感恩教育,召開座談會,走訪宿舍等形式,及時掌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針對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新問題,進行針對性教育,杜絕出現高檔消費,嚴格把關,消除資助死角。

3.助學業更助心理,妥善處理心理壓力。大部分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存在著心理負擔,自尊和自卑兩極分化,性格內向,情感敏感,缺乏自信,為使他們樹立自信心,學院資助管理中心聯合心理健康中心專門制定了《貧困生心理危機干預機制》等制度,系部建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接待日制度,定期召開座談會,資助文化月,心理健康活動日,班級里有專門的心理委員等措施。這些措施的開展有助于我們第一時間了解到他們的思想情況,有利于培養他們的自信心,感恩心,平常心,上進心,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成長成才奠定了基礎。

三.全方位育人,促進資助學生成長成才

資助育人不僅僅是單方面的,其是一個整體的育人過程,全方位的育人過程,在全方位育人環節做好以下三點尤為重要。

1.實踐鍛煉,扶貧先立志。勞動實踐可以使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找回自信,使他們在實踐過程感受到快樂,了解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了解社會,學會感恩與奉獻,增強自身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校內我們設有勤工助學崗位。

2. 完善學生工作信息系統,利用大數據開展全程育人。完善的學生工作信息系統是開展資助工作的前提和基礎,資助工作信息量大而繁多,并且時間長,從新生入學我們就建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檔案數據庫,并且與省廳系統相關聯,為精準資助,公開透明打下良好基礎,利于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動態管理。每年信息的維護,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認定,獎助學金的評選與發放都依賴于系統的準確性。 這不僅大大地提高了資助工作的效率,也確保了數據信息的及時準確。

3.學會感恩,學會奉獻。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在收到資助的同時,在感恩國家和社會的同時,也會慢慢有奉獻的意識,大學生作為成年人,感恩意識和奉獻意識應在高校教育中體現,應該學會滴水之恩必涌泉相報的思想意識。作為資助工作人員,我們不僅要在資助管理中將國家的政策傳遞給學生,更應該將感恩意識,奉獻意識教給他們,這也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點工作之一。

總之,高職院校在資助育人工作過程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只有切實做到“全員參與資助育人、全過程精準育人、全方位立體育人”的三全資助,才能提高我們資助育人工作的效率與準確性,才能讓我們的學生真正的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應奏飛.基于“三全育人”的高職資助育人模式構建[J].教育現代化,2018,5(47):314-316.

猜你喜歡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育人三全育人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職業價值觀特征與職業指導研究
淺析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高職院校貧困生資助育人探析
基于實證分析的數據挖掘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精準識別過程中的應用探索
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公益服務意識培養研究
高職院校資助育人工作的探索與實踐
“精準扶貧”視角下的高校資助育人工作
高職推進“三全育人”工作制約因素淺論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專業優良學風途徑研究
“三全育人”視角下高校教師課外育人長效機制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