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性化護理模式在乳腺腫瘤術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2020-12-16 03:02李菁華劉文文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20年31期
關鍵詞:乳腺腫瘤術后護理應用效果

李菁華 劉文文

【摘要】目的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析女性患者,行乳腺腫瘤手術以后實施個性化護理的效果和價值。方法 選擇我院在2018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80例行乳腺腫瘤手術的患者,將被選擇的患者依據護理方式不同,平均分為兩個小組,即常規護理組和個性護理組,各40例。護理結束后,比較護理結果,分析最終效果。結果 在住院時間以及SAS、SDS評分三個對比指標中,個性護理組均優于常規護理組,數據差異明顯。結論 個性化的護理措施,對乳腺癌手術患者的康復來說,是有重要作用和意義的,能有效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也能讓患者的負面情緒得到緩解,重新樹立對生活的信心,所以,個性化的護理措施可以在腫瘤手術后的臨床護理中進行大范圍使用。

【關鍵詞】個性化護理模式;乳腺腫瘤;術后護理;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31..02

乳腺腫瘤是一種女性多發病,并且近年來,女性乳腺癌的發病率呈現出逐年增加的趨勢,這與當前人們的生活習慣有著很大的關系,所以,此種疾病收到了廣大女性的關注。乳腺腫瘤的早期癥狀并不十分明顯,醫師在診斷的時候多以腫塊為標準。后期若發展為惡性,一般需要通過手術的方式來治療,但是在治療期間,因疾病所帶來的痛苦使得患者的心理壓力增大,情緒上容易出現焦慮、抑郁的狀況,因而乳腺腫瘤的發生,不僅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而且也極大影響患者的心理健康[1]。為了緩解患者在手術治療以后出現的負面情緒,可以為其進行個性化的護理。個性化護理是臨床中比較常見的護理方案,此種護理方式更多關注的是患者的心理,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在2018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80例行乳腺腫瘤手術的患者,將被選擇的患者依據護理方式不同,平均分為兩個小組,即常規護理組和個性護理組,各40例。常規護理組患者的年齡24~61歲,平均(35.10±2.22)歲,已婚30例,未婚10例。個性護理組患者年齡25~63歲,平均(36.40±5.33)歲,已婚31例,未婚9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不大,可以在本次研究中進行比較。且本次實驗經過了患者及其家屬的同意。

1.2 護理方法

常規護理組患者運用的護理方式為常規護理方案,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的病情變化進行嚴密的觀察,仔細處理患者的傷口,并為患者介紹疾病的相關知識,讓患者能對疾病有一個深刻的認識。

個性護理組的患者運用的是個性化的護理方案,護理人員在對患者制定護理方案之前,需要先為患者進行心理健康測試[2],判斷患者屬于哪種類型,這樣才能更加有針對性的護理。根據測試結果,我們可以將所有患者分為四個類別,即焦躁型、依賴型、悲觀型、恐慌型。因而制定的護理方案分別為:(1)焦躁型。對于此種類型的患者,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的情緒進行了解和把握,為患者耐心講述手術對乳腺癌治療的效果和作用,以及術后正確護理的重要性。當患者出現焦慮情緒的時候,護理人員需進行安撫。告知患者當身體出現不適,需第一時間告知護理人員。(2)依賴性。對于此種類型的患者,因內心缺乏主見,意志薄弱,在術后恢復期間便會對專業人員產生一定的依賴感。同時如果患者身邊沒有親人的陪同,其心里會更容易產生孤獨的情緒,所以,護理人員應當對其有更多的關注和關心,平時多多鼓勵患者,為其堅定信心,重拾希望,從而提高對治療的依從性。(3)恐懼型。對于此類患者,會因疾病帶來的未知后果而感到恐懼,過度的恐懼會讓患者出現精神緊張、失眠、焦慮的情況,護理人員可以與此類患者多多溝通交流,了解患者恐懼的真正原因,進而為患者有針對性的進行紓解,讓患者能夠直面疾病,克服恐懼。(4)悲觀型。因手術治療后會對患者的身體造成一定的缺陷,因此此類患者常常會對自己未來的生活失去信心,并對治療失去希望,甚至有患者不配合術后治療。護理人員對于此類患者應當在細微之處入手,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關系,為其列舉手術成功的案例,從而讓患者對治療重拾信心。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2)使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比較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的焦慮、抑郁心理狀態。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對比

兩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有著較大的差異,個性護理組的平均住院時間為(10.36±2.34)天,常規護理組的平均住院時間為(17.33±3.64)天,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SAS、SDS評分對比

患者在護理前的SAS、SDS評分數據差異不大,但在經過護理措施以后,兩組患者的數據發生了較為明顯的變化。詳見表1。

3 討 論

乳腺腫瘤是腫瘤科多見的類型,此種疾病的發病與患者的精神、飲食、遺傳等密切相關,近年來的統計數據顯示,女性乳腺腫瘤的發病人數正在不斷增加,雖然大部分患者的腫瘤類型為良性,但是惡性腫瘤也不在少數。對于此種疾病的治療臨床最常用的方式為手術,但是手術治療以后,患者的乳房部位的疤痕會伴隨終生,對于病情嚴重的患者,會將全部乳房切除,這邊極大增加了患者的心理壓力[3]。所以,對乳腺腫瘤手術患者進行個性化的護理是有必要的。

研究結果顯示,在住院時間以及SAS、SDS評分三個對比指標中,個性護理組均優于常規護理組,數據差異明顯。

總而言之,個性化的護理措施,對乳腺癌手術患者的康復來說,是有重要作用和意義的,能有效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也能讓患者的負面情緒得到緩解,重新樹立對生活的信心,所以,個性化的護理措施可以在腫瘤手術后的臨床護理中進行大范圍使用。

參考文獻

[1] 李白蓮.個性化護理模式在乳腺腫瘤術后護理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內蒙古醫學雜志,2020,52(01):108-110.

[2] 邱琰婷,龔群芳.觀察個性化護理模式在乳腺腫瘤術后護理的安全性[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50):85.

[3] 張俐玲.個性化護理模式在乳腺腫瘤術后護理中的應用[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6(30):123+126.

猜你喜歡
乳腺腫瘤術后護理應用效果
復合麻醉在乳腺腫瘤術中的應用效果分析研究
基于遺傳算法—BP神經網絡的乳腺腫瘤輔助診斷模型
循證護理在膽結石術后護理中的應用
骨科術后疼痛應用綜合性護理干預的緩解效果分析
體驗式教學法在小學品德與生活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C 語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化療聯合CIK細胞治療卵巢癌的臨床觀察
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治療四肢創傷復雜創面的臨床應用分析
超聲與磁共振成像對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療效評價的對比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