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質量發展導向下金融業對經濟發展影響研究

2020-12-18 04:19李麗
知與行 2020年4期
關鍵詞:金融業高質量發展經濟發展

[摘 要]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導向下的經濟社會各個領域都在從自身能力建設入手,不斷提升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水平和質量。金融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高質量發展導向下的金融業應發揮自身優勢、強化服務水平、提升服務質量。 分析金融業參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數據,一是金融業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從金融業占GDP比重看,金融業快速發展為國內生產總值帶來約為6%左右占比,成為黑龍江省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二是金融業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參與度還有待提升。從實證分析結果看,當前黑龍江省金融業發展相對滯后,金融業占黑龍江GDP比重較低,對于當地經濟促進動力不足,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融合度不高,從金融業參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一般要求上看,金融產品有待豐富,金融服務普惠性亟待加強,金融機構自身建設有待完善,相應金融業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政策、指導意見及制度規范應不斷健全。從定量數據分析結果看出,一是金融業對經濟增長貢獻潛力較大。金融業每增加1元的產出,將拉動第三產業增加值增加4.07元;二是金融業可以拉動政府收入增加。金融業每增加1元的產出,將拉動黑龍江省政府稅收收入增加0.676元;三是金融業對居民收入的影響。金融業每增加1元產出,將拉動黑龍江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0.0018元?;诤邶埥∝斦罩闆r、金融機構存貸款數據,進行金融業與區域經濟發展關系線性回歸模型分析,提出金融業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服務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及建議。

[關鍵詞]高質量發展;金融業;經濟發展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0-8284(2020)04-0097-09

一、金融業與經濟發展的特征分析

(一)財政收入、金融存貸款發展特征分析

金融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業繁榮程度是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重要衡量標準,高質量導向下的金融業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1]應從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地方公共財政支出與金融業存款余額、金融業貸款余額之間的數據比較入手,結合黑龍江省經濟社會發展基礎情況及金融業發展情況,為分析金融業與區域經濟關系效應提供基礎數據支撐。(見表2)

從表1和表2可知,黑龍江省地方公共財政收入主要呈現以下特點:一是稅收收入占據了公共財政收入的主要部分。二是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增長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從2000年185.3億元持續增長至2018年的1 282.5億元,8年時間增長近十倍,其中2014年1 301.3為歷年最高。從整體上看,黑龍江省公共財政收入與黑龍江省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

綜上可知,黑龍江省地方公共財政支出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地方公共財政支出涉及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從地方公共財政支出構成上看,主要用于一般公共服務、農林水事務、城鄉社區服務、教育、科學技術、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節能環保、社會保障和就業等方面。其中,農林水事務、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占據了公共財政支出的大部分。

二是地方公共財政支出呈現逐年上漲趨勢。從黑龍江省地方公共財政支出的整體情況看,自2000年黑龍江省公共財政支出開始呈現出逐步增加趨勢,且明顯大于黑龍江省地方公共財政收入。

三是公共財政支出充分體現了區域發展的重點與特點。黑龍江省地方公共財政用于農林水事務、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等方面的支出繼續加大,為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產業、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基礎性支撐。

存貸款是金融機構的主營業務之一,金融機構的存貸款情況能夠直接并清晰地反映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情況。同時,通過金融機構貸款情況也能夠較好地反映金融機構參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農業、工業及第三產業的情況。[2]

黑龍江省金融機構存款余額呈現逐年增加趨勢,自2000年的3 333.4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25 486.6億元,存款余額大幅增長。黑龍江省金融機構存款余額變化趨勢可反映出黑龍江省金融發展有以下特點:一是存款余額基本能夠反映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整體水平。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企業合法合規經營、收入不斷增加,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使存款余額呈現上升趨勢。二是存款余額有力促進區域經濟發展。黑龍江省資本匯聚能力逐漸增強,城市發展對資金吸引力加大,更多資金愿意投入到黑龍江省來,黑龍江省企業貸款可用資金大幅增加有利于黑龍江省國民生產總值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

從2000—2018年黑龍江省金融機構貸款余額上看,黑龍江省金融機構貸款發放逐年增加,特別是自2008年以來,呈現高速增長態勢,但自2016年以來增速呈逐年下降趨勢,2016年、2017年、2018年三年的增速分別為9.31%、8.37%、5.82%。黑龍江省固定資產投資中銀行貸款比重全國最低,由此可見,目前黑龍江省企業存在融資難,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區域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影響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水平和質量。

2.金融業對黑龍江省經濟增長影響分析

(1)金融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情況

金融業是黑龍江省服務業發展重要組成部分,服務業是黑龍江省經濟增長主要產業(2018年第三產業占GDP比重57%)。

金融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能夠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金融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3]選擇橫向和縱向兩個維度,能夠清晰地看到金融業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貢獻及國內平均水平差距,為金融業更好地參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效參考。

一是縱向比較金融業增加值對區域經濟發展的貢獻,2003年金融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僅為0.8%,隨著黑龍江經濟社會不斷發展,政策紅利迭出,金融業活力有效釋放,金融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逐年增加,至2016年達到5.9%,至歷史最高,且2017年、2018年保持該比重。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東北振興、鄉村振興、現代化農業建設等國家政策紅利不斷,有效激發黑龍江省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信心和決心,帶動市場經濟不斷活躍,增強了金融業參與區域經濟發展的動力。[4]另一方面,金融業自身建設在不斷加強,金融機構參與區域發展的主動性[5]和積極性提升,適應不同客戶群體的多樣化金融產品也不斷推出,有效提升了金融業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貢獻率。[6]

二是橫向比較金融業增加值占GDP比重,2003年金融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4.4%,多年來呈現穩步提高趨勢,[7]至2018年金融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7.7%,其中2015年金融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最高的8.4%。

三是橫向和縱向兩個維度比較,黑龍江省金融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與國家金融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有較大差距,比較這組數據可以看出,黑龍江省內金融業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融合度還不高,參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參與度有待提升,同時對于服務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存在一定差距,金融業應盡快發揮自身優勢、強化服務水平、提升服務質量,為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更有價值的力量。

黑龍江省GDP與金融業增速均呈現增速放緩態勢提示出金融業相關機構及行業應及時總結增速放緩原因,找出存在問題,及時整改。

二、金融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證分析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金融業在黑龍江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中有突出貢獻,但與國內平均水平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8]運用定量分析,金融業對政府稅收影響及金融業對居民收入進行分析,能夠較為清晰地掌握金融業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以2000-2018年年鑒數據為樣本,實證分析黑龍江省金融業發展對區域經濟的影響。

(一) 金融業發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分析

目前,第三產業是拉動黑龍江省經濟發展的主要產業,金融業現已超過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2018年黑龍江省金融業占第三產業比重10.4%,低于批發零售業(20.9%),其增加值位居黑龍江省第三產業五大產業中的第2位,對服務業發展的支撐作用逐漸增強。因此,研究金融業對黑龍江省經濟發展影響意義重大,該部分選取第三產業中比重較大的兩個行業——批發零售業和金融業對第三產業的影響進行分析。

1.變量選取

為更直接地反映金融業發展對黑龍江省經濟的影響,本文選擇第三產業增加值為因變量,批發零售業增加值、金融業增加值為自變量,并均折算成2003年不變價。

2.模型研制

運用線性回歸模型,即

YI=α+βxt1+δxt2

其中,? YI代表第三產業增加值; Xt1代表金融業增加值;Xt2代表批發零售業增加值;β、δ分別代表金融業和批發零售業邊際產出;α代表常數項;t代表時間年份。建立第三產業增加值與金融業、批發零售業增加值線性關系增長模型,運用OLS方法進行回歸估計。

3.模型檢驗

模型運行結果如下:R2=0.9989,說明模型擬合優度較好; x的T檢驗值為8.0227>2,說明變量具有較強顯著性;F值為321.0257,說明自變量對因變量的解釋具有較強的說服力。

模型檢驗結果如下:

4.估計結果

模型通過檢驗,估計方程為:

YI=611.19+4.07*xt1+1.94*xt2

以上結果顯示:金融業增加值每增加1元,將拉動第三產業增加值增加4.07元;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每增加1元,將拉動第三產業增加值增加1.94元。從結果看,雖然批發零售業占第三產業比重最大,但對第三產業的邊際貢獻沒有金融業高,這說明金融業對拉動我省經濟增長潛力較大。

(二)金融業對稅收收入的影響

稅收收入是我省地方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因此分析金融業發展對拉動我省稅收的影響也非常重要。本文截取2007-2018年黑龍江省稅收收入、金融業增加值數據,以稅收收入為因變量、金融業增加值為自變量,進行回歸分析。

通過模型回歸檢驗及修正后得出: R2=0.926,說明模型擬合優度較好; x的T檢驗值為2.374>2,說明變量具有較強顯著性;F值為21.8,說明自變量對因變量的解釋具有一定的說服力,方程為:

YI=341.3752+0.676*xt

即金融業每增加1元的產出,將拉動我省政府稅收收入增加0.676元。

(三)金融業對居民收入的影響

金融業作為服務業發展的重要產業,其就業人數多,人均產出高,分析金融業對居民收入的影響尤為重要。該部分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因變量,選取2000-2018年數據,其中2000-2012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用下面公式計算所得,即: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鎮人口數+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人口數)/總人口數

同樣運用上述方法進行回歸,通過模型回歸檢驗及修正后得出如下檢驗結果:

從結果看,R2=0.9933,模型擬合優度較好;x的T檢驗值為18.8804>2,說明變量具有較強顯著性;F值為517.2859,說明自變量對因變量的解釋具有較強的說服力,模型通過檢驗,方程為:

YI=4477.693+0.0018*xt

即金融業每增加1元產出,將拉動黑龍江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0.0018元,說明金融業對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作用不明顯。

三、研究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分析金融業參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數據,一是金融業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從金融業占GDP比重看,金融業快速發展為國內生產總值帶來約為6%左右占比,成為黑龍江省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二是金融業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參與度還有待提升。從實證分析結果看,當前黑龍江省金融業發展相對滯后,金融業占黑龍江GDP比重較低,對于當地經濟促進動力不足,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融合度不高,從金融業參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一般要求上看,金融產品有待豐富,金融服務普惠性亟待加強,金融機構自身建設有待完善,相應金融業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政策、指導意見及制度規范應不斷健全。

從定量數據分析結果看出,一是金融業對經濟增長貢獻潛力較大,金融業每增加1元的產出,將拉動第三產業增加值增加4.07元;二是金融業可以拉動政府收入增加,金融業每增加1元的產出,將拉動黑龍江省政府稅收收入增加0.676元;三是金融業對居民收入的影響較大。金融業每增加1元產出,將拉動黑龍江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0.0018元。

(二)建議

高質量發展是當前經濟社會各個領域、各個行業共同發展目標和要求,[9]高質量發展導向下的金融業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應著力從發展理念、能力建設、具體實踐、監管服務等方面不斷提升金融業參與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融合度,[10]切實做到以金融業促進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一是發展理念。在金融業服務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理念上,深刻領會高質量發展要義,在金融業發展思路上形成金融業與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思維融合,金融業發展策略上完善金融業與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理論與實踐融合。未來時期,黑龍江省金融業發展將脫虛向實,持續深化金融創新,堅持服務實體經濟,服務人民群眾的需要,將創新驅動轉型發展,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逐步提升服務業在支持黑龍江省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是能力建設。在金融業服務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實踐中,實現深度參與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專業能力融合及行業服務與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項目實踐融合。金融業服務能力的重要體現就是金融機構的精準服務程度,這就需要金融服務要深入市場、深入客戶,了解客戶真正需求,并提供相應的產品、服務,實現金融服務的差異化,更好地提升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和能力。

三是具體實踐。在金融業深度參與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體措施上,應不斷豐富金融產品,擴大金融服務的覆蓋面,提升金融服務的可得性,可借助“百行征信”平臺的支撐,不斷提升金融服務普惠性,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的整體效能和實踐價值。

四是監管服務。行政主管部門對于金融業管理與服務過程中,應結合區域高質量發展總體目標、具體內容,加強對金融業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政策、指導意見相關制度規范應不斷健全。具體為:一是提升金融風險管控能力,主動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隱患,提升自身風險防控能力,做好重點領域風險防范和處置,守住金融風險底線。二是通過優化資產結構和資產布局,提升金融業資產質量。三是建立嚴格的資產標準評估體系、資產標準化交易體系、資產標準化計量體系等,規劃金融資產。

[參 考 文 獻]

[1] 邱兆祥,劉永元.維護金融穩定 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J]. 理論探索. 2018,(6):3 .

[2] 樊立新,傅瑾誠,魏琨.供給側改革背景下銀行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思考[J]. 開發性金融研究. 2018,(6):6.

[3] 張梁雨.政府在農村金融市場發展中功能定位與介入路徑研究[J].農業經濟. 2016,(9) :8.

[4] 劉思翔.對于我國農村金融市場發展的思考與建議[J]. 環渤海經濟瞭望. 2018,(1):9.

[5] 向明.金融市場發展與投資機會[J]. 中國經濟報告. 2017,(6) :9.

[6] 隋紅麗,李海龍.關于農村金融市場發展的邏輯分析[J]. 經貿實踐. 2017,(10) :9.

[7]張文悅.人民幣國際化視角下的國際金融市場發展探析[J].中國商論. 2017,(24) :9.

[8]郝艷爭.新常態下中國金融市場發展特點分析[J].經貿實踐. 2016,(24) :9.

[9] Trade Credit, Financial Intermediary Development, and Industry Growth[J] . RaymondFisman,InessaLove. The Journal of Finance . 2003 ,(1) :14.

[10] Manufacturing Growth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Evidence from OECD Countries[J] . Klaus Neusser,Maurice Kugler.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 1998 ,(4) :14.

〔責任編輯:劉 陽〕

[收稿日期]2020-06-09

[基金項目]高等教育教學改革一般項目“多元智能學習理論下財經類民辦高校專業課程設置探究” (SJGY20170021)

[作者簡介]李麗(1984—),女,黑龍江齊齊哈爾人,副教授,從事金融管理研究。

猜你喜歡
金融業高質量發展經濟發展
新形勢下國內如何進一步開放金融業
中國經濟改革“高質量發展”是關鍵詞
開啟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新征程
我國經濟怎樣實現“高質量發展”
五部門發布“十三五”金融業標準化發展規劃
北京金融業享營改增紅利
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發展戰略探究
經濟“新常態”下產業結構調整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運輸經濟發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國對外貿易促進經濟發展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