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帶一路”視域下越南茶葉產業發展研究

2020-12-21 03:45楊源禾
農村經濟與科技 2020年19期
關鍵詞:越南一帶一路

[摘要]越南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國,有著悠久的茶樹種植歷史。越南不僅有著適合茶樹生長的生態壞境,而且還有國家政策對茶葉產業發展的大力支持。但是越南茶葉產業本身仍然存在許多缺陷并且制約著茶葉產業的發展。在“一帶一路”的大背景下,越南可以和中國這樣的茶葉大國進行貿易互通、文化交流。通過分析越南茶葉產業發展及其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在“一帶一路”視域下越南茶葉產業的未來展望。

[關鍵詞]一帶一路;越南;茶葉產業

[中圖分類號]S571.1;F326.12

[文獻標識碼]A

1越南茶葉產業發展概況

1.1越南茶葉栽種的面積與產量

茶是越南傳統的一種植物,越南人每天都有喝茶的習慣(Quy& Oanh,2008)。越南的氣候和土壤條件適合茶樹的生長。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數據(2010)統計,越南茶葉種植總面積為13.12萬hm2,年均產鮮葉6.90t/hm2(相當于世界平均茶葉產量)。2009年,茶葉總產量為178100t。目前,茶葉在35個省份種植,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區和北部山區。2009年,茶葉種植面積在北部為10.42萬hrn2,占全國茶葉種植面積的79.4%。中部高地(西原地區)是南部的主要茶區,茶葉種植面積為2.7萬hm2,占全國茶葉種植面積的20.6%。越南的季風氣候為茶葉的種植創造了完美的自然條件,使越南成為世界第六大茶葉生產國。

“當地的野生茶樹稱為“杉”已經在越南這片土地上生長了至少1000年。生產者大多使用傳統的(whole leaf)制茶法,以及CTC方法(crush,tear,curl)”。傳統的制茶法是完全或部分手工制作的,目的是盡可能多地保存整片茶葉,是所有茶葉的標準生產方法,而被作為商業用途的紅茶通常使用CTC方法生產,它是將等級較低的葉子投入轉葉機里切成薄片、壓碎,以加速氧化,然后在它們被氧化之前被機器碾壓成大小相同的小顆粒。由于對這種茶的需求量增大,越南越來越多的茶葉生產商正在采用這種方法。越南北部是一個高產的茶園。越南的大部分茶葉產自西北、東北、中北、Viet Bec高地地區。茶葉屬于多年生經濟作物,“由于國內外市場需求比較穩定,多數多年生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和產量都比較穩定發展。2015年胡椒種植面積增加最多,達到9.76萬hm2,同比增長14%,總產量同比增長11.3%,達16.88萬t;其次是茶葉,種植面積達13.47萬hm2,同比增長1.6%,鮮茶葉總產量100.09萬t,同比增長1.9%”。

1.2越南主要茶葉產品

“紅茶是越南的主要茶葉產品,占越南茶葉總產量的60%。綠茶產量占30%,其余10%由烏龍茶、茉莉花茶和黃茶等組成。

1994年前,紅茶生產采用傳統工藝。從1994年至今,CTC技術已在許多工廠得到應用。適合紅茶生產的品種是阿薩姆變種(Assamica)和var.pubilimba,主要種植在中部和低山區。紅茶生產通常由大公司進行大規模生產,包括外國公司(Khon&Phong,1997)。

綠茶的生產主要供應國內消費。越南的綠茶產區主要集中在Lam Dong,木州(山蘿)和太原等山區。綠茶生產設備通常是從中國進口的,使用傳統技術一加熱而不是蒸汽來殺青。小葉種適合于綠茶生產。他們的生長區往往規模較小,而且分散,主要是家庭規模。

黃茶是高原地區少數民族的傳統產品,是由河江和安沛當地的indigenous var. pubilimba品種選育而成。黃茶傳統上是由家庭自己生產的,使用傳統技術。目前,也有一些黃茶生產公司,這些公司從DAO家庭購買原料,生產黃茶,主要出口到中國大陸、香港和臺灣。

烏龍茶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臺商在林同和木州(山蘿)生產的一種新產品。茶樹品種Kim Tuyen,Thuy Ngoc andOolong Thanh Tam適制烏龍茶。大部分烏龍產品出口到臺灣。經過20多年的努力,已選育出一些適制烏龍茶的新品種。建.立了許多生產設施,不僅供出口,而且供國內消費。烏龍茶的生產規模往往較小,但設備和先進技術都是從臺灣引進的。在一些高海拔地區,適宜的土壤、氣候和良好的財政條件,是生,產烏龍茶的重要條件。烏龍茶在越南價格最高。

另一方面,越南的許多花茶是由優質綠茶制成的。蓮花綠茶是一種與河內民族豐富的文化歷史相關聯的傳統產品。茉莉花茶也在河內和太原一帶生產。一些罐裝茶也是越南茶業的產品。

越南向世界上60多個國家出口茶葉。紅茶主要出口到中東、南亞、東北亞和俄羅斯。此外,越南茶葉產品已初步進入歐盟、美國和日本等曾經難以進入的市場。綠茶主要出口到包括中國大陸和臺灣等東南亞地區,出口茶葉的價格波動劇烈。優質品種的原料價格比老品種高2-3倍,這鼓勵了種植者種植新的茶樹品種。

為了提高茶葉產量和品質,越南政府正在加快種植新品種。到2015年,新品種占茶葉總面積的60%。到2020年,這個數字將達到70%。

為了培育出優質的新品種,適應不斷變化的氣候條件,抵御病蟲害,必須進行育種和繁殖。利用來自本地品種的母株和來自屬于C.slnensis和C.sinensis var.的進口品種的父株,進行雜交來收集新品種是有必要的。通過對突變的處理,獲得具有顯著性狀的新品種,應重視茶樹育種方法”。

2越南茶葉產業發展優勢

2.1越南有適合茶樹生長的生態因子

2.1.1氣候特點。茶樹高產優質必須有良好的氣象條件作為保障?!疤镏袆俜颍?979)認為藪北種新梢生育最適宜的日平均氣溫為25℃-29℃。日本國立茶業試驗場的研究,氣溫達到25℃時,茶樹地上部的呼吸,新梢生長、氮素吸收,促進新梢以外各部碳水化合物、含氮成分向新梢運送和利用,地溫也有相似趨勢”。越南年平均氣溫在24℃左右,該范圍基本與茶樹的最適溫度重合。

2.1.2水分?!安铇湫韵矟駶?,適宜栽培茶樹的地區,年降水量必須在1000mm以上”。越南年降水量為1800-2000mm,有些地區可多達3000-4000mm,由此可見該地區雨量充沛非常適合茶樹的生長和發育。

2.1.3濕度。在茶樹生長過程中對空氣濕度也有一定要求?!榜R爾達茲(1973)曾指出,空氣相對濕度73%-85%時對提高茶葉產量和品質均有良好影響”。越南潮濕悶熱,海岸線長,河流多,雨量大,因此空氣濕度也大。河內地區常年平均濕度為84.9%,順化平均濕度為89.1%,胡志明市平均濕度為81.8%。在該濕度下能促進茶樹新梢生長,并通過光合作用增加葉綠素的形成。

2.1.4土壤PH值。茶樹是喜歡酸性土壤的植物,越南的土壤主要是潮濕酸性土壤,根據以往的文獻報道,均認為對茶樹生長最好的PH是5.0-5.5。

2.2越南有緯度海拔和地形優勢

越南大部分茶葉產自北部高地地區。一般而言,維度偏低的茶區年平均氣溫高,地表接受的日光輻射量較多,年生長期較長,往往有利于碳素代謝,故對品質有重要作用的多酚類積累較多。越南位于赤道與北回歸線之間,維度較低,年生長期長,利用茶多酚的積累。越南大部分茶區位于高地:①地溫較低導致茶葉生長緩慢,有利于維持新梢組織中高濃度的可溶性含氮化合物,適宜氨基酸和香氣物質的形成;②高濕度,多云霧,抑制纖維素合成,維持茶葉的柔軟性;③較強的漫射光作用,有利于芳香物質的形成;4.較大的晝夜溫差,有利于光合產物積累,使蛋白質、氨基酸含量增加。

2.3越南的交通優勢明顯

東南亞地區北接東亞大陸,南望澳大利亞,東瀕太平洋,西臨印度洋,西北與印度、孟加拉國相毗鄰,是連接亞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橋梁地帶,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南亞地區處在溝通印度洋和太平洋、連接亞洲和大洋洲的“十字路口”,越南東面的南中國海,是東北亞國家通印度洋、中東、非洲的重要國際航線。越南海岸線長達3200多km,有許多便利的出???,不僅可以為東南亞地區的茶葉進出口服務,還可以為中國的西南地區提供方便,這些是發展茶業與對外貿易的有利條件。

2.4有利于發展茶葉產業的宗教文化

據文獻記載,越南有54個民族,這樣多元的文化也使得茶文化傳播到越南后,與當地民族融合,形成各式各樣的飲茶方式。比如“越南人喜歡把潔白馨香的玳玳花曬干后,放上3-5朵,和茶葉一起沖泡飲用”。東南亞多民族的分布不僅形成了語言和文化的多樣性,也使得宗教異彩紛呈,越南人信奉佛教、儒教、道教、羅馬天主教、本國信仰、伊斯蘭教和新教?!靶叛鲆了固m教的基本都是穆斯林,遵從伊斯蘭教習俗,不吃豬肉,禁酒,喜歡喝紅茶,招待客人只用茶水或冰水作為飲料,而不會用酒”。

2.5國家產業政策支持

1995年至今,茶樹育種一直獲得政府以更多預算、更先進設備和培訓人員的形式提供的幫助?!霸谶^去10年中,茶樹育種的成就促進了茶樹新品種面積的增加,目前已占越南茶葉總面積的48%,提高了茶葉產量、茶葉品質和茶產品的價值”。

3越南茶葉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3.1茶葉加工停留在初制階段

越南茶葉生產廠大都停留在茶葉初制階段,毛茶的生產和出口占主體,而對茶葉的綜合利用,尤其是茶葉功能性產品的開發幾乎為零。在生產設備方面,使用落后的茶葉生產加工設備,直接影響了越南的茶葉品質,降低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在茶葉加工方面,多采用傳統的作坊式生產,欠規范的加工工藝導致產品規格不一致。不是所有茶葉加工廠都是有質量保證的大工廠,非常有可能出現小廠牟利導致質量不佳的情況。

3.1.1發展資金短缺,嚴重制約了茶葉產業的持續發展。越南經濟水平普遍較低,發展資金短缺,嚴重制約了茶葉產業的持續發展。雖然亞洲發展銀行曾經對東南亞茶葉產業的發展予以資金支持,但是當地的政府卻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如此巨大的投資,從而導致了東南亞地區茶葉產業的發展缺乏持續性和穩定性。由于經費不足,越南難以建立茶葉生產技術推廣體系,技術落后,創新程度不夠快,茶產品研發滯后,缺乏行業標準,嚴重制約了茶葉產業的持續發展。

3.1.2缺乏龍頭企業,缺少國際化品牌。缺乏龍頭企業,沒有明確的指路人?!癈au Tre”(越南)小有名氣,但是越南茶葉缺少對外品牌宣傳促銷,在品牌培育、市場開發等方面還不夠完善。加上茶葉品質相對較差,茶葉品牌建設顯得困難重重。越南茶葉推廣不夠普及,缺少龍頭企業和國際化品牌。品牌是產業發展的生命力,大力實施品牌推進戰略是壯大和發展一個產業的必由之路。

4“一帶一路”視域下越南茶葉產業的未來展望

越南茶產業發展需要國家政策支持。越南在發展茶葉生產方面具有巨大的潛力和優勢(Quy&Oanh,2008)。為了提高茶葉的產量、質量和價值,有必要采取綜合措施。近年來,由于政府對研究人員的資助,茶葉育種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2013年9月7日和10月3日,習近平主席分別在哈薩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兩個倡議。中國與東南亞地區的交往歷史悠久,隨著2500年前西南絲路和其后不久南海絲路的開通,兩地的商貿往來時至今日從未間斷。今天的“一帶一路”傳承并升華了古老的絲路精神,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在開放的合作共同體中,使更多的國家和地區能夠參與到共建“一帶一路”的歷史進程之中。在“一帶一路”的視角下,為茶產業的發展、茶文化的傳播交流創造了良好的機遇。

4.1利用“高鐵外交”手段,投資辦廠

針對越南茶葉產業發展中提到的“停留在茶葉初制階段”和“發展資金短缺”問題,在“一帶一路”大背景下,中國可利用“高鐵外交”手段,在越南投資辦廠,給予技術上的支持。以“一帶一路”為載體,加上正在修建中的中國東南亞高鐵,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貿易。中國可以向越南茶葉產業輸送資金和技術,并做好在東南亞的茶葉產業布局。引進現代化的茶葉生產設備,規范加工工藝,利用現代化機械加工茶鮮葉,則可以提高越南的茶葉質量,加強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此外,茶業需要提高越南茶產品的價值以及產品種類的多樣化。

4.2實施品牌推進戰略,打造龍頭企業

針對越南茶葉產業發展中提到的“缺乏龍頭企業”和“缺少國際化品牌”問題,越南應大力實施品牌推進戰略,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利用各種途徑加強對外品牌的宣傳。具體措施:一是政府整合域內茶企資源共筑品牌影響力;二是政學研共同助力茶企企業家隊伍的建設;三是借助區域茶文化資源搭建商貿洽談平臺。推動越南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茶業以質量和技術引領市場,打造龍頭企業。

通過一帶一路自身線路優勢,加快茶產品傳播,重點在于品牌以及主打品牌的宣傳。通過設立茶文化會館和舉辦茶產品秀等方式,邀請國際知名茶專家以及媒體同行參與,并且邀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參與,有興趣的國家甚至可以戰略加盟,形成連鎖品牌,走向國際。

4.3茶產品與茶文化、茶旅游的一體化

中國與東南亞地區的海上交往歷史悠久,據《漢書·地理志》記載,當時從越南北部日南(時屬漢)、廣東徐聞、廣西合浦等地出發,沿海岸線航行,經馬來半島、泰國西海岸、緬甸到達南印度洋孟加拉灣(時稱黃支國地域)。重走“絲綢之路”,中國和東南亞地區共建古代茶葉之路,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上設計茶園、茶博物館等保護和開發項目,形成“一帶一路”茶文化的展示和體驗景區,使茶業向文化、旅游等行業滲透。

[參考文獻]

[1]童啟慶.茶樹栽培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 82+85-86.

[2]謝林城,越南國情報告(2016) [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82.

[3]Liang Chen. Zeno Apostolides, Zong-Mao Chen. Global Tea BreedingAchievements,Challenges and Perspectives[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242-245+260.

[4]鄧少春,包云秀,浦紹柳,等.基于SWOT分析法的東南亞茶產業發展戰略研究[J].湖南農業科學,2014(09):69-73.

[5]錢大宇.“一帶一路”機緣好中華文化揚四方[J].農業考古,2017(2):125-128.

[6]任遠喆.“一帶一路”與中國在東南亞的“高鐵外交”實踐[J].東南學術,2019(3):140-148.

[7](美)威廉·烏克斯.茶葉全書[M].上海:東方出版社,2011.

[8]李慶新.海上絲綢之路[M].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2006: 22.

[9]李靚.茶葉通過海路傳人東南亞地區的歷史梳理[J].農業考古,2019(2):103-107.

[10]Linda Gaylard.THE TEA BOOK[M].New York: the States by DKPublishing,2006: 120.

[11]王晗旖.“一帶一路”戰略下茶葉品牌的培養與提升[J].福建茶葉,2018(8):346-346.

[收稿日期]2020-07-14

[作者簡介]楊源禾(1996-),女,四川德陽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學技術史。

猜你喜歡
越南一帶一路
讀圖
越南·河靜省
越南百里“銀灘”
“凱薩娜”侵襲越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