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經濟背景下互聯網助力馬鈴薯主糧化轉型策略

2020-12-21 03:45楊莎甘蓉軍
農村經濟與科技 2020年19期
關鍵詞:數字經濟馬鈴薯

楊莎 甘蓉軍

[摘要]當前,制約馬鈴薯主糧化因素諸多。利用互聯網技術,以“協同各方優勢、聚農業資源、帶農民致富、興農村經濟”為宗旨,按照“聚集區域‘三農資源,打造農產品產業鏈;借力高校、科研院所和社會各方優勢資源,促進公司產品良性迭代升級,引領產業發展”的思路,探索“互聯網十電商平臺+科研機構+馬鈴薯主食加工與淀粉加工企業+合作社+農戶+基地+線下代理代銷+線下體驗店”于一體的助力馬鈴薯主糧化轉型路徑。

[關鍵詞]數字經濟;馬鈴薯;主糧化

[中圖分類號]S-9

[文獻標識碼]A

2015年,農業部公布《關于推進馬鈴薯產業開發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擴大馬鈴薯種植面積,增加主食消費比例。襄陽市是湖北省馬鈴薯主要產區之一,然而,受農業本身特殊性、市場缺乏有效的預警預測機制、資源研究和改良成果推廣滯后等不利因素的影響,馬鈴薯主糧化進程比較緩慢?;诖?,我們搭建襄陽地區馬鈴薯全產業鏈客戶端服務平臺,為馬鈴薯主糧化提供互聯網+轉型升級解決方案,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1馬鈴薯主糧化現狀

1.1由菜變糧基礎條件具備

馬鈴薯主糧化,是深入貫徹中央關于促進農業調結構、轉方式、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馬鈴薯成為第四大主糧,可為國家糧食安全提供更多保障。近年來,在政府的引導下,馬鈴薯種植面積逐年上漲,馬鈴薯生產配套栽培技術逐步成熟,馬鈴薯價值的開發逐漸深入,居民健康膳食需求日益增加等都為馬鈴薯成為主糧奠定基礎。

1.2消費習慣培養道路漫長

中國是馬鈴薯生產大國,但消費利用層次普遍較低,鮮食為主。在主糧化進程中必須要讓公眾知曉馬鈴薯的營養價值,培養公眾的消費習慣,加強消費宣傳與引導。馬鈴薯要成為主食,除在產品品質、花樣等本身特性上下工夫外,還需培養中國人的消費習慣,得到認可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1.3全粉價格偏高無競爭力

沒有價格優勢,就沒有市場競爭力。目前,馬鈴薯全粉價格偏高,老百姓很難消費馬鈴薯饅頭。當前,國內可進行馬鈴薯全粉加工的企業少、加工設備多依賴進口、加工技術不成熟等,導致全粉價格偏高,嚴重影響馬鈴薯主糧化進程。

2市場需求現狀

2.1主糧增產受限,馬鈴薯需逆襲

當前,中國糧食安全形勢嚴峻。國家統計局發布公告顯示,中國糧食總產量雖逐年上升,但受耕地資源的約束和種植效益的影響,水稻等主糧的增長空間十分有限。馬鈴薯耐寒、耐旱、耐貧瘠,各地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有種植。馬鈴薯適合在土地有限而勞動力較為充足的發展中國家種植。不少國家已將馬鈴薯列為戰略儲備糧。

2.2農民素質偏低.技能需要指導

中國農民素質整體不高,受種植技術粗放、缺乏合理的田間管理、缺乏施肥技術等因素制約,馬鈴薯產業發展緩慢。青壯年勞力基本外出務工,留下老人在土地上勞作,土地種植面積減少,部分荒蕪,缺乏技術含量.為響應國家鄉村振興的號召,也有不少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開辦家庭農場與專業合作社,但因學歷不高、自身能力有限、與高??蒲性核鶞贤ㄇ啦粫车?,導致種植技術匱乏。

2.3供需端無鏈接,需協同平臺解決

馬鈴薯銷售價格受市場的不確定因素影響,市場信息和生產者聯系不緊密。一方面市場信息不通暢,一方面農戶及合作社缺乏預測市場信息的能力,導致馬鈴薯產出與需求不平衡,影響馬鈴薯的市場競爭力。借助互聯網,可把馬鈴薯專業合作社、種植戶、化肥廠、農藥生產企業、農藥經營企業、馬鈴薯全粉加工企業、科研院所機構等集合起來建立網絡數據庫,實現對從馬鈴薯生產、加工、儲運到銷售的生產流通全過程可追溯。

2.4品牌無競爭力,應塑造營銷形象

目前襄陽地區馬鈴薯產業已基本形成了區域化布局、規?;a、專業化服務的格局,但無叫得響的馬鈴薯主糧品牌。實施發展中高端馬鈴薯戰略,創品牌、升級產業賣文化,主糧化才有出路。襄陽是歷史文化名城,需要推廣主糧加工技術,借助“孔明醬菜”的品牌,打造“諸葛薯饃”、“楚薯煎餅”等馬鈴薯產品,借助微信、拼多多、京東等眾多信息聚集平臺,樹立品牌。

2.5薯渣也有營養,科學變廢為寶

目前中國馬鈴薯加工主要是提取淀粉。中國大中型淀粉廠共1000多個,年生產土豆淀粉200萬t,排放土豆渣約450萬t,薯渣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鮮土豆渣一般作為青貯配料或當成廢渣掩埋處理,但導致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土豆渣中含有大量的纖維素、果膠、部分淀粉、少量蛋白質,可作為發酵培養基,具有很高的開發利用價值。為緩解畜牧業發展中出現的人畜爭糧、飼料原料供應緊張等局面,有必要開發土豆渣。

3馬鈴薯主糧化互聯網轉型策略

基于以上認識,我們利用互聯網對大數據進行分析研判,采取“線上線下訂單”的“以銷定產”運營模式,有效解決馬鈴薯零散種植不成體系、專用品種選擇受限、鮮食土豆貯藏困難、工藝研發不足、產業升級阻力重重等問題,帶領農戶走出山區“薯殘滯銷”的困境。

3.1合作與共享

與襄陽地區以唐河、白河和滾河沿線的雙溝、張家集等鄉鎮集中連片馬鈴薯規模種植基地合作以及與分散在樊城區、襄城區、襄州區、南漳等地區的多家中小型馬鈴薯種植戶合作;與蔬菜專業合作社、馬鈴薯加工企業及食品公司、有機肥生產廠家合作:在襄陽市及周邊選擇知名蔬菜專業合作社、馬鈴薯加工企業及食品公司與有機肥生產廠家的實體店進行合作,并簽訂合作協議;與襄陽職業技術學院農學院、沃野·星創天地國家級專業化創客空間、武漢輕工大學食品學院等高校合作,協同研發馬鈴薯主食產品;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湖北省農科院糧食作物研究所、襄陽市農業科學院、十堰市農業科學院等科研院所合作,進行馬鈴薯品種選育、病害防控以及主食產品研發等。共享襄陽市大學科技園國家級科技孵化器、沃野·星創天地國家級眾創空間、“襄職”實踐教學平臺等資源,共同開發新技術,為用戶提供技術支持。

3.2滿足用戶多樣化需求

為了讓消費者充分了解馬鈴薯的營養成分和健康意義,提高他們對馬鈴薯主食的接受度,我們打造特色馬鈴薯主食,如“襄薯”、“諸葛薯饃”、“楚薯煎餅”、“光武薯面”等,借助互聯網技術,瞄準微信、拼多多、京東等流量巨大的信息聚集平臺,使其成為網紅食品;搭建楚薯留香云平臺,在云平臺中構建訂單農業、技術服務、鮮薯加工、樂購商城四大版塊,滿足用戶多樣化需求和全新體驗;開設楚薯留香實體餐廳,銷售符合消費者口味的馬鈴薯主食。

3.3科學設計云平臺版塊

3.3.1訂單農業版塊。專家在線:在線咨詢、市場預測、專家現場考察,為合作社及種植戶科學選址與種植,避免薯殘傷農。

訂單分析:合作社與上好佳、好麗友等大公司以及襄陽市知名食品企業簽訂優質馬鈴薯保底價收購協議并在平臺上代售產品;根據消費者在平臺上的消費情況,指導產品研發。

3.3.2技術服務版塊。①疫病防治:專家工作窒、在線咨詢與答疑、專家團隊現場診治等。②技術分享:品種選育、技術培訓、高產寶典、案例集錦、掌上種植等。③食安無憂:整合農業、質檢、工商、食藥等行政部門和檢驗檢測機構,嚴把產品質量關,為客戶提供更加優質的健康產品。④機械生產:對接農機局與農業機械公司,實現馬鈴薯種植全程機械化生產。⑤溝通無阻:多方相互切磋、研討、發布馬鈴薯種植數據、分享優質馬鈴薯主糧品種、展示優秀馬鈴薯主糧等。

3.3.3鮮薯加工版塊。①薯粉加工:借助平臺利用衛星定位,將合作社以及散在種植戶的鮮薯就近送往淀粉加工基地;分享科研機構淀粉加工新工藝;利用平臺將淀粉銷售給本地食品企業等。②薯渣利甩環保專家工作室、在線咨詢與答疑、專家現場指導等。

3.3.4樂購商城版塊。①在線銷售:為消費者提供平臺,把優質馬鈴薯產品推向市場,每一個產品都建檔,每一個產品消費者都可追溯來源;消費者可到實體餐廳體驗產品的生產過程。②肥料易購:在線商城,農藥、肥料的選擇與配送。

3.4為客戶提供快捷服務

用戶通過下載“楚薯留香”APP或登陸“楚薯留香”官網,享受在線咨詢答疑、技術指導、食安無憂、機械生產、溝通無阻、薯粉加工、薯渣利用、在線銷售、肥料易購等快捷服務。

3.5“四位一體”合作模式

借鑒2009年正大集團在北京市平谷區首創的“四位一體”產權模式的成功經驗,利用楚薯留香平臺,通過政府+企業+種植戶+銀行的形式,建設標準化馬鈴薯種植基地,政府提供固定資產投資的部分資金和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為融資平臺,龍頭企業擔保為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提供固定資產剩余部分的銀行貸款,流動資金全部由龍頭企業投資。種植戶不參與經營,不承擔市場風險和疫病風險。

3.6商業盈利模式

合作企業比例分成:與線下實體企業合作的服務項目,按照協議利潤分成。

產品銷售利潤分成:在楚薯留香平臺“在線銷售”以及電商平臺盈利。

培訓費:線上下載專區實行付費下載;開展技術培訓與農民創業培訓,收取報名費與培訓費。

技術服務收費:線上技術求助收取咨詢費;專家上門服務費用;帶動農戶脫貧利潤;扶持龍頭企業形成完整產業鏈利潤。

線下實體店盈利:線下開設以有機土豆為食材的土豆餐廳,獲得利潤。

報名費與冠名費:線下開展“山水襄陽土豆宴”、“諸葛放里豆花節”等社交活動,收取報名費、冠名費。

3.7營銷策略

采用網絡關系營銷、用戶體驗營銷、活動營銷、事件驅動營銷、文化營銷等策略,擴大宣傳。

4結語

楚薯留香網絡平臺建設將分階段進行,逐步完善平臺資源與商業模式,構建智慧型互聯網馬鈴薯產銷協同生態圈,促進馬鈴薯主糧化,推進農業供給側和需求側的有效對接,有效促進鄉村產業振興。

[參考文獻]

[1]張煒,楊德樺,黃小箐,等.氮肥用量對襄陽地區馬鈴薯產量、品質和經濟效益的影響[J].中國土壤與肥料,2016(1):72-76.

[2]劉姚佳.馬鈴薯主糧化戰略對我國耕地保留量問題的思考[J].陜西農業科學,2017,63(01):83-86.

[3]陳萬明,蔡瑞林,林琳.推進馬鈴薯主糧化的戰略構想[J].貴州農業科學,2016,44(01):182-185.

[4]張永祥,岳云.甘肅馬鈴薯產業與主食化發展分析[J].甘肅農業,2016(17):10-11.

[收稿日期]2020-07-06

[作者簡介]楊莎(1984-),女,湖北襄陽人,講師,研究方向:動物營養與飼料加工。

猜你喜歡
數字經濟馬鈴薯
馬鈴薯有功勞
給馬鈴薯“開窗”
想露露臉的馬鈴薯
想露臉的馬鈴薯
一起來認識“數字經濟”
OECD國家數字經濟戰略的經驗和啟示
“火星馬鈴薯”計劃
從數字經濟視角解讀歐亞經濟聯盟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對接
數字經濟對CFC規則的沖擊探究
應對數字經濟下的BEPS現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