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生一體”理念下村莊規劃編制研究

2020-12-21 03:45譚涵瀟蔣小榮
農村經濟與科技 2020年19期
關鍵詞:村莊規劃

譚涵瀟 蔣小榮

[摘要]鄉村振興戰略指導下,美麗鄉村建設規劃快速開展。以襄陽市宜城小河鎮坪堰村村莊規劃編制為例,利用PRA參與式鄉村評估方法,并結合地區灌溉歷史遺跡,對村莊規劃編制中生產、生活和生態三生空間一體化模式進行研究探索。研究表明:①PRA方法體現了自下而上的參與式機制,更加適用于村莊規劃;②空間規劃中將村內土地細化為基礎設施用地、公共服務設施用地、生態景觀用地、產業發展用地、安全保障用地、創新項目用地六大類25個小類;③村莊尺度規劃,注意生產、生活和生態空間三者的融合與復合利用。

[關鍵詞]村莊規劃;三生一體;參與式鄉村評估;坪堰村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識碼]A

促進鄉村全面振興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鄉村是城市建成區以外具有自然、社會、經濟特征和生產、生活、生態、文化等多重功能的地域綜合體。在農村經濟、社會、生態文明等多方位建設的過程中,需要以地方產業興旺、區域生態環境宜室宜居、社會風貌文明,治理措施精準高效,當地居民生活日益富裕為總體目標。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群眾創造美好的生產生活環境,走文明發展道路勢在必行,與鄉村振興戰略相結合,共同促進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良性循環。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等相關文件出臺后,明確指出國土空間規劃的目的就是要將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和城鄉規劃等空間規劃融合統一。在“多規合一”的實現過程中,加強對各專項規劃的指導約束,這是國家層面做出的重大部署。

1研究區域概況

湖北省發布《湖北省美麗鄉村建設五年推進規劃(2019-2023)》等文件,強調要聚焦鄉村振興發展,嚴守耕地紅線,科學規劃產業,推進新型城鎮化,合理謀劃國土空間規劃,聚焦服務和改善民生,注重傾聽民聲,廣納民意,匯聚民力,力求規劃更加科學合理,符合人民意愿。襄陽市與宜城在規劃過程中結合地區特點,大力開展“12345+1+N工程”,即在政府引導下,對居住地內污染現象進行處理,加大各類污染源治理,引導改變不良習慣習俗,強化群眾監督,推動形成良好的生產生活習慣。注重在現有地域現實情況下,以規劃為手段進行干預處理。宜城市小河鎮為平原丘崗地區,總體地貌組成大致為1山1水8分田。氣候溫和,屬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適合多種生物的生長、繁衍。焦(作)柳(州)鐵路、二廣高速、麻安高速、207國道公路穿境而過,境內漢江沿東境流過。作為產糧區之一,農業種植上,以傳統糧食作物、棉花與油料作物為代表。企業引進發展上,涉及運輸、化工、輕工業、建筑等行業。轄區內有著名歷史文化遺跡戰國白起渠,革命烈士“四六”烈士陵園等。

2研究方法與實踐

2.1研究方法

參與式鄉村評估(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簡稱PRA)是在20世紀60年代興起,80年代末逐漸發展起來的研究方法。該方法改變了以往一對一的問卷式調查方法,通過與當地農民的集體對話與討論,發現不同地區的不同類型農戶,特殊的生態與社會經濟條件等限制因素,從而形成由下到上的發現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將PRA這一社會學研究方法融人村莊規劃的編制中,可以克服“自上而下”動員型鄉村規劃建設存在的限制,減少因政府角度和部門利益影響下的農村村民主體地位利益難以保障的問題。自下而上的群眾參與機制,使村民在類似村莊規劃這類問題上,擁有話語權和一定的自主權。在研究方法與技術選擇上,要主動保證PRA采集到的公眾性意見能夠反映群體性客觀現實,即更接地氣,能被村民理解接收,符合農村社會現實,激發更多相對而言較為沉默的利益發聲體。

2.2以小河鎮轄內坪堰村為例闡述村莊規劃中PRA運用過程

結合當地“五清一改”相關規劃政策的開展,并為了保證采集的公眾意見能夠客觀反映現實。在坪堰村村莊規劃編制過程中,研究團隊于2019年7月-10月4個月內,對其進行了多次實地踏勘調研,主要調研內容見表1。

2.3實踐成果

不同村莊因其具體情況的差異產生不同的發展要求和規劃重點。在現狀調查中,課題組了解到坪堰村產業上仍以傳統的稻麥種植為主,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以中老年留守為主,襄荊、麻竹高速,306省道和焦柳鐵路線呈“井”字布局,交通便利。同時,村內有世界灌溉遺跡與文化遺跡:百里長渠(白起渠)流經,水利條件較為優越,具有潛在的旅游生態資源。結合SWOT分析方法,可以看到,該村基礎設施落后、配套設施質量差且不完善、村莊整體環境不佳、老齡化空心化現象較嚴重、村民文化水平普遍較低,如何利用現有條件與規劃發展統一結合,特別是生活、生產和生態三大方面的和諧統一,達到村域范圍內循環健康發展是巨大挑戰。同時,著名歷史遺跡的存在,讓村莊具有一定的旅游吸引力,在地方支持下,旅游意識與產業不斷發展,居民意識也在不斷提升。

在整合PRA調研結果后,課題組與宜城市專業人員相互交流,最后歸納出坪堰村村莊規劃的總體目標與方案:

(1)地類細化。按照現實情況,將村內用地在農業用地、建設用地和生態用地三個基本類型上細化為基礎設施用地、公共服務設施用地、生態景觀用地、產業發展用地、安全保障用地、創新項目用地六大類25個具體代表性小項。

(2)利用百里長渠這一多價值景觀,重構坪堰村生產、生活、生態三類空間的劃定利用與保護。生態方面,在村莊生態管控范圍線內,借鑒古人長“藤”結“瓜”的系統思想,將水渠與周邊水土保持林、河塘、生態公益林一并劃人生態空間,使生態空間分布于村域的中北部,濕地、林、渠、塘渾然一體,構成獨特的生態環境,為生態村莊的建設創造先機,并在不改變生態用途的前提下銜接北部優質水稻種植基地,在觀光休閑旅游的基礎上,使單一的生態用地變成休閑農業與旅游體驗的復合用地。生活方面,結合居民聚集點分布情況,在規避村莊生態管控范圍線和基本農田保護范圍線的前提下,劃定生活空間并提升改造村內基礎服務設施。主要沿村級交通干線分布,以東部、東北部、南部三處聚集點為主,利用耕地緩沖區與生態空間保持適宜距離。生產方面,結合村內當前基本農田分布范圍,根據村莊產業管控范圍線(表2),以百里長渠為輔,產業融合發展復合利用。生產空間廣泛分布于該村東部、南部平原中,土地廣闊平坦,通過長渠吸引帶動一二三產業相互協作,可將特色養殖、養生度假、農耕體驗和歷史教育類旅游觀光等有機結合,構成生產、生活、生態一體化下多產業綜合的村莊產業目標??傮w而言,坪堰村三生空間毗鄰度高,可以利用百里長渠進行功能互補,發揮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復合利用的獨特優勢。但在“三生一體”過程中,不僅存在著正面影響,也存在著沖突和矛盾。坪堰村的產業融合發展需要確保不占用不破壞百里長渠周邊的生態環境和人文風貌,建設過程中保持自下而上的村民主體參與。在此前提下的三生一體模式創新,形成地區獨特吸引力,建成生態循環健康發展型村莊。

3結論與建議

坪堰村百里長渠帶動“三生一體”模式村莊規劃編制的探索,是在村域微觀尺度上對三生空間的劃分優化,以個體村莊為研究單元,從實際情況出發,在各項土地利用活動開展中進行統籌協調,通過三區三線的劃分,規劃原則和方案的制訂編制適合的村莊規劃。這是因地制宜、結合地方特色對鄉村振興道路的有益探索和實踐。在“三生一體”理念下的村莊規劃編制探索過程中,要注意根據村莊自身的發展需求,突破傳統農村地區規劃重物質空間規劃模式而與當地生產生活方式不匹配的局限,對當地地域生產、生活、生態發展及其對應的三生空間進行優化調整,興農業促農村轉型,重構人居空間。美麗鄉村的建設需要三生關系的和諧統一。

[參考文獻]

[1]李曉青,劉旺彤,謝亞文,等.多規合一背景下村域三生空間劃定與實證研究[J].經濟地理,2019,39(10):146-152.

[2]呂明偉,郭煥成,孫藝惠.生產·生態·生活——“三生”一體的臺灣休閑農業園區規劃與建設[J].中國園林,2008(08):16-20.

[3]甘勇.持之以恒推進健康湖北建設,加快構建國土空間規劃體系[N]. 湖北日報,2019-07-22.

[4]陶國良.山東省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效果、問題及對策[D].哈爾濱:山東農業大學,2011.

[5]呂斌,杜姍姍,黃小兵.公眾參與架構下的新農村規劃決策——以北京市房山區石樓鎮夏村村莊規劃為例[J].城市發展研究,2006(03):34-38+42.

[收稿日期]2020-08-13

[基金項目]襄陽市科技計劃重點項目(軟科學,202719094):湖北文理學院科研培育項目(2060182)。

[作者簡介]譚涵瀟(1998-),男,湖北恩施人,本科生。

[通訊作者]蔣小榮(1984-),男,江西峽江人,博士,講師,國家注冊城市規劃師,研究方向:區域與城市規劃、轉型與發展。

猜你喜歡
村莊規劃
新農村建設中村莊規劃的問題及對策
基于鄉村視角下的村莊規劃策略與模式
基于文獻計量的村級土地利用規劃研究進展分析
基于可持續發展的景中村規劃研究
減量規劃視角下衰落型村莊發展策略
基于微循環模式的村莊規劃研究
新型城鎮化視角下的村莊規劃公眾參與方法研究
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村居民點改造的策略研究
廣州村莊規劃編制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建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