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心為革命,熱血鑄忠魂

2020-12-23 04:56張卜文
神州·下旬刊 2020年11期
關鍵詞:劉志丹人格魅力

張卜文

摘要:劉志丹同志是一名優秀的軍事家和革命家,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是陜北人民心目中最敬重的英雄,由他和謝子長、習仲勛等人創建的西北革命根據地不僅成功地粉碎了國民黨對根據地發動的三次圍剿,成為大革命前后全國僅存的一塊根據地,而且為中央紅軍結束長征提供了落腳點。劉志丹同志是陜北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在陜北人民心目中有著極高的聲譽和威望。劉志丹同志犧牲后,毛澤東和周恩來等人曾高度贊揚劉志丹同志的革命精神。我黨這位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雖然英年早逝,但他身上所具備的革命情懷和人格魅力是值得我們永遠去學習。本文就劉志丹同志所具有的幾個優點試作探討。

關鍵詞:劉志丹;人格魅力;奮斗精神

一、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

劉志丹同志1903年出生于志丹縣金鼎鎮,1921年,劉志丹進入榆林中學求學并擔任學生會主席。1925年,劉志丹受黨組織委派去黃埔學習,北伐期間進入馮玉祥部隊工作。蔣介石背叛革命后,馮玉祥也開始在軍中驅除共產黨人,劉志丹等二十余人被“押送”出馮玉祥的部隊,這是劉志丹面對的第一次失敗。

離開馮玉祥軍隊后,劉志丹在武漢工作一段時間后回到陜西擔任省委交通員,來往于上海和豫陜之間進行聯絡工作。后來,黨組織派人告訴劉志丹,魏野疇同志在安徽阜陽地區策劃馮玉祥的第二集團軍第十軍舉行起義,要求劉志丹前往阜陽,協助魏野疇的起義工作。劉志丹非常高興,因為魏野疇是他在榆林中學的老師,他說:“魏野疇是我走上革命道路的啟蒙老師和引路人……”[1],可惜的是,由于叛徒的出賣,使敵人早有防范,魏野疇在起義過程中不幸犧牲。得知消息的劉志丹當即返回上海向黨組織匯報了這個情況,黨組織派他回陜西工作。1928年,陜西省委派出劉志丹和唐澍等人去領導渭華起義。渭華起義是大革命失敗后在陜西舉行的一次影響較大的工農革命軍與農民運動相結合的武裝起義。由于陜西省委對起義后的形式估計不足,起義雖然取得了暫時性的勝利,但敵人很快糾集了五倍于己的兵力進行圍堵起義部隊。在經過數次激戰后,起義部隊被逐漸打散,唐澍等人犧牲,劉志丹率領一部分人員進入秦嶺山下的洛南地區。然而,劉志丹等人還沒有等到在洛南地區站穩腳跟,再次遭到敵人的圍攻而失敗。

渭華起義失敗后,陜北特委在榆林紅石峽地區召開會議,會議推舉劉志丹為陜北特委軍委書記,提出了進行武裝斗爭的幾種形式,即在白軍中開展兵運工作;做好土匪工作,幫助其走上革命的道路;公開組織革命軍隊。劉志丹在此次會議上強調說:“我們黨在陜北的革命,即將由秘密的地下活動,轉變為公開的武裝斗爭……”[2]。會議結束后,劉志丹等人立即開展工作,利用在保安縣當團總的機會,將該民團改造成由我黨控制的部隊。1930年夏天,劉志丹受黨組織派遣到甘肅隴東譚世麟的民團中開展兵運工作,就在劉志丹等準備率領該民團起義時,當地土皇帝張廷芝在劉志丹回到保安縣永寧寨后,派兵包圍了永寧寨,劉志丹利用黑夜的掩護,在曹力如和王子宜等人的幫助下從該寨子的后山懸崖脫險。

經過這幾次的失敗,劉志丹認識到要革命就必須有自己的武裝,他利用在譚世麟民團中身份沒有暴露的機會,經過周密策劃和部署,以“隴東民團軍直轄第三團騎兵第六營營長”的身份率領部隊在甘肅慶陽太白鎮收繳了此地民團黃毓麟營的武器裝備。后來,劉志丹等人在此基礎上成立了西北反帝同盟軍,后改為陜甘游擊隊。1932年年底,陜甘游擊隊又改編為紅26軍。紅26軍的建立,標明了陜甘地區的武裝斗爭已經走上正規化的道路。很可惜的是,左傾機會主義領導人杜衡強令紅26軍南下渭華地區,招致敵人重兵圍攻,最終兵敗終南山,劉志丹和王世泰等人數月后回到照金。在這里,劉志丹見到了習仲勛等人,他在和習仲勛交談時說:“幾年來,陜甘地區先后舉行過大大小小70多次兵變,都失敗了……”[3]。通過劉志丹的這句話中可以得知劉志丹等人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和革命意志。在數十次的失敗中,劉志丹等終于摸索出適合本地斗爭的方法,總結出了成功的經驗,這些經驗為后來創建西北根據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喚起了民眾的覺醒和參與。1931年9月,劉志丹在陜甘交界的南梁地區成立了南梁游擊隊,10月,南梁游擊隊和晉西游擊隊會和后改稱陜甘游擊隊。1932年12月24日,陜甘游擊隊在開到陜西省旬邑縣馬欄鎮轉角村時正式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26軍第2團。

1933年5月,就在革命隊伍蓬勃發展之時,右傾主義的執行者杜衡不顧敵我態勢的實際情況,強行命令紅26軍南下,招致敵人的重兵圍攻,部隊在終南山地區遭到嚴重失敗,劉志丹等人費盡辛苦建立起來的隊伍再次遭到失敗,他本人也在四個月后才返回照金地區。

7月,陜甘邊特委將渭北游擊隊改編為紅26軍第42師,該師下轄兩個團500余人。隨即,紅26軍進軍甘肅南梁地區開展革命活動。至1934年,以南梁為中心的陜甘根據地已經初具規模。同年,劉志丹率領的紅26軍和謝子長率領的陜北游擊隊會師后革命力量進一步壯大。1935年2月,陜北特委和陜甘邊特委在安定縣周家鹼召開聯席會議,成立了中共西北工委和西北軍委。周家鹼會議標志著西北革命根據地的正式形成,陜北紅軍在劉志丹等人的領導下,揚長避短,相繼解放了延川、延長等六座縣城,使陜北陜甘兩塊根據地連成一片。這是劉志丹、謝子長和習仲勛等人經過數十次艱苦卓絕的斗爭最終創建的一塊根據地,也是大革命時期全國唯一一塊保存下來的根據地,它為中央紅軍結束長征提供了落腳點,成為中國紅色革命的戰略指導中心和總后方。

二、胸懷寬廣的同志友情

胸懷寬廣是劉志丹同志的人格魅力之一。

劉志丹一生真誠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從不恃強凌弱,也從不以權壓人,獨斷專行,在工作當中遇到意見分歧總是和大家協商解決。1928年,劉志丹和王子宜、曹力如等人回家鄉保安縣建立了永寧山黨支部,這是陜北共產黨成立的第一個支部。劉志丹和王子宜、曹力如等人經常策劃革命活動,1932年,不足二十歲的習仲勛在兩當兵變失敗后在銅川耀縣的照金地區見到了聞名已久的劉志丹。對于劉志丹,習仲勛內心充滿了敬畏之情,但在見到劉志丹后,心中的疑慮頓時消失殆盡,年長自己十歲的劉志丹比自己想象的要隨和得多,而且談吐文雅。劉志丹的坦誠,一下子消除了習仲勛的敬畏之心,產生了對他的信任,好像是見到了久別的兄長,詳細地說了自己的革命經歷,期望劉志丹的指導。劉志丹不僅鼓勵習仲勛,而且在離開時把自己的特務隊(警衛隊)交給了習仲勛,說:“這些同志可作為發展游擊隊的骨干,有了槍桿子,才能鞏固政權。[4]”

劉志丹在當地百姓中有著極高的威望,不僅是貧苦百姓,就連保安縣的一些地主和紳士對劉志丹也很敬重,經常出錢支助劉志丹的革命活動。劉志丹每到一個地方,大家伙總是熱情地把他請到家里,盡己所有給劉志丹他們做飯吃,還有的不惜把尚未完全成熟的蕎麥割回來給劉志丹做蕎面吃。

1934年8月,劉志丹率紅26軍和謝子長的陜北游擊隊會師。會師后,兩個老朋友緊緊地擁抱在一起,表達出兩位革命戰友的相互思念之情。謝子長養傷期間,劉志丹前往燈盞灣看望,兩個人在交談中,對于迅速地統一陜甘軍隊的統一指揮和黨的統一領導取得了一致的意見,謝子長因重傷在身,推舉劉志丹擔任擔任軍委主席的職務。

三、不計私利的革命情懷

劉志丹同志為了革命,不僅動員家庭成員參加革命,還為革命散盡家財。劉景星在《百年潮》2003年第8期中發表文章說:1934年春,敵人的“圍剿”更加瘋狂,他們到處抓人,殺害了跟隨劉志丹鬧革命的許多同志,僅我們家就犧牲了八位親人。敵人還張貼告示,懸賞捉拿父親及家人……大哥(劉志丹)對父親說:“紅軍無力顧及家屬,你們還是自己去躲藏吧。[5]”一位紅軍指揮員,竟然沒有多余的力量保護自己的家人,使他們不僅拋棄了舒心的生活,過上了東躲西藏和整天提心吊膽的日子,這種拋家舍業的革命勁頭,除了一個真正的共產黨人,恐怕沒有人能夠做到這一點。

紅25軍到達陜北后,與劉志丹率領的紅26軍、紅27軍在延川縣永平鎮合編為紅15軍團,軍團長徐海東,政委程子華,而作為西北根據地創始人的劉志丹卻甘愿為副軍團長兼參謀長。這種不計較職位高低、權力大小的作風換來了兩支部隊的親密團結,取得了嶗山戰役和榆林橋戰役的勝利。陜北錯誤肅反開始后,根據地軍政兩界數百人被逮捕、被殺頭。作為西北根據地主要負責人的劉志丹自然就成為“肅反”對象,保衛局下達逮捕劉志丹的命令被劉志丹碰巧看到,為了革命大局,為了團結,劉志丹選擇了前往瓦窯堡“自投羅網”。他以犧牲自己的方式換取紅軍內部的團結。在當時,陜北紅軍和紅25軍的力量是相等的,并且在家鄉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假如劉志丹振臂一呼,將紅26和27軍拉出來和紅25軍發生火拼,那么,這個后果卻是十分可怕的,是難以想象的,這樣就完成了蔣介石國民黨軍隊想達到但無法達到的目的,西北地區的革命力量就會消失殆盡,這是我們都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劉志丹才選擇了只身前往瓦窯堡,保全了西北根據地,保存了這支歷盡千辛萬苦才建立起來的革命隊伍。中央紅軍到達陜北后,得知情況的毛澤東立即發出停止捕人,停止殺頭的命令,從而解救了劉志丹等一大批革命同志。劉志丹在出獄后,不僅沒有指責、抱怨,反而勸大家“我們要顧全大局,過去的事情就不要放在心上。要團結一致,共同對敵……”[6]一個真正的革命者是心懷坦蕩的,顧全大局的,不以個人的得失為基礎的。出獄后的劉志丹沒有顧及身上的傷情,立即投入到緊張的工作當中。

人民懷念劉志丹

劉志丹是陜北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他時時刻刻以人民群眾為重的革命情懷贏得了陜北人民的敬重,在流傳甚廣的陜北民歌當中有不少是歌頌劉志丹的,如“正月里來是新年,陜北出了個劉志丹”“陜甘的水喲,陜甘的川哎——哪一條那個山路沒走過劉志丹……”“葫蘆河、灣又灣,河邊住著劉志丹”等,這些歌曲都是當地百姓發自內心唱出了對劉志丹同志的擁護和贊譽。

1936年4月14日,劉志丹同志率領紅軍在東征途中攻打三交鎮時,不幸被流彈擊中壯烈犧牲。當劉志丹的遺體順黃河到達延川縣延水關時,沿途的百姓紛紛前來祭奠這位英雄,老年人根據當地的風俗給劉志丹送來祭品,主動為劉志丹守靈,一些年輕人自動自愿抬著棺槨走向目的地,當劉志丹同志的遺體到達永坪鎮時,趕來送別的鄉親們堵塞了路面,甚至有不少婦女當場嚎啕大哭,場面極其悲壯。在開追悼會的那一天,橫山、清澗、延川、子長等地的群眾紛紛趕來,有小腳老太婆騎著毛驢很早就動身,只怕錯過見劉志丹的最后一面。周恩來在追悼會上親自致辭,贊揚劉志丹同志的革命事跡。此后,中共中央領導人如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同志送來挽聯并題詞。毛澤東的題詞是:“群眾領袖、民族英雄”。

1943年5月2日,在劉志丹同志公葬儀式上,毛澤東再次題詞:“我到陜北只和劉志丹同志見過一面,就知道他是一個很好的共產黨員。他的英勇犧牲,出于意外,但他的忠心耿耿為黨為國的精神永遠留在黨與人民中間,不會磨滅的?!盵7]

劉志丹犧牲了,他是為了人民大眾而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他身上所具備的各種優點是值得我們永遠傳承的,他的精神永遠活在人民心中。

英靈不死,浩氣長存!

參考文獻:

[1]《浴血高原》姜永明著,中國文史出版社2010年11月版,第38頁。

[2]《浴血高原》姜永明著,中國文史出版社2010年11月版,第69頁。

[3]《習仲勛在延安》延安市委黨史研究室編著,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10月版,第35頁。

[4]網易新聞2014年11月9日。

[5]《百年潮》2003年第8期。

[6]《浴血高原》姜永明著,中國文史出版社2010年11月版,第290頁。

[7]《毛澤東年譜》上卷,逄先知主編,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12月出版493頁。

猜你喜歡
劉志丹人格魅力
劉志丹:“奮斗到底就是奮斗到死”
劉志丹:群眾領袖,民族英雄
血沃東征戰場的民族英雄劉志丹
劉志丹讓大家稱自己“老劉”
彰顯“人格魅力”,提升班主任素養
以女性主義視角分析《飄》中斯嘉麗的性格特征與命運聯系
做一名有深厚文化底蘊的語文教師
淺談中學數學教師人格魅力的內涵
高校輔導員的人格魅力對大學生的影響
西安紀念長征勝利結束和劉志丹犧牲八十周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