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音樂教學中愛國主義情感的培養與途徑研究

2020-12-23 04:56韓秋霜
神州·下旬刊 2020年11期
關鍵詞:作品小學音樂教學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幾個世紀以來,任何一個能夠采取行動的民族都有其獨特之處。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基礎?!?,《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版)》提出:“通過音樂作品中所表現的對祖國山河、人民、歷史、文化和社會發展的贊美和歌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在音樂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和理解寬容、相互尊重的意識;共同合作,發揚集體主義精神?!睂蹏髁x教育納入小學音樂教育是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令的具體體現,也是朝著正確方向邁出的重要一步,也是貫徹《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版)》的有力舉措。本文探討了小學音樂學校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途徑。進一步分析了小學音樂學校愛國主義教育的意義,分析了愛國主義教育的制約因素,并提出了具體建議。有效的愛國教育戰略,為學生健康成長奠定堅實基礎,成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繼承者。同時,從教育模式的角度來看,實現以人為中心和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概念,不斷提高音樂藝術的吸引力。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愛國主義情感;作品

將愛國主義教育納入音樂教育,這是發展和完善愛國主義教育本身的新思維模式。愛國主義教育與音樂相結合,總體上可以提高愛國主義教育的方法、過程和效果。音樂作品作為一種普通的藝術形式廣泛傳播,受到大家的喜愛,并從生活中汲取教訓,豐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活意義,使藝術表現形式在愛國主義教育中更加完整。然而,在目前的理論界中,在德育研究中采用藝術形式的做法既不完整,又軟弱。提出這一主題肯定會帶來一些好處,并將改善這一主題,從而加強人類藝術的道德氣息。研究音樂作品(歌曲)與愛國主義教育相結合,具有現實意義,是培養愛國主義面對未來的客觀選擇。它不僅反映了愛國主義教育的現代價值觀,而且提高了它的效力。第二,從教育課程的角度研究更適合教育和自我發展的方式方法;不僅提高了愛國主義教育的藝術性和靈活性,而且體現了愛國主義教育“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和人文價值觀。

一、音樂教育思想

(一)音樂發揮教育功能的物質基礎

音樂作品的教育方法鞏固了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原則。所謂主體原則實際上是主體轉換的原則,即作為愛國主義教育主體的教育者把教育對象作為實現教育目的的主體。充分尊重主體性,調動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積極性,實現愛國主義教育目標的原則。然而,以音樂作品的藝術形式為媒介的各種音樂教育活動,處處蘊含著強烈的主體性。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熱愛和認同能夠從被動走向主動,更好地發揮音樂教育在愛國主義教育中的作用。

音樂審學和愛國教育是辯證統一、相互依存和相互滲透的。音樂打開了一個教育窗口,其中包括美麗的照片,使音樂接近學生的生活和感情,包括愛國教育,同時也為把音樂資源用于愛國主義的教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有助于形成正確的美學觀念,有助于小學生提高辨別真、善、美和假、惡、丑的能力。

(二)以樂教和、德育為先的教育思想

作為素質教育的一種,音樂教育過程實際上是一種主體體驗和情感評價的過程。人們從自己的欲望、興趣和價值觀中把握音樂并欣賞審美價值。在傾聽的過程中,發現精神世界的豐富性和復雜性。音樂教育以各種形式為學生創造了輕松、快樂和自由的音樂氛圍。它逐漸形成了一個穩定、積極、樂觀、自信的以內心感受為中心、渴望精神愉悅和情感追求的人格。

不僅是音樂教育,任何教育過程都需要學生具備基本的認真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特別是在表演時,需要長期的技能練習,這是一個逐步積累的過程。音樂活動培養孩子在自然或半無意識狀態下良好的工作態度和意志力。而且作為一種創造性的活動,學生對音樂的體驗和理解必須有助于他們對自然、社會和藝術的理解,這種理解將對自由和強迫音樂的實踐產生微妙的影響。孩子們有意識和無意識地發展生活和學習的秩序,這樣他們的性格就可以朝著健康、高尚的方向發展。

二、愛國主義教育在小學音樂教育中滲透的重要性

愛國主義音樂教育的功能大致可以分為兩部分,一是藝術修養的提高,二是增強一個人的道德素質。具體來說,在整個教育過程中我們不僅在聽優美的旋律和簡單純凈的歌詞,而且聽歌曲的過程也是我們情感得到培養的階段。從而使學生欣賞愛國主義,同時激發自己的學習興趣,提高藝術修養,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一)幫助學生們了解祖國的歷史

愛國教育的普及有助于保持中國傳統的優良品質。自古以來,勤勞、勤儉是中國人民的優良品質。中國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方面取得的顯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與這些傳統美德相關。然而,在今天日益發展的國民經濟中,人們過著富裕的生活。大多數人已經忘記了這句名言,鋪張浪費無處不在。尤其是對于處于成長關鍵階段的青少年,他們對生活物資有很高的要求,奢侈享樂主義扭曲了現代學生的精神品質。愛國主義教育是一個很好的藥方,可以消除這種偷懶的不良行為。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在世界上極為罕見,這種吃苦耐勞的高尚品質值得廣大中小學生學習和繼承。正如《我們走在路上》中寫的那樣:“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勞動人民努力堅強”。仔細閱讀這些文字后,我們可以認識到,中國共產黨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不會放棄或放棄,引導全國人民走上解放的道路。這種感人的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繼承。因此,把每首愛國主義都比作一堂成功的思想道德修養課并不過分。堅持愛國主義有助于維護中華民族的崇高美德??傊?,愛國教育作為一種獨特的教育形式,具有獨特的行為優勢。它們的特點、作用和地位是顯而易見的。我們大力鼓勵和歌頌愛國主義,不是為了豐富學生的業余生活,而是為了豐富學生的情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品質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二)從小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

愛國主義教育不僅在美學方面具有優勢,而且其廣泛應用和傳播也有助于發展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其在培養愛國主義意識、樹立價值觀和發展中華民族傳統方面也起著重要作用。愛國主義教育有助于發展先進文化和民族文化。愛國主義起源于我國特殊的革命戰爭時期,因此愛國主義教育具有一定的時代特色。它展現了中國人民的斗志、時代不屈不撓的風格和決心?!凹t色歌曲”中的“紅”來自許多中國革命祖先英雄的血液。他們今天給我們帶來的幸福是用血換來的。我們對他們的無私奉獻精神表示敬意,并贊揚他們的英勇精神。正因為如此,愛國主義教育有著令人激動和鼓舞的力量,它可以抵御歲月的流逝。

(三)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審美的前提是“感知”能力。只有具備卓越的感知能力,我們才能鑄造內心的情感美學。這里提到的感知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期欣賞音樂的過程中慢慢積累起來的。愛國主義精神的誕生場景大多與人民軍隊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每當我們唱愛國主義歌曲的時候,老革命的敬畏就在我們心中自發地升起,激起我們內心深處的熾熱情感,也許當我們第一次欣賞愛國主義時,我們只能感覺到當時的戰爭和煙霧。然而,在我們反復欣賞愛國主義之后,我們可以看到心中激情澎湃的壯麗景象,進而感受到革命前輩對國家和人民的保護精神。

三、將愛國主義教育貫穿于音樂教學過程始終的策略

(一)挖掘教材內涵,進行課程思政

學校作為主要的教育陣地,是學生獲取知識和確定未來發展方向的地方。新課程改革明確提出音樂課程應注重正確的美學,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使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隨著《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版)》的不斷推展,小學音樂教學應更加注重提高學生素質。愛國主義教學的主要目的是促進青少年的全面發展。在學校藝術教育中,將愛國主義引入校園是非常關鍵的一步,但不能以強制手段進行,應該立足于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實際情況。如果愛國主義要在中小學音樂課堂上流行起來,就必須從學校內部入手,教材和樂曲的選編就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這是中小學藝術教育不斷完善的外在表現。從長遠來看,這是一項持續的任務,學校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確定愛國主義的發展地點和方向,將愛國主義與學生的教育活動結合起來。需要指出的是,教育不僅僅是為了通過考試,音樂教育的目的是幫助兒童提高審美感和生活感,對愛國主義的研究給了他們更廣泛的人生觀。目前,學校教育是面向人民的。它的主要任務是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為精英的教育。在金字塔的頂端只有少數人,和更多的人-普通人。普通學校的教育也是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有效途徑。另一方面,愛國主義并不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它是全民流行的普通音樂,深受人民的喜愛。

(二)利用現代技術,助力愛國教育

大多數愛國電影都有愛國主義,讓學生看這樣的電影可以幫助他們學會唱愛國主義。愛國主義是對自己國家和人民的一種深刻的思想和感情,它根植于人們的心中。英語單詞home的意思是國家、母親的土地和家。母親的土地和我們的家園都是每個人都喜歡錯過的東西。這表明人們生來就有愛國主義,就像我們熱愛祖國和母親一樣,每個人都會感激愛和養育他們的祖國。

愛國主義體現了對我們國家的驕傲和信心。為出生在這個國家而自豪是我們所說的民族自豪感。堅信我們的國家在任何時候都會贏,這就是所謂的民族自信心。每個中國兒女都堅信,偉大的中華民族一定會繁榮昌盛,自力更生。這是中華民族的信心。電影《葉問》一上映在商業和口碑上都有不錯的收獲,影片里面的諸多個性鮮明的背景音樂已然成為系列電影的鮮明旗幟,對這些音樂的練習和二次創作可以是當地貫穿進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可以喚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養觀眾對國情的熱愛。

(三)改變教學法、激發學生的情感

學生對教育的興趣程度直接影響到學習效果。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與他們觀察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密切相關。音樂可以放松,欣賞音樂可以使人快樂。即使那些沒有音樂天賦,遲鈍和矜持的人也可以在美妙的音樂中放松自己。然而,這并不意味著學生可以喜歡任何種類的音樂。每個學生都有自己喜歡的音樂類型。作為一名教師,提高學生對愛國主義歌曲的興趣是一個較為棘手的困難。

事實上,愛國主義歌曲的旋律風格可以相應地改變,使它更接近年輕人的美學標準。愛國主義具有鮮明的時代精神和強大的政治吸引力。幾十年來,音樂家們與時代相結合,創作了大量流行的紅色歌曲,過去時代特征明顯的部分愛國主義已經逐漸偏離了當代青少年的審美標準。大多數青少年認為愛國主義有強烈的時代感。只有生活在特定時代的一代人會喜歡帶有老齡化音調的紅色歌曲。事實上,音樂作為一種審美藝術,應該被廣大人民所接受,并不斷創新,才能代代相傳。此外,大多數愛國主義的音調都在老化,這也是青少年不喜歡愛國主義的原因之一。為此在保持愛國主義初衷的基礎上,可以適當調整愛國主義的曲調,增加愛國主義的一些元素,使愛國主義更好地滿足現代青少年的音樂審美需求。此外,愛國主義的曲調相對平淡。青少年喜歡那些具有爆發力的人,如去年70周年閱兵式上的《鋼鐵洪流進行曲》便是新時代愛國主義的曲調風格逐漸改變的直接證據,作為一名小學音樂教師,我們應該了解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喜好,對癥下藥,給愛國主義添加一些新鮮的元素,讓學生能夠接受愛國主義并愛上它們。

四、結語

作為音樂教學的基本內容之一,愛國主義貫穿于初始音樂教學的整個過程,愛國主義精神的存在可以加深學生對音樂的理解,提高學生的綜合音樂能力。同事它還可以反作用于音樂教師適應情況能力的提升,從而保證了音樂教學的高質量。在小學教育中,課堂是音樂內容的載體,也是音樂教育的主題和中心。課程的變化和發展決定了教育的未來方向。從長遠來看,充分發揮音樂作品在愛國主義教育中的教育功能具有特殊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王林華.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的思考與實踐[J].教書育人,2017:80-80.

[2]趙麗萍.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有機滲透愛國主義教育[J].基礎教育論壇,2015(10X):59.

[3]孫愛華.如何利用小學音樂教學的訓練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J].新課程(小學版),2019,000(001):232.

[4]劉莉.淺談音樂教育中愛國主義情感的培養[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2,000(066):150-150.

[5]高靜.構建“四自”課堂,促進情感發展——小學音樂教學中情感體驗的思考與實踐[J].新課程:小學,2011.

作者簡介:韓秋霜(1972.09-)女,山東省肥城市,漢族,大專,山東省肥城市實驗小學,研究方向:中小學音樂教育。

猜你喜歡
作品小學音樂教學
巧用比較分析方法突破詩詞鑒賞難題
重視兒童心理特點,完善小學音樂教學
做優秀記者:如何從一般素材中“挖”重大新聞
用流行音樂激活小學音樂教學的策略研究
對丁旭東音樂作品的探究和分析
簡論20世紀的法國文學潮流
小學音樂快樂學習的三種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