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循環”背景下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2020-12-23 04:53鄭瑤
西部論叢 2020年16期
關鍵詞:雙循環機遇背景

鄭瑤

摘 要:2020年,面對新冠疫情沖擊和國內國際經濟政治社會形勢的新變化,黨和國家高瞻遠矚,在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基礎上提出了“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雙循環戰略”,為我國應對短期變化和長遠發展指明了方向。本文以“雙循環戰略”的提出為背景,研究雙循環背景下,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所面臨的挑戰和所能獲得的機遇,最后為相關經濟主體提供幾點對策建議。

關鍵詞:“雙循環”;背景;挑戰;機遇

經濟“新常態”、中美貿易摩擦、新冠疫情等等,對2019至2020年,甚至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經濟發展產生復雜而深遠的影響。面對復雜局勢,黨和國家提出了“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雙循環戰略”,為我國應對短期變化和長遠發展指明了方向。危中有機,任何時候我們都要看到事物的正反兩面?!半p循環”的復雜局勢,給我國,特別是中西部地區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同時也孕育著機會。本文旨在探討“雙循環”給中西部地區帶來怎樣了挑戰和機遇,以及中西部地區應該怎樣抓住機遇這兩個重要問題。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雙循環”是在怎樣的背景下提出來的,接著分析和提煉中西部地區面臨的挑戰和機遇,最后針對如何抓住機遇,提出幾點政策建議。

一、“雙循環”的背景

自改革開放以來,國內和國際兩種經濟循環是一直都存在的,只不過去的40余年間,在不同的經濟發展時期,這兩種循環的側重點是有所不同的。40余年的大部分時間里,我國曾十分依賴國際循環,不管是在對外貿易還是在利用外資上,都是如此。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要“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要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半p循環”論斷作為國家戰略方針被首次提出來。那么,“雙循環”是在怎樣的背景下被提出來的呢?

(一)2020年疫情使我國外貿市場遭受巨大沖擊。2008年發源于美國的次貸危機引發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產生不利影響,彼時我國的外貿行業,特別是出口行業,受到了較大的不利影響。2009年以后,隨著我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的逐步復蘇,外貿市場得以逐漸恢復。但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使世界經濟面臨的不確定性大幅增加,國外訂單大幅減少,我國外貿市場遭到巨大打擊。而且隨著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貿易摩擦特別是中美貿易摩擦的頻繁發生,外貿市場的不利影響短期內可能難以消除。在此背景下,我國需要減輕對出口的依賴,需要更多地發揮消費和投資拉動經濟地作用,需要更加積極地利用“國內循環”。

(二)廣大人民物質文化需求極大豐富,我國國內市場發展壯大。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不再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而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國內需不足的狀況已經得到了極大改善。我國歷經改革開放40多年的發展,當前已經具備了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為主要依靠“內循環”,即國內需求,發展經濟奠定了良好基礎。

(三)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貿易摩擦加劇。在世界經濟疲軟,我國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貿易保護主義逐漸抬頭,貿易摩擦逐漸加劇,使得仍處于價值鏈下游的我國,經濟發展受制于人。過度依賴國際大循環導致經濟發展風險升高。華為和中興就是最生動的例子。因此,要改變我國經濟受制于人,某些產業被國外“掐脖子”的尷尬局面,就必須改變對國際大循環的過分依賴,將經濟發展的動力轉變到主要依靠內需上來。

(四)我國疫情得到穩定控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優越性顯現。2020年的新冠疫情,受到黨和政府高度重視。中國政府采取的強有力的措施,使國內疫情迅速得到有效控制。對比國外疫情控制的手段和現狀可以發現,黨和政府以人為本,重視每一個人民的生命安全,其措施得當有效,人民群眾齊心協力,這些無不體現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二、“雙循環”背景下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挑戰

(一)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國內循環”效率低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我國逐漸融入世界市場和世界經濟體系。在以“國際循環”為側重的發展過程中,我國國內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連續10年保持超過兩位數的高速增長,人均收入也得到了大幅提高。但同時東中西部經濟發展不均衡、人均GDP差距日趨擴大的問題加劇。近20年東部地區人均收入增速總體上一直保持在首位。中部地區人均收入一直保持穩定增長的態勢,但其增速相對緩慢。西部地區自從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由于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人均收入水平也在平穩增長。但是從總體上看,中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的人均收入水平差距較大。上述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降低了地區之間人、物和資金的流動性,導致國內循環效率相對低下。各地區生產總值增速方面,東部、中部地區生產總值增速都在2010年達到頂峰,西部地區在2011年達到頂峰,隨后一路下滑。自2011年以來,各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尤其是受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的沖擊,2019年各區域GDP增速都偏低。這些新經濟增長特征,既對我國經濟發展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提出了現實要求,也為轉變當前經濟循環方式提供了依據。從區域政策的空間布局角度來看,構建“雙循環”發展新格局需要進一步改善地區經濟發展不均衡的問題,在區域規劃中根據各區域發展的優劣勢進行更為合理的生產布局,進一步推動各地區產業結構升級和產業協同合作,在國內通過地區比較優勢與高效的流通構建相對完整的國內產業鏈體系。

(二)疫情沖擊下的全球經濟增長疲軟導致國內和國際消費需求下降。2008年的金融危機使世界經濟元氣大傷,世界消費需求大幅下降。雖然中國受08年金融危機影響較小,但“四萬億”的出臺,造成了一定的通貨膨脹,推高了物價特別是房地產價格,使生活成本大幅增加。隨著金融危機影響的逐漸式微,世界經濟,特別是中國經濟逐漸復蘇,但這種復蘇伴隨著至少以下三點,從短中期來看會持續存在的問題。一是生活成本,特別是住房成本的高企。根據“棘輪效應”,人們不太可能降低當前的消費和生活水平,因此經濟發展水平下降對于人們來說,在心理上是難以接受的。二是外貿市場受到了永久性損傷,很難恢復到08年以前的水平了。這主要是因為生活成本的上升,導致我國用工成本同步上升,進而導致的我國人力成本優勢不復存在。三是由外貿市場萎縮引起的國內市場訂單減少的壓力增大。外貿市場的永久性損傷導致國內生產中間品的產業面臨損失,同時導致直接從事外貿產業和間接從事外貿產業的工人工資水平下降,這些都導致了國內收入減少的壓力和國內需求萎縮的壓力增大。而2020年新冠疫情的發生,使上述三點問題更加嚴重。首先,新冠疫情使全球經濟面臨巨大不確定性,使貿易保護主義加劇,使外貿訂單急劇減少國際消費需求下降,進而導致國民收入水平下降,而生活成本,特別是住房成本仍維持在高位,降低了國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其次,國內疫情雖然得到有效控制,但民眾仍面臨收入下降,失業和就業難的陣痛,不少人被迫節衣縮食以減少開支,導致國內需求下降。最后,疫情的影響是全國性的,同樣是不平衡的,中西部地區由于外貿占比相對較小,貿易依存度相對較低,受到外貿市場萎縮的影響是相對較小的。

(三)社會治理能力在東中西部地區間的巨大差異。 在應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中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在處置疫情問題上的表現讓我們明白,中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的差距不僅表現在經濟方面,還表現在社會治理方面。在疫情防控方面,東部地區政府、企業和居民的反應和響應速度,形成應急機制的速度,整體上是高于中西部地區的;在復工復產反面,東部地區更加“膽大心細”,既能做到嚴密的疫情防控,又能做到保就業和及時地恢復生產,凸顯出東部地區政府社會治理的高效性。中西部地區雖然成功地防止了疫情的蔓延,但多地存在一刀切的問題,在復工復產和疫情控制方面不如東部地區那樣均衡。社會治理水平和經濟發展水平是相輔相成的,中西部地區想要在“雙循環”背景下做到大力發展“內循環”,其社會治理水平亟待提高。

三、“雙循環”背景下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機遇

在“雙循環”的背景下,全球經濟放緩,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變為高質量增長,使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但同時,經濟發展放緩,外部環境不確定性的增加,恰恰給中西部地區帶來了特殊的機遇,主要包括人口機遇和產業機遇。

(一)人力資本回流帶來的人口機遇?!半p循環”背景下,東部地區,特別是所謂的一線城市,生活成本高企,而世界經濟,包括中國經濟增長的放緩,導致收入減少,這一高一減,導致許多受教育人口選擇在一線城市渡過金之后返回中西部城市置業和工作。這主要是因為“雙循環”背景下,東部地區的付出時間所獲得的邊際收益對比于中西部地區相對慢節奏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而言逐漸失去了競爭力。在收入減少而生活成本居高不下,居民負債壓力增大的情況下,減少欲望獲得更多的閑暇時間,比更多的物質收益更能令人產生向往。因此,對于中西部地區來說,應該積極抓住人口,特別是受教育人口的回流機會,抓住人力資本增加的歷史機遇。

(二)伴隨著產業梯度轉移的產業機遇。在和平時期的全球化背景下,中西部地區在承接產業的梯度專業方面,不僅面臨著激烈的內部競爭,更面臨著激烈的世界競爭。比如服裝生產行業,它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最初,服裝生產是以廉價勞動力為導向的,該產業可以定位于廉價勞動力的中西部地區。中國加入WTO以后,服裝生產逐漸演變為市場(主要是國際市場)和廉價勞動力共同導向的,此時該產業多定位于廉價勞動力充裕的廣州深圳等地。隨著深圳廣州土地成本、生活成本和用工成本逐漸上升,服裝生產產業就逐漸遷移到,靠近沿海港口且廉價勞動力眾多的東部城市郊區或者沿海小城了。最后,在中國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的階段,服裝生產行業逐步轉移到東南亞的一些靠近國際市場(沿海)和廉價勞動力眾多的城市。而在“雙循環”背景下,外貿市場被大幅削弱,東部地區成本高昂,外部環境充滿不確定性,我國疫情得到穩定控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優越性得以顯現,諸如服裝生產等類別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遷移到中西部廉價勞動力充足城市的可行性大幅提高了。再加之政府對大力發展“國內大循環”的重視,中西部地區在承接產業梯度轉移方面就更有優勢了。

四、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對策建議

中西部地區經濟要發展,必須做到人和產業的相輔相成。產業需要人才能發展好,人需要產業才能留得下來。中西部地區相關經濟主體應做到至少以下兩個方面,才能抓住“雙循環”背景下的人口機遇和產業機遇。

(一)人口政策方面。一是要嚴格控制房價,防止其脫離地區經濟發展的基本面,要降低生活成本。只有生活成本降低了,才能吸引人口特別是人才的回流。二是要加大人才引進的優惠力度和補貼力度,增加回流人才適應期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亓鞯娜瞬旁谏罟澴嗟目炻褪杖攵喙训墓澴噢D換上有一個適應的時間段,地方政府和企業需要在這個時間段,給予引進人才一定的優待,比如人才公寓,住房補貼,人才補助等等。只有能夠讓人才在中西部地區留下三五年才有可能讓他們留下一輩子。三是要保護環境,增加中西部地區,特別是中西部地區中小城市文化娛樂的供給,打造宜居城市。相對于發達地區,小城市的優勢在于自然環境優美,空氣清新,但一個嚴重的問題是其能提供的精神生活服務極其匱乏。中西部想要留住人,需要繼續保持自然環境的優勢,同時提供更多的生活服務,打造良好的宜居環境。

(二)產業政策方面。首先要優化營商環境,打造服務型政府,提高政府社會治理水平?!巴顿Y不過山海關”的網絡名言,生動的展示了水平低下的營商環境對承接產業轉移的嚴重損害。其次要因地制宜因城施策,打造產業增長極。要用地區優勢產業帶動相關產業的共同發展,逐漸形成政府,企業,商業和技術市場四合一的產業集群。最后,中西部地區要抱團取暖,打造地區的增長極。要以“中心”去對抗“中心”,培育地區增長中心,讓要素合理流動和聚集。有的地區需要合并市縣,因為人口和城市規模的增長不但能夠合力,防止單打獨斗形成的無謂競爭,還能夠攤薄公共服務的平均成本。中西部地區需要改變“全都要”的慣性思維,全都要發展的結果是全都發育不良。

參考文獻

[1] 張薦華,高軍.中國改革開放40年中的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與對策研究[J].當代經濟管理,2019,41(02):9-14.

[2] 田玉鐸.改革開放到“雙循環戰略”——理論脈絡、戰略意義與政策建議[J].中國經貿導刊(中),2020(11):10-11.

[3] 郭晴.“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現實邏輯與實現路徑[J/OL].求索,2020(06):100-107.

[4] 伍山林.“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涵義[J/OL].求索,2020(06):90-99.

猜你喜歡
雙循環機遇背景
“雙循環”格局下物流專業雙創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等腰直角三角形背景下的旋轉相似
比大小,想背景,悟本質
雙循環需要怎樣的科技創新生態?
再見,機遇號
跟蹤導練(一)5
指數再創新低 把握底部機遇
機遇
基于Modelica的高爐頂壓控制仿真
五年制建筑裝飾專業“雙循環”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