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班協作學習:網絡環境下的大學生學習新模式研究

2020-12-23 04:53代琳曾渝理
西部論叢 2020年16期
關鍵詞:協作學習易班大學生

代琳 曾渝理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人們對學習需求不斷的增加,使得網絡環境下的學習成為一種趨勢。隨著網絡化的發展,利用網絡信息平臺,搭建協作學習的新模式,將成為今后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和導向,也將成為學生學習的一種新模式和新方法。易班這一官方打造的網絡平臺,在當今高校學子的學習和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加強易班平臺建設,在推廣過程中注重功能開發,以此更加有效的幫助大學生實現網絡協作學習的目的。

關鍵詞:易班;大學生;協作學習

一、大學生參與網絡協作學習的現狀

互聯網驚人的發展速度正在改變大學生的學習方式,易班等新媒體平臺應運而生。如何運用易班平臺、運用好網絡,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以達到更有效的學習效果,成為了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點。豐富的多媒體教學資源、可自由操控的界面讓大學生能夠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與傳統課堂相比,如何充分發揮大學生學習的參與性,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協作學習是一種日漸被推廣的學習方式,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高校將其作為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引入到教學實踐中。

二、大學生易班網絡協作學習調查

筆者采取了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所在學院的研究生三個年級,本科生四個年級共1100名學生做線上的相關問卷調查,問卷發布在本院的易班平臺。問卷內容如下:

大學生易班網絡協作學習調查由大學生每日易班使用時間、使用易班的目的、易班欄目使用情況、易班互動方式、和學習資源獲得方式等方面構成。

從大學生用戶接觸易班的途經的具體內涵來看,存在著較大的區別。1100位用戶中有650人是通過輔導員介紹而接觸到易班的,占59.1%;通過大學生錄取通知書接觸易班的有220人,占20%;通過校內擺點和同學朋友介紹接觸易班的分別有150人和55人,占樣本總人數的13.6%和5%;通過手機應用市場和網絡介紹而認識易班的用戶分別有10人和15人,占0.9%和1.4%。

第二,易班使用頻率。在1100位大學生用戶中,每天使用易班的用戶有455人,占41.3%;每周3-4次使用的用戶為278人,占25.3%;每月5-6次的用戶有99人,占9%;下載了易班但是基本不使用的用戶達268人,占24.4%。

第三,易班欄目使用情況。1100位大學生易班用戶中,使用過微社區的用戶最多,有667人,占60.6%;優課的使用者有325人,占29.5%。即時通信、輕博客、相冊、輕應用快搭則相對較為次之,其中使用過易班即時通信的用戶有28人,占2.5%;輕博客的有13人,占1.2%;相冊的有45人,占4.1%;快搭的有22人,占2%。

第四,易班用戶互動方式。在1100位用戶中,通過參加校園活動來與他人進行互動的用戶最多,有458人,占41.6%;發帖、與輔導員和老師交流的用戶不相上下,分別有231人和245人,各占21%和22.2%;與同學朋友在易班上交流互動的人較少,有86人,占7.8%;而通過寫博客進行互動的用戶僅有54人,占4.9%;從未使用易班進行互動的用戶有26人,占2.3%。

三、易班協作學習創新路徑

易班“優課 YOOC”平臺提供了充足的資源和空間供師生交流互動。始終圍繞著易班網絡平臺教育教學功能充分利用的目的,提出了以下幾點協作學習方式。

(一)創建課群話題,實現學習強互動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由于時空的限制,多數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學生只能被動進行知識接收。師生之間的的交流和互動很少。但是通過易班平臺,課群話題的發布極大地提高了雙方的參與度。學生和教師均可在該板塊發起有關課堂學習內容的話題,大家共同參與,積極互動。同時,通過話題內容,反映了學生對課程學習的理解與疑惑,有利于教師對課堂教學的改進。

(二)分享優質課群課程,引領學生多元化學習

在大班授課的“班級社會”時代的教育方式下,達到了迅速普及知識的目標,但卻是遏制了學生個性發展和發散思維。易班平臺提供超大容量的學習空間,教師可根據課程要求,篩選其他高校的精品網絡課程分享到課群,用于學生課后觀看,有利于進行研究性學習。在網絡課程不同的授課方式下,學生根據自身需要獲得了有針對性的,個性化的教學內容,彌補帶教老師課堂上未涉及或者未延展和自己沒掌握的內容,也可以進一步扎實和復習所學知識。

(三)創建學習資料庫,倡導學生自主性學習

在采用開放、多元式教學模式下,教師采取互動教學,學生自主學習顯得尤為突出。學習資料庫的建立為教師提供了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使教師從教學的身心疲憊中脫離出來,并達到教師在授課中能夠拓展延伸更多知識內容的目的;學生能夠隨時在易班下載教師上傳的一系列學習資料,并結合線下課堂教學內容更好的去理解每一個知識點,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同時還可以提前接觸新的知識點,提高線下課堂的聽課效率,加強師生線下有效互動。

(四)布置在線作業,結合學生實際調整教學內容

教師利用便利的互聯網工具完成對學生的平時考核,動態觀察學生對這門課程的了解程度。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態度、思想狀況、思維特征,預測學生在學習思維上可能存在的問題。以此為依據及時調整教學內容與方法,有效提升教學的精準度。

四、結論和建議

在網絡開放教育大課堂中,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習已經更加廣泛并得以延伸。易班平臺學習資料豐富,倡導學生自主性學習,具有開放性,但是對于在校大學生來說,如何更高效的利用易班平臺、利用網絡環境做好學習平臺的搭建還是一個需要探討和研究的問題。

作者簡介:代琳,西華大學外國語學院2016級英語專業學生。曾渝理,西華大學外國語學院教師。

該項目為2018年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項目號:201810623034)。

猜你喜歡
協作學習易班大學生
易班實名制下陜西高校校園網絡文化生態構建
大學生就業趨勢
大學生“雙創”進行時
暑假調查 45%的大學生僅給自己放十天假
高等學校易班平臺推廣建設探析
輔導員應用“易班”開展工作的思考與建議
云計算環境下協作學習教學平臺的設計與實現
項目教學法在《微機原理》教學中的應用
獨立學院“大學計算機”實驗課程教學改革
混合學習模式及其實施要點 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