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玩的策略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實施的研究

2020-12-23 04:46李莉
小學時代·中旬刊 2020年9期
關鍵詞:課題教學研究研究

李莉

一、課題的提出

新課改下,教師要徹底改變以往灌輸式的課堂,要創設生動活潑、有情感的課堂,教師就要想方設法喚起學生學習的欲望,讓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學習,創設互動的課堂。新課改下的高效課堂要求體現誘思探究的教學思想,要提高課堂信息量、思維量和訓練量。

現實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仍存在著“重知識,輕能力”“重傳授,輕情感”“重結果,輕過程”等弊端,我們提出了“玩”式課堂高效教學,力求將“教而獲知”的過程轉變為“玩而獲知”的過程,讓學生在玩中產生學的沖動,認真地參與、愉快地思考,從而達到高效課堂教學所追求的目標,實現玩與學的有機結合。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說過:“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焙⒆釉谕嬷凶钭杂?,孩子在玩中積極性最高,教育效果也最好。當孩子在玩耍,他是靈活的、主動的,思維也是發散的、沒有邏輯定勢的,同時也是活躍的。

通常對“玩”的理解,我們一般分為兩個層次:一是學生自發式地、無目的地“玩”,這是學生純粹的、無意義的玩,但它同時也是學生有意義“玩”的基礎。二是學生有目的地“玩”,即真正的有意義的“玩”,這就是我們在學習中所提倡“玩”。從學習的形式上看,兒童的學習可以理解為“實踐活動”和“思維活動”。我們對“玩”與“學”之間的關系可以概括為:“玩中學”是指學生在玩的過程中滲透教師設計的學習意圖,把學習隱含在玩耍的過程之中,使玩的過程體現學的意圖,使學的過程體現玩的樂趣,提倡的是在“玩”的活動中學習、思考、創新,強調的是一種科學學習的方式——有目的地“玩”,讓兒童輕松愉快地感知、體驗,增強有效性。

三、研究目標與內容

(一)研究目標

1.轉變教學觀念,使玩的策略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實施,使課堂教學做到高效有趣。

2.形成“玩”式課堂高效教學研究的氛圍,打造出一支教學能力較強的教師隊伍,提升我校教育教學質量。

3.建立一套“玩”式課堂高效教學研究的管理、指導機制和制度體系。

(二)研究內容

本課題重點研究如何利用情景創設中激發學生興趣,利用問題設計引發學生思維沖突,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通過課堂中的“玩”,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運作,探究高效課堂教學的特征。本課題計劃按照年級段各學科同步進行,從三方面開展研究:

低年級:“玩中學”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與研究。注重培養興趣,通過創設有趣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心情愉悅地投入學習,以興趣導學。

中年級:“玩中思” 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與研究。注重學生體驗,通過形式各異的學習活動、實驗活動,激發學生思維,使學生積累學習經驗,增強實踐能力,以活動促思。

高年級:“玩中創”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與研究。注重學生創新,通過創設有爭議的問題模式,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以實踐求異。

探索適合學生年齡特點、高效有趣的“玩”式課堂模式,培養學生“樂學會玩”的學習風格。

四、研究的過程與方法

本課題我們將以行動研究法為主,輔之以調查法、文獻法、經驗總結法。

1.調查法。通過調查,弄清當前課堂教學中存在問題的現狀與原因,并根據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2.文獻法。收集有關文獻資料,組織課題組教師認真學習,作為課題研究的理論指導實施材料。

3.行動研究法。在教學理論指導下,把教學實踐與理論相結合,充分調動課題組教師的積極性,教師成為實踐者與研究者。教師在實踐研究中,要不斷地進行反思和總結,并能把研究成果應用于實際教學。

4.經驗總結法。通過研究總結,提煉出切合教學實際的有效教學方法,并在學校進行推廣,促進本課題研究的進一步深化。

五、研究的成果

成果一:轉變教學觀念,將“玩”的策略植根于各科教學的每個環節。

每一位教師都在努力通過創設有趣的教學活動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的興致“高”起來;教學通過深入挖掘知識因素,讓學生的感官“動”起來;這樣能充分激發學生想象的空間,讓學生的思維“飛”起來。課題研究亮點可以歸納為以下三點:

1.課堂上玩出彩。張晶老師在課堂上搭建了《菜園子》策略,寧國彤老師的圖形寶寶向前沖策略,支曉靜老師用撲克玩數學的策略,趙建榮老師科學課上用樹葉作畫的策略,王姝燕老師把字詞教學融入中國象棋的棋盤的策略、語文課上運用舞臺劇進行口語交際訓練的策略,閻春捷設計的單詞節奏記憶法,李娜老師自編拼音手指操用肢體語言辨析形近、音近拼音的策略……在一節節靈動的課堂上,一個個“玩”式課堂高效教學的策略伴隨著一張張開心的笑臉誕生了,我們一切的努力就是為了讓孩子們玩知識、玩方法、玩著快樂、玩著成長。

2.作業里玩出彩。語文教研組的詩詞作業展示顯示出學生在古詩上做足了文章,讓古詩動起來,又讓古詩靜下來,變成美麗的圖畫和美麗的文字。數學組的學具制作在當時掀起了一股熱潮,學生樂此不疲,家長贊不絕口。英語組為了讓孩子們在動手的同時加深對英語的感覺與興趣,可謂動足了腦筋?!巴妗狈稚⒘藢W習的難點,分解了孩子們學習的壓力;“玩”讓孩子們放開思緒,自由創想,無羈翱翔,讓孩子們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從而有助于孩子從枯燥的作業堆中走出來,在自主、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學習自己感興趣的知識。

3.活動中玩出彩。數學教研組開展的學生書屋售書的活動,學生饒有興趣地開展進貨、理貨、賣書等活動,自己當上了書屋的小老板。這個過程不僅把數學課堂延伸到了課外,而且鍛煉了學生的生活能力,可謂一舉兩得。課本劇《半夜雞叫》把課文搬到了舞臺,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把古詩詞的背誦編成了跳繩、跳皮筋的活動,讓孩子們輕松背誦古詩,感受古詩的韻律美與節奏美。美術課的環保時裝秀上,孩子們運用生活中的廢舊物品自己設計服裝展示,在不知不覺中讓孩子有了環保意識、審美的意識。

成果二:初步建立了一套“玩”式課堂高效教學研究的管理、指導機制

成功的“玩”式課堂不僅僅是愉快的課堂,還是高效的課堂。玩的策略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實施的研究就是要在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實現高效教學,為了深入研究玩的策略在課堂教學中的有效實施,加強教研的力度,課題組以學科為單位設立了“玩”式課堂高效教學的特征及實施策略的研究子課題小組,每個小組在總課題的指導思想的基礎上設立自己的子課題,定期開展研討,以邀請課、觀摩課的形式實踐;我們在每年一度的“百舸杯”教學大賽中加入了突顯“玩”式教學策略的評估,初步建立一套“玩”式課堂高效教學研究的管理、指導機制。

成果三:“玩”式課堂高效教學研究的氛圍初步形成,建立了一支朝氣蓬勃的較強的教師隊伍,提升了我校教育教學質量。

猜你喜歡
課題教學研究研究
基于項目式學習的生物學概念教學研究
高中數學復習課教學研究
高中數學教學研究
第十單元 課題1常見的酸和堿(第二課時)
誰說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對周期函數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與應用
竹溪縣實施“五個一”工程開展草根課題研究
“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