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仁和文化”歷史溯源與現實發展

2020-12-23 16:36邵付國
小學時代·中旬刊 2020年8期
關鍵詞:仁和辦學課程

邵付國

如東縣馬塘小學地處鄉鎮,在114年辦學歷程中深受地域仁和文化熏染,老樹新花,綻放別樣風采。

一、“仁和文化”源遠流長

1.美麗傳說發端仁和。在如泰運河與九圩港的交匯處,形成一座獨具特色的三角島,古鎮馬塘就坐落于此。相傳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大將軍薛仁貴跨海東征,途經此地時所騎御賜白龍馬掘地為塘,馬塘由此得名。后人塑漢白玉薛仁貴躍馬疆場雕像以資紀念,至今仍矗立在曉塘影院門前。因薛仁貴名字中有個“仁”字,鄉人據此確立仁和思想,代代流傳。在這片廣袤富庶的土地上,馬塘人世代傳誦薛仁貴的故事,實踐仁和精神,在鄉風鄉俗中主動融入仁和理念,建設美好家園。

2.文化楹聯展示仁和。南宋愛國名臣文天祥也曾留下《過馬塘》的詩句:“孤舟漸漸脫長淮,星斗當月空照懷。今夜分明棲海角,未應便道是天涯?!北彼握渭?、文學家范仲淹到扶海洲建堤筑壩,途經馬塘,只見島鎮四面環水、河港縱橫,為了方便島內居民出行,籌資建造了“淮南第一橋”——仁和橋,并親書楹聯:“橋石千秋昭美業,舟行萬里載仁人?!睒蛏系拿撎N含了“博愛、仁義、和諧”的質樸民風,昭告后人仁愛包容、和睦相處?!跋忍煜轮畱n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家國情懷豐富、發展了仁和思想。

3.淳樸民風詮釋仁和。千年傳承的仁和精神世代激勵馬塘人民愛國愛家,熱愛生活,勤勉努力。首先是家國情懷,早在1922年革命先輩吳亞魯、吳亞蘇、葉胥朝就在馬塘建立起黨組織領導如皋東鄉農民運動。馬塘人民在黨的領導下與日寇、偽頑展開斗爭,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就有一百多名熱血青年獻出了寶貴生命;其次是尊師重教,崇尚知識,興辦教育,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優秀的人才在不同戰線上為國效力;還有六業興旺,馬塘人民將仁和精神落實在各行各業生產建設中,是全縣的工業重鎮,逐步形成紡織、服裝、化工、機械四大支柱行業,獲得江蘇省文明鄉鎮稱號。

二、“仁和文化”滋養學校

馬塘小學是一所普通農村小學,百多年辦學歷程浸潤在地域仁和文化中,顯示出勃勃生機,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取得驕人辦學成績。

1.仁和成就科研特色。地處農村,不靠天時不占地利,獨具人和。學校堅持以人為本的辦學方向,把仁和理念與具體的辦學實踐相結合。明確“打造科研型特色、培養科研型教師、成就智慧型兒童”的辦學思路,早在1997年就實現了教師科研的三個百分之百,即百分之百的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百分之百的教師發表論文、百分之百的教師有論文獲獎。從“八五”開始至今,先后承擔省市縣立項課題230多項,其中“課內外教育活動有機結合,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充分發展” 整體改革試驗、“注音識字,提前讀寫”實驗、農村小學科研型教師群體的建設與提高研究等取得豐碩成果,產生廣泛影響。截至目前,教師累計發表文章3450篇、論文獲獎2782次,學生發表文章2165篇、獲獎3423人次。

2.仁和催生科學管理。仁和講求對人的尊重、激勵、成就,由此催生出科學管理。以校本管理經驗為主要內容公開出版的《走上科學管理之路》《曹玉蘭學校管理經驗談》為標志,馬塘小學在規范管理、民主管理、協同管理上走出了自己的新路,管理必作于細,在宏觀視野下作微觀透析,這是多年辦學凝結成的經驗。每件事情必有標準,必有評價,必有反思,在不斷滾動中實現螺旋式上升;充分調動教職工參與學校管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完善教職工大會制度,在全縣首創民主評議干部制度、學生家長評價教師制度,獲得全縣推廣;注重管理效能的整體提升,特別是建章立制構建學校、社會、家庭協同教育體系,綜合教育力量科學施教。

3.仁和創造辦學輝煌。仁和的精神力量化為學校辦學實績,先后十一次蟬聯江蘇省文明單位、四次蟬聯江蘇省模范學校、三次蟬聯全國模范職工之家、兩次蟬聯全國紅旗大隊,獲得全國巾幗建功先進集體、全國紅花集體等四十多項省級以上榮譽。

三、“仁和文化”現實發展

2015年1月,百年馬小喜遷新址,校園面貌煥然一新,辦學條件有了跨越式進步。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學校傳承良好辦學傳統,進一步凝練辦學思想。

1.仁和為核心的學校文化構建。明確學校核心理念是“仁和”,除了傳承地域文化以外,更加賦予了文化和教育的意義?!叭省比∽悦献印叭收邜廴恕?,兼有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意,“君子為仁”與愛的主題相關,伴愛而生,由仁而和?!昂?,諧也”(《廣雅》),“和”即和諧。由此衍生出辦學愿景“仁人匯聚的智慧樂園,和美相伴的幸福家園”,派生出一訓三風,即“行健、日新”校訓;“領新、篤學”校風;“正德、讓學”教風;“厚養、敏學”學風,學校文化系統由此明晰。

2.仁和為中心的學校特色構建。學校黨建工作秉持仁和理念,在“仁慈、仁愛、仁義、仁德,和諧、和煦、和美、和潤”的語境下開展黨建工作,為仁和理念更好地指導、落實教育工作作出獨特的貢獻,“仁和黨建潤童心”品牌在全縣有較高知名度。為培養體格健壯、心智健全、身心健康的仁和少年,學校傾力打造籃球特色,編著籃球教材,開設籃球課程,舉辦籃球節活動,先后被教育部、江蘇省教育廳命名為全國、省青少年校園籃球特色學校,建有籃球文化墻,成為學校新的風景。在全國第一所農村小學兒童科學宮基礎上建成鄉村學校少年宮,為廣大兒童開展拓展活動提供無償服務,在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中作出應有貢獻。

3.仁和為圓心的學校課程構建。在仁和理念指引下學校著力構建小事德育課程、校本智育課程、鄉土特色課程體系,用課程的跑道力量培養仁和少年,達成教育人、發展人、成就人的目的。借助“仁和文化”視閾下鄉村小學課程校本化的實踐研究課題,學校著力將國家、地方規定的“統一課程”、已有校本課程,通過具體的校本化改造、建設等實踐探究,轉化為鄉村小學“理想課程”“貼切課程”,為學生健康、全面、和諧、充分、快樂成長服務。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就是仁和理念的當代詮釋,更加是馬塘小學新百年的不懈追求。

猜你喜歡
仁和辦學課程
《ERP原理與應用》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探索
在晉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梳理
在晉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梳理
課程思政在組織行為學課程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
中外合作辦學在晉招生錄取情況一覽表
網絡平臺補短板 辦學質量穩提升
A—Level統計課程和AP統計課程的比較
自行車的發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