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遼寧文化遺產資源保護的措施研究

2020-12-23 07:16紀靜
科學導報·學術 2020年48期
關鍵詞:名錄申報文化遺產

紀靜

一、遼寧各類文化遺產資源總量統計

(一)文物遺址類

據統計,目前,全省已發現的各類文物遺址1.13萬余處,各級人民政府先后公布了文物保護單位1878處。其中,世界文化遺產地6處(萬里長城———九門口、五女山山城、沈陽故宮、清永陵、清福陵、清昭陵),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76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441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208處。此外,我省現有歷史文化名城9處(國家級1處,沈陽;省級8處,大連、撫順、遼陽、朝陽、北鎮、興城、桓仁滿族自治縣、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1處(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類

我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共有60項,具體包括:民間文學(共計5項)、民間音樂(共計9項)、民間舞蹈(共計11項)、傳統戲?。ü灿?2項)、曲藝(共計9項)、民間美術(共計10項)、傳統手工技藝(共計3項)和民俗(1項)。? 其中有沈陽市的奉天落子、沈陽評?。n、花、筱)、沈陽京?。ㄌ婆桑?、東北大鼓、老龍口白酒傳統釀制技藝等。遼陽的民間鼓樂、沈陽的東北大鼓、鞍山的海城喇叭戲、撫順的滿族秧歌、本溪的“社火”藝術、丹東的單鼓藝術、錦州的黑山二人轉、營口的蓋州皮影、蓋州風箏、阜新的蒙古勒津婚禮、胡爾沁說書、大連的復州皮影、鐵嶺的傳統二人轉、朝陽的民間剪紙等14項遺產入選。

遼寧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共有54處,具體為:民間文學(8項)、民間音樂(10項)、民間舞蹈(6項)、傳統戲?。?項)、曲藝(6項)、雜技與競技(2項)、民間美術(10項)、傳統手工技藝(3項)和民俗(5項)。

二、遼寧文化遺產資源保護的問題分析

(一)民眾的自覺意識不夠

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要代表,我省的文化遺產主要儲存于民間,也主要依靠人民大眾來傳承??捎捎诿癖娮陨淼奈幕杂X意識淡薄,再加上傳統節日、聚會、工藝等在實際生活中的功能和地位逐步下降。比如,吃新節(大部分農村地區稱“吃新米飯”)也由于環境的改變也慢慢的遠離了現實生活。當然文化也在發展,人們的文化自覺意識也在不斷改變。由于科技、時代、功能等因素的影響,有的文化形態已不適應社會的需求而被淘汰。這種現象是很正常的,問題是,一部分民眾對依然還在發揮重大功能的文化形態依然缺乏重要的認識,自己身邊的文化現象缺乏認同感。

(二)重申報輕保護的現象依然存在

對于文化遺產來說,申報的目的,是使所申報的項目能夠列入相應層級的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以便得到相應的保護;而保護的目的,是使列入名錄的代表作不致遭受任何傷害和毀損,并得到原真性的永久延續和發展??僧斍暗臓顩r是,我省部分地區重申報輕保護的思想還依然濃厚。尤其是在申報國家級、省級文化遺產名錄的過程中非常重視,從人力、財力、物力上都給予大力支持。而申報成功之后,則棄之不管,對如何發揚和繼承缺乏系統的研究和思考,也沒有具體的辦法和措施。

出現這些情況的原因,主要是一些地方、部門的領導,對文化遺產的申報工作缺乏正確認識。他們有的把申報工作與經濟建設聯系起來,認為“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是一塊希缺的金字招牌,是一棵取之不盡的“搖錢樹”,把申報活動看作是一種投資行為。有的把申報工作與個人的政績追求聯系起來,認為申報成功是有關地方的一種榮耀和相關人員的一個政績。有的把申報與保護等同起來,認為申報就是保護,保護就是申報,申報工作做好了,保護工作也就做好了,申報成功了,遺產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保護了。

(三)部分遺產的可傳承性不強

由于種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部分文化遺產名錄可傳承性越來越弱,以非物質文化遺產最為突出。由于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觀念的發生了轉變,一些民間習俗的適用性和可傳承性大大削弱。另外,大部分傳承人的逝世及改行,使其傳承成為了一個真空地帶。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形式非常特殊,它需要特定的社會文化空間、需要有特殊技藝的傳承人、需要特殊的受眾群體。

當前,文化遺產保護面臨的問題還有很多,比如,資金問題、保護措施的探索問題、與國際接軌的問題、區域之間保護經驗的交流問題、人才隊伍建設問題等等,都是非?,F實或棘手的問題。

三、遼寧文化遺產保護措施

(一)加強領導,增加投入,為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保護文化遺產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從對國家和歷史負責的高度,從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高度,將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及城鄉建設規劃。要建立健全文化遺產保護責任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以保障和監督各地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落實。省政府成立遼寧省文化遺產保護領導小組和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咨詢委員會,各市、縣(市、區)政府也要成立相應的文化遺產保護協調機構。

各級政府要將文化遺產保護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根據本地文化遺產的數量、規模、現狀和財力狀況,安排相應的文化遺產保護專項經費。

(二)加大執法力度,使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軌道

省政府有關部門要配合省人大常委會抓緊制定《遼寧省文物保護條例》。各地要根據本地實際,制定文化遺產保護地方法規、規章。各級公安、城建、規劃、工商、國土資源、宗教、旅游、文化(文物)、環保、海關等部門要密切配合,依法嚴厲打擊盜掘、盜竊、倒賣、走私文物和破壞文物本體及其歷史風貌等違法犯罪行為。

加強對文物流通市場的調控和監督管理,規范文物市場秩序,嚴格把握文物流通市場的準入條件,規范文物經營和民間收藏文物行為。嚴格執行文物商店銷售文物、文物拍賣企業拍賣文物的審核備案制度和文物出入境審查監管制度,防止珍貴文物流失。

(三)做好基礎工作,確保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可持續發展

加強文化遺產資源調查研究,開展全省文物普查及長城、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專項調查,依法登記、建檔;全省6處世界文化遺產所在地政府,要在2007年底前完成世界文化遺產保護規劃的編制工作,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規劃要有計劃逐年編制完成;盡快啟動“大遺址保護”工程?!笆晃濉逼陂g全面完成文物博物館系統風險等級單位的安全防范設施建設,全面提高文化遺產的人防、物防和技防水平。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有計劃地對文化遺產保護管理人員和業務人員進行崗位培訓,積極引進我省緊缺的文化遺產保護專業人才,全面提高文化遺產保護管理水平和科研能力。

(四)高度重視博物館建設,努力提高展覽水平和服務質量

全面推進國有博物館建設和設施改造。到“十一五”末,實現每個省轄市都有一座現代化、功能齊全的博物館。扶持和發展民辦、私營博物館,優先發展民俗、工業、科技、自然等具有民族和行業特色的博物館。

加強館藏文物的保護和安全管理,落實藏品丟失、損毀責任追究制。整合全省館藏資源,加強館際交流合作。發揮博物館“宣傳展示、服務社會”的職能,更新服務理念,轉變辦展方式,體現“以人為本”,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堅持向未成年人等特殊群體減、免費開放,全面提高各級博物館展覽水平和服務質量。

(五)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落實各項保護措施

認真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在2008年底前基本完成,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體系。按照《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申報評定暫行辦法》要求,做好國家級名錄的遴選申報工作,并建立省、市、縣三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對列入名錄的項目,編制詳盡的保護規劃,落實保護措施。著重做好瀕危非物質文化遺產搶救工作。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有關的珍貴、稀有實物、資料,要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由有關單位盡快征集、收藏和保護。

建立科學有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機制。制定獎勵辦法,鼓勵和支持代表作傳承人(團體)開展傳習活動,確保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加強對少數民族文化遺產和傳統文化生態區域的保護,在傳統文化特色鮮明、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社區、鄉村,開展創建民間傳統文化之鄉的活動。

(六)加強歷史文化名城(街區、村鎮)的保護

進一步做好歷史文化名城和歷史文化街區、村鎮、優秀近現代建筑等文化遺產的申報、評定及保護范圍的劃定工作。省建設廳要會同省文化廳研究制定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街區、優秀近現代建筑的申報、評定及管理辦法;已經確定為歷史文化名城的地方政府要認真組織編制保護規劃,明確保護范圍,落實保護措施。對涉及歷史文化街區、優秀近現代建筑的建設項目必須按照有關規定審批,對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街區、優秀近現代建筑的布局、歷史風貌造成破壞的,應當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在城鎮化建設和新農村建設中,妥善處理保護與利用的關系,充分發揮文化遺產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強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

猜你喜歡
名錄申報文化遺產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遺產日
Task 3
鼠國要上天之離你十五米
參展商名錄
Tough Nut to Crack
北京100種常見鳥類名錄
現行有效的全國無公害農產品檢測機構名錄(2015年)
文化遺產與我們的生活
賽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