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新媒體藝術與民間美術的融合發展

2020-12-23 00:18何雨
科學導報·學術 2020年48期
關鍵詞:新媒體藝術民間美術

何雨

摘? 要:近年來,經濟的發展,促進我國科技水平的提升。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互聯網技術已經走進我們的日常生活。在數字技術不斷變革的過程中,最前沿的新媒體藝術引領著藝術的潮流。新媒體藝術家們以現代科學技術為依托,創作出很多生動、奇特的藝術作品,畫廊和美術館中涌現大量新媒體藝術作品,提升了人們的藝術感受和視覺體驗。本文就新媒體藝術與民間美術的融合發展展開探討。

關鍵詞:新媒體藝術;民間美術;互動融合

引言

文化自信是促進民間美術發展和傳承的重要綱領。目前不少民間美術工藝的學習過程辛苦復雜,經濟效益較低,已經面臨失傳的境地,國家和政府采取了拯救性的保護措施,但依然無法改變其難以為繼的窘境。新媒體藝術能夠通過新穎的藝術表現形式,更好地宣傳傳統民間美術的藝術價值和市場經濟價值,將其用途從單純的藝術館陳列和景點售賣,變成一種時尚的生活方式,使之重獲新生。

1民間美術與新媒體藝術融合必要性

1.1民間美術多學科性同多媒體藝術特征吻合

民間美術并不只是單一存在學科,其學習需求涉及到了其他學科。時間逐漸推移促使民間藝術界將過去固態學習文本逐漸發展成目前活態語境。民間藝術活態語境內進行知識與經驗累積,以活態多維方向思考,同時關注到民間藝術與社會結構間、歷史傳統與傳承主體間關系?;顟B語境下對民族志進行探討,所謂民族志實際上就是在特定背景下,對視覺表現客觀性進行分析。例如,靳之林《生命之樹》,擺脫了傳統理論,促使作品生活氣息非常濃厚。

1.2擴大傳播覆蓋面

隨著新媒體藝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民間美術的視覺感知也得到不斷提高,使其獲得更大的發展,并得以有效改變和提高。民間美術的傳播形式中融入了新媒體技術,使民間美術中出現符合時代發展的元素。在民間美術與新媒體藝術有機融合后,其藝術表現規模不斷壯大,視覺效果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優化。

1.3有利于滿足公眾感情的滿足

為了滿足市場發展的需要,部分民間藝術產品被加入了較強的商業性質,因此,在民間美術發展的取向方面,部分民間美術傳承者出現了一定的分歧。如果一味滿足商業要求,則會導致美術作品淳樸本質的喪失,而堅持民間美術的底蘊與精髓,則會對作品的創新與發展造成影響。針對這一現象,通過新媒體藝術的合理應用,有利于合理推動社會公眾對于民間美術作品關注程度的優化,從而進一步滿足大眾在情感方面的需要,實現民間美術在商業與文化底蘊之間的有效平衡,對于民間美術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新媒體藝術與民間美術的融合策略

2.1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

在國內,已經有互聯網文化企業將VR、AR、MR等虛擬現實技術應用于民間美術的宣傳,讓人們通過三維立體影像,在線了解和欣賞不同藝術家的藝術作品,甚至通過移動端進行民間美術作品的私人定制,這從根本上改變了民間美術的生態環境。同時,人們還能通過互聯網平臺,實現與創作者之間的溝通,幫助人們更加深入了解民間美術以及每一件作品的內涵。

2.2建設美術資源平臺,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

在新媒體藝術與民間美術融合的過程中,通過多媒體技術的合理應用,相關人員可以有效實現民間美術資源交流平臺的創建,從而實現民間美術信息資源的交流與共享。在應用過程中,通過該平臺的有效應用,有利于相關人員就民間美術的工藝與技法進行分析討論,從而實現民間美術的系統化發展。同時,通過網絡資源平臺的有效搭建,有利于幫助使用者進一步突破時間與空間的束縛,實現民間美術相關信息與資料的合理獲取,對于民間美術的有效傳承與弘揚具有重要價值。此外,基于資源平臺,研究者可以對民間美術的特征、發展趨勢及核心工藝進行系統化探索,可以利用相關信息技術進行妥善保存與整理,對于民間美術數據庫的建立與完善具有重要意義。

2.3構建民間美術的數字博物館

從目前來看,非常多大型博物院內都實現了數字化展示,也就是將民間美術作品轉變成數字博物館,這樣能夠盡可能滿足社會發展需求。在數字化博物館設計過程中,餐趕著不僅可能觀看各種實物,哈能夠借助多媒體手段觀看文化來源與制作工藝流程,促使參觀者能夠充分了解到不同民間美術內涵,促進民間美術傳承以及發展。例如,在展示鳳翔木版年畫活動設計、互動化展示等展示過程中,鳳翔木版畫已經具有400多年的歷史,年畫由粗到精、有小到大,具有優秀發展歷史,屬于地被地區重要民間藝術形式,借助民間美術的數字化博物館發展模式,展示鳳翔木版年畫發展與制作工藝,促使人們能夠掌握鳳翔木版的優秀歷史,培養人們保護意識,進而更好傳承鳳翔木版年畫。

2.4媒體技術的應用

新媒體藝術和民間美術結合的第三個方式集中在多媒體領域,即影視作品和動漫周邊。近年來,我國古裝劇的拍攝越來越精良,對于服裝、場景、道具的使用也越來越講究,甚至很多劇組會專門聘請相關專家進行指導,來確認不同朝代、不同地域人們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習慣,受這些影視作品的影響,穿著漢服成為一種風尚。電視劇不僅對唐代的長安城做了大規模的還原,還呈現了火晶柿子、水盆羊肉等民間美食,甚至對士兵的鎧甲也做了高度還原,不僅讓觀眾感受到一場視覺盛宴,還變相資助了盔甲制作這一小眾民間工藝的發展。

結語

新媒體背景下,有效傳承以及發展民間美術,采取有效保護措施,同現代技術有效結合,促使民間美術長盛不衰。民間美術文化內涵非常深厚,表達以及宣泄的人類內心的思想情感。新媒體藝術實現精神層面藝術的物化,更好傳播以及保存民間藝術。民間美術與新媒體藝術融合不僅僅不會產生矛盾,還能夠更好傳承,對弘揚民間美術人文情懷,培養人們民間美術審美意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王軒.新媒體藝術在中學美術教學中的融合與發展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8.

[2]? 李貫一.淺析傳統藝術與新媒體藝術的融合[J].華章,2018(26):11-12.

[3]? 徐馨.新媒體藝術的觀感融合——從視聽走向通感體驗[J].新聞傳播,2019(20):11-12.

[4]? 徐武斌,張詩豪,陳葉純,等.新媒體藝術與中國傳統藝術的融合[J].華章,2018(18):21-22.

[5]? 陳峰.民間藝術在新媒體時代下的傳播與發展[J].大眾文藝,2019(16):48-49.

猜你喜歡
新媒體藝術民間美術
新媒體藝術與傳統藝術的碰撞
民間美術對現代藝術設計的啟示
陜西民間美術中的圖形視覺思維研究
從新媒體藝術角度淺析網絡直播的娛樂創新
淺論天津民間美術的傳承與創新
創新民間美術傳承模式 生態式發展新農村文化建設
淺談新媒體藝術對字體設計的影響
試論當前新媒體藝術呈現的文化特征
黑龍江民間美術與新媒體藝術的結合研究
時間,身體,情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