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留學生參與羽毛球運動項目的創新模式研究

2020-12-23 03:07耿強
科學導報·學術 2020年48期
關鍵詞:體育文化留學生一帶一路

摘? 要:羽毛球作為我國傳統優勢項目,普及面廣、接受度高、娛樂性強,有理由成為“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外學生體育文化交流的切入點。本研究通過問卷法、訪談法,調查現階段羽毛球在留學生中的開展現狀、參與動機和期望的開展模式,并提出具有創新性的傳播模式,以提高留學生的參與度,在開展運動項目的過程中達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關鍵詞:羽毛球項目;留學生;體育文化;交流

Abstract:As a traditional competitive sport in China,badminton is widely accepted and highly entertaining.Therefore,it is reasonable for badminton to become the entry point for students' sports cultur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One Belt And One Road.Through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badminton among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and expected development mode,and proposes innovative communication mode,so as to improve the participation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cultural exchange in the process of carrying out sports programs.

Key words:badminton,international students,physical culture,exchange

一、引言

自習近平新時代以來,中國提出了“一帶一路”偉大倡議。以體育文化為切入點,通過政府和民間的雙線推進,既能達成沿線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理解與尊重,以增強區域各國之間的信任與合作;又能借助“一帶一路”戰略提升我國體育文化國際傳播的步伐與力度,以強化對區域各國的文化影響力與國際話語權(陳剛,2016)。在此大背景下,于高校來華留學生中開展體育文化傳播工作不僅契合我國“體育強國”戰略思想,且有利于高校國際化程度的提高。然而,國內針對高校學生開展的體育課程和體育比賽均針對在校中國學生,鮮少開展針對留學生體育項目的調查和分析,且項目主要集中在少數幾個民族傳統運動上,如武術、太極拳等。

二、國內關于來華留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研究現狀

國內對于高校留學生開展體育運動的研究卻遠遠不夠,主要集中在現狀的調查和訴求的分析上。夏瓊華(2014)對廣州地區來華留學生體育活動現狀及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研究,發現留學生對比較普及的競技體育運動參與積極性較高,對民族傳統體育有濃厚興趣;具體項目的課程體系建立和課程設置涉及得比較少,范占江(2014)呼吁應深化我國高校留學生體育課程建設,明確體育課程教學目標,逐步完善教學大綱,進一步規范體育課程教學,不但豐富課程內容;關于運動項目傳播方式的研究更是鳳毛麟角,且只集中在少數幾個具有較強文化功能的民族傳統運動上,如武術和太極拳,對中國現代優勢體育項目鮮少提及。周慶杰(2016)運用實地調研等方法,對中國武術在來華留學生中傳播的創新性模式進行了研究,他指出創新武術的傳播模式有利于留學生深入理解中國文化并增強對中國文化的認同感。信可思(2012)從跨文化交際視角闡述了留學生太極拳課是其接觸中國文化的平臺,有其特殊性和重要性。

羽毛球作為普及面廣、接受度高、娛樂性強的運動項目,獲得越來越多民眾喜愛。隨著我國羽毛球運動在國際比賽中取得的輝煌成績,該項目在世界羽壇的優勢日益明顯,受到多國矚目。但大多高校的留學生體育課程未包括羽毛球項目,也未納入學校教務系統,現有的開展模式模式單一,參與程度較低。

小結:通過對國內研究現狀的分析,我們發現:

(1)在高校留學生群體中開展體育運動的意義已逐漸被認識到,但由于諸多主客觀原因,開展得還不夠充分,很難滿足留學生的體育文化訴求;

(2)國內鮮少有針對留學生的正規或非正規的體育課程,開展的模式也非常單一,幾乎沒有留學生學習羽毛球的相關研究。

(3)研究的項目集中在具有較強文化功能的傳統民族項目上,對于其他現代優勢項目(如羽毛球)的研究急需開展。

三、研究內容及方法

本研究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為例,向在校留學生發放問卷,咨詢留管教師意見,開展訪談法,調查現階段的開展現狀、參與動機和期望的開展模式,從而提出具有創新性的羽毛球項目傳播模式,建立針對留學生的體育課程,使其課程體系多樣化、立體化,提高留學生的參與度,豐富留學生活,最終達到促進中外體育文化的交流與傳播的目的。

3.1問卷編制及發放

問卷題目為“留學生體育課程(羽毛球項目)設置現狀調查”。問卷采用匿名回答方式,有中英雙語說明,共設置了17道題,主要以選擇題為主,為16道,其余一道題為開放式問答。16道選擇題中,肯否式有9道;選擇式有6道,在盡量窮盡選項的情況下設置了半封閉的答案,即被調查者可自行補充;定距式有1道。

問題的設置涉及被調查者的背景信息、體育課程設置狀況、留學生對羽毛球項目的了解程度及所持態度、留學生對體育課程的看法、留學生對體育項目的期望參與方式等內容。

3.2問卷結果分析

(1)受調查者的背景信息

106名被試者中男性有69名,占被試者總數65%,女性37名,占總數35%,男女占比與我校留學生性別比例實際情況基本相符。被試者年齡分布集中在24歲到30歲之間,有59人,占總數55.6%;30歲以上的被試者為37人,占總數34.9%。被試者的年齡分布情況符合我校留學生以研究生為主的實際情況。90%的被試者為學歷生,僅10%為語言生。

(2)受調查者的羽毛球水平和開展情況

通過統計調查問卷,65%的留學生會打羽毛球;在羽毛球水平方面,38.6%的學生認為自己水平不高,26.4%的學生認為自己水平不錯;調查到留學生對中國的羽毛球項目的了解程度時,82%的留學生知道羽毛球是中國的傳統優勢運動項目,僅有18%的人表示不知道;然而,65%的留學生表示不知道林丹是誰。

(3)受調查者對羽毛球運動的期望參與方式

針對留學生對羽毛球運動的期望值,我們設計了相關問題。79%的留學生表示想在中國學習打羽毛球,并有85%的學生表示如果學校開設羽毛球課程,他們愿意選擇該課程;當問到為什么想學習羽毛球時,50.9%的人是出于鍛煉身體的目的,33%的人想通過羽毛球學習進行文化交流活動。

此外,85.8%的留學生認為體育課程對留學生的培養方案很重要,72.6%的留學生表示愿意參加學?;蛏鐓^舉辦的羽毛球比賽。針對體育運動的參與方式,59.4%的人希望通過體育賽事參與,42.5%的人選擇社團方式,32%的人選擇線下培訓機構,11.3%的人希望參加線上課程。

四、留學生參與羽毛球運動的創新模式構建

4.1明確體育在留學生培養方案中的地位,合理化體育課程設置

留學生的體育課程在其培養方案中常常被忽略,然而參與相應的體育項目不僅可以鍛煉身體,而且能夠幫助留學生盡快適應中國的環境,豐富課余生活,促進身心健康。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認為教育應該德、智、體、美、勞全方位都得到發展,中國學生需要全面發展,留學生同樣也需要全面發展,體育無國界,而體育的培養對留學生來說也是必要的。

其次,體育課程設置應該分層次進行。對于本科生,應該和中國學生趨同化管理,將體育課程納入培養方案,設置適當的學分,可使留學生走進中國學生的體育課堂,無差別進行體育培養;對于語言生和短期生,應該開展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體育運動,除了武術、太極拳之類的中國傳統運動項目以外,還應該開設現代優勢項目的學習,比如羽毛球,將體育課程作為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的切入點;而對于研究生來說,主要任務是專業學習和科學研究,體育課程不應作為必修,而應該作為選修課,給予研究生充分的選擇權。此外,還應該考慮到宗教信仰的問題,應該在充分尊重留學生的情況下開展體育教育。

4.2校內外多樣化模式開展羽毛球比賽

舉行院系間、全校范圍無差別的羽毛球比賽,鼓勵留學生積極參與和觀賽,在比賽中進行集體意識教育,幫助留學生融入群體,促進中外友誼。在學生群體中建立羽毛球俱樂部,定期訓練,不斷招納中外學生,積極組織、參與校內外友誼交流比賽和省部級賽事,以期取得好成績。

4.3將羽毛球運動與文化元素相結合

體育是一種行動的教育。通過體育過程中的行為表現,有利于培養組織性、紀律性、集體主義等道德品質。在體育活動中,常常要求克服困難,勇敢奮斗,有利于培養勇敢、堅毅、果斷、機智等意志。體育與文化的結合不僅是意志品質的表現,也是民族價值觀的體現,因此體育文化的傳播必然離不開文化元素。

4.4借助新媒體進行宣傳

當今新媒體成為生活的必需品,羽毛球運動的傳播也離不開新媒體的發展。新媒體背景下的體育傳播,應該發揮其優勢,建立相關體育社交平臺,實現體育賽事資源共享,線上線下課程立體化發展,移動化終端與社交平臺同步發展,針對個人定制差異化的訓練計劃,并能夠在平臺上得到及時、精準的反饋,從而加快技術的進步,增強留學生對羽毛球項目的喜愛。

參考文獻

[1]? 陳剛,一帶一路與我國體育文化國際傳播策略研究[J]. 體育文化導刊,2016(7):8-11.

[2]? 范占江. 我國留學生體育課程改革探討[J]. 體育文化導刊,2014(8):135-137.

[3]? 信可思,郝云忱.增強外國留學生太極拳課文化傳播功能初探[J]. 科教文匯,2012.

[4]? 夏瓊華,唐建倦. 來華留學生體育活動現狀及對策研究[J]. 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4(5):24-27.

[5]? 楊寧,劉陽. 來華留學生體育文化訴求與對此研究[J]. 體育科技,2017(10):5-7.

[6]? 俞大偉. 習近平主席特色體育外交的邏輯抽繹[J]. 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7(5):513.

[7]? 祝莉,唐沛. 中國體育外交六十年:回顧與展望[J]. 體育文化導刊,2009(12):140-141.

[8]? 周慶杰,中國武術在來華留學生中傳播的創新模式研究[J]. 體育文化導刊,2016(7);69-73.

作者簡介:耿強(1989-01),男,漢,陜西省渭南市,畢業院校:北京體育大學,學士講師,研究方向:羽毛球。

猜你喜歡
體育文化留學生一帶一路
第一章 天上掉下個留學生
試析我國體育文化產業的發展
高校學生體育比賽與校園體育文化內涵建設研究
北京外國留學生的規模與結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