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校共育中與家長的溝通策略研究

2020-12-23 03:07魏巍
科學導報·學術 2020年48期
關鍵詞:家校共育溝通家長

魏巍

摘? 要:在社會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社會發展需要更多綜合素質較高的人才,這就給教育工作的開展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同時,社會經濟與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也改變了教育環境,在更加復雜的教育環境下,單靠學校教育和教師教學已經無法順利的完成教學工作,實現教育目標。因此,開展家校共育就是當前形勢下的必然選擇。在家校共育中,學校教師與家長的溝通發揮著重要作用,只有教師與家長充分溝通,協調好教育工作之后,教學活動才能順利開展。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加強學習,掌握更多與家長溝通交流的技巧和策略,實現與家長的深度交流,確保家校共育教育理念順利實施。

關鍵詞:家校共育;家長;溝通;策略

家校共育是適應日益復雜的教學環境、不斷提升的教學目標的合理選擇,也是培養學生綜合素養,不斷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方式。要想順利開展家校共育教學活動,就需要教師與家長利用各種現代化技術進行充分溝通,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學習狀況等,這樣才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適合學生學習特點的教學活動,確保教學目標順利實現。

一、家校溝通時需要堅持的基本原則

教師和家長有著共同的教育目標,但教師和家長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學生,可能會出現較大差異,這就會給家校共育教學活動的開展產生不利影響。因此,教師和家長在家校共育中需要掌握溝通技巧,加強溝通交流,在溝通交流中達成共識,確保教學活動順利開展。要想和家長實現深入、有效的溝通,教師就需要把握溝通原則,避免在溝通中出現沖突,影響教學活動的開展。一方面,教師應積極轉換自身的角色,將自身與家長放在平等交流的位置,堅持“以人文本”的原則,以朋友的方式,與家長交流分享教育理念,這樣才能使家長充分表達出自身的想法,使家長與教師之間互相啟發,共同推動教學質量的提升。另一方面,教師應引導學生家長充分認識自身的責任,明確家長在學生教育、成長中的責任和義務,引導家長積極主動的承擔起自身的責任,在日程生活中,以合理的方式引導學生加強各方面知識的學習,促使學生的綜合素養不斷提升。

二、家校共育中教師與家長溝通的有效策略

(一)定期舉辦家長會

家長會是家長與學生溝通的最重要方式,也是家長了解學生基本學習情況的重要方式。為了更好的家校共育理念下舉辦家長會,教師就應轉變傳統觀念,改變傳統的在家長會上評點學生學習情況的方式,更多的聽取家長的意見,讓家長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提出學生存在的問題,這樣教師才能更加充分的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才能更好的開展教學活動。同時,教師在家長會上,還需要明確家校共育的目標,向家長說明家長應該發揮的作用,及時指出家長在家校共育中存在的不足,督促家長更加積極主動的承擔自身應承擔的教育責任。比如,開展家校共育可以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愉悅的學習氛圍中開展學習活動。而家長需要發揮自身的榜樣作用,在學生學習的時候,家長可以在旁邊工作或者學習,而不是在學生學習時,家長看電視、打游戲,這會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不利影響,也會起到負面作用。因此,教師應通過溝通交流讓家長明白環境對學生學習成長所產生的重要影響,讓家長為學生的學習成長營造更加良好的環境。

(二)開展豐富多樣的親子活動

開展各種不同形式的親子活動,也是加強家長與教師溝通的重要方式,在親子活動中,教師可以有更多機會了解學生家長,可以在學生與家長共同參與到親子活動的過程中,逐步了解家長的具體情況,這樣教師才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與不同的學生家長進行交流。在親子活動中與學生家長進行交流時,教師可以將家長叫到一邊,單獨和學生家長進行交流。在交流過程中盡可能的多微笑,以溫和的態度與家長進行交流,增強家長對自身的好感,避免運用刻薄、諷刺性語言,讓家長產生厭惡心理。同時,在交流過程中,教師也需要換位思考,站在家長的角度,增強同理心,這樣才會和家長建立良好的關系,確保交流工作順利開展,促使家校共育理念在學生的日常教育、教學中得到積極踐行。在親子活動中,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家長,在活動中從哪些具體方面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家長掌握更多與學生交流、活動的技巧,逐步培養學生與家長之間的默契程度,營造良好的親子關系,這對家校共育的實施也具有積極意義。

(三)積極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

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教師與家長的溝通提供了更多的平臺和機會,也拓展了教師與家長的溝通渠道,為家校共育教育理念的實施提供了便利。利用電腦、手機等終端,教師可以隨時運用微信、QQ等平臺,將學生的情況反饋給家長,家長也可以隨時向教師反映學生的情況,這樣教師和家長都可以更加全面、充分的了解到學生的基本情況,這對家長和教師開展具體的教學活動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同時,家長與教師直接溝通,也可以避免學生傳達教師的意見,或者學生向家長撒謊等問題。教師與家長利用現代化的技術與方式溝通時,也需要注意溝通策略和方式。在溝通過程中采用比較委婉的方式,先表揚學生,指出學生的優點,再指出學生存在的一些小問題,讓家長注意引導學生,這樣可以讓家長的心態相對平衡,避免刺激家長,對溝通交流工作產生不利影響。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隨時分享一些有效的教育理念、教學方式、教育經驗等,為家長在家庭開展教育活動提供一些合理意見,也讓家長不斷加強學習,提升教育水平,共同推動家校共育的全面實施。

(四)積極運用說理方式

在家校共育理念下,教師與家長進行充分溝通,主要目標就是為了更好的開展教育工作,因此,教師在與家長溝通時,應盡可能的避免與家長陷入到無意義的交流中,溝通必須要在明確目標指導下進行,溝通完畢應盡可能實現溝通的目的,如果經常性無法實現溝通交流的目的,那就是浪費教師自身和學生家長的時間,不會對家校共育的實施產生任何積極作用。目前很多家長的工作壓力比較大,指導學生的時間有限,很多家長在遇到教育問題時,很容易著急,然后就沖著學生發脾氣,這對教學工作的開展沒有任何意義,還可能讓學生產生抵觸心理。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鼓勵家長向教師或者其他家長尋求幫助,積極在交流群里分享教育經驗,指導家長靈活的運用不同的方式開展教育活動。而教師在此過程中可以逐步提升自己的權威性,增強家長對自身的信任,以便更好的開展家校共育工作。同時,教師應用說理的方式,讓家長充分認識到家長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榜樣作用,鼓勵家長重視自己的言行舉止,讓學生家長以身作則,引導學生逐步培養良好的學習和行為習慣。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學生家長也需要對自身的言行舉止、行為習慣加大關注,改掉自身的不良行為。此外,家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教師應指導學生在與學生交流時,應耐心,運用溫和的語言態度進行交流,避免打罵學生,或者朝著學生大吼大叫,這種方式不僅不利于家庭教育活動的開展,也會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結束語

在教學過程中,積極運用家校共育理念,加強教師與家長的溝通,充分發揮教師和家長各自在學生教學過程中的積極作用,可以形成合力,共同推動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促使學生學習意識和學習能力不斷提升,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支持。

參考文獻

[1]? 龍玉紅."互聯網+教育"環境下農村初中家校共育策略與研究[J].文理導航(上旬),2020(9).

[2]? 康文龍.小學家校共育問題與改進策略研究[J].新課程,2019(35).

[3]? 趙芳.新時代小學家校共育策略研究[J].文學少年,2019(9).

[4]? 高小吉.家?;右暯窍掳嘀魅魏图议L溝通策略研究[J].新課程(中),2019(5).

猜你喜歡
家校共育溝通家長
家長錯了
影響小學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決策略初探
《語文學科課后作業的有效研究》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淺議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決策咨詢活動中的溝通藝術
家長請吃藥Ⅱ
犯錯誤找家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