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地下空間防洪的研究與展望

2020-12-23 21:46惲宇杰尤子豪章凌宇
科學導報·學術 2020年48期
關鍵詞:防洪基坑洪水

惲宇杰 尤子豪 章凌宇

摘? 要: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我國重要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城市有限的土地資源與城市快速建設的矛盾越來越突出,開發和利用地下空間為城市發展提供了新的出路。與此同時,我國城市地下空間規劃與建設面積不斷擴大,開發深度不斷增加且建設規模越來越大。大規模的地下空間建設在施工期面臨一定的洪澇災害風險。通常中小型地下空間施工期間的排澇問題僅通過簡單的排水設防來完成,但隨著地下空間開發規模的變大和周邊環境復雜性的增加,為保障大型地下空間施工階段的防洪排澇安全,需要考慮更多的綜合因子。本文就城市地下空間防洪展開探討。

關鍵詞:地下空間;洪水入侵;防洪

引言

一旦發生洪澇災害,地下空間首先受到影響。在地面建筑物安全的情況下,洪水會涌進地下建筑物的入口,擴散到相連的空間,甚至到達多層地下空間的最深處,造成人員傷亡和地下設備及儲存材料的損壞。當地下空間水位上升到一定深度時,還會影響鄰近建筑物的安全,工程質量不好的建筑會因此滲入地下水,嚴重時會引起地面沉降甚至建筑物倒塌。

1城市洪水災害的影響

我國目前正處于城市化快速發展階段,據預測到2010年和2030年我國的城市化率將由目前的32%分別提高到約40%和50%。城市化過程將對城市洪水產生很大影響。首先,城市化引起的城市熱島效應使城市上空更容易形成凝結核、熱湍流以及機械湍流,進而產生降雨;其次,城市下墊面的改變使地表的入滲量幾乎為零,徑流總量增大,雨水匯流速度提高,洪峰出現時間提前;再者,道路邊溝、密布雨水管網和排洪溝等排水系統,增加了匯流的水力效率,導致徑流量和洪峰流量的加大。

2城市地下空間防洪措施

2.1加快修訂完善城市地下空間防洪排澇規章制度

我國現行的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汛條例》(1991年7月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1998年1月實施),以及《國務院關于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意見》(國發〔2013〕36號),對城市防洪排澇工作做了宏觀規定,但對城市地下空間的防洪排澇方面的規定還不夠具體,地下空間防洪排澇還存在職責不清、推進難、執法難等情況,因此,關于地下空間防洪排澇立法、修法應提上議事日程。地方相關部門也要牽頭制定相關規章制度,使城市地下空間防洪排澇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只有通過修訂城市地下空間的相關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度,加大宣傳力度和執法力度,才能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才能扭轉社會公眾“不淹不治”的心態。

2.2施工期地下空間防澇對策

制訂施工期大型地下空間的防澇對策也主要從工程安全和周邊城區防洪排澇能力兩個角度來考慮。從施工期地下空間的防澇角度考慮:(1)當發生暴雨導致基坑內積水時,幾乎只能以強排為主,要保證有充足的設施配置將基坑積水由基坑內強排至基坑外。(2)在基坑周圍設置擋水墻,擋水墻的長度至少應包含整個基坑周長并形成封閉體系。在基坑外圍設置排水溝,排水溝的底部縱坡應有利于向基坑外部排水。(3)工區出入口應布置在高程較高的區域,同時出入口應避免正對外部地面徑流來水方向。應合理設置排水溝、集水井和沉淀池。(4)—建議編制施工期防洪排澇搶險應急預案。此外,從區域防洪排澇治理的角度去考慮,要做到聯合防治。主要包括:(1)選擇合理的排水路線,使基坑積水能夠及時順暢地排到市政管網或河道中。(2)連通水系形成合理的排水行洪廊道,使城區的雨水匯水和洪水及時排出,降低城市淹水深度,為基坑排水提供去處,同時減小或消除積水倒灌入基坑的風險。(3)在地下空間選址時應重視防澇因素,從城市防洪的角度去考慮,評估工程所在區域的排澇能力并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以防給地下空間帶來建設和后續使用的隱患。

2.3完善排水措施,設置泵站和集水井

地下空間遭遇洪水侵害,一方面原因是在于排水設施布局不合理,無法快速排出洪水,最終導致后期地下空間被淹。同時,要加強防漏防滲措施,采取排水渠首或雙層墻結構等防護措施,減少洪水進入地下空間。根據實際情況設置不同的地下空間入口結構??紤]不同地區的降水特點,合理設置排水溝和出入樓梯,保證地下空間人員的安全疏散。

2.4加快已建地下空間的防洪排澇能力的提升

對已建地下空間防洪排澇能力的提升,需要政府和社會共同努力。政府要積極出臺政策,采取以權屬單位出資為主、政府財政補貼等形式,鼓勵和推動地下空間權屬單位、使用單位開展防洪排澇能力提升工程:在出入口加蓋防雨棚、增設防水擋板和砂包、疏通出入口集水和排水管溝、維修更新排水泵、增高出入口擋水墻、增設反坡、提高通風豎井換風格柵離地高度等,盡最大可能將洪水堵在地下空間之外,或緩解洪水入侵地下空間的進程,為地下空間排水設施發揮作用創造條件。

2.5將海綿城市建設與城市地下空間建設結合起來

將防洪變為蓄洪,從根本上減少地下空間的水流量。將地面洪水和地下洪水結合考慮,有利于充分利用地下空間的綜合能力,通過建立地下空間輔助地面河網,可以增強區域的蓄水能力。

2.6加快地下空間防洪排澇應急管理機制的形成

城市地下空間防洪排澇應急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部門和單位較多,既有應急辦、防汛指揮部、住房和城鄉建設、人民防空、交通、水利等部門,又有地下空間的權屬單位和實際使用管理單位,因此需相關部門和單位未雨綢繆、齊抓共管,才能做好此項工作。(1)加強防洪排澇工作日常管理。相關責任單位要加強地下空間的防洪排澇設備設施的維護、保養,對排水泵和各類閥門要定期啟動和保養,防止關鍵之時設備設施罷工;對集水管溝要定期疏通;對擋水板防水砂包及鍬鏟等也要定期檢查,看是否遺失、銹蝕,該補充的補充,該更新的更新。對防雨棚漏雨的,要及時補修。(2)要加強防洪排澇預警機制的建立和完善。城市防汛指揮部應將地下空間防洪排澇作為整個城市防洪排澇的重要內容之一,加以管控。要依托廣播、電視、網絡、移動通信終端等信息平臺,構建包含地下空間防洪排澇在內的城市防汛預警信息、應急救災信息、善后信息發布機制,第一時間將汛情和抗洪排澇指令傳達到相關責任單位,為各責任單位聞“汛”而動創造條件。(3)要加強防洪排澇應急演練。各地下空間權屬單位或使用管理單位有責任也有義務開展防洪排澇日常應急準備工作,要加強應急管理專兼職人員隊伍建設,在雨季來臨之前,要組織相關人員進行演練。演練要根據相關預案進行,內容主要有:(1)宣布進入防洪排澇機制和工作方案,明確人員職責分工,確定人員值班計劃和工作程序;(2)模擬組織地下空間使用單位和人員(含小業主)轉移人員、轉移貴重設備設施(含汽車)及物資;(3)檢查和補充防洪排澇物資器材;(4)組織臨汛轉換,加固加高擋水墻,安裝擋水板,擋水板后堆設防水砂包;修補防雨棚等;(5)疏通集水管路;(6)啟動并檢查排水泵、閥;有條件的籌措并調試移動排水泵等。

結語

建立健全的地下空間防洪體系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城市地下空間防洪工程的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應結合當地的洪水以及地理條件積極探索,提高城市地下空間防洪能力。

參考文獻

[1]? 劉曙光,陳峰,鐘桂輝.城市地下空間防洪與安全[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18.

[2]? 姚明星.移動式防洪墻構件承載力的計算方法[J].科學技術與工程,2020,20(11):4577-4582.

[3]? 婁廈.地下交通設施防洪調查[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8,6(3):611-618+626.

猜你喜歡
防洪基坑洪水
三門峽地區下沉式窯洞防洪防澇設計研究
基坑開挖對臨近管道變形及受力響應研究
基坑鋼支撐圍護技術在路橋施工中的應用實踐研究
淺談相鄰雙基坑開挖相互影響性狀分析
揭秘國產“抗洪神器”:可做到滴水不漏
該做的和不該做的
筑起堤壩,攔住洪水
猛獸威力無比
基于區間數理論的基坑周邊建筑物風險模糊評判
過門不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