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脾胃不和證患者采取半夏瀉心湯加減治療的臨床效果

2020-12-24 14:05王敏鄧軼軍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20年88期
關鍵詞:瀉心湯反酸半夏

王敏,鄧軼軍

(內蒙古包頭市青山區中醫醫院,內蒙古 包頭)

0 引言

臨床上脾胃不和證十分常見,許多患者都有這種現象存在。臨床上患者主要表現為舌苔薄、舌苔泛黃、嘔吐反酸、腹脹、食欲下降等癥狀[1]。導致脾胃不和證發生的主要原因是患者自身的脾胃功能發生紊亂、脾胃失調而造成的[2]。過去常采用常規西藥治療,雖在改善患者脾胃不和的癥狀方面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但患者在停藥后依然容易出現復發的情況[3]。有研究發現,在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中,記錄的半夏瀉心湯加減藥方,能有效緩解患者的反酸嘔吐、腹脹腹痛等癥狀[4]。本研究就選取我院收治的90例脾胃不和患者進行分析,探究半夏瀉心湯加減治療應用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于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90例脾胃不和患者進行分析。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5例。其中,觀察組患者中,女性20例,男性25例,年齡為23~62歲,平均(45.72±7.28)歲;對照組患者中,女性21例,男性24例,年齡為24~61歲,平均(45.62±7.31)歲?;颊呒{入標準為:①未患有精神類疾病,言語意識清晰;②符合脾胃不和證診斷標準;③簽署知情同意書?;颊吲懦龢藴蕿椋孩偬幱谠诓溉槠诘忍厥鈺r期的患者;②肝、腎等重要臟器病變嚴重的患者;③缺乏完整臨床資料的患者。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常規西藥的治療方式,治療措施如下:使患者每日口服1次奧美拉唑,20 mg/次,持續治療3周時間。對照組則采用半夏瀉心湯加減治療,藥方組成如下:炙甘草10 g、桂枝10 g、半夏15 g、白扁豆20 g、干姜12 g、陳皮10 g、黨參15 g、枳殼15 g、郁金12 g、雞內金15 g、白芍15 g、黃連12 g、蘆根20 g、砂仁12 g、木香6 g、檀香8 g、厚樸10 g、焦神曲10 g、黃芩12 g、柴胡15 g。以上藥物放入清水中煎至300 mL,使患者每日分為2次口服,連續治療3周時間。在治療的過程中,醫師可根據患者的具體癥狀表現對藥方中的藥物劑量進行加減,適當調整。

1.3 觀察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根據《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中的相關療效標準評價臨床效果。以患者的反酸、嘔吐、腹痛等臨床癥狀消失,經實驗室檢查,患者的身體各項指標均恢復至正常水平為治愈;以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明顯改善,各項指標趨于正常為顯效;以患者的癥狀、體征在治療的基礎上有改善,胃酸還未恢復正常為有效;以患者癥狀無明顯改善為無效。臨床效率=(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5]。對比兩組患者的中醫證候積分,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的標準進行證候評分,包括舌苔淡薄、食欲不振、腹脹腹痛、嘔吐反酸。癥狀表現程度分別為無、輕、中、重四個程度,分別對應的分值為0分、1分、2分、3分,以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的癥狀表現越嚴重[6]。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9.0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用( ±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效果

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比對照組患者高(P<0.0 5),見表1。

2.2 中醫證后積分

觀察組患者的中醫證候積分明顯比對照組患者低(P<0.0 5),見表2。

3 討論

臨床上,脾胃不和證十分常見,多是由脾胃功能紊亂所致。生理上,脾臟與胃是人體中的重要器官,兩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協同的關系,若脾胃不和,則會造成患者的胃脘失和的現象發生。若患者在出現脾胃不和后,長期未進行治療,進行有效的調理,則會造成患者的中氣虧虛,容易導致患者的消化系統及正常吸收功能發生異常,長此以往,脾胃不和對患者的身體傷害較大[7]。過去臨床上常采用西醫的治療方式,雖然西醫治療方式在該病癥上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但經大量長期臨床研究發現,西醫治療治標不治本,雖然在接受治療后能有效地改善自身脾胃不和的情況,但經隨訪發現,有大量患者在治療后出現了復發的情況[8]。脾胃不和證的出現對患者的正常生活影響較大,不利于患者的身體健康。中醫作為我國的傳統醫學,具有悠久的歷史,在各種疾病中的療效顯著,目前,逐漸被廣泛應用于脾胃不和證的治療中。在中醫中,認為脾胃不和證發生的原因主要是由脾胃之氣受損而造成的脾胃失調,據此,提出了采用半夏瀉心湯加減法治療。在半夏瀉心湯藥方中,木香的作用是理氣止痛、護肝抑菌、理氣疏肝、消食健脾;黃芩能有效緩解腹痛的癥狀,且能有效地促進患者本身免疫功能的恢復;干姜的作用是緩解脘腹疼痛、泄瀉及嘔吐等癥狀,并且干姜的應用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溫肺的作用;郁金可以化瘀順氣、解郁傾心;厚樸的作用是健胃消食、下氣寬中;黃連的應用能起到較好的解毒清熱、抑制胃酸的分泌,促進患者的胃酸恢復至正常水平;檀香的作用是開胃止痛、溫中行氣;炙甘草的作用是鎮痛、復脈益氣、補脾和胃;半夏能中和胃酸、化解患者的嘔吐癥狀;白芍的應用能緩中止痛、養血柔肝;柴胡具有退熱疏散、解郁疏肝;陳皮的應用主要是用以緩解患者惡心嘔吐、消化不良等癥狀,能健脾胃,改善患者的食欲問題;砂仁具有止嘔止瀉、開胃溫脾的情況;黨參具有益氣補中、調節食欲的作用;枳殼能有效寬中理氣、行滯消脹;蘆根在緩解胃熱嘔吐方面效果較好,同時還具有生津清熱的作用;白扁豆能促進健脾化濕[9]。諸藥同用,能有效促進患者脾胃不和證的改善,在治療的過程中,醫師是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表現,對藥物的劑量進行相應的加減調節,在治療中,具有更強的針對性,能從根本上緩解患者的脾胃不和癥狀,促進患者的恢復。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n(%)]

表2 對比兩組患者的中醫證候積分( ±s, 分)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比對照組高(P<0.05);觀察組患者的中醫證候積分明顯比對照組低(P<0.05)。

綜上所述,在脾胃不和證患者的治療中,應用半夏瀉心湯加減治療方式,能有效起到止嘔止瀉、和胃健脾的作用,能促進脾胃不和證患者臨床癥狀的改善,加快患者的恢復,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值得推廣應用。

猜你喜歡
瀉心湯反酸半夏
不同溫度對半夏倒苗的影響
清酸暢胃湯配合拔罐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的臨床研究
連樸飲合半夏瀉心湯加減治療脾胃濕熱證慢性淺表性胃炎的效果
胃部反酸吃什么好
半夏瀉心湯干預“菌-炎-癌”致病過程中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
淺析半夏瀉心湯古今應用
半夏入藥多炮制
生花生可以緩解胃部反酸
花開半夏 Let the flower blooming anywhere
半夏入藥多炮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