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教學讀寫結合方法分析

2020-12-25 02:55馬仲梅
中國校外教育(上旬) 2020年11期
關鍵詞:讀寫結合教學實踐小學語文

馬仲梅

【摘要】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小學生在讀寫結合中存在的問題逐漸受到教師的重視,并以此為課題開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從小學語文教學讀寫結合教學研究的背景出發,簡要分析當前小學生在閱讀與寫作結合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而根據小學語文教學案例探究讀寫結合方法,以期對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有所借鑒。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實踐 讀寫結合 寫作契機

“讀寫結合”是指在閱讀和寫作教學理念的指導下,遵循學生閱讀和寫作的心理規律,按照系統、有效教學的原則,建構起來的有利于讀寫溝通、從讀學寫、讀寫互促的具有操作性、引領性的教學基本框架或結構。在小學語文教學指導中,加強讀寫結合不僅能夠促進學生深化文本閱讀,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更能夠打破傳統閱讀與寫作課堂之間的隔閡,實現語文教學模式的優化。但是,從目前小學生對閱讀與寫作的態度以及學習效果來看,許多學生在文本閱讀過程中積極踴躍,在與教師、同學的互動中能夠主動探究、思考文本的詞句含義、段落大意以及思想情感等。但是,一談到習作卻又如臨大敵,抓耳撓腮,變得無事可寫、無話可說。產生這種情況的一個主要原因就在于學生對于閱讀與寫作的關系缺乏明確認識,沒有從閱讀的簡潔經驗中獲得寫作的啟發與積累。針對此,教師應根據課程改革要求,為小學生的閱讀與寫作的有效結合提供指導。

一、從文本細節入手,引導學生抓住寫作契機

閱讀文本的過程就是讀者與作者交流寫作經驗的過程。一篇精彩的文章耗費了作者大量的精力,其在遣詞造句、結構設計等方面都會體現出作者匠心獨運之處。因此,在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設計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深入文本細節,從字、詞、句、段來分析作者在文字表達中采用的手法,以及承載的情感,進而找到寫作的契機,在模仿訓練中加以靈活運用。

例如,在《翠鳥》一文中,作者在第一自然段開門見山對翠鳥的外貌進行描寫:“……一雙紅色的小爪子緊緊地抓住葦稈。它的顏色非常鮮艷。頭上的羽毛像橄欖色的頭巾,繡滿了翠綠色的花紋。背上的羽毛像淺綠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襯衫。它小巧玲瓏,一雙透亮靈活的眼睛下面,長著一張又尖又長的嘴?!蓖ㄟ^“紅色”“橄欖色”“翠綠色”“淺綠色”“赤褐色”等詞突出翠鳥“顏色非常鮮艷”的特點。教師在課堂習作訓練中,可以指導學生由此為切入點,選擇一種小動物,從外貌的顏色入手,詳細描寫其特征;同時利用多媒體課件的輔助,為學生提供觀察素材,讓學生在對比、思考中完成知識遷移,形成對外貌描寫重點的合理把握。再如,在《翠鳥》的第二、三自然段中,作者結合翠鳥捕魚的過程,對神態、動作進行集中描繪,并“貼著”“疾飛”“注視”“蹬開”“叼起”等動詞,讓翠鳥從等待到捕獲獵物的過程一氣呵成。教師在指導學生練筆的過程中,基于文本豐富學生對動詞的積累,并通過播放視頻等要求學生觀察某一種動物的動作過程,同時用準確的語言進行描述,讓學生在閱讀中實現從“讀進去”到“寫出來”的過渡,進而實現讀與寫的有效結合。

二、優化文本閱讀過程,引導學生進行仿寫

仿寫是讀寫結合最常用的方式之一。小學生正處于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培養的初級階段,情感認知發展的局限讓他們在獨立表達方面比較吃力。針對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利用教材中的經典篇章為學生提供參照模仿的依據,讓學生在仿寫中逐漸積累經驗,進而實現從模仿到獨立寫作的過渡。

例如,在《釣魚的啟示》一課的閱讀指導中,教師為指導學生進行仿寫做出了以下設計:

師:雖然“我”在爸爸的嚴格教育下,不得已放了那些小魚,但是在這一過程能夠中“我”在思想情感上卻做出了許多的掙扎。你能夠結合文本中的句子說一說“我”是如何進行內心斗爭的?

生1:“我”在聽到了爸爸的要求后大喊“為什么”,語氣中有著急切和不理解,也隱含著“我”的不情愿。

生2:“我”說:“可是不會釣到這么大的魚了?!蔽y過的語氣希望軟化爸爸。

生3:“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父親……”我用乞求的眼神希望爸爸改變主意。

……

師:從作者的描寫中我們可以看出“我”在語氣、神態、心理上的變化。也正是這樣的細節描寫才讓“我”的形象更加生動具體。那么我們在生活中也會遇到與父母意見沖突的情境。想象這一情境:你放學后已經完成作業,正想坐在沙發上看今天剛更新的動漫,正值高潮處,媽媽卻要你幫忙去超市買鹽,你能結合生活經驗描繪一下你和媽媽的對話,以及你的心理變化嗎?

學生在情境的引導下,通過參照、模仿文本對所給出的情境進行補充與完善,并設計我與媽媽的對話,甚至有意識地在對話中融入自己心理動態,從而形成了許多內容真實,描寫得當的習作。通過這樣的教學指導,教師將文本閱讀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引導學生在仿寫的過程中滲透自己的生活經歷,并在模仿的基礎上加以完善,這樣不僅提高了模仿的效果,更為學生的獨立思考與獨立表達奠定了基礎。

三、激發學生聯想與想象,拓寬學生寫作空間

聯想與想象是寫作的靈魂,缺乏恰當的聯想與豐富的想象,文本就會變成對客觀事實枯燥的敘述,因而也就失去了趣味性和可讀性。小學生的想象力十分豐富,在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指導中,教師應基于文本閱讀為學生提供聯想與想象的空間,讓學生或者根據作者的寫作思路進行拓展延伸,或者結合獨立思考實現再創作,以不斷拓寬寫作空間,實現閱讀與寫作的共同提升。

在小學語文閱讀指導中,教師可以通過設計續寫任務,指導學生從文本出發,對故事情節的走向、人物的命運融入自己的想象。例如,在《凡卡》一課的教學指導中,教師指導學生從凡卡給爺爺寫信過程中所陳述的境況,以及痛苦、絕望的心情來理解文章所表現出的思想情感,同時設計開放性問題:這篇文章為什么那么令人感動呢?凡卡的這封信到底能不能寄出去呢?結尾不是夢,而真是具體的地址,效果會是怎么樣?作者安排這個夢,有什么特殊用意?引導學生在課堂上根據對凡卡悲慘命運的體會,表達自己的想法與觀點;教師結合學生在課堂上的自由討論,進行歸納與總結,并為學生安排續寫任務,要求學生結合當時的社會現實,對凡卡的命運進行設計,以表達出學生的閱讀體驗。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設計感觸型的寫作任務,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點評與議論,例如,在閱讀《臨死前的嚴監生》《林黛玉進賈府》《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等名著片段的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從作者筆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入手,指導學生進行人物評析,引導學生進行拓展閱讀,以充實人物形象,調動學生主動表達的積極性,進而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啟發學生的個性化表達,實現讀寫結合的培養目標。

四、結束語

總之,在語文教學實踐中,閱讀與寫作關系密切,善于閱讀會讓學生的寫作過程更加容易,而善于寫作也會對學生的閱讀理解大有裨益。因此,在小學階段,教師應把握學生情感認知發展特點,根據學生閱讀積累以及語言表達訓練的關鍵時期,探究合理有效的教學指導方法,把握文本的關鍵點,優化文本閱讀過程,激發學生的聯想與想象,讓學生在仿寫、續寫、擴寫的過程中逐漸消化文本,在語言文字表達的過程中實現讀寫結合。

參考文獻:

[1]胡宗省.讀寫結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才智,2019,(22):88.

[2]鄭麗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讀寫結合同步提高措施分析[J].讀與寫,2019,(07):159.

[3]魏長瓊.讀出新意寫出樂趣——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分析[J].語文教學通訊,2019,(02):57.

猜你喜歡
讀寫結合教學實踐小學語文
結合實踐再探指導寫作之最佳策略
淺議群文閱讀下的“讀寫結合”
中職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改革與反思
淺論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淺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探究
測量平差課程教學改革探討與實踐
讀寫結合,分散指導,堅持“下水”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