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及教育對策

2020-12-28 01:54王靜
神州·上旬刊 2020年12期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心理健康

王靜

摘要:農村留守兒童由于缺乏關愛,導致他們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尤其是近幾年,留守兒童被咬傷、溺水、跌傷、遭遇性侵害以及交通事故等事件層出不窮,這些現象引起了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本文從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出發,分析了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表現,從教育工作出發提出了消弭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對策,旨在提高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心理問題;消弭對策

隨著社會經濟和市場開放程度縱深發展,農村外出務工人員日益增多,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開始涌入城市?!傲羰貎和边@個新型名詞進入社會視野,農村留守兒童由于長期缺乏父母關愛,導致他們的心理受到了各種受到此種長期性情感缺失的影響?!蛾P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中明確的提出了必須重視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工作,加大關愛和保護力度,為農村留守兒童營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1-2]。但是,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層出不窮,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成為教育界研究的重要內容。然而,農村地區因為經濟、環境、條件等諸多方面的制約,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引起足夠重視[3]。正是因為心理健康教育發展存在的滯后性,不僅僅威脅農村留守學生的健康成長,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國民素質的整體提升。關注留守兒童、關注心理健康成為農村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和前提。

一、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

自20世紀末期以來,隨著進城務工的農村人口持續增加,農村留守兒童數量呈正態增長趨勢。長期得不到父母關愛的留守兒童容易出現性格孤僻。同時這種不良心理特點會在他們年齡的不斷增長下,而變得越來越嚴重,主要體現在不愿意和人交往,社會生存能力弱,不能按規矩辦事等[4]。同時,在城鄉大環境差異下,農村留守兒童容易產生焦慮、恐懼和自卑的心理。心理結構完善性較差,心理承受能力較弱,自我為中心表現尤為突出。留守兒童的心理和性格的成長如果不能得到第一時間的有效調整,必定會對留守兒童造成不好的影響。

二、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表現

(一)缺乏安全感

安全感缺失是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最直接的表現,基于兒童特殊的年齡階段,孩子對親情、友情、師生情感有很大的依賴。他們對自己的物質需求沒有太多追求,從內心深處更渴望得到父母、家庭的關愛。家是療傷的港灣,長期缺少了父母關愛的孩子必然缺乏相應的安全感。加上農村留守兒童遭受欺凌的現象客觀存在,但是他們在遭受欺凌的時候不懂得如何保護自己,也沒有人告訴他們面對欺凌該如何處理。致使農村留守兒童面對欺凌總是默默承受,容易成為被欺凌的對象。多種因素影響下,農村留守兒童迫切的希望身邊有父母、有家庭,時刻得到源于家庭的溫暖,在遇到挫折時有人可以傾訴。

(二)缺乏歸屬感

歸屬感屬于一種社會性情感。農村留守兒童有著強烈的家庭歸屬感,他們渴望在自己遇到問題時父母能夠及時詢問并給予其幫助?;谵r村兒童的“留守”屬性,父母幫助成為奢侈,內心中的情感歸屬、家庭歸屬需求往往得不到滿足。直接引發了自我認同感、家庭歸屬感低,個性感、偏執性強的特點。雖然還是有部分孩子對父母外出務工表示理解贊同,但是在大部分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目中,還是渴望家庭的完整,還是有很強烈的家庭歸屬感。

(三)缺乏精神撫慰

農村留守兒童對物質及生活的有一定的需求。他們一般是物質消費的方式來排遣孤獨感,但大體的情況仍是健康的。農村留守兒童需要的是精神撫慰遠遠大于物質需求,他們由于與父母的聚少離多,造成他們內心情感的缺失,缺少精神寄托,從而致使他們出現諸如自卑、自閉、反社會、校園暴力等不健康的心理。厭學、暴力是缺乏金精神歸屬的明顯表現。因為在孩子心中缺少了信仰和心理追求目標,自我放棄、自我放松成為他們宣泄心中郁悶的重要途徑。因此,要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的精神撫慰,給予他們更多關心、關愛和保護。

(四)缺乏自我認同

大家都知道,學校是教育培養孩子的場所,不僅要教育學生,關注學生的學習,而且要管理約束學生,注重兒童的心理、思想道德、習慣行為的發展。從實際情況來看,學校并沒有重視到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沒有把工作做到位。學校不能幫助孩子獲得較好的自我認同感,原因有:

首先學校的人文情懷欠缺,主要要求還是以成績為主,重點在學習上。因此忽視了學生,不能以學生為主,使學生的各項指標全面發展。全面發展已經只是一個口號,并沒有得到落實。學校做的只是面向全體學生所出現的問題,并沒有非常注重孩子的特殊性,沒有很強的針對性。

其次,因為老師也是獨立的個體,一些教育經驗不足的教師往往無法照顧到所有學生,尤其是對問題學生,老師不能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有效措施。由于得不到老師的肯定,他們的自我認同感也很難形成。還有部分老師不能很好的意識到學生處于成長的塑性階段,對一些有行為習慣問題,學習不好,學習態度散漫的學生隨意指責,語言攻擊,無形中給予學生錯誤的引導與認知,造成自我認同感出現偏差。因此,長輩尤其是老師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

然后是同學之間的相處,留守兒童由于從小缺乏家庭教育,在個人行為習慣和人際交往方面都會出現偏差。有些學生對他們也不友好,不理解,不關心。在同齡人之間也得不到肯定,所以對自我更不認可,導致自我認同的偏差。

最后是學校和家庭的溝通中存在的問題,當孩子在學校出現問題而學校需要家長配合的時候,由于留守兒童的父母親不在身邊,老師尤其是班主任不能及時的反饋學生的情況,這就使學校和家庭的溝通產生斷層,降低了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效率及發展教育。

三、消弭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對策

(一)理順師生關系,增強農村留守兒童的安全感

要想保障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開展,必須更新觀念,理順師生關系,通過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來增強農村留守兒童的安全情感。理順師生關系能夠有效提高教學質量、班級凝聚力,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的順利推進。因此,作為教師,需要主動轉變自身的思想認知,意識到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當中的主體地位,并意識到自身的職能主要在于傾聽、引導、協助。在心理健康教育開展的進程中,需要經常性地換位思考,嘗試去和學生做朋友,避免學生拘泥于傳統的師生關系,引導學生通過談心的方式來講述自身遇到的心理問題。教師在耐心傾聽以后,也應當以朋友的身份來進行引導,鼓勵學生去正視心理問題,教導學生解決心理問題的方法。與此同時,教學活動中應當給與留守兒童充分的自主權,基于民主來開展教學、組織活動等活動形式來拉近師生關系。只有在平等的師生關系基礎上,留守兒童才能夠真正敞開心扉,同時接受教師提出的建議,為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教育工作者必須密切關注留守兒童心理問題,切實履行好教師職責。部分留守兒童或多或少的存在自卑心理,若是教師不履行自己的職責,把他們遺棄在角落,就會促使他們自卑心理的加重,他們就會賞識學習動力,甚至自暴自棄,今后走向社會后不見不能成才,更不能成人,這樣就不能將對合格勞動者進行培養的基本教育目標順利實現。

(二)推動家校協同,增強農村留守兒童的歸屬感

歸屬感屬于一種社會性情感。農村留守兒童由于有著強烈的家庭歸屬感得不到滿足。因此,教師在平常的教學以及生活中應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與幫助,讓他們在教師的呵護下讓他們感受到歸屬感。同時,要做好農村留守兒童監護人的工作,讓他們多花時間陪伴留守兒童,讓他們覺得即使父母不在身邊也會有家的溫暖。最后,還是要鼓勵其父母多抽時間回來陪伴留守兒童,讓他們感受父母的愛,增強他們的家庭歸屬感。

同時,構建家校一體的教育模式?,F階段,農村留守兒童是以爺爺奶奶為主,其本身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不足,教師應當通過聯系,獲取學生父母的聯系方式,基于電話、微信等途徑進行經常性的聯系,爭取家長的支持[6]。從學校的層面來看,應當主動與家長進行全面的交流溝通,綜合利用多種途徑,比如家訪、家長會、家長講座等,全面講解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同時向家長傳輸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進一步改善家長的認知。從教師層面來看,應當注重與家長進行及時的交流溝通,及時向家長反映學生在學校中的情況,包括情緒變化與心理問題,并與家長協商解決的對策。從家長層面來看,需要及時向學校反饋學生在家庭中的情況,主動配合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建立家校一體的教育模式,使得家校能夠真正形成合力,進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覆蓋范圍。

(三)強化心理干預,增強農村留守兒童的自信

正確認識自己是強化心理干預的歸宿,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必須把握機會,強化心理干預,幫助留守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善于在生活中發現自己的閃光點,強化自信心。同時,還要幫助學生正確的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并改正缺點,幫助留守學生克服自卑心理,積極面對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同時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小目標,與學生一道共同努力完成心理愿望清單目標。只有幫助學生正確的認識自我、增強學生目標自信,才能增強留守學生的自信心。同時,教師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多給農村留守學生一些鼓勵,從學習、生活、交往等層面鼓勵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到社會活動項目中去,正確的面對困難、陽光待人。因此,教師不論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上都應給予他們關懷與幫助,促使他們更加自信,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

把握教育機會,培養學生的心理抗挫能力。當前,很多留守兒童都像溫室中的花朵一樣,遇風便折、遇雨便散,生活中或者學習上無法承受挫折。教師必須把握好教育機會,不斷強化留守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將心理承受能力培養從教育到生活、由課堂到課后,建立全方位的挫折心理培養模式。

(四)以愛培育,健全留守兒童品格

教師在對留守兒童實施教育和生活干預的同時,時刻關注其心理,給予其更多的關愛。目前,以“共享陽光,共建和諧”為主題的關愛留守兒童的行動在我國大范圍開展,以幫助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成長為宗旨,并動員農村學校乃至整個社會都能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愛與關注,有效彌補留守兒童心理情感和愛的缺失,幫助他們健全品格。教師在具體的兒童關愛行動中,要根據不同年齡段兒童的心理需求掌握其完成任務、自身性格特點、生活規律以及學習問題等展開教育和引導工作,幫助他們解決相關問題的同時也能促使人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同時,教師還可以組織兒童分組開展學習、交往、生活等體驗活動,在互幫互助下逐步感受到同學之間的友誼和愛,從而在生活中養成正確的心態,在學習中養成良好的發散思維,遇到問題能夠自主或者同學和老師的幫助下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正確認識到自身心理異常問題,養成心理健康成長關注意識以及對心理問題的求助意識。教師還需要在班級文化的創建中始終堅持民主性原則,以真誠、友愛、平等的原則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并逐步將自身的愛傳遞給學生,引導學生也能將愛進行傳遞,這樣就能形成一個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促使留守兒童更愿意親近教師和學生,傾訴自己的心里話,只有了解和掌握兒童的真實心理,才能對其展開有效的心理教育,才能給予學生愛的培育,學生才能在愛的熏陶下健全自身的品格。

(五)四、結語

綜上所述,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教育事業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關系到學生的成長與社會的發展,必須要引起高度重視。這就需要我們綜合參考農村地區實際情況,基于農村地區實際情況開展科學合理的心理健康模式,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農村小學生涉及的各個方面,為農村小學生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EB/OL].[2018-05-01].

[2]尹德福.農村中學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現狀與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9(52):223.

[3]梁時麗,周仕麗,劉定香,趙金秀,顧珍梅,任文靜.3~6歲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及對策研究[J].科技視界,2019(23):119-120+118.

[4]竇天禛.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研究[D].浙江海洋大學,2019.

[5]韋佳玘,余欣欣,姚瓔珊.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因素與對策[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9(04):159-160.

[6]岳慧蘭,傅小悌,張斌,郭月芝“.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研究[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6(10):4-6.

猜你喜歡
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個案工作方法介入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研究
關注學生的心靈花園
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成因及對策研究
當前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問題及其對策研究
真誠激勵,關愛相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