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傳統服飾的文化精神內涵研究

2020-12-28 02:06葉紅霞
絲路視野 2020年30期
關鍵詞:實用主義

葉紅霞

摘 要:中國傳統服飾見證了中國歷史發展中各種社會要素的發展與變遷,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民族精神、哲學思想、倫理道德、“禮”法制度、宇宙觀念,都在傳統服飾中得到了充分的表達。傳統文化精神附著于服裝這種物質載體之上,使服裝成為文化精神的物化形態。

關鍵詞:傳統服飾 實用主義 中庸和諧 綱常法禮

中國傳統服飾的發展與中華文明的發展同步。經過千年的發展與積累,每個要素都有特別的含義。從服裝的款式、配飾到色彩、服制,再到制作工藝,都蘊含著深厚的民族文化內涵。這種服飾文化是物質與精神的統一體,傳統文化精神附著于服裝這種物質載體之上,使得服裝成為文化精神的物化形態。

一、貫穿始終的實用主義精神

李澤厚曾提出中國文化具有一種實用理性的特點。他指出實用理性“是經驗合理性的概括或提升”,李澤厚闡釋了中國文化精神中富含實用主義的特征,而實用主義這一文化精神也貫穿于中國傳統服飾的演變過程之中。

在春秋戰國時期,趙國君主趙武靈王為適應與以騎射為主的少數民族的作戰需要,抵御周邊少數民族的入侵,自上而下掀起了一場服飾改革運動?!皩⒑T射以教百姓”,廢棄漢族傳統裙式下裳而穿褲,變舄履而著靴,史稱“胡服騎射”。魏晉南北朝時期受魏晉玄學的影響,追求自由飄逸、瀟灑脫俗的境界。以“竹林七賢”為代表的對魏晉時期人物的繪畫作品中,人物多赤足散發,袒胸露乳,這種服飾潮流張揚虛無、有意仿古,體現對禮法的輕蔑。到了唐朝,政治清明,南北文化不斷交流融合,中外貿易頻繁,交通發達,異國的禮俗、服裝等不斷引入中原,服裝的整體趨勢從簡單變得復雜,服裝風格高貴奢華。另一個服飾發生明顯人為變更的階段是明末清初時期的“滿漢交融”。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王朝,滿人入關,采取“斷發易服”的強制手段,使中國流傳千年的傳統服制被有限終止。

縱向看傳統服飾的變化可以看出,傳統服飾的變化,是受一個時代的軍事需求、政治需求、民族融合等現實需求影響的。不論是“胡服騎射”“輕蔑禮法”還是對龍圖騰的保存,都體現了傳統服飾在變化過程中重視實際功效,講究變通的實用主義精神。

二、蘊含其中的中庸和諧價值觀

中國傳統服飾的含蓄婉約與儒家“中庸”之“中”皆強調“不過分而和諧”,這在中國傳統服飾文化中有明顯體現,且主要體現在傳統服飾的款式、裁剪之中。中國傳統服飾強調對身體的遮蔽覆蓋,刻意以衣裳障礙替代人體的自然曲線。服飾款式設計中含蓄婉約的特點是與中國人和平、中庸的取向相一致的。

最為典型的中國古代服飾深衣,就體現了這一特點。深衣屬于漢服,“深”即取其“衣裳相連,被體深邃”之意,其長無曳地,短無露膚。通俗地說,就是上衣和下裳相連在一起,用不同色彩的布料作為邊緣,其特點是使身體深藏不露,極好地保護了身體的私密性。

同時,中國傳統服飾追求儒家倡導的“中和”“中正”之美,所以以深衣為代表的傳統服飾多采用中正裁剪,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以對稱為美,以中央為尊的認知,強調“正衣立冠是為禮”的禮學思想。而也正是由于禮,在服飾發展的過程中,對身體輪廓的表現逐漸削弱,服裝早已超越了其原始作用,不斷雅化。

三、從細節顯露的綱常法禮

在古代中國,“禮”深入社會的每個層面,因而禮儀的名目極為煩冗。其中,禮容,即行禮者的體態、容貌和衣著。作為禮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服飾禮儀是中國傳統禮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服飾在古代有著重要的社會政治功能,每一個朝代的服飾禮制都彰顯出強烈的等級尊卑烙印,是標明社會角色和特定身份必不可少的包裝與標志,例如,皇室服飾往往要經過“司服”類官員的精心策劃安排,是皇權的物化象征。在等級制度森嚴的封建社會中,服飾色彩作為政治倫理的外在形態,直接被用來區別上下、高低、貴賤,成為統治階級權力等級差別的符號與象征。從西周開始直到明清,歷代制定的輿服制度,從皇帝到諸臣百官的服飾色彩及紋樣均有明確規定。例如,唐代的官服制度是最典型的以顏色來區別等級的。根據《舊唐書·輿服志》記載:貞觀四年,定三品以上官員服紫色,五品以上服緋色,六品七品服綠色,八品九品服青色。除了皇室、官員、貴族以外,民間喜以青色為服,為“賤服”,如婢女稱為“青衣”;讀書人也穿青色的衣服,稱為“青衿”。黑色多是身份低賤的差役所穿衣服的顏色,白色也為平民之服。

由于古代倫理學家格外強調正名,服裝也成為一種道德的教化工具,成為社會品評的價值標準。例如,我們熟悉的綠帽子一說:在漢代,只有地位低下的庖人(宰夫)等戴綠幘。因此顏師古曰:“綠幘,賤人之服也?!钡搅颂拼?,給犯人的刑罰之一是戴碧巾,以示羞辱,后演變成賣淫的人為戴綠頭巾。明清時期,認為綠色、青碧色多為優伶娼妓人等穿用。由于這些人的身份低下,他們衣服用的這些色彩便被視為“賤色”。戴“綠帽子”“綠頭巾”是民間人們禁忌的習俗之一。由此可見,青、白、黑、綠等色在中國封建社會里多為身份低下的人穿著,這些暗淡色彩的服裝無疑成為被統治階級特有的符號。

參考文獻

[1]吳萍.多元民族文化影響下中國漢族傳統服飾的演變[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01):158—162.

[2]宋煬.中西方傳統服飾禮儀文化比較研究[J].藝術設計研究,2017(04):30—40.

猜你喜歡
實用主義
淺析日本國民性之實用主義
現實與虛擬
TRENCH COAT充滿貴族血統的紳士符號
新房裝修,婆婆來指手畫腳
大學英語教學中實用主義思想應用瓶頸分析
“非實用主義”與大學英語教學的新融合
以《折獄龜鑒》為視角淺談中國古代法律傳統
論中國協商性司法的理論基礎
淺析先秦儒家實用主義語言觀
工程倫理的多元化愿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