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民族地區生態旅游發展的價值、標準和策略

2020-12-29 11:55曾翠謝福梅
大經貿 2020年7期
關鍵詞:民族地區生態旅游策略

曾翠 謝福梅

【摘 要】 生態旅游作為旅游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實踐形式,對實現民族地區穩定、協調、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依托川西生態示范區和大小涼山原生態自然、人文資源優勢,深度挖掘發展生態旅游對于四川民族的生態文化價值、生態經濟價值、生態社會價值,構建一個具有該地區特色的原生態的民族旅游產品體系,以促進四川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本文基于民族地區主流的生態旅游發展戰略和發展路徑,依據經濟學理論、旅游可持續發展理論、人類學理論和民族學理論,運用比較研究和文獻研究等分析方式,探尋民族地區發展生態旅游的具體對策。同時,本文明確了生態旅游的科學界定標準,為川西生態示范區和大小涼山生態旅游的精準施策提供了理論基礎。

【關鍵詞】 民族地區 生態旅游 界定標準 策略

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綠水青山既要求優良的環境質量,也需要生態健康的保障。要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需要以保護生態為基礎,從而推動綠色產品和生態服務的資產化,讓綠色產品、生態產品成為生產力,使生態優勢能夠轉化成為經濟優勢。四川是支撐“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戰略紐帶與核心腹地,是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因此發展民族地區的生態旅游有著重要意義,發展民族生態旅游可以在不破壞當地環境的情況下充分利用當地各種資源,與自然和諧相處;民族生態旅游與民族文化息息相關,既可以充分滿足游客的文化體驗要求,又可以促進當地傳統特色文化的發展;積極響應四川政府提出的“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

緊緊依托川西生態示范區和大小涼山原生態自然、人文資源優勢,根據該地區多層次生態價值,構建和打造具有該地區特色的原生態的民族旅游產品體系,在大眾旅游的基礎上落實生態旅游的發展標準,以保護生態為出發點合理有效地開發當地可利用資源,協調發展各個環節,使整個產業鏈協同發展,促使當地旅游業立體發展。民族地區的生態旅游逐漸興起,民族地區獨具特色,有豐富的資源,因此發展生態旅游成為民族地區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挖掘生態旅游深度價值,界定生態旅游科學標準,如何對川西生態示范區和大小涼山精準施策是本文的研究重點。

一.生態旅游對川西民族地區的可持續發展具有的重要意義

探究川西生態示范區和大小涼山發展生態旅游的價值是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來川重要視察精神和“一干多支”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促進四川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發揮四川民族區域比較優勢,更好開發和利用優質的自然和人文資源,構建全域旅游產業融合發展體系,實現全域旅游發展。強化民族地區內部之間的溝通聯系,推進生態環境共建共享,建立生態保護和旅游示范區,走民族地區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激發縣域經濟發展活力,促進城鄉發展融合,建立良性的溝通協調機制,合理規劃,推動基礎設施、產業結構等聯動發展,實現良性的民族地區社會治理結構;壯大特色產業經濟規模,建立特色合作社,實現農企對接,農文旅融合發展,促進民族地區產業振興,激發產業經濟活力;科學引導和有效統籌各方利益,充分調動農牧民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通過加大政府對鄉村生態旅游專業人才隊伍的力度,激發脫貧內生動力,變輸血為造血,提升脫貧的質量和規模,助推彝區和藏區脫貧攻堅,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筑牢根基;推動文化的交流和交融,深挖羌族等民族傳統文化,開發出體現民族特色的文創旅游產品,提升對民族文化的認同,從而更好促進民族文化的傳承

二.生態旅游對四川民族地區發展的價值體現

發展生態旅游對于四川民族地區,其價值包括:(一)社會經濟層面,發展生態旅游維護生態系統安全,確保經濟社會的長遠發展,同時實施旅游扶貧有效統籌了國家利益與當地居民的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二)文化和政治層面的穩定與發展,發展生態旅游有助于地區傳統文化的傳承、促進多民族的文化交流與融合。以生態理念規范企業的投資行為,有助于政府的管理,發展旅游業的過程中提升脫貧攻堅水平,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生態治理的積極影響,提高大眾生態意識的文化素質,保護地區的生態環境,為生態旅游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基礎,實現民族地區的生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落實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理念。

三.生態旅游的界定標準與策略

(一)四川民族地區生態旅游發展的科學界定標準

在探究其多層次價值的基礎上,提出對于兩地區生態旅游發展的科學界定標準:1. 具有獨特性,具有較少的人為干擾,呈現較為原始的自然景觀。其獨特性主要表現為當地旅游景觀的鮮明特色,或當地生態環境中所特有的自然景觀且與人文價值相關聯,將自然生態景觀與具有一定歷史淵源或特色民族文化背景相結合。2. 多樣性,保護生態系統完整,保護動植物生物多樣性,嚴格管控人為的植物砍伐和植被破壞;嚴防人為干預的生物入侵,盡可能增加檢疫措施,減少外來物種對于當地生物的影響和損害。3. 嚴格落實生態地區自然保護措施,減少人為干擾自然環境,嚴格管控認為捕殺野生動物的行為,禁止銷售野生動物制成品。對此不僅需要加強對于相關行為的管控,同時需要擴大與野生動物相關的科學知識的普及。4. 調查、記錄和監測國家重點保護和省級保護的野生動植物的種類,種群現狀、動態分布和生境。川西地區野生動物豐富,珍稀保護動物繁多,建立野生動物活動廊道,必要時可采取人工廊道設計,控制夜間照明和噪聲,保持天空的自然黑暗,避免驚擾野生動物,減少對夜行動物的干擾,保護野生動物的生活環境。5. 生態旅游產業鏈的完整性,保證當地居民生產生活穩定的同時為外來旅客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務,保障能夠在吃住行游方面為游客提供較為全面的服務,首先需要完善交通樞紐建設;其次要提升旅游及生態保護各環節銜接度,在傳統旅游的基礎上,加強教育宣傳活動,提出生態保護相關要求,明確不符合規定的懲罰措施;最后,加強各環節的關聯度,促進整個產業鏈協同發展,

(二)四川民族地區生態旅游發展存在的問題

當前四川民族地區面臨著人才缺失較為嚴重,旅游從業者較少;旅游發展速度快于城鎮化建設速度,協同聯動程度不高;特色鮮明的城鎮尚不成熟,旅游產業單一,開發程度較為簡單;對民族地區文化挖掘和利用不夠,旅游帶動的文創、餐飲產業不夠規模;農牧民參與度不夠,參與意識不強的問題。對此,需要轉變農牧民就業觀念,提升綜合素質,增加高素質旅游從業者數量,帶動人員就業,提升脫貧攻堅水平;減輕生態環境過度開發帶來的負面影響;政府規范特色農產品相關安全標志,減輕環境污染,提升農產品品牌影響力;構建旅游發展保障支撐體系,降低因發展旅游所帶來的初期損失。

(三)四川民族地區發展生態旅游的策略分析

而要想達到發展生態旅游的科學標準,針對可能面臨的問題和發展過程中易面臨的阻礙,我們提出以下建議與參考措施:1. 以控制季度旅游人數,在一定程度上管控和提升價格,加大線上線下的宣傳力度,打造優良口碑;和對游客的生態保護相關知識的普及,以實現對旅游地污染的減少,達到生態旅游的標準。2 提升旅游產品設計的多樣化,針對不同人群,利用民族特有的工藝,村寨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打造特色小鎮。3. 調整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相關各方之間的利益關系。引導保護區及周邊農牧民轉變生產生活方式,降低對自然保護區的壓力;同時全面評價周邊地區各類建設項目對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破壞或功能區劃調整、范圍調整帶來的生態損失,研究建立自然保護區生態補償標準體系,推進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加快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實現川西地區不同利益群體的和諧發展。4. 根據當地環境特點,確保安全性的前提下,提升旅客野外生存技能,打造特色森林生態旅游。推動“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將當地優秀民族文化與旅游項目結合起來發展農業旅游、林業旅游、體驗式旅游,建設文化產業集聚區。充分挖掘川西特有藏羌文化價值,開發紅色旅游路線,弘揚長征精神,緬懷革命先烈,樹立文化自信。培育生態旅游品牌,開展多形式的宣傳營銷活動,提升大熊貓、茶馬古道等旅游景區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將脫貧工作作為民族地區生態旅游發展的重點,提高當地居民的參與意愿,使當地居民積極參與旅游工作,培養素質導游,吸引外出打工人員返鄉創業。開發出體現民族特色的文創旅游產品,提升對民族文化的認同,從而更好促進民族文化的傳承。

【參考文獻】

[1] 付景保.西南民族地區生態旅游發展戰略的選擇——基于SWOT的分析[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34(03):126-129.

[2] 宋加山.民族地區生態旅游開發條件及策略研究[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5,36(05):144-148.

[3] 趙艷.論川西少數民族地區草原生態旅游資源的開發與保護[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6,37(01):227-230.

[4] 陳翔.四川民族地區鄉村旅游升級發展區位分析[J].南方農業學報,2011,42(09):1168-1171.

作者簡介:曾翠、1998年、女、四川成都、本科、國際經濟與貿易

謝福梅、1998年、女、四川達州、本科、國際經濟與貿易

猜你喜歡
民族地區生態旅游策略
生態旅游之利弊
生態旅游的不同類型
生態旅游
例談未知角三角函數值的求解策略
我說你做講策略
高中數學復習的具體策略
民族地區城鎮規劃現狀淺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區“一類模式”小學漢語文教學質量
Passage Four
我國生態旅游的開發與建設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