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進三峽生態經濟合作區治理能力現代化

2020-12-29 11:55羅春花
大經貿 2020年7期

【摘 要】 三峽生態經濟合作區是長江經濟帶領域內的一個重要區域。開展此地區的區域內治理合作,有利于減少行政壁壘,形成優勢互補,更有利于長江經濟帶的生態保護。為了提升這一區域的治理現代化水平,首先是要激發多元治理的主體活力,其次是要樹立正確的治理目標,最后作為一名黨校人,應該扮演好不同的社會角色,自覺參與此地區的治理現代化過程中。

【關鍵詞】 治理主體 治理目標 參與途徑

一、參與三峽生態經濟合作區治理的主體

治理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特征為治理主體的多元化,即對政務或者公共事務作出安排的主體不再僅僅局限于政府,社會層面的組織、市場以及個人層面的公民都是社會治理的主體,以不同的角色發揮著不同的作用。

(一)政府層面的參與者

政府不是治理的唯一主體但是最重要的主體,作為治理主題的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隨著我國行政體制的改革,地方政府有了更多的自主權。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又提出要在加強中央宏觀事務管理的基礎之上,賦予地方更多自主權,支持地方創造性開展工作。因此,三峽生態經濟合作區內的各級政府應該加強自主合作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可探索建立地方政府層面的三級合作機制。包括省市級的高層次合作機制,區縣級的合作機制和各個地區的部門之間的合作機制。建立多層次的溝通和合作機制一是有利于三峽生態經濟合作區的各方信息的交流,另一方面則是對權利和義務做出了明確的劃分避免了“搭便車”現象的發生,更為重要的是增加了互信減少了由于競爭性府際關系所帶來的不確定性。

(二)社會層面的參與者

多元治理的另一個參與治理的主體是社會組織。三峽生態經濟合作區內的社會組織可以通過調動社會資源提供社會服務的方式參與治理,尤其是在次地區的教育、醫療、扶貧和生態環境治理領域。例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中講到“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的資金安排方面,企業和社會資本參與度不高?!?/p>

(三)個人層面的參與

學習和掌握政治知識,懂得政治并參與政治既是對于自身權力的正確使用,實現自身利益的合法方式,也可以滿足塑造自身完整素質的需要。但是,個人參與政治不僅僅要注意到自身的權益,也應該注重參與政治的義務。如果個人意志受自私欲望左右,這樣的政治參與是有害于治理現代化的。個人參與政治應該具有“公意”既關切治理領域內的全體成員的共同利益。但是“公意”不是每個公民利益的簡單集合,應該是長遠的、無私的、觸及問題更本的意志的表達。由此可見,在三峽生態經濟區的治理現代化的過程之中,個人的參與必不可少,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種參與不是僅僅滿足自身權益的“小我”的表達,也不是某一省市或者區縣、部門的部分“群體”利益的表達,而是應該展現出對于整個地區長遠發展的,觸及地區公共利益,例如扶貧、生態等問題的關切,“大我”利益的表達。

二、三峽生態經濟合作區的治理目標

地方區域的深入合作不僅可以釋放出新的經濟發展活力,更為重要的是在處理例如生態環境這類公共問題上更有作為、更有成效。

(一)緩解競爭性府際關系的固有缺陷

在一段時間內,我國橫向的地方政府之間存在既競爭又合作,甚至是競爭大于合作的關系。競爭性的橫向府際關系不利于區域內資源的合理配置,容易造成經濟重合和資源浪費。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帶來的國際競爭壓力、環境污染等公共問題的頻發、地區經濟的失衡發展都在逐步倒逼地方政府之間的深入合作。面對現實需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為中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優化我國發展空間布局戰略,提出要建設長江流域經濟帶,并且在此基礎之上充分結合地區優勢發展地區合作。三峽生態經濟合作區的設立有利于打破省市之間的行政壁壘,協調地區的發展政策,最大化的調動資源的合理配置,促進地區的均衡發展。

(二)避免生態問題治理問題成為“公地悲劇”

加強地區合作是解決生態破壞這一公共問題的必然要求。三峽生態經濟合作區將“生態”放在“經濟”之前,生態合作是第一,經濟合作是第二,有利于保護長江流域的生態安全,從而保護全國生態安全格局。三峽生態經濟合作區的人民同享一片天、同飲一江水,良好的生態環境不僅關系到每一個地方自身的發展,更為重要的是直接關系長江流域生態破壞的公共問題,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此地區缺失的重要公共物品,而這一公共物品的提供并不是某一地區就可以完成的。開展重慶、湖北、湖南等省市長江沿岸城市在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上的合作,有利于在更大的地區格局上進行頂層規劃,以整合區域內的資源和行動從而從貫徹落實中央關于長江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有利于此地區的可持續發展和高質量發展,有利于提升此地區的綜合競爭力,為中華民族的永續長久發展做出貢獻。

(三)激發自然環境要素、人口要素與政治系統的良性互動

從宏觀政治學的角度上看,政治系統、社會環境系統、自然環境系統是相互影響的。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自然資源稟賦的差異對政治系統建立的影響正在減弱。但是人類對于生態環境的認識水平的提高又倒逼政治系統治理能力的提升。例如,三峽生態經濟合作區的各個地區在保住綠水青山的前提之下兼顧地區的經濟發展,將生態和經濟聯合文章做好,就是對地區的治理能力的考驗。

社會系統對于政治系統的影響力最大的方面在于人口要素的影響。在知識經濟時代,人才是最為重要的資源。一個地區的治理能力的提升一是取決于治理體制機制的創新,二是取決于參與治理的人的素質的整體提升。影響人才流動的因素是多重的,經濟發展水平是重要影響因素,但是一個地區如果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佳的“宜居”地區,對于人才的吸引力就會增強。因此,地區的政治系統、生態環境系統、社會系統是相互正向影響的。三峽生態經濟合作區有利于統籌和平衡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共建良好的生態環境,開展人才交流合作,緩解人才由經濟落后地區向經濟發達地區的單項流動。

三、黨校人參與三峽生態經濟合作區治理的途徑研究

實現治理的成效的最大化的重要影響因素是治理者的綜合素質和治理能力。在三峽生態經濟合作區,黨校人擁有三重身份,一是被治理者,二是治理主體,三是治理主體的影響者。

(一)樹立公民意識,履行權利與義務

公民意識的覺醒是政治現代化的重要表現之一。首先從在政治權益來講,公民所擁有的法定權利集中體現為參與公共事務和承擔公職的正當資格。其次,社會層面上講,公民作為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成員應具有一定的公共精神,暨以利他的方式積極關心社會整體公共利益。這就要求公民意識應包括主體意識和公共意識。公民的主體意識要求公民可以自覺且有序的參與到公共事物的治理中。公民的公共意識則要求公民能夠自覺樹立法律意識,協商意識和自覺地踐行和維護社會公德的意識。一個兼具了主體意識和公共意識的公民,一定是一個合格的治理主體和被治理者。黨校人應當正確認識自己的公民身份,提高參與意識,做建言獻策者。充分利用黨校這一平臺,做好區域合作理論政策的宣講者和實踐的帶頭者;開展調查研究,撰寫資政報告,為三峽生態經濟合作區的建設積極建言獻策。

(二)做好民意“代表”,積極參政議政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健全為人民執政、靠人民執政各項制度。但在一個擁有14億人口,地域廣闊且人口素質不均衡的大國,施行任何不假中介的“直接民主”,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作為代議制民主方式之一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就應運而生。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務實的民主,是對人民當家作主權力的保證和民主決策高效化的統一,因此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又提出必須要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根本政治制度。因此,作為三峽生態經濟合作區的參與者的黨校人,參與此地區的另一種方式為成為“代表”。但是人大代表不是指派的也不是自封的,是人民選出來的。每一個黨校人都應該運用好自己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選出代表民意的合格代表,或是提升自身品德和能力素養,深入群眾,了解群眾所需,成為“代表”,正確的表達群眾意志。

(三)成為知識精英,提升干部治理水平

人具有社會屬性,“社會人”會通過實踐和學習進行反思,來回應社會的變化。學習的范圍、內容影響學習者對某一問題的行為偏好。教育手段是知識普及的最重要的途徑之一。黨校是三峽生態經濟合作區黨員干部共享的學習課堂。黨員干部在黨校學習到的“新知識”的質與量會影響黨員干部在政治參與中的“身份行為”也就是政治決策和政治選擇。黨校教師作為黨的理論和政策的宣講者,自身有沒有學懂弄通直接關系了黨員干部所學的理論與政策的量與質。要提高三峽生態經濟合作區的擁有公權力的黨員干部的治理能力,首先要求黨校教師成為知識精英,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并且有講課的藝術能夠正確且有效將黨的政策和理論宣講到入人心、入人腦。

【參考文獻】

[1] 張鳳陽.政治哲學關鍵詞.第2版[M].江蘇人民出版社,2014.

[2] 王寶成.三峽生態經濟合作區整體性治理策略研究[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040(002):54-56.

[3] 王磊,段學軍,楊清可.長江經濟帶區域合作的格局與演變[J].地理科學,2017,37(12):1841-1849.

[4] 肖金成. 三峽生態經濟合作區建設的意義及重要機遇[N]. 三峽日報,2016-05-21(001).

作者簡介:羅春花(1991—),女,碩士研究生,中共忠縣縣委黨校教師,研究方向為國際政治、宏觀政治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