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國主義融入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改革探討

2020-12-29 11:55舒娜
大經貿 2020年7期
關鍵詞:愛國主義高職院校

【摘 要】 愛國主義作為亙古不變的話題,一直是指引我們發展的重要基礎,對我們本身而言,既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也是傳承中國歷史文化的必經之路。將愛國主義融入高職院校體育課改革,可以從潛移默化中起到推動作用,促進我國未來的發展與建設。本文從愛國主義在體育中的體現入手,并對愛國主義融入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的方法進行闡述,從而強調愛國主義融入高職院校體育課改的重要性。

【關鍵詞】 愛國主義 高職院校 體育課程改革

一、愛國主義在體育中的體現

自近代以來,中國體育史的發展經歷了艱難曲折的變化。21世紀以來,經過黨中央的不斷推行,我們的體育健兒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這是黨和人民積極奮斗的成果,更是人民愛國主義的真實體現。足以證明在黨的正確領導下,我們逐漸走向新的繁榮與富強。為了今后的體育事業發展,勢必要讓年青一代知道,唯有和平穩定,保有一顆愛之心,才能匯聚成我們愈發強大的祖國,成為各項事業發展的堅實后盾。因此,對體育事業而言,也要將愛國主義融入其中,讓所有人都能以愛國為主義,推動體育事業的發展。

二、愛國主義融入高職院校體育課改的重要性

愛國主義是學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德育教育,對我們而言,這是身為公民的基本義務,也是提升道德觀念,確立正確人生價值觀的重要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思政課堂教學是提升政治教育親和力,提升個人素養的重基礎,其他課程對于政治而言是一種協同作用。由此,高職院校體育課作為學生的專業課程,承擔指引學生發展,確立學生理想目標的責任。加入愛國主義教育,是思想引領發展的體現,更是學生參加體育活動,形成積極情感與體驗的表現,會更容易產生對我們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與價值判斷。因此,高校體育還革的愛國主義實際上是一個“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過程,有利于學生的塑造與培養,使其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社會主義接班人。

三、愛國主義融入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的方法

作為學生而言,體育課經常會面臨枯燥的訓練,許多人因此逃避體育課,在潛意識里拒絕鍛煉,這就導致了各種身體疾病與肥胖的危害。為了改變學生的認識,達到愛國主義與體育發展相融合的目的,必須以理論為基礎付諸實踐,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愛國主義的作用,并對其產生積極影響。由此,可以從以下三方面深入探究,以調動學生積極性與主動性。

(一)結合“名人效應”和體育實事,激發學生興趣

長期以來,高校體育課成倡導以人為本的教育方針,讓學生主動意識到自身專業素養的重要性與提升個人能力的必要性。鑒于不同的性格特點以及全面發展的目標,近年來透過“名人效應”與體育實事拉動體育生的學習與進步,起到了一定推動作用。其實所謂“名人效應”是指其利用自身的已經具備的條件,包括個人成就與道德品質,由此來衡量一個人是否具有積極的影響。實際上從心理學角度而言,屬于暈輪效應的一種,但他的積極意義就在于能夠通過正面人物帶動社會朝著正向發展,例如利用體育界明星鼓勵我們體育高院學生,可以起到心理暗示與激發學生興趣的目的,由此,將愛國主義效應融入其中,轉化為新的推動力。

(二)引導學生明確強身健體目的,加強民族責任感

目前,強軍計劃是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之一,其目的在于通過軍事武裝起到保護我國人民的作用。雖然高校學子不需要承擔軍事武裝的責任,但是作為我國的公民,有義務協同國家戰略一起,強身健體,尤其是青年人,更應該具備較強的責任意識,將國家發展融入個人理想之中。此外,我們的培養要求本就是為社會主義發展服務,只有全面發展,才能推動社會進步,維系和平穩定。因而在高校教育中,可以一再明確學生的價值方向,讓學生以此為目標,強身健體,在體育課程的學習中加強民族責任感與民族自豪感,逐漸將愛國主義扎根于心,形成深刻的愛國主義信念與愛國主義情感。

(三)重視鍛煉過程強調參與性,培養學生體育風范

體育比賽看中的是結果而不是過程,但體育專業人才的培養離不開日復一日的積累。俗話說,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體育類的學習除了理論知識外,更重要的是持之以恒的長期堅持。愛國主義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學生需要有一定的適應過程。因此,體育鍛煉的過程性是引導學生樹立愛國情感的關鍵,在潛移默化的參與中,自覺形成對國家的認識,形成對自我文化的認同感以及對體育事業的奉獻精神,由此逐漸演化為推動社會變革的重要力量。作為一個大國,我們理應有自己的大國風范,在未來的體育賽事中,勢必要以中國人的身份出戰,當面對無數對手時,不僅代表選手個人,更代表我們國家,若能最大限度融入進過程之中,通過體育鍛煉實現培養愛國觀念的目的,則能提升學生的參與性,起到培養體育風范的目的。

四、總結

總而言之,直觀性體育教學原則是啟發學生的思維的重要一步,而體育精神則是推動社會發展、維系社會穩定的關鍵基礎,愛國主義教學除了可以改變學生思想觀念,起到鍛煉身體的作用,還能夠從個人培養角度,鼓勵高職學生產生對體育鍛煉的共鳴,通過體育鍛煉與學習發展并重,起到全面發展的目的,從而成長為一個真正意義上有擔當、有紀律、有理想、有道德的新時代公民,為我們隔著社會發展與社會穩定付出更多努力,以實現我們民族復興的偉大中國夢。

【參考文獻】

[1] 雷娜,段曉芳.網絡愛國主義的內涵、張力與辨析. [J]理論視野. 2018(02)

[2] 王玉成. 蘇北師范學校師范生體育價值觀與體育行為的調查分析[J].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0(04)

[3] 體育價值觀的理論研究進展[J]. 陳開梅,盛崗,杜雨.? 吉林體育學院學報. 2010(03)

[4] 李煥玉.大學生體育價值觀與體育鍛煉行為之間關系的研究[J]. 吉林體育學院學報. 2009(06)

[5] 戴志,封莎.網絡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升策略研究[J].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2017(11)

[6] 高顏.? 大學生理性愛國現狀及教育對策研究[J].教育現代化. 2017(38)

作者簡介:舒娜(1989.05—),女,土家族,籍貫:湖南懷化。職務:教師,職稱:講師,學歷: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育,高校思想政治學,單位:長沙商貿旅游職業技術學院。

猜你喜歡
愛國主義高職院校
在疫情大考中彰顯愛國主義力量
趣味英語聽力 什么是愛國主義?
“一帶一路”戰略與鹽城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思考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
九百多萬“五老”托起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一片天
浩然正氣貫長虹 愛國主義譜新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