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一核四層四翼”高考評價體系的地理教學策略分析

2020-12-30 09:22安徽王美鳳
教學考試(高考地理) 2020年4期
關鍵詞:考查素養思維

安徽 王美鳳

面對高考的革新,我們不僅要在基礎知識與道德品質統一發展的基礎上,讓學生得到個性化的培養,實現全面發展,還要聚焦核心素養,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優化課堂教學,在優化學生知識結構的基礎上實現學生區域認知、綜合思維、人地協調觀和地理實踐力等核心素養的培養,讓學生在科學的教學引導中實現學習質量的實效性發展。

一、地理學科“一核四層四翼”的高考評價體系分析

教育部考試中心研制的《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和《中國高考評價體系說明》中提出“一核四層四翼”高考評價體系。其中,“一核”是高考的核心功能,即“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回答“為什么考”的問題;“四層”為高考的考查內容,即“核心價值、學科素養、關鍵能力、必備知識”,回答“考什么”的問題;“四翼”為高考的考查要求,即“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回答“怎么考”的問題。地理學研究的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相互關系,其內容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大領域。在高考評價體系下的地理學科考試首先應彰顯學科育人價值,發揮立德樹人的核心功能。其次,地理學科考試應評價學生在完成本學科學習后的學業成就表現;同時,作為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的依據,地理學科考試還具有選拔性,應發揮服務選才的功能。第三,地理學科考試應促進教學內容優化,發揮引導教學的核心功能。通過不同情境試題的設置,幫助教師開闊選材視野,豐富認知視角,不斷調整和改進地理教學理念和策略。更重要的是通過地理學科考試,能多角度、多層次地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認知和靈活運用能力,引導學生學會認知、學會思考、學以致用。

二、“一核四層四翼”下高考地理試卷的特點

1.以學科主干知識為基礎,注重關鍵能力考查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規定,必修和選擇性必修內容都是地理學科考試中的必備知識。地理學科考查的關鍵能力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強調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交流與合作等。而關鍵能力是學生適應未來社會不斷變化發展的至關重要能力。就地理學科而言,關鍵能力包括利用圖文資料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的能力、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的能力,以及探討和論證地理問題的能力。近年來高考地理試題注重考查對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運用,要求學生能結合生活中的案例思考與之相關的地理知識,拓展視野,充分進行知識遷移,解決實際地理問題。如2019年全國卷Ⅱ選擇題第1~3題,以“城鎮化”為情境,三個問題分別考查城市等級、城市的分布特點和地理位置對城市發展的影響。雖然“城鎮化”是學科主干知識,但試題設置卻需要學生對圖文資料進行有效分析、理解和加工。

2.以人地關系為主線,凸顯地理學科素養

地理學科素養綜合考查學生的區域認知、綜合思維、人地協調觀和地理實踐力。區域認知就是把握地理事物所具有的獨特區域特點,如德國魯爾區與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帶的不同特征;綜合思維是建立一種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地理思維能力;人地協調觀是指人類及其社會活動與地理環境間的關系;地理實踐力就是運用所學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地理問題的能力。這四個維度貫穿于近年來高考地理試題中,如2019年全國卷Ⅰ第6~8題,以我國東北某區域鐵路線分布為載體,考查交通線路的區位選擇、我國自然資源的分布和影響交通線路運營的因素。重點考查了學生的區域認知、綜合思維和人地協調觀。又如2019年全國卷Ⅰ第36題以澳大利亞汽車產業為載體,問“澳大利亞整車和零部件工廠布局在東南沿海地區的有利條件”,考查了學生的區域認知;另外學生需要進行多方面分析“澳大利亞汽車市場對每種品牌和車型需求都較少的原因”,考查了學生的綜合思維。

3.素材選取貼近生活、關注熱點,鼓勵創新思維

高考評價體系提出的“創新性”,側重考查學生探索新方法并積極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批判性和創新性的思維方式,鼓勵學生勇于擺脫慣性思維束縛,大膽創新。近年高考試題也增強了開放性和探究性,加強了對獨立思考、發散思維、逆向思維等方面的考查,考查學生進行新穎推測和設想并周密論證的能力。地理試題的選材與設計也增強學生對地理事物和現象的好奇心,提高了學生認知地理的興趣以及對地理環境的審美情趣。引導學生運用有關知識和方法,發現地理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設想和獨特的見解。如2019年全國卷Ⅱ第37題第(4)問,以生活娛樂場所“滑雪場”為背景,通過設置開放性問題,要求學生從不同視角圍繞滑雪場的發展轉型提出有建設性、針對性的建議。該題重點考查了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信息,思考問題的能力,考查了學生綜合思維能力,同時也考查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又如2019年全國卷Ⅰ第1~3題,以“村村冒煙”現象、“抱團飛地”發展模式為信息載體,考查了工業化與城市化及區域可持續發展,也考查學生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4.以區域為載體,體現綜合性

高考評價體系中考查的“綜合性”不僅是知識內容的綜合,更是各種地理能力、素養的綜合,考查學生適應時代發展和社會需要的綜合素質。強調必備知識與關鍵能力之間的聯系、學科素養與核心價值之間的統一。近年來高考地理試題側重考查學生綜合運用不同學科知識,多角度地觀察、認識、思考和解決生活、生產問題,加強了多維信息的有機整合。同時強調引導學生運用相關地理學科理論基礎,對相關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進行綜合分析,以揭示地理環境各組成要素之間、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之間的復雜聯系。如2019年全國卷Ⅰ第9~11題,以“黃河小北干流堆積性游蕩河道”為切入點,通過圖文資料,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又如2019年全國卷Ⅰ第37題,以里海的形成和變化為線索考查學生從圖文材料中獲取里海的形成變化與地殼運動、氣候及變化、河流水文等的關系,以及地理環境整體性的特征。整個試題設置要求學生不僅要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論證和探討問題,還要對地理事物進行描述和闡析。

三、“一核四層四翼”高考評價體系下地理教學策略分析

1.認真研讀《課程標準》,改進傳統教學理念

《課程標準》強調地理學習的過程應該在嘗試解決問題中學習,即先發現有思考價值的探索性問題,在解決問題中不斷獲得新的信息,豐富自己的知識,達到學習的目的。在高考評價體系背景下,在開展地理教學時,一方面教師要給學生做好表率作用,在平時的教學中能夠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在教學中不斷學習以加強自身核心素養的提升。另一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在教學中充分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性,以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思維能力。例如,在進行對“太陽對地球的影響”這一課時的教學時,為有效讓學生得到學習能力的深化,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筆者開展了以下教學設計。先讓學生自由討論太陽輻射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和課本上的相關知識進行比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討論的結果進行分類,引導學生總結出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包括“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和“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兩大類。從而探究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在教學中有效地培養了學生比較分析的能力與歸納總結的能力。此時教師可進一步設問:“內蒙古有豐富的太陽能資源,試述內蒙古建設太陽能光伏發電站的有利條件”。通過引導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既可以活躍課堂的學習氛圍,又使學生有效地掌握地理學習方法,同時提升了學生的區域認知能力和地理實踐力,最終達到創造性學習。

2.注重學科主干知識,重視關鍵能力的培養

高考試題依托教材、立足基礎、凸顯能力。在備考過程中,尤其是一輪復習,要注重對中學地理主干和核心知識的學習,重視地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等基本知識的教學。如等值線、地球運動、天氣和氣候、水循環、人口與城市、農業區位因素、工業區位因素、產業轉移等。只有夯實地理基礎知識,才能以不變應萬變。地理考試中所有試題均以地理信息為切入點,對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能力的考查仍然是主旋律。地理信息包括地圖、文字材料、數據統計表格等。在高考備考復習中教師首先應加強對學生信息獲取、解讀和整合能力的培養,特別是一些“隱性”信息,如種植水稻。高考重在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分析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如2019年全國卷Ⅰ第36題第(4)問“指出汽車生產退出對當地經濟發展的影響”,學生應調用知識“產業轉移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3.觀察生活、關注熱點,培養人地協調觀念

高考一直不變的是對實際問題中地理知識的考查,人地協調觀是地理核心素養重要組成部分。為此,教師在教學時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人地協調觀,通過引入生活中常見的地理現象和地理案例進行教學,讓學生去分析人地矛盾產生的原因,繼而讓學生更加深刻地去了解其形成的根源,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法,也使得學生更加直觀、深刻地體會人地關系。例如,在講解“環境問題”時,可以通過實際生活中案例進行教學。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向學生播放一些關于本市霧霾天氣的圖片和視頻,讓學生生成對霧霾的特點和危害最直觀的認識。然后向學生提出相關的問題去探究與分析。問題一:“霧霾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問題二:“霧霾天的形成和人類活動有關嗎?”問題三:“如果你是市長,你會采取哪些措施進行治理?”通過這種層層遞進的教學模式既調動了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的熱情和興趣,也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點,也為其樹立人地協調的觀念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4.通過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地理實踐能力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為加強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在基礎知識、地理技能、地理學習方法等方面都有所提高與改進,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地理實踐素養的形成,教師要多給學生提供機會去研究學習,讓學生在學習時感受到地理學科的魅力。當然,教師也要學會研讀課本,設計出讓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模式,通過研究性活動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例如,在進行“水資源的合理利用”教學時,首先,教師讓學生通過圖書館、網絡查詢有關信息資料等方式大致了解水體污染的基本情況。其次,設定研究的問題:①如今環境中水體污染的具體情況,包括其污染的范圍、區域、程度;②了解引起水體污染的主要原因、污染的主要根源;③水污染對人們正常生活的嚴重危害。再次,教師帶領學生通過開展走訪、問卷調查、到污染嚴重的河湖邊考察等實地調查方式對蕪湖縣水資源污染情況進行研究,深入了解蕪湖縣水資源應用情況以及人們對水污染問題的認識。最后,讓學生根據所學的地理知識進行資料整理、篩選、總結,并提出幾點能夠改善水污染問題的對策。通過這種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模式不僅培養了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也更好地培養了他們的團結合作精神與動手操作能力,更有助于學生養成保護環境的好習慣。

5.巧用探究式教學模式和思維導圖,培養綜合思維能力

探究式教學模式對學生地理思維的啟發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教師在教學時不可單純或直接對理論方法進行講解,而應通過積極引導學生對案例和問題進行自主閱讀、思考和剖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探究地理知識、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識,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促進其思維能力和文化素養的提高。例如,在“大氣的熱力作用”第一課時教學時,教師可以先通過向學生展示一些與大氣運動有關的視頻(如臺風),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接著讓學生閱讀課本,找到與大氣運動有關的知識點,并對大氣運動的基本規律進行細致的講解與分析。然后,通過實驗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大氣熱力環流的形成過程,加深學生對“同一水平面氣壓與氣溫高低之間的關系”“垂直方向上氣壓分布狀況”等地理知識的理解,同時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促進學生地理素養的提高。之后提出一個探究問題:“在深秋時節,農民在新播種的農作物上鋪上一層秸稈,或是在田邊燃燒秸稈制造煙霧,試分別分析其原因和理由?!睂W生通過對案例的層層分析與探究,既掌握了“大氣保溫作用”的基本原理,同時綜合思維能力也得到有效提升。

思維導圖可以說是培養學生地理素養的有效途徑之一,它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分析地理問題。尤其是在高考的背景下,有效的思維模式是學生應對高考的一個利器。為此,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思維導圖,為學生展示地理知識關聯圖,通過這一科學化的設計增強學生的地理素養。例如,在“工業地域的形成”這一地理內容教學時,我們可以通過工業聯系、工業集聚、工業地域、工業分散等內容進行思維導圖設計,讓學生在直觀化的分析中進行知識整合,從而深化學生的地理思維,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

四、總結

總之,在“一核四層四翼”高考評價體系下,教師在教學時應優化傳統的教學理念,巧用各種教學模式,豐富地理教學手段和內容,學會與時俱進,緊緊圍繞學生的實際生活開展地理教學,以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樹立學生良好的高考心態、提升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

猜你喜歡
考查素養思維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創新視角下高考中關于統計的考查
創新視角下高考中關于統計的考查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四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三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八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七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