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暖、高標準和適度控制

2021-01-02 06:44梁永召王蕾
關鍵詞:班主任工作

梁永召 王蕾

摘? ? 要:“溫暖、高標準和適度控制”的班級治理理念,集中體現了教育的智慧和思維的靈動。溫暖是教育者應有的態度,它要求教育者愛護、尊重每一個學生。高標準不僅僅是對學生的要求,也是對教師的要求。適度控制不是對學生的硬控制,而是軟控制,是采取學生易于和樂于接受的方法去調控和制約學生。

關鍵詞:班主任工作;班級治理;治理理念

班主任是一線教育中的重要參與者,因此在實踐中必須審視其所處的教育環境。我們把它分為教育內環境和教育外環境。就內環境而言,當下所面對的教育對象與以往任何一個時代的都不可同日而語。我們所面臨的不僅是課程與教材的多樣化,甚至連教育技術的現代化也已今非昔比。就外環境來說,大量被認為是“小皇帝”的獨生子女結婚生子,為人父母,在親子溝通、教育培養孩子方面出現了能力與方法缺位的問題。同時,自媒體和網絡環境中充斥著“山寨、迷茫、憤懣”的亂象,這一現象會對孩子產生怎樣的影響?因此,班主任必須冷靜、沉著地面對所處的教育環境,堅定自己的教育理想,并主動有為地實踐自己的教育理念。因此,在長期治理班級的過程中,筆者提出了“溫暖、高標準和適度控制”的治班理念并付諸實踐。

一、溫暖

溫暖是教育者應有的態度。在教育工作中,班主任首先要愛護、尊重每一個學生。為什么這么說?我們深知,愛是教育的起點,溫暖是由愛散發出來的,所以教師要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的愛、教師的溫暖。同時,我們也意識到,在當下所謂的“問題孩子”呈現多樣化的趨勢下,學生的家庭環境、成長背景、知識積累、同伴群體都表現出與以往不同的特點,這使得他們在人格、性格、愛好方面迥然不同。因此,當面對具有鮮明個性的學生時,班主任尤其需要這樣的態度。如何用愛溫暖學生?筆者以為需要注意以下幾個環節:

(一)慎重表達每一句話

班主任要善于用學生聽到的第一句話溫暖學生。這第一句話不是冷冰冰的,不是事不關己的,而是照顧到學生需求的,也是關注到學生當時處境的。對學生而言,當他們聽到的是來自教師充滿人情味的話語,而不是居高臨下的斥責時,他們往往不會表達與教師相抵觸的語言,從而避免師生之間的言語沖突。必須指出的是,師生沖突的很多方面,都是由于言語沖突所導致的。因此,班主任必須以教育者的眼光和胸懷,冷靜、理智地表達讓學生感到溫暖的話語。

(二)用生命去溫暖生命

什么是教育?這可以說是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回答的問題,問題的答案也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在筆者看來,教育就是教育者借助一定的教育平臺,系統、有組織地對學習者進行“安身立命”的教育,達到“使身安、使命立”的狀態。因此,這個過程必定是用生命影響生命、用生命溫暖生命的過程。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比绾谓倘饲笳?,又如何學做真人?這顯然離不開教育工作者向學習者施加正向、有溫度的教育影響。對待一個個具有智慧、活力的個體生命,班主任需要很喜歡學生,只有這樣,才會讓學生感受到教育的大愛,才會溫暖他們的內心,進而把“接受教育”作為自主自覺的行為。

(三)借助一些載體溫暖學生

班主任要采取一定的形式和載體,讓學生體驗溫暖。如筆者從高一學生軍訓開始起,就讓學生撰寫軍訓感悟,讓他們自己體會與總結他們的軍訓表現,并分享感受從而拉近彼此的內心距離;班級組建后,筆者充分發動學生,讓他們對班級文化符號進行設計,通過設計班訓、班徽、班旗,有力地將集體成員凝聚在一起;班級正式運轉后,我們又通過同祝同福(即給班級同學過生日)和感恩父母(即給父母寫信)等方式讓學生用心去體驗和感受來自同學、老師、家庭的溫暖。班級進入常態發展后,我們通過評選每周之星(常規之星、學習之星、勞動之星、助人之星)來讓學生感受彼此的溫暖。我們還借助主題日、傳統節假日、班級志愿活動、每年一度的感動班級人物評選等,精心設計主題活動、志愿活動,讓班級充滿溫暖并處處散發著愛的氣息。

二、高標準

高標準不僅僅是對學生的要求,而且也是對教師的要求。只有對學生嚴格要求,教育才能談得上高標準。如果溫暖是“寬”的話,那么,高標準就可以用“嚴”來形容。兩者結合就是寬嚴相濟。對教師嚴格要求,教師才能談得上學高為師,才能在學生那里贏得尊重,進而為班級管理工作打下扎實的基礎。

(一)教師要學高為師

在當今的信息化時代,教師何以為師,是我們一直思考的問題。班主任往往兼任某一學科的教學任務,要提升自身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就必須成為教學的行家里手,在教學過程中要思考自己的教學方式與方法,語言表達方式,教學過程的呈現是否有親和力、感染力和吸引力[1]。

為此,教師要注重教學過程的智慧啟迪和思維靈動,并采用啟發式教學,使學生進行有效的思維活動,讓學生感到思考和思想帶來的愉悅和美好。同時,教師不僅要掌握本學科的系統知識,還應了解和拓展跨學科的知識和培養善于學習和總結的能力。

我們也看到,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使得知識和信息的傳播途徑變得多樣,可能學生通過網絡已經知道了教學的某些內容,教師要想贏得學生的尊重,就必須在知識和思想的系統性、多面性、深邃性、創新性和前瞻性上下功夫。

除此之外,教師也要具有時尚感。要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就必須對于他們這個年齡段所關注的影視劇、游戲、娛樂節目有所了解,避免在談及此類話題時失語、無語和沉默不語。

(二)家校溝通要有效

溝通是雙向的,在被認為是“小皇帝”的獨生子女結婚生子為人父母的時代背景下,雙向溝通尤其重要,這對于學生的正向成長是大有裨益的。有效的家校雙向溝通,其目的是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不是誰迎合誰,而是幫助家長和班主任在誠實和傾聽的基礎上彼此相互了解,共同培養教育孩子。

為什么好多家校溝通是無效的?那是因為作為教師的一方在與家長溝通時,不注意方式,變成了向家長“告狀”“責備”和“埋怨”。同時,也是因為家長一方在與教師溝通時,忽視孩子的問題,一味地袒護孩子,極力避免表達對孩子不利的言語。這樣的溝通是單向的,缺乏彼此傾聽的,缺乏彼此誠實、坦誠的態度的,最終的結果必然是無效的。D3046395-39E7-48F5-A658-6E91CE269E7A

有效的家校溝通除了采取定期家訪、家長委員會參與學校管理與活動外,筆者在實踐中也采取“班級日記+家長周記”的方式,讓學生記錄每天在班級里的所思、所想。周末由相應的學生家長針對孩子的內容撰寫周記,讓他們把自己對孩子在學校里的表現與期望加以描述,并提出要求。同時,這也讓家長體會到學校的良苦用心,學校通過這種方式把對學生的關注傳遞給家長。

(三)學生要有規則意識

對學生嚴格要求,除了家校形成合力外,最為關鍵的是學生自己要追求高標準。學校要讓學生明白,高標準、嚴要求是學生成人成才的需要,而不是絆腳石。

我們知道,支撐學生某種行為的一定是孩子對此事的看法。在這里,我們引入美國心理學家愛莉絲的心理管理的“ABC”理論:A為誘發性事件,B為信念(對誘發性事件的看法),C是情緒與行為的結果[2]。根據這個理論,我們看到,影響學生的并非事件本身,而是學生對事件的解釋。因此,即使發生的事情相同,若學生所持的信念和看法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的情緒和行為反應。

因此,我們要善于通過案例、榜樣示范引導學生樹立規則意識,而不是雜亂的、碎片化和片段化的看法,并防止這些看法轉化成為信念,以預防學生對事件采取不規范的行為。

三、適度控制

筆者認為,班主任班級管理的根本目的最終是為了形成一個嚴謹、求實的學風,進而讓學生實現自己的夢想。由于學生年齡的群體特征和心理的不成熟會導致各種問題行為,因此對他們進行適度控制是必要的。這樣的控制不是硬控制,而是軟控制,即要采取學生易于和樂于接受的方法去調控和制約。

(一)適時開展主題教育與主題班會

對當代中學生適時開展主題教育與班會是必要的,因為他們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所以需要班主任進行適時的引導和引領。那么,進行主題教育的形式就必須創新,不能單純地進行說教。說教對于當代中學生而言是沒有價值的。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行動是中國教育的開始,創造是中國教育的完成?!盵3]因此,班主任要崇尚行動,為學生設計創造性的主題教育。

主題教育與主題班會的開展需要班主任具有一定的教育智慧和靈動的思維。這需要班主任立足于學校的校園文化和地域特色,考慮學校工作的整體規劃適時開展,不要讓學生感覺到是生硬地去完成任務。

主題教育與主題班會主題的選取,除了要考慮學校特色外,還要考慮所在學校學生的學習基礎和生源狀況。因此,除了選取與高中生成長有關的公共主題諸如職業生涯規劃、生命的價值、男女生交往、榜樣青年的成長等外,還要立足學校和學生的特點,選取特定主題,如“你憑什么考大學”“時間管理”“意志力訓練”等。

主題教育與主題班會所采取的形式可以是師生談話,也可以廣泛吸收學生參與策劃,寫出策劃方案,然后分組完成方案規定的任務,并適時呈現。由于學生親身參與,最后呈現的內容是他們各自成果的展現,因此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既有對主題的體驗,又有團隊精神的訓練。

(二)適度開展心理素質拓展活動

由于對學生生命安全的考慮,許多學校社會實踐活動的組織頻率比以往有所減少,但社會實踐活動所帶給學生的成長和成功的體驗是我們必須要重視的。于是,現在許多學校依托心理咨詢師或者心理咨詢中心開展一些心理素質拓展活動,以此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進而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奠定基礎。

當代中學生的許多問題行為都可以在其心理上找到某些原因。因此,適度開展心理素質拓展活動是非常有意義的。心理素質拓展活動的開展可以依托一些社團活動或者心理教師的心理輔導課來實現。

社團活動可以選取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將之編排成心理話劇的形式并探討解決的方法,以此讓學生看到自己所面臨的心理問題,并對解決方式進行思考。同時,心理教師的心理輔導課是必不可少的,心理教師往往采取心理游戲的方法,廣泛吸引學生參與心理游戲,通過游戲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所要訓練的心理素質。學生結合老師的分析和講解,會對心理問題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和了解。

在當下繁雜的教育外環境和復雜的教育內環境的影響下,班主任需要冷靜思考,抱定“教育能力是有限的,但教育努力是無限的”之宗旨,爭取做理想主義的實干家。

參考文獻:

[1]陳桂生.教育原理[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27.

[2]李伯黍.教育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51.

[3]陶行知全集(第3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526.D3046395-39E7-48F5-A658-6E91CE269E7A

猜你喜歡
班主任工作
淺析班主任工作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靈雞湯:班主任工作的“得力助手”
小學班主任工作之我見
班主任工作要在“三細”上做大文章
“淺談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及推行措施
以學生為主體的職校班主任工作
探究小學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淺析新課程改革下初中班主任工作方法
愛在字里行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