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腸道手術后早期下床活動的護理研究進展

2021-01-04 00:13秦炳蘭
中國藥學藥品知識倉庫 2021年13期
關鍵詞:影響因素

秦炳蘭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醫療水平也取得較大的進步,人們對醫療服務提出較高的要求,而胃腸道手術的快速康復及預后也是廣大臨床醫護人員重點關注的問題。胃腸道手術患者在康復階段,術后早期下床活動及進食均是十分關鍵的,可加快其胃腸道功能的恢復,同時能顯著降低康復階段相關并發癥的發生。

關鍵詞:胃腸道手術;下床活動;護理研究;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R47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13--01

胃腸道手術屬于臨床極為常見的手術方式,而在手術治療期間,護理也是十分重要的過程,受到臨床醫護工作人員的重點關注??焖倏祻屯饪谱o理理念在臨床諸多疾病術后康復中的應用得到認可,而在實際的護理過程中,患者術后早期下床活動也是護理中的十分關鍵的部分,不僅能加快患者術后胃腸道功能的恢復,同時可促進其手術創口的愈合,降低并發癥的發生,對患者術后康復及縮短住院時間具有積極作用[1]。由于手術的疼痛及各種治療等因素的影響,患者通常比較抗拒下床活動,因此下床活動效果并不理想。為給臨床護理人員提供更全面、優質的護理措施,本文就胃腸道手術患者術后早期下床活動的護理進展綜述如下。

1 術后早期下床活動現狀

有數據顯示[3],胃腸道手術患者術后早期下床活動時間為術后60-80h左右,與普外科手術患者相比較晚。朱瑩瑩[4]等采用下床活動等級評分法研究發現,行胃腸道手術患者術后100h平均等級評分為6.4分,與其他手術患者的相比處于中等活動狀態,而術后72h內下床活動患者占更少比例。相關研究顯示[5],胃腸道惡性腫瘤患者術后首次下床平均時間為46.89h。國外則是術后第一天就安排專業的康復師對患者提供術后活動指導及評估。

2 影響術后早期下床活動的因素

2.1 患者自身因素

2.1.1 疼痛

手術創口疼痛是影響患者術后早期下床活動的重要因素,對于行胃腸道手術患者而言,下床活動時處于直立位狀態,通常會產生牽拉痛,從而加劇術后創口疼痛感。部分患者及其家屬對鎮痛藥物認知不足,認為鎮痛藥物會對術后身體功能的恢復帶來不良影響,造成患者疼痛無法得到及時的控制,從而對其術后早期下床活動造成影響。

2.1.2 頭暈

術中血液及體液的喪失會造成腦部血流灌注相對減少,患者呈直立位時會出現惡心、頭暈等癥狀,尤其多見于行胃腸道腫瘤手術的老年患者。有學者也指出[6],頭暈是阻礙行胃腸道手術患者術后下床活動的重要因素。

2.1.3 心理因素

患者對手術方式及術后早期下床活動的重要性認知不足,造成其對下床活動存在抵觸心理,擔心下床活動會造成手術切口出血或裂開。部分患者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認為術后應絕對臥床休養,抗拒下床活動。

2.1.4 家庭因素

部分家庭對患者術后支持不到位,擔心術后早期下床活動會對患者術后康復帶來影響。尤其是老年患者,術后生活自理能力顯著降低,部分家屬或陪護無法積極協助患者進行下床活動。

2.2 醫療護理因素

2.2.1 管路限制

接受胃腸道手術治療的患者通常術前禁食時間較長,需予以腸外營養液及補充大量體液,以確?;颊唧w內所需營養的補充。大多數患者因輸液管道較多且輸液時間較長,而拒絕下床活動。也有多數患者術后需留置引流管及導尿管,患者擔心下床活動會對引流管的固定造成影響,且導尿管會影響患者穿衣褲,下床活動不方便[7-8]。

2.2.2 護理因素

相關研究認為[9],護理人員對患者術后下床活動的指導與患者實際需求存在差距。胃腸道手術量大、輸液量多且臨床護理工作量大,護理人員對患者早期下床活動的意識不強和繁忙的工作缺乏與患者的有效溝通。此外護理人員對于患者術后下床活動的指導僅依靠口頭宣教,缺乏親自示范及書面教材,因此對于下床活動的指導缺乏規范性[10]。

3 術后早期下床活動的護理措施

3.1 心理護理

護理人員需對患者術后機體疼痛情況及身體狀況進行充分評估,做好相關健康知識宣教工作,加強患者的心理干預。心理健康才能促進患者身體健康,患者只有對自身疾病有正確的認知,解除心理顧慮,才能積極主動配合各項醫療及護理工作,包括術后下床活動。護理人員需親自示范,加強與患者的有效溝通,讓其對手術相關知識有更清楚的了解,以緩解其心理壓力,增強患者對術后早期下床活動重要性的認識。

3.2 疼痛護理

護理人員應予以患者充分鎮痛是促進早期下床活動的重要環節。持續硬膜外麻醉鎮痛可促進患者早期進食及活動,該種鎮痛方式可避免腸麻痹的發生,同時能降低應激反應的發生風險。李智[11]等認為超前鎮痛及鎮痛泵持續鎮痛模式能帶來較理想的鎮痛作用,從而使患者術后生活質量顯著提升。馬文婷[12]等采用彈力黏性腹帶固定于患者手術切口部位,可緩解其不適感,同時可消除其下床活動時的恐懼心理,促進患者能積極下床活動。

3.3 下床活動時間的干預

關于早期下床活動的時間,目前尚無統一的標準。在加速外科康復護理理念中,劉春花[13]等將術后早期下床活動定義為手術當天活動,術后第一天可在家屬的協助下下床活動。而在臨床實際情況中,大多數患者通常于術后24-70h開始下床活動。

4 術后早期下床活動的益處

術后早期下床活動可有效避免或降低相關并發癥的發生?;颊唛L時間臥床休養會造成其全身肌肉強度減弱,同時會對其肺功能帶來不良影響,增加下肢靜脈血栓的發生風險。早期下床活動可增加肺通氣量,降低肺部并發癥的發生。行胃腸道手術治療的患者通常于術后48-72h內胃腸道功能即可逐漸恢復正常,若能早期下床活動則可促進腸蠕動,利于患者術后早期進食,補充機體內所需營養從而可促進手術切口的愈合。

5 小結

加速康復護理是近年來臨床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快速康復是臨床多學科共同參與完成的項目,需要各學科的團結協作。臨床醫護人員也嘗試過采用各種方式鼓勵患者術后早期下床活動,但目前尚無統一的標準來指導臨床。而目前的醫療環境會對快速康復活動的實施帶來一定的影響。術后早期下床活動需以患者為中心,從消除其內心顧慮出發,制定針對性、科學性的方案,增強患者術后康復的信心,加快其術后康復速度,從而幫助患者能盡快回歸日常生活。

參考文獻:

[1]吳茜,汪夏云,顧一帆,等.胃腸道腫瘤患者術后早期下床活動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 護理學雜志,2021,36(15):27-29.

[2]石彩曉,耿荷紅,朱瑩瑩,等.小兒胃腸道術后早期下床活動的量化和效果研究[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9,25(19):2431-2435.

[3]周培敏.精細化護理對胃腸道腫瘤患者術后早期下床活動的影響[J].武警后勤學院學報(醫學版),2018,27(7):585-588.

[4]耿荷紅,朱瑩瑩,燕林,等.興趣游戲在學齡前兒童術后急性疼痛和術后早期下床活動中的效果研究[J].中華全科醫學,2021,19(1):146-149.

[5]石艷輝,胡懿,匡雪春,等 循證護理在老年胃腸道腫瘤病人術后早期安全下床中的應用[J].實用老年醫學,2020,34(2):202-204.

[6]蔣鵬,郭琪,曲雪菲,等.多模式鎮痛在加速康復外科胃腸道腫瘤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 上海醫學,2019,42(4):213-217.

[7]王晶晶,李仙,張培玲,等. 品管圈活動在提高心臟術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動依從性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1,27(4):165-167.

[8]江英妮,陳丹微,江碧虹.健康教育結合醫護查房在婦科腹腔鏡術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動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1,27(8):42-44.

[9]王軍,張娜芹,魏麗麗,等.術后早期下床活動在神經外科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9,25(35):4631-4634.

[10]賀明春,盛娟,王一明.早期下床活動對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髖關節功能及術后并發癥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20,26(12):83-85.

[11]李梅霞,李智,龔姝.對腹部手術患者術后早期下床活動阻礙因素的認知調查分析[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20,26(3):311-315.

[12]馬文婷,肖寧,賀格格,等.早期下床活動對肝切除術后患者康復效果影響的Meta分析[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21,27(8):1031-1037.

[13]劉春花,李韻.早期下床活動聯合肩部功能操對老年肺癌術后患者快速康復的療效[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21,41(20):4587-4590.

猜你喜歡
影響因素
突發事件下應急物資保障能力影響因素研究
農業生產性服務業需求影響因素分析
村級發展互助資金組織的運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統論的煤層瓦斯壓力測定影響因素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