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政策下家長心理調適與應對

2021-01-10 11:52張琬晴
科技信息·學術版 2021年7期
關鍵詞:心理調適

摘要:升學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我國家長在孩子教育方面較為焦慮,增加了孩子的學業負擔以及家庭經濟負擔,也加重了我國教育資源的不平等現象?;诖?,“雙減”政策正式出臺。面對“雙減”政策,學生家長心理呈現出支持與不支持兩種不同的形態。為調整家長心理,落實“雙減”政策,文章分析了家長焦慮形成的原因,并針對“雙減”政策,提出通過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建立多元化教育評價機制、開展家庭講座等措施,協同調整家長心理,提升義務教育質量。

關鍵詞:教育雙減;家長教育焦慮;心理調適

引言

2018年,智課教育與新浪教育聯合推出《中國家長教育焦慮指數報告》,結果顯示當前中國家長在教育方面綜合焦慮指數達67點,整體較為焦慮[1]。隨著社會競爭的加大,家長教育焦慮日益增加。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雙減”)[2]?!半p減”政策提出,要“堅持學生為本,遵循教育規律,著眼學生身心健康成長,保障學生休息權利,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減輕家長負擔?!薄半p減”政策中明確要求禁止課外教育培訓機構占用學生的寒暑假以及平時的休息日進行學科類教育培訓,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全面壓減作業總量,減輕作業負擔。面對“雙減”政策,家長心理變化不一。雙減政策下,家長心理應如何調適與應對,也成了研究的關鍵問題。

一、雙減政策下家長教育心理現狀

“雙減” 政策出臺以來,廣受各界關注,家長們的焦慮是否真的因為“雙減”政策而得到了緩解,也是人們關注的重要問題。針對這一問題,共青團中央宣傳部以及中國青年報聯合開展了“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家長對‘雙減’政策的態度”調查,參與調查的家長共有511043名。調查結果顯示,87.0%的家長對孩子教育感到焦慮,尤其是孩子成績處于班級下游的家長最為焦慮?!半p減”政策實施之后,如圖1所示,72.7%的家長的教育焦慮得到了一定地緩解,也有6.5%的家長因為“雙減”政策的實施,更加焦慮[3]。由此可見,“雙減”政策下,盡管已有過半家長表示教育焦慮得到了一定緩解,但仍然有五分之一的家長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而焦慮不已。

二、家長焦慮心理形成原因

家長長期焦慮也會為孩子帶來較大的心理壓力,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想要緩解家長在孩子教育方面的焦慮問題,首先需要抓住家長焦慮心理形成的原因。

(一)教育資源競爭

受傳統教育思想影響,教育已經成為父母眼中孩子唯一的實現夢想,獲得發展的途徑。教育的經濟功能已經遠遠超過了教育的育人功能。然而,現階段我國已擁有的優質教育資源不充足、不平衡,尤其是地區之間的教育資源差距,導致一些地區優質教育資源嚴重不足,難以滿足眾多學生的需求。因此,數量不足的優質教育資源增加了家長的教育焦慮。而家長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能夠享受到更優質的資源,便不斷加大對孩子教育方面的投資,為孩子提供各種各樣的課外教育培訓,“教育搶跑”現象嚴重,由此增加了學生之間的競爭,也增加了家長的焦慮。

(二)教育功利化傾向

隨著社會的發展,畢業生就業壓力不斷增加,學歷也不僅僅是一個人完成一個階段教育的標志,更是用人單位招聘中的一道門檻,學歷也逐漸被異化為一種謀生工具。隨著教育功利性傾向加強,教育也逐漸被認為是向上流動,獲得經濟與社會地位的最好的手段[4]。稀缺的社會資源主要由“總體性精英階層”壟斷,財富也集中性向富人階層轉移,速度也已超過全球2倍,行為相對的封閉性,而對于普通家庭而言,教育是向上靠攏的主要方式[5]。教育功利性理念影響之下,教育的育人功能漸漸淡化,加之于在教育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我國升學考試主要以選拔性考試為主,因此,家長過度重視孩子成績,將成績看作是教育的唯一結果。由此,家長也衍生出“學得越多,成績越高”的認知,而教育失敗的恐懼也加劇了家長的焦慮心理。

(三)自身教育能力不足

根據共青團中央宣傳部以及中國青年報聯合調查開展的調查數據,73.2%的受訪家長表示焦慮來源于自己無法輔導自己孩子[3]?!半p減”政策發布后,一些家長表示,自身知識水平有限,無法輔導孩子的學習,看到其他一些“學霸”型家長在家輔導孩子,從而加劇自己的焦慮。也有一些家長即使自身教育經驗豐富,但面對自己的孩子卻束手無策。因此,相對于自己教育孩子,家長更愿意將孩子交給老師輔導?!半p減”政策的出臺,限制了課外教育輔導,家長也由于擔心孩子無法從課外輔導中彌補課上學習不足后,更落后于其他孩子而感到更加焦慮。

三、雙減政策下調整家長焦慮心理措施

現今,隨著家長在教育方面的焦慮情緒的上漲與延伸,學生學習壓力越來越大,對教育資源的競爭更加激烈,也導致教育培訓機構市場混亂,擾亂正常的教學秩序?;诖?,國家加大對義務教育的管理,以此來保障教育的公平,整體提高教育質量。在此情況下,對于仍然焦慮的家長,各方也應積極采取措施,緩解家長的焦慮,落實“雙減”。

(一)國家加大教育投入,優化教育資源配置

首先,針對教育資源不均衡、數量不足情況,國家方面應加大對教育資源的投入,尤其是偏僻落后的農村地區的教育,不僅需要國家加大資金扶持,配備完善的硬件設備,更需要國家多引入一些優秀的教師。通過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縮小各類學校之間的教育差距,提高教學質量,也能較好地緩解家長因競爭教育資源而產生的焦慮。

(二)推進教育改革,建立多元化教育機制

追蹤溯源,家長在教育方面的焦慮也主要是由選拔性考試帶來的。選拔性考試加劇了學生之間的競爭性,對于考試失利的恐懼使家長與學生更加重視考試成績。為緩解考試成績帶來的焦慮而,教育部可以探索建立多元化教育評價機制,改變“一考定終生”的教育模式,采用多種考核評價模式或是多次考試綜合評估的方式,弱化教育的功利性,突出教育的育人功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學校組織開展家庭講座,幫助家長正確看待教育

家長對子女教育的動機主要是“道德動機”、“責任動機”或是“功力動機”,希望自己的孩子通過受教育,能夠獲得更多的機會。對此,學??梢远ㄆ陂_展講座,邀請有經驗的教育家與家長近距離溝通,引導家長正確看待教育,認識到教育的育人性,關注孩子的真正需求。一方面,緩解家長過度擔心孩子學習而產生的焦慮心理,另一方面,也讓孩子能夠有廣泛的興趣愛好,有機會學習自己喜歡的東西。

(四)與孩子多加溝通,將教育焦慮轉化為教育期待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教育發展具有客觀規律,孩子的教育不可急功近利。若是過度加重孩子的學習負擔,違背教育規律,反而可能會降低教育效果。對此,家長應該學會放手,給予孩子信任,讓孩子能夠自己探索,自己成長,將原本因教育產生的焦慮轉化為對孩子成長的期待。

總之,“雙減”政策下,家長也應及時轉變心理狀態,助力孩子成長。

參考文獻:

[1]新浪教育.中國家長教育焦慮指數報告:成長煩惱不再是孩子專屬[EB/OL].(2018-9-16)[2021-11-4].http://edu.sina.com.cn/zxx/2018-09-16/doc-ifxeuwwr4952738.shtml.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EB/OL].(2018-9-16)[2021-11-4].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107/t20210724_546576.html.

[3]黃沖,王志偉,姚奕鵬,楊哲,顧鑫鳳. “雙減”實施后 ?72.7%受訪家長表示教育焦慮有所緩解[N]. 中國青年報,2021-09-16(010).

[4]楊倩倩.教育功利化的現實困境與祛除路徑[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29(05):26-30.

[5]陳華仔,肖維.中國家長“教育焦慮癥”現象解讀[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4(02):18-23.

作者簡介:張琬晴(1988年.7月),女,河南鄭州人, 漢族, 河南工業和信息化職業學院助理講師,本科,專業:應用心理學,研究方向:心理咨詢與治療。

猜你喜歡
心理調適
警官院校警務化管理下學生的情緒問題及其調適
高職院校單獨招生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探析
酒店管理專業工學交替實踐學生心理調適初探
淺談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的教學方法
高職女生擇業心理分析及對策研究
老莊的“和諧”思想與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調試
人本主義視角下社交淡漠兒童的心理調適
高三,我這樣幫學生進行心理調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