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神經內鏡下經鼻蝶入路手術治療垂體腺瘤72例臨床分析應用探討

2021-01-12 08:42李華龍
關鍵詞:鼻中隔垂體腺瘤

李華龍

(臨汾市人民醫院,山西 臨汾 041000)

在顱內腫瘤中,垂體腺瘤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約占10%-15%左右,大部分為良性,好發于中年人。當前在治療垂體腺瘤時,手術是常用的一種方法,尤其是內鏡下經鼻蝶入路手術,但是神經內鏡和顯微鏡的臨床應用效果也存在著一定的區別。因此,本文對全神經內鏡下經鼻蝶入路手術運用在垂體腺瘤患者治療中的臨床價值進行了探討,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5年1月-2020年1月期間收治的垂體腺瘤患者144例為研究對象,病程3-15個月,平均(8.7±3.5)個月,年齡20-70歲,平均(44.6±12.5)歲,腫瘤直徑14-38mm,平均(25.3±9.3)mm,其中84例為女性、60例為男性,隨機分為兩組,每組72例。兩組的病程、腫瘤直徑等資料比較無差異(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行顯微鏡下經鼻蝶入路術,具體如下:取仰臥位,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后,給予氣管插管,然后于近鼻底將鼻中隔黏膜切開并剝離,將Cushing撐開器插入,使雙側蝶竇前壁暴露,將蝶竇前壁和骨性鼻中隔咬除,將鞍底骨質磨除使硬膜顯露并切開,并且按照常規方法切除腫瘤。最后對鞍底進行修補,對于出現腦脊液漏者,則給予肌肉筋膜、自體脂肪以及人工腦膜逐層封堵,并且術后運用油紗對雙側鼻腔進行填塞。

1.2.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則采用神經內鏡下經鼻蝶入路術,如下操作:給予患者全身麻醉后,在患者一側嘴角固定氣管插管,取仰臥位,頭部朝后仰約15°,對鼻腔和面部進行消毒后,運用1:1000腎上腺素棉片促進鼻腔黏膜收縮,然后按照常規方法,選擇寬大側或右側鼻孔進入,在內鏡直視下,對蝶竇開口進行辨認,距此上方1-2cm處將鼻中隔黏膜弧形切開,翻向后外方,使蝶竇前壁骨質和鼻中隔后端充分顯露出來。同時,將蝶竇分隔和蝶竇前壁磨開,使鞍底顯露出來,然后將腫瘤侵襲范圍作為基本依據,將鞍底骨質磨除,使硬膜顯露,電凝后經“十”字切開,按照先后方,再兩側、前方以及上方的順序將腫瘤組織切除。最后運用帶蒂鼻黏膜和人工腦膜對顱底進行重建,并且運用油紗對鼻腔進行填塞,結束手術。

1.3 觀察指標

觀察以下指標:①腫瘤全切率;②手術指標。包括術中出血量和手術時間,并且記錄住院時間。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數據由SPSS20.0軟件分析,組間計數和計量資料比較分別行x2和t檢驗,以P<0.05表示有差異。

2 結 果

2.1 兩組腫瘤切除情況比較

觀察組59例腫瘤全切,切除率為81.94%(59/72),而對照組58例腫瘤全切,切除率為80.56%(58/72),組間對比無統計意義(P>0.05)。

2.2 兩組手術情況對比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術中出血量少,且住院和手術時間均較短,組間對比有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各項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各項指標比較(±s)

組別 術中出血量(ml) 手術時間(min) 住院時間(d)對照組(n=72) 190.2±43.1 122.6±30.1 10.5±2.2觀察組(n=72) 140.5±35.3 98.5±21.3 8.6±2.4 t值 6.409 9.233 7.498 P值 <0.05 <0.05 <0.05

3 討 論

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神經內鏡下經鼻蝶入路能夠減少術后并發癥,其原因有以下2點:①術中經鼻中隔后端直接進入蝶竇,可以避免破壞鼻中隔和鼻小柱,使副損傷減輕,降低術后鼻出血和嗅覺減退的發生風險;②術中保持中線操作,不會對蝶竇外側壁造成損傷,并且術中對頸內動脈、神經等重要結構進行保護,可以減輕顱神經損傷,有助于改善患者預后。

綜上所述,在垂體腺瘤的臨床治療中,顯微鏡手術和神經內鏡手術均能切除垂體腺瘤,但是與顯微鏡手術相比,神經內鏡手術具有并發癥少、出血量少、住院時間短等優點,有助于改善患者預后,具有一定的推廣應用價值。

猜你喜歡
鼻中隔垂體腺瘤
下肢下垂體位對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影響的meta分析
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的臨床診治進展
垂體影像學特征在無功能性垂體腺瘤術后內分泌功能評估中的作用
超聲檢查在甲狀腺腺瘤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探析
鼻中隔偏曲治療術式的研究進展
歪了的鼻梁盡早正過來
足部小汗腺汗管纖維腺瘤1例并文獻復習
胸腺瘤與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進展
垂體轉移癌誤診為淋巴細胞性垂體炎一例并文獻復習
甲狀腺腺瘤的類型有哪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