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文明背景下閩江流域綠色發展路徑探索

2021-01-12 11:15樊天
科技資訊 2021年32期
關鍵詞:法治保障綠色發展生態文明

樊天

摘要:2016年6月,福建與江西、貴州一同成為全國首批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2017年12月,閩江流域成為國家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在全國大力推動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改善的同時,閩江流域也在不斷探索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福建綠色發展的步伐堅定,生態文明建設穩步前進。筑牢法治保障,守護生態“顏值”,將習近平生態文明建設思想運用于閩江流域發展建設,為我國流域治理生態文明的研究提供實踐范例。

關鍵詞:生態文明? 閩江? 綠色發展? 法治保障

中圖分類號:G41? ? ?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In June 2016, Fujian, together with Jiangxi and Guizhou, became the first batch of nation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pilot areas in China. The Min River basin also stands out in the second batch of national pilot projects for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of mountains, rivers, forests, fields, lakes and grasses approved in December 2017. While vigorously promoting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and the Yellow River Basin, the Min River Basin is also constantly exploring a new way of ecological priority and green development.The pace of green development in Fujian is firm,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advancing steadily.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rule of law, protect the ecological value, and apply Xi Jinping's idea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o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Min River Basin, so as to provide a practical example for the study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China's watershed management.

Key Word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Min River; Green Development; Legal Guarantee

1? 閩江流域綠色發展的戰略意義

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充分肯定了過去5年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提出繼續推進綠色發展改革,堅持新發展理念[1] 。2019 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要求繼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對流域上下游進行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2]。在這樣的背景下,福建省成為我國第一批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肩負著全國生態文明改革前鋒的艱巨任務;其后,閩江流域獲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閩江流域綠色發展改革全面拉開帷幕。

閩江,作為福建省第一大河流,流域面積約占福建陸域面積的一半,流域人口約占全省人口的35%,,經濟總量約占全省的40%。閩江發源于閩贛交界的武夷山脈,上游由建溪、富屯溪、沙溪3條主要支流構成,在南平延平區附近匯合,一路向南,形成閩江干流,最后由福州市閩江河口流入臺灣海峽。福建氣候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水利資源豐富,閩江流域各河段自古以來一直是福建重要的交通運輸線,也是商貿、旅游的發達地區。近些年,長江流域、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改革不斷推進,作為海西經濟區的主要流域--閩江流域,其綠色發展改革有著重要的意義。

1.1生態意義

閩江流域的生態文明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閩江享有福建人民“母親河”的美譽,其生態文明建設與沿岸人民的生活和經濟生產息息相關。貫徹新發展理念,就是不僅要經濟發展,還要守住發展的底線,努力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閩江流域的綠色發展經驗不僅有利于推進閩江流域生態文明理論發展,還關系到福建省作為國家首批生態文明試驗區,其生態文明建設樣本能否為全國其他地市提供一個成功的實踐范例。

1.2經濟意義

閩江為福建水路交通的大動脈,流經福建省內36個縣市,哺育全省1/3的人口,涵蓋全省2/5的經濟總量。福建水利資源有著天然的優勢,與黃河相比,黃河流域面積比閩江大12倍,而水量卻不及閩江的4/5。閩江流域的有效開發和利用,對全省經濟和社會發展有重大的影響。但是,我們不能為了追求一時的經濟發展而造成對流域生態環境的破壞。保護流域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潛力和后勁。閩江流域綠色發展改革對于推動全省經濟持續有效地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1.3政治文化意義

閩江主流全長為562 km,流經多個千年古鎮和古代軍事要地。上游流經武夷山、邵武、建陽等歷史文化名城,儒學大家朱熹、抗金名將李綱等,主要就是活動在閩江上游一帶;下游流經省會福州,虎門銷煙林則徐、翻譯家教育家嚴復等一大批影響近代中國的人物就是出自福州。福州不僅是福建的政治文化中心和交通重要樞紐,還與臺灣島隔海相望,是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心城市之一。同時,福州作為閩江下游入???,整個城市依江而建,可以說福州的整體城市規劃都和閩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2閩江流域綠色發展取得的成效

閩江流域綠色發展改革在福建省經濟、社會、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年來,福建省政府高度重視,統籌推進閩江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已成為閩江流域各地的發展共識。

2.1閩江流域綜合性立法初見成效

我國生態保護的綜合性立法顯著不足,多是以部門利益為主的部門性立法。閩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立法,應與福建自貿區、海西經濟區建設相呼應,契合地方實際,兼具功能性、全局性以及綜合性特點。除了國家層面的立法之外,結合閩江流域實際情況,福建省相繼出臺了《福建省流域水環境保護條例》《福建省閩江、九龍江流域保護管理條例(草案)》《福建省重點流域生態保護補償管理辦法》等,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因地制宜地處理閩江流域生態保護和生態補償中法律保障的問題,但還遠遠不夠[3] 。今后要通過生態文明立法,進一步推進流域治理法治保障,構建閩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的專門法律制度體系,實施流域環境和近岸海域綜合治理。

2.2閩江流域污染問題得到改善

據統計2014年,閩江流域已發展有污染源的工廠和企業共2 000余家,其中又以造紙、印染、化工等重污染企業居多,排放量約占流域的2/3。2019年第一季度,40個城市因水環境質量達標滯后,被生態環境部公開點名。福州成福建省唯一被點名城市,也是唯一被點名的省會城市。經過整治,2020年,根據《2020年福建省河湖健康評估藍皮書》的結論顯示,閩江流域整體生態環境良好,河流生態環境有顯著改善,支流的環境狀況比干流好[4]。這也是福建首創全國省級全域性河流健康評估報告,充分說明福建對閩江流域治理的重視。近年來,通過實施內河整治、公園設立、排污治理等一系列有效措施,閩江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成效得到沿岸居民充分肯定。

2.3閩江流域管理體制得到完善

福建是全國最早推行河長制的省份之一。閩江流域積極落實河湖長制取得較好成效,全流域共設立近500個河長辦,2 000余名河長,46條城區河道消滅了黑臭水體。河長制的實施,以每條內河為單位進行治理區域劃分,不僅有效地改善了以往“九龍治水”現象,還避免了因流域主管部門職能劃分重疊而出現權力爭奪、責任逃避的亂象。福建省根據區域生態功能的重要性,按照整體保護、系統修復、區域統籌、綜合治理的思路,構建“一江一帶一區一屏”的閩江流域總體生態安全格局,以期使流域生態環境得到顯著改善,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協同共贏,從而為全國樹立生態文明建設新樣板、為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實踐提供新經驗[5]。

3? 閩江流域綠色發展進一步完善路徑

要保障落實“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不僅要有合理的城市規劃和行業結構,更要有一系列配套的法律保障,切實落實,監督到位,讓環境違法成本高不可攀。

3.1健全綠色發展法律保障

習近平指出,生態文明建設的可靠保障歸根到底是最嚴格的制度和最嚴密的法治[6]。經過長期的努力,我國先后制定了幾十部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在生態文明法制建設上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不能忽視我國生態環境法治仍然存在許多不足之處。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綠色發展,需要改變生態保護從屬于經濟發展的被動地位,立法原則也要從“生態環境要與經濟發展相協調”原則向“生態環境保護優先”的原則轉變[7]??茖W立法,創新執法,公正司法,依法推進閩江流域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著力形成閩江流域生態環境合作治理長效機制。

3.2環境違法執法必嚴

貫徹生態文明法治,應當加大執法力度,用法律手段來維護和保障各項措施的落實。一旦有破壞生態文明建設的違法行為發生,必須受到法律的嚴厲制裁,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8]。然而,一些地方的環保部門不以減少和消除污染為目的,而以收費和罰款為主要執法手段。有些企業超標排污或者偷排問題嚴重,被環保部門發現或者被群眾舉報后,僅僅以罰款了事。加上地方保護主義的盛行,環境污染的行為得不到追究,執法效果不佳。對于這類現象,一方面可充分發揮群眾和環境公益機構的監督功能,給政府部門施壓,另一方面,將環境評價納入政府績效考核,并采用終身責任制的問責機制以引起重視。強化環保督察執法,不僅要督企還要督政,真正做到對于環境違法零容忍[9]。

3.3層層落實綜合整治責任制

河道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效的同時,也應看到流域治理任重道遠。在治理的過程中,既要考慮到閩江流域整體性發展的現實要求,又要顧及環境和資源不能過度開發。各級政府必須對閩江流域環境質量和生態保護負責,對流域環境綜合整治承擔相應責任。淡化經濟考核指標,把閩江流域環境綜合整治納入政府政績考核和部門環保目標責任制考核內容中。與城市環境綜合整治相結合,任務層層分解,指標具體落實。根據“誰開發誰保護,誰受益誰補償”的利益調節格局,對破壞流域生態、阻塞河道、污染水源的企業,除予以經濟處罰外,嚴重的可實施停產停電甚至吊銷營業執照等手段,并要求其限期恢復[10]。進一步推進和完善河長制,保障河長制運行的法治化,采取有效措施,鼓勵跨地區協同治理,落實新發展理念。

4 結語

福建作為綠色發展改革的先行者,《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實施方案》中的一些改革已經取得了明顯的成效,這些經驗正推廣運用于全國各流域綠色發展和生態治理方面。2018年,福建出臺了《福建省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條例》,旨在深入實施生態省戰略和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建立生態文明建設評價指標體系,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建立流域執法指揮平臺,加強流域綜合執法,優化流域環境監管和行政執法。在我國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背景下,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綠色發展原則,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首位,制訂閩江流域環境綜合整治總體規劃,合理調整流域行業結構,全面推進閩江流域法治保障建設,加強流域內生態環境保護,從而持續有效地推動閩江流域綠色發展改革征程。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羅明,于恩逸,周妍,等.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工程布局及技術策略[J].生態學報,2019,39(23):8692-8701.

[3] 鄢德奎,安怡悅.流域生態環境合作治理的現實挑戰與路徑選擇——基于流域治理典型案例的實踐考察[J].環境生態學,2020,2(10):10-14.

[4] 林玲.福建發布2020年河湖健康評估藍皮書:河流健康良好率達88.8%[EB/OL]. (2020-09-25).https://www.toutiao.com/i6876340821289861640/?wid=1634182695525.

[5] 應凌霄,王軍,周妍.閩江流域生態安全格局及其生態保護修復措施[J].生態學報,2019,39(23):8857-8866.

[6] 劉亦晴,張建玲.比較視角下江西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研究——基于福建、江西、貴州三個首批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比較[J].生態經濟,2018,34(10):214-220.

[7] 芮曉霞,周小亮.水污染協同治理系統構成與協同度分析——以閩江流域為例[J].中國行政管理,2020(11):76-82.

[8] 孫佑海.生態文明法治保障研究[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9:275-287.

[9] 呂志祥,成小江.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法治路徑論析[J].林業經濟,2019,41(7):36-40,47.

[10] 鐘自煒.生態高顏值發展高質量[N].人民日報, 2019-03-07(6).

猜你喜歡
法治保障綠色發展生態文明
落實習總書記講話精神 加強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
論MOOC教師角色定位與重塑
以法治保障鄭州航空港的建設與發展問題研究
城鄉一體化進程中農村社區治理的創新
生態文明建設融入高職校園文化發展的思考
生態文明城市建設中花卉旅游發展策略研究
生態文明視閾下河北省循環經濟產業體系發展研究
基于綠色發展觀視角關于產業轉型路徑的思考
適應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