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腔鏡修補術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的臨床應用價值

2021-01-13 11:15
白求恩醫學雜志 2020年4期
關鍵詞:修補術穿孔腹腔

吳 潼

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是一種臨床常見消化系統疾病。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結構的變化,該病的發病率顯著增高[1]。據不完全統計,消化性潰瘍穿孔中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占90%以上[2]。手術是當前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的主要手段。目前,有開腹及腹腔鏡兩種手術方法,前者創傷性較大,由于機體、手術創傷等因素的影響,患者術后免疫功能較差,極易引發感染等并發癥。本文探究了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治療中腹腔鏡修補術的應用效果及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112例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56例。研究組中,女21例,男35例;年齡32~77(54.52±3.14)歲;潰瘍直徑1.1~1.9(1.05±0.13)cm;發病時間1~7(4.05±0.31)h。對照組中,女24例,男32例;年齡33~76(54.49±3.11)歲;潰瘍直徑1.2~1.8(1.07±0.11)cm;發病時間2~6(4.06±0.29)h。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符合《消化性潰瘍中西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2011·天津)》中對“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診斷標準[3];②經胃鏡檢查確診;③年齡在18周歲以上;④均為首次發??;⑤生命體征穩定;⑥患者及家屬均已簽署本項研究的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近期存在重大手術史者;②中途從本項研究退出者;③合并惡性腫瘤者;④合并重度營養不良、貧血者;⑤存在酒精、藥物濫用史者;⑥合并門靜脈高壓、肝硬化者;⑦合并肺結核、腹腔感染、腹膜炎等疾病者;⑧合并胃癌穿孔、潰瘍出血者;⑨無法耐受人工氣腹者;⑩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

1.2方法 對照組:協助患者采取仰臥位,行全身麻醉;在右上腹正中做一切口,長10~15 cm,逐層切開皮膚、肌層等,暴露手術視野;將腹腔膿液徹底去除;及時將穿孔組織切除,排除惡性腫瘤后實施穿孔修補術。徹底消毒局部組織,進行漿肌層以及全層縫合;分離、固定大網膜。以大量生理鹽水沖洗腹腔,清除干凈腹腔中的食物殘渣、膿汁、滲液等;放置引流管,逐層縫合切口。

研究組:協助患者采取仰臥位,行全身麻醉;建立二氧化碳氣腹,腹壓為9~11 mmHg;從患者臍部置入鏡頭,分別置入5 mm以及10 mm的套管,分別在右鎖骨中線肋緣下方、左側腋前線肋骨下緣做輔助操作孔、主操作孔;以吸引器徹底清除肝門部位的滲液、殘渣,充分外露病灶組織。間斷縫合胃腸壁全層2~3針,關閉穿孔灶;以生理鹽水沖洗腹腔,尤其是肝下、膈下間隙部位,在小網膜孔處、膀胱直腸凹陷處放置硅膠引流管;直至穿刺部位無滲血,拔出引流管。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手術指標、免疫功能水平、并發癥發生情況。①手術指標:包括術中出血量、術后首次排氣、下床活動時間及住院時間。②免疫功能水平:術前以及術后48 h,抽取患者外周靜脈血5 ml,以3000 r/min速率,離心處理10 min,以放射免疫法檢測CD3+、CD4+。③并發癥發生情況:統計切口感染、腹腔膿腫、粘連性腸梗阻發生率。

2 結 果

2.1兩組患者手術指標比較 見表1。研究組患者術后首次排氣、下床活動以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研究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比較

2.2兩組患者手術前后免疫功能水平比較 見表2。術前兩組患者免疫功能CD3+、CD4+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術后48 h,兩組患者CD4+水平和對照組CD3+水平均比術前有所降低(P<0.05);術后48 h,研究組患者CD3+和CD4+水平均高于對照組。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免疫功能水平比較

2.3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研究組56例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3.57%(2/56),包括腹腔膿腫1例,粘連性腸梗阻1例;對照組56例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17.86%,包括切口感染2例,腹腔膿腫4例,粘連性腸梗阻4例(10/56);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χ2=5.97,P<0.05)。

3 討 論

目前,臨床普遍認為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的發生與胃黏膜屏障被破壞導致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喜好辛辣、生冷等食物者是該病的好發人群[4-5]。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具有發病率高、起病急驟、病死率高等特點?;颊咄ǔ霈F中毒性休克、嘔吐、惡心、劇烈腹痛等臨床癥狀[6]。傳統開腹手術切口較長,術中出血量較多,術中容易牽拉其他周圍正常組織,術后切口感染等并發癥發生率較高,機體恢復速度較慢,且美觀度較差,治療效果一般[7]。

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在病情發作時,腸內容物以及酶類物質進入腹腔,引發炎癥反應;且術中由于麻醉、切割、縫合等因素的影響,產生神經遞質,增加β2腎上腺能受體的興奮性,進一步加重了免疫抑制,削弱了患者機體抵抗力。腹腔鏡修補術在腹腔鏡的引導下,擴大了醫生手術視野,方便醫生更加準確地觀察病灶部位以及病灶周邊組織情況,避免盲目性操作而損傷周圍正常組織。腹腔鏡修補術切口較小,在密閉的環境下利用手術器械完成手術操作,對腹腔中各個臟器的干擾較小,極大地降低了手術創傷性,減少體液流失,有助于術后患者及早恢復胃腸道功能,維持了微循環的穩定性。但需要注意的是,術中出血、大出血或臟器損傷嚴重的患者,應及時轉為開腹手術。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術后恢復水平均優于對照組;研究組術后48 h的CD3+、CD4+水平比對照組高;并發癥發生率比對照組低。提示,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治療中腹腔鏡修補術臨床效果顯著。本研究結果接近于羅卿等[8]研究結果。

綜上所述,腹腔鏡修補術可有效縮短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患者治療時間,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對患者免疫功能影響較小,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猜你喜歡
修補術穿孔腹腔
于腹股溝斜疝患者中分別應用有張力修補術、無張力修補術實施治療效果對比
疝氣無張力修補術治療老年腹股溝疝的療效觀察
胰島素泵用于腹腔給藥的發展現狀及應用前景
大面積燒傷并發消化道潰瘍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改良陰道前后壁修補術56例臨床療效分析
頤和園十七孔橋再現“金光穿孔”景象
穿孔瓷盤
2例腹腔妊娠臨床分析
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患者術前術后護理方法探討
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老年腹股溝嵌頓疝19例臨床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