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骨孔顯微血管減壓術治療三叉神經痛臨床效果研究

2021-01-13 11:15張顯峰王先鋒劉明峰
白求恩醫學雜志 2020年4期
關鍵詞:三叉神經三叉神經痛微血管

張顯峰,王先鋒,劉明峰,王 平

三叉神經痛是顱神經主要疾病類型之一。臨床癥狀為一側三叉神經分布區有突發電擊樣疼痛,疼痛劇烈、反復發作、發病時間短[1]。隨著年齡增加,三叉神經痛患病率逐漸提高,并有老齡化發病趨向,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使其生活質量下降。目前,該病發病機制仍未明確,且無統一意見,多認為神經血管壓迫是其主要發病因素[2]。而采用手術解除患者神經血管壓迫,有助于減輕其面部疼痛感,獲得理想效果。其中微血管減壓術是主要手術手段,廣泛用于臨床。本研究采用小骨孔顯微血管減壓術治療三叉神經痛,效果滿意。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三叉神經痛患者為研究對象,均符合《三叉神經痛診療中國專家共識》中對本病的診斷標準[3]。將90例患者按不同手術方法分為兩組,各45例。對照組中,男18例,女27例;年齡35~76歲(56.84±6.39)歲;病程1~8(3.60±1.04)年;左側疼痛21例,右側疼痛24例;累及分支疼痛:第1支痛4例,第2支痛12例,第3支痛17例,累及第2、3支痛12例。觀察組中,男20例,女25例;年齡35~76(57.14±6.42)歲;病程1~8(3.72±1.03)年;左側疼痛23例,右側疼痛22例;累及分支疼痛:第1支痛5例,第2支痛10例,第3支痛18例,累及第2、3支痛1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方法 所有患者由同一組手術醫師操作。健側臥位。對照組行傳統顯微血管減壓術,于耳后做4~5 cm直切口,顯露橫竇與乙狀竇轉角下緣?!癟”形剪開硬膜,懸吊,使小腦幕下緣充分暴露。顯微鏡監視下,打開小腦,探查病變區域,觀察三叉神經根,確定責任血管。推離神經,以Teflon棉分離血管與神經。若神經被靜脈壓迫,先分離,再用Teflon棉分離。硬膜連續縫合,使用6-0微喬線,硬膜缺損者使用筋膜瓣修補,骨瓣復位;若未預留骨瓣,以鈦網修補。觀察組行小骨孔顯微血管減壓術,于枕乳縫交點做鉆顱點,形成骨窗2 cm×2 cm,打開小腦,分離壓迫血管,其他操作同對照組。所有患者術后定期到院復查,或進行電話回訪,隨訪6~20個月,詢問患者疼痛改善情況,統計相關并發癥發生例數;記錄術后恢復情況。

1.3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 2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定量數據采用t檢驗;定性數據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觀察組45例患者中,疼痛完全消失43例,占95.56%;對照組45例患者中,疼痛完全消失41例,占91.11%;兩組患者疼痛完全消失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18,P>0.05)。

2.2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 見表1。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

2.3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出現1例顱內血腫,1例患側面部麻木,并發癥發生率為4.44%(2/45);對照組患者術后出現3例發熱,2例面部麻木,2例聽力減退,2例顱內血腫,并發癥發生率為20.00%(9/45);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07,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3 討 論

三叉神經痛多見中老年人,男女比例1∶1.4,是影響中老年人生活質量的主要疾病。本病一般為單側疼痛,雙側疼痛僅占0.8%~4.2%[4]。微血管壓迫、動脈壓迫以及三叉神經扭曲是導致三叉神經痛的主要原因。其中血管壓迫是其發病過程中重要假說,以此為手術治療提供了理論依據。單純靜脈壓迫并不足以認為是三叉神經痛的主要機制。在探查三叉神經根時,不可遺漏重要血管,若術中有靜脈壓迫,也需解除靜脈壓迫,以免導致三叉神經痛復發。微血管減壓術是治療三叉神經痛的主要手段,術中需充分暴露三叉神經根部,準確辨別責任血管,以此解除血管壓迫[5]。傳統顯微血管減壓手術是在耳后做4~5 cm直切口,骨窗切開面積3 cm×3 cm,面積較大。而采用小骨孔顯微血管減壓術時,根據患者病情選擇合適切口,骨窗切開面積2 cm×2 cm,可相應提高手術安全性。本研究中,兩組患者疼痛完全消失率接近。說明兩種微血管減壓術治療三叉神經痛有顯著效果,可明顯緩解患者術后疼痛程度。而在恢復方面,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說明小骨孔顯微血管減壓術安全性高,術后恢復快??赡苁窃撌中g減小了骨窗面積所致。依據患者發病特點選擇合適手術切口,能相應減少手術創傷,提高手術耐受力,以此促進患者恢復,縮短其恢復時間。

關于小骨孔顯微血管減壓術治療三叉神經痛,筆者總結了以下幾點體會:①術中開顱顯露病變后,懸吊硬膜,充分暴露小腦幕下緣,以此獲得最大視角,充分顯露三叉神經根。②術中準確分辨責任血管,即為壓迫神經或使神經扭曲變形的血管,此時需重點處理動脈血管或靜脈血管,術中準確分離,尤其是靜脈壓迫血管,責任血管常緊密粘連神經,此時在松解粘連時,準確仔細分離,以免導致血管撕裂大出血,或以免損傷神經,以此恢復神經的自然走行。③老年患者常伴有小腦萎縮,顱腔容積大,三叉神經暴露充分,于術中減壓時容易形成血管扭曲,造成腦梗死;故此術中需廣泛分離蛛網膜,適當移動壓迫的神經血管,準確插入Teflon片。④椎基底動脈粗大者,不可盲目在椎基底動脈處塞入Teflon片,此時要注意是否有隱藏血管;椎基底動脈張力大,可使用生物膠將血管黏附在顱壁,并插入Teflon片隔離[6]。

綜上所述,兩種微血管減壓術治療三叉神經痛有顯著效果,可在最大程度上緩解患者疼痛程度;但小骨孔顯微血管減壓術恢復快、并發癥少,有積極推廣意義。

猜你喜歡
三叉神經三叉神經痛微血管
高血壓靶器官微血管病變及其治療進展
難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經痛
基于OCTA圖像分析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黃斑區微血管病變觀察
MRI融合技術提高三叉神經痛伽馬刀治療術前定位的準確性探討
綜合護理在三叉神經痛患者中的應用分析
血管病,“大河小溪”一起治
特殊類型血管神經壓迫致三叉神經痛二例報道并文獻復習
非藥物治療三叉神經疼
治三叉神經痛
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與微血管病變相關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