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中華傳統文化的中學歷史課堂教學理論研究

2021-01-15 00:44尹翠麗
啟迪·中 2021年11期
關鍵詞:思想滲透歷史課堂教學中學

尹翠麗

摘要:站在新的歷史發展節點上,培養人才就必須從基礎教育入手。采用多元化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融合我國傳統文化教育,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身素質。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根本,也是學校開展現代歷史教學的重要文化載體和平臺,對學校素質教育水平的提升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在現代社會歷史背景下,利用優秀的傳統文化提高學生的自我素質,是現代初中歷史的重點發展方向?;诖?,本文對基于傳統文化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理論展開探討。

關鍵詞:中學;歷史課堂教學;傳統文化;思想滲透

由于當前國家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日益關注,在初中各個科目的教學中融合傳統文化也就十分必要,在初中歷史課程中同樣如此。所以,初中的歷史老師們必須對在歷史課堂中融入傳統文化加以關注,同時需要通過方式整合傳統文化,以充實歷史課堂內涵,以便教師更好開展歷史課堂教學,也同時能夠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傳統文化,以便促進學生綜合素養和人文主義基本素質的有效提高。

一、采用歷史活動情境教學進行人格教育

在往常的教學中,學生通過老師的口述來了解并感知歷史事件,這遠不如讓學生直接從現實情境中對事件予以感知,因此,歷史教師在講述某些特定的歷史事件時,能夠根據有關的事例給中學生提供了當時的歷史情景,從而引起初中生的課堂注意力,歷史教師通過對某些歷史事件的復原和重現,能夠調動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從而引發學生對探索歷史事件和研究歷史事實的興趣。

比如,教師們可以讓學生們在課下展開互動,并組織學生一同前往革命紀念館和博物館瞻仰先烈們的歷史事跡,學生在真實的情景下,非常容易地就被歷史環境所熏陶,這能夠使中學生們更進一步地了解這些歷史知識,更加深入地認識這一段歷史的含義和實質,從而逐漸陶冶學生的性格,教育中學生形成愛國精神等,從而讓中學生更加明確了自身的歷史責任,使學生們從學習中、參觀中吸取養份,并通過歷史事跡和歷史人物的品格,進一步升華了中學生的心理和精神世界。

二、價值觀引領,內化歷史人物的傳統文化精神

中華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是相映成輝的,從古至今,在歷史長河,中華夏民族杰出人才宛如璀璨星辰,從他們身上放射出奪目的愛國主義精神的光輝,他們的輝煌事跡便是愛國主義精神的最好教材。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將中華傳統文化中所蘊涵的崇高的精神實質發掘出來,激發初中生的民族文化感情,塑造初中生的民族使命感。

例如,在中國古代史教材中,具有強烈愛國主義精神的詩人屈原寧愿沉江而死;中國近代歷史上的民族英豪林則徐正氣凜然,虎門硝煙;中國現代歷史上像江姐、董存瑞等人民革命先烈,他們以國人為先,以民族為先、一腔熱血、甘于奉獻生命也毫不猶豫。這類歷史故事和歷史人物,為數不少。教材內容中以這類值得尊敬的精神實質來教育學生,以啟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以塑造艱苦拼搏的思想,并幫助學生形成堅韌不拔的意志力,為華夏民族的強國夢付出自已的力量。

三、利用教學重點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

教學課程是由老師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根據歷史設定的知識點。而為了使學生更加深刻的掌握史學課程,培育學生的核心素質,就需要把握課程的關鍵點,通過突破關鍵性知識點培育學生對歷史認知的核心素質。

比如老師在教學夏商周這一節內容的時候,教學課程的關鍵點就是要使學生認識西周的分封制度,對相應的政治禮儀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所以老師在教學課程中也要掌握好核心內容,從閱讀文本開始,先指出了當時西周所處的環境以及等級嚴森的封建政治機制。然后再對文本內容進行了解釋,以明確分封制度的目的、基礎、對象、權力、功能、義務等。具體來說,就要在實際運用課程重點訓練學生歷史認知等核心素質的時候,承接好上節課的重點知識點,然后指導學生提出具體問題,并進行自我剖析。在最后的總結階段要說明這種制度推動了中華民族交融,對中華民族的形成發展產生了不可估量的推進作用。

四、與學生共同進行傳統文化作品的鑒賞

在中國歷史中,由于古人都具有了把自身感情和觀念借助藝術作品進行表達的習性,所以,文字和繪畫也就變成了在中國古代進行文化交流傳播的主要載體,向人們展示了我國古代的真實生活和他們所滲透的個性與思維。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能夠和學生共同品鑒這些優秀的作品,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我國古代的人文思想,體會我國優良的歷史文化傳統,并把其融合在自身的生命之中,不斷發揚光大。

比如在教學唐宋時代的有關歷史常識時,老師就可把李白、杜甫、蘇軾等人的經典古詩詞整合在教學內容中,和學生一起欣賞學習,這不但能夠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到歷史環境對文學的深遠影響,而且還能夠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到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文化底蘊。在介紹魏晉時期的傳統文化時,老師也能夠運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介紹王羲之的《蘭亭序》,讓學生們可以在真實體驗王羲之精湛的書法水平的過程中,進一步了解王羲之楷書中所包含的中國傳統文化內涵。

結語:中華傳統文化淵博精深,而我國要成為現代化發展改革創新型大國,就離不開對中華文化的開拓創新。而中國文化產業創新發展也離不開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吸納與重建,而吸納的過程也便是中國文明傳播的過程。相信通過歷史課堂教學,我們不但能完成傳承的任務,更重要的是實現用歷史育人的目的,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培養合格的繼任者。

參考文獻:

[1]楊衛東.對中學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現狀的考察與思考[J]. 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7(11):72-73+80.

[2]杜文星.論“問題導學法”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7,37(12):210-211+231.

[3]柴曉明.創新歷史課堂教學方法[J].學周刊,2017(04):28-29.

猜你喜歡
思想滲透歷史課堂教學中學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探索新課程下有效滲透數學思想的策略
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嘗試
重視史料教學,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
淺談多媒體信息技術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思想方法的滲透
例談數學教學中辯證唯物主義的滲透
構建歷史高效課堂的嘗試
寧波市四眼碶中學
諸暨市學勉中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