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與教學方法創新研究

2021-01-16 16:29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2021年9期
關鍵詞:思政院校高職

章 勁

(佳木斯大學 研究生部,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6)

我國正在實施高職院校百萬擴招計劃。這一計劃的提出,對于整個高職教育既是前所未有的機遇,也為高職思政教育帶來了巨大的挑戰。當前,我國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仍存在內涵不充分的問題,缺少相應的思想道德建設底蘊[1]。一部分高職院校由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升格而來,辦學質量有待提升。同時,伴隨著高職院校擴招帶來的影響,高職院校普遍缺少高端思政教育人才,不能滿足思政教育的要求。一部分混合所有制的高職院校盲目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諸多原因共同造成了當前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困境。為此,必須整合現有的高職院校資源。創新教育模式,改變傳統思維,以實現職業教育與思想道德教育相結合,從而真正發揮思想教育應有的作用。

針對目前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現狀,本著解決問題的目的進行改革,要求我們從問題形成的原因入手。一方面是由于社會變革,高職院校改革招生制度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由于思政學科的特殊性造成的。正是這兩方面原因的相互作用,造成了當前我國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問題。

我國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問題是結構性的缺失。思政教育的缺失會帶來嚴重的道德滑坡,這種缺失不利于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因此,要求我們必須對思政教育進行改革[2],從而使職業教育與思政教育并駕齊驅,如此才能為百萬擴招計劃保駕護航。

一、我國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現狀

(一)擴招后的生源問題是高職思政教育所直接面對的。在高職擴招后,教育對象由原本的以應屆考生為主,轉變為針對應屆生、下崗工人、農民工、退伍兵等多元化的群體構成。在這樣復雜的環境下,以往的教學模式、方法無法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為此,思政教育必須進行改革,以適應擴招帶來的多層次需求。

(二)擴招后的師資力量問題。從師資力量上來看,高職教育普遍存在著優質師資短缺的問題,尤其是在思政教育這方面更為突出。由于思政教育在教育中長期處于邊緣地位,高職院校重視專業學科的建設,而忽視德育研究,思政課教師得不到應有的支持、認可,導致思政課教師的積極性不高,挫傷了教師的思政教育的積極性。同時,當前我國高職院校也面臨著同本科院校競爭優質思政教師的問題,大量優質師資流入本科院校,也導致了高職院校師資短缺的局面。

(三)擴招帶來的管理問題也是職業高校思政教育推廣的阻礙。由于高職擴招帶來的利益紅利導致了部分高職院校盲目擴張,缺少合理的資源配置計劃,人員管理混亂,應付心理嚴重,思想教育工作人浮于事,從而導致了整個高職思政教育的缺失。

從思政教育本身來說,思政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要實現思想政治課和其他課程的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盵3]思政教育是一門培養人的內在的學科,而非一門實際操作的學科,因其本身難以量化,因此容易陷入“空而虛”的形式主義。

因此,只有把握思政教育的內涵,避免功利主義,革新教育理念,才能從根本上變革高職院校思政課教育。同時,只有從人文關懷出發,創新德育思維,才能真正順應當前思政教育發展的潮流。

二、高職思政教育與教學方法的創新

(一)高校思政課程教學體制改革

高校思政教育應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模式,把直接由教師講課改為與學生互動相結合,變“說教型”為“參與型”。由于下崗職工、退伍兵、農民工等接受的教育與應屆畢業生有所不同,因此通過“灌輸式”的教學很難產生良好的效果,這就需要高職院校首先要解決怎么教的問題。因此,充分整合現有資源,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展開分層次教學,結合思政課需求,有目的地開展引導式教學。通過理論聯系實際,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同學生的社會經歷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從而發揮出思政課應有的價值。

另一方面,高職院校的思政考評制度也應有所改革,改變傳統的以單一的期末考試為主的考評方式,向全方位、多維度測評發展。應開展個性化測評,變剛性要求為柔性要求,滿足當前高職院校學生的需求。從做人抓起,從整體上提升當前高職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師資培養體系改革

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是推進其有效改革的關鍵因素[4]。為此,當代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創新應從師資隊伍的建設出發。

1.提升思政教育的創新性

以全新的思政理論構架來建構新時代思政課程。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基本構架,牢牢把握時代脈搏,將理論基礎與事實依據相結合,提升理論水平,強化高職院校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任,激發其對思政教育的興趣,積極引導學生向正確的價值取向發展。高職思政教師作為高職學生人生的領路人,應善于利用專業知識去驗證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性,同時也應充分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使其深刻認識思政課程的重要性,并豐富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

2.強化思政教育與其他課程的融合發展

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并非是一門獨立學科,而是與其他所有學科融匯貫通的。在當前的高職教育中,幾乎所有的科目都包含著立德樹人的內容,以此適應社會的內在要求,提高對國家、對社會、對全體人民的負責任的意識,而這一切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追求的。為此,培養學生強大的政治認同與文化認同是有利學生學好本專業課程,牢記使命的重中之重。

3.提升高職院校思政教師的職業能力[5]

誠然,高職院校存在著與本科院校競爭優質思政教師的問題,但這并不能成為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現狀不佳的借口。作為一名思政教師,最重要的便是有良好的思想素養與職業操守,每一名高職院校思政教師都應意識到自己的職責。作為一名優秀的示范者,要每時每刻堅持做學生的榜樣,弘揚主弦律,傳遞正能量,從而做到以身作則,真正從行為上感動學生,使其引發共鳴。讓學生意識到思政教育不是空洞的理論而是實際存在的,是存在于每個人身邊的行為準則。思政教師應擔當起培養新時代社會主義接班人的責任,從而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三)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應注重弘揚傳統文化

要搞好高職院校思政教育還應立足于對傳統文化的弘揚。傳統文化是具有鮮明的民族性與時代性特征的優質文化資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價值,對高校思政教育的成功是不可或缺的。對學生開展帶有鮮明傳統文化特征的思政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的魂,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支柱。高職院校的任務除了傳授高職學生相應的專業技術,還應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如何成為一名高尚的人。因此,傳統文化的熏陶有利于高職學生了解我國燦爛的文明,培養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以及民族自豪感。通過思政教育,學生了解到民族精神的內涵,對當前的社會現狀、國際形勢有更加明確的認識,從而更加堅定社會主義的信念,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提升建設社會主義事業的積極性與責任意識。

將傳統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同時有助于提高思政課的質量,我國傳統文化中有許多內容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息息相關的。高職院校思政教師通過革新教育觀念,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引導作用,有助于高職學生的理解,通過學習傳統文化中的榜樣人物,使高職院校生了解思政教育的核心內涵,從而提高自己的道德素養。

傳統文化對形成優良的校風、學風有著重要的作用?;趥鹘y文化所進行的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改革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需要,也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需要。因此,是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高職院校思政教育,還應讓高職學生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學生的“獲得感”是指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實現教育認知之后的主觀體驗,表達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一種心理狀態。只有當高職院校思政教育課為高職學生帶來了滿意感,才是真正的成功[6]。

(四)高職院校思政教育要堅持愛國主義教育的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核心民族精神”“是自立自強的強大精神動力”[2]。民族精神對當代高校愛國主義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失去了民族精神這一核心價值觀,愛國主義便失去了最基本的價值。隨著我國對外開放大門的打開,大量多元化的價值觀相繼涌入,西方自由主義思潮也隨之而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為此,強化民族精神教育,培養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堅定共產主義思想,是抵御西方資本主義滲透的有力武器,對提升大學生辨別能力、自我約束能力及認清現實,增強自信心,避免悲觀主義、消極情緒影響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學校的愛國主義思想政治理論教學,是當代大學生形成民族精神的理論基礎,對形成旗幟鮮明的民族精神具有指導作用。因此,圍繞愛國主義理論應開展相應的時事政治學習、英雄事跡學習、革命歷史學習,全面提升高職學生的精神文明素質。

高職院校教育是為我國提供優質勞動力的源泉,是應對我國產業轉型時期高素質人才缺口的有力保障,因此進行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改革有助于人才的全面發展,同時也有利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五)高職教育中的思政教育還應注重高職學生的消費觀念的培養

近年來,我國人均收入穩步增長,可支配收入也日益增多。而青年人往往具有從眾性消費的特點,他們容易被時代快速發展而產生的新事物所吸引,在與周圍人的交往中,更傾向于通過與某一圈子里的人的一致性來獲得認同感,存在著一種“別人有什么,我也要有什么”的思想,在這種趨同思想影響下的職業高校青年,會逐漸思想蛻化,存在著滑進享樂生義深淵的風險。

為此,我們在對高職學生進行思政教育的過程中,應時刻注意對學生的消費觀念進行培養。在當前,我國存在著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協調失衡的現象,經濟的飛速發展,帶來了消費結構的變化。很多商家為了經濟利益,向青年學生群體灌輸炫耀型、超前型、攀比型、崇洋型的消費觀念,鼓動高職院校學生消費甚至借貸消費,以滿足其虛榮心。雖然超前消費有利于經濟發展,但其本質上仍是非理性消費。

為此,我們必須教會高職院校學生積極理財,正確對待金錢與消費。堅持發揚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懂得合理消費與非合理消費的區別。不能僅僅為了享受,圖一時之快,要從長遠來看,明確消費的目的性。懂得哪些是自己需要的。消費時,要考慮自己的收入,做到量入為出。正確引導高職院校學生成為“成熟的消費者”“理智的消費者”。

(六)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還要教會高職學生合理釋放情緒

當前競爭壓力空前,有的學生看到一些高職畢業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產生了厭學情緒。這種情緒會隨著學業壓力而越來越大,導致焦慮情緒,產生負面想法,從而影響思政教育的成果。

在當前,我國的思政教育可以通過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了解其精神狀態及存在的情緒問題,對其問題如專業方向或學習成績問題、競爭壓力問題及時予以回復,而對學生的人際關系問題、生活問題、家庭問題也應隨時關心,幫助解決[6]。

思政教育不應僅僅停留在思政教育本身,還應同其他學科諸如音樂、美術等共同發展。通過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轉移、緩解壓力,同時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自控能力、審美能力,這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是十分有必要的。

對學生壓力的調解,還應發動學生組織進行互幫互助,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除了學習之外,學生在學校里最多的時間就是與同學間的交流,朋友之間可以交流情感,增進友誼,也可以緩解學業的壓力,在互相幫助中提高學習成績,提升個人素質。學生之間的互相幫助,可以增進學生之間的了解,相對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同輩之間的交流可以更加緊密,更有助于傳播積極的信號。一些平日里不方便交流的話題也可以更好地進行交流。因此,發揮同齡人優勢,可以更好地化解矛盾,及時反饋學生存在的問題,使思政教育達到更好的效果。

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人生旅程,也有自己的優勢與劣勢。高職學習僅僅是一個過程,在他們以后的學習成長的道路上,還會不斷地遇到挑戰。在思政教育方面,要給學生一個健康成長的環境,這樣他們才不會被就業前、后的壓力和人生遇到的困難所壓倒。為此,當前應該給高職院校學生更多的空間,營造和諧良好的學習環境,并給予更多的人文關懷,使每一名高職學生都能正確認識自我,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對待學習、生活,迎接未來的挑戰。

猜你喜歡
思政院校高職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改革與創新
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探討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